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9.35KB ,
资源ID:172258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2258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不可不知的古代文学典故11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不可不知的古代文学典故11Word文档格式.docx

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故事是说:东汉大将彭宠跟随刘秀打天下,并没有得到重用,他不服幽州长官朱浮的调遣想起兵反叛,朱浮写信给他,说有个辽河农夫因为生了一头白头猪就想去进献给皇帝,可走到辽东一带发现那里都是白头猪就只好打道回府,你就像那个农夫一样。“辽东豕”正好形象地用来比喻井底里的那只青蛙。4.明镜不疲: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又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何尝见明镜于屡照,清流

2、惮于惠风?”私庭讲习:在自己家里给一些人开讲。车武子:车胤,字武子,家贫勤学。译成现代文就是:晋孝武帝将要给大臣们讲孝经,谢安、谢石两兄弟在家里和一些人讲授和学习。车胤 也在其中,他听后有疑难,但又不敢问谢家兄弟。于是,对袁羊说:“我不问吧,怕把精彩的讲解遗漏了;多问吧,又怕劳烦谢家兄弟。”袁羊说:“我看他俩决不会因你多问而嫌厌的。”车胤问道:“你怎么知道呢?“哪里见过明亮的镜子厌倦人们常照,清澈的流水害怕和风吹拂!”意思是,明镜不疲屡照。这则故事指出了先生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的提问。“明镜不疲于屡照,清流不惮于惠风”,语言富有哲理,形象而生动。而作为学生也应该勇敢地向先生请教。有的人觉得向别人请

3、教会麻烦别人。其实不然,一个人如果真的有品位有学识,就不会以别人向他请教为烦;相反,他会以此为荣。因为这证明了他的才学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而且通过给别人讲解,不仅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潜心研究,使自己的学问更上一层楼。有的人又觉得向别人请教会丢面子,特别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其实做学问是没有等级之分的。一个真正的求学者,是不会在乎这些的。正如韩愈师说中所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

4、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我们应该做到“而好学,不耻下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拥有知识。5.开卷有益: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

5、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

6、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6.折桂:源于晋书 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中有“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之句。唐 杜甫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宋 张抡满庭芳寿杨殿帅词:“流庆远;芝兰秀发,折桂争先。”清 李渔夺锦楼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发踊跃不过,未曾折桂,先有了月里嫦娥。”王毓岱示和甫诗:“撷芹复折桂,亲非由

7、我显。”折:摘取;桂:桂树的枝条。因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七八月间,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故借喻高中状元,获得第一。折桂的中国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原本是凡间一位樵夫,但是他不喜欢当樵夫,于是他就请白发神仙教他仙术,可是他学了很久都没有学成,后来,他又请白发神仙教他神游到月亮上,因为它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白发神仙很生气,就把他留在月宫,并说:“如果你心平气和地砍倒桂树,你就可以获得仙术”可是,吴刚每次砍完一

8、段时间,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他不断地砍下桂树,桂树不断的愈合。而大诗人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我国以前科举时代俗称考试及第者为月宫折桂。月桂属樟科长绿乔木,春季开花,原产地中海地区,与中国桂相近但不同科。中国也有桂冠之说,是以带桂枝编制的,取其清香高洁。三国时魏国繁钦的弭愁赋中有“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之句,意思是编织桂冠来打扮自己,铺排像锦绣一样华美文字。因为桂清香高洁,人们早就用它来形容、评价人物。汉武帝曾问东方朔,孔子和颜渊谁的道德最高尚,东方朔说:颜渊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独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风一样浩荡

9、,天下万物都受其化育熏陶。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 “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 “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围绕蟾宫折桂,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蟾宫折桂,也有一此传说和

10、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荣桂记所叙最详。文章说江西庐陵周孟声与其子学颜都是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内有棵大桂树,枝叶繁荣,树荫可遮盖二亩地面。元末动乱中房屋被焚毁,树也被烧死,树枝被砍做烧柴,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树干竟发出新芽,不几年,便又郁郁葱葱。有人说,此树经火之后,外焦内枯,现发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说,草木无知,却得风气之先。当年寇准病故,人们为凭吊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笋,田氏兄弟闹分家,其家的荆树无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树又复荣,可见周家又将复兴。不入,学颜之子仲方考中进士,人们就都认为此树重荣是祥瑞了。祥瑞之说本出迷信,牵强附会的以自然

11、现象解释社会现象,毫无可取,但从老树重荣中,亦可看到桂的顽强生命力。汉晋以后,又有月中桂树的传说盛行,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则进一步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有一位吴刚因学仙术违规被罚在月宫砍桂,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就会立即愈合,因此吴刚常年在月宫砍桂而始终砍不倒树。关于月中桂树的传奇故事被古人演绎附会得五花八门,尤其以唐宋两代为盛。月中桂树又被命名娑罗树、骞树,月中桂树的果实每年四五月后飘落人间,称“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对月中桂树的确深信不疑,文人学士每当中秋望月,吟诗作服,都把月中桂树、桂子作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树的传说

12、,所以人们又称月亮为“桂月”、“桂宫”、“桂窟”、“桂轮”等。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场,每年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红楼梦第九回仲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以蟾宫折桂比喻科场得意,也表现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7. “探骊得珠:出处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典故是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

13、、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啊,原来是

14、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父亲一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8. 为天下谷:出自老子的话。老子说:“知其荣,受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天下谷”,就是人世间的最低处。这是圣人的境界:领略荣华又承受屈辱,甘愿置身于天下最低谷。身居低谷,其品德才是最高尚最富足;而品德的至高无上,则又使之与大自然溶为一体,归真返朴。

15、世人大多称颂高山的巍峨,奇峰的峻美,而老子何以垂青于低沉的峡谷?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习惯于“天天向上”,为着各自的目标而景仰、而攀登、而追逐。惟有老子的眼光“顺流而下”,再往下,凝固于世间最底部!从中,他发现了这里的平凡、伟大与富庶!9.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典故出自战国策赵策一,据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

16、一起去攻打赵襄子。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地形较好的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于是智伯采用水攻的办法,把晋阳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

17、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胜利后的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辞官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从此,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一句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10. 吴下阿蒙:出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故事是:三国时,据有

18、江东六郡的孙权,手下有位名将叫吕蒙。他身居要职,但因小时候依靠姐夫生活,没有机会读书,学识浅薄,见识不广。有一次。孙权对吕蒙和另一位将领蒋钦说:“你们现在身负重任,得好好读书,增长自己的见识才是。吕蒙不以为然他说:“军中事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了。”孙权开导说:“我的军务比你们要繁忙多了。我年轻时读过许多书,就是没有读过周易。掌管军政以来,读了许多史书和兵书,感到大有益处。当年汉光武帝在军务紧急时仍然手不释卷,如今曹操也老而好学。希望你们不要借故推托,不愿读书。”孙权的开导使吕蒙很受教育。从此他抓紧时间大量读书,很快大大超过一般儒生读过的书。一次,士族出身的名将鲁肃和吕蒙谈论政事。交谈中鲁肃

19、常常理屈词穷,被吕蒙难倒。鲁肃不由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以前我以为老弟不过有些军事方面的谋略罢了。现在才知道你学问渊博,见解高明,再也不是以前吴下的那个阿蒙了!”吕蒙笑笑:“离别多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今天老兄的反应为什么如此迟钝呢?”接着,吕蒙透彻地分析了当前的军事形势,还秘密地为鲁肃提供了三条对策。鲁肃非常重视这些对策,从不泄露出去。后来,孙权赞扬吕蒙等人说:“人到了老年还能像吕蒙那样自强不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一个人有了富贵荣华之后,更要放下架子,认真学习,轻视财富,看重节义。这种行为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11. 未能免俗:【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

20、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经常在嵇康家附近竹林中饮酒谈诗赋。阮籍阮咸叔侄家道清贫,但很清高。根据当时的风俗,每年七月七日,家家户户都翻箱倒箧把衣服都拿出来晒一晒,阮咸也不例外,他表示不要脱俗。就是未能免于俗例或常情。 12. 羽扇纶巾 ( y shn gun jn ) :羽扇:用鸟羽制成的扇子; 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又名诸葛巾,为古人扎头的常用装饰。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

21、间,樯橹灰飞烟灭。”太平御览卷七二引晋裴启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后因以“羽扇纶巾”谓大将指挥若定潇洒从容。13.傅粉何郎 ( f fn h lng ): 出 处 南朝宋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敢,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原指何宴面白,如同搽了粉一般。后泛指美男子。三国曹魏时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何晏,才华出众,容貌俊美,而且喜欢修饰打扮,面容细腻洁白,无与伦比。因此魏明帝疑心他脸上搽了一层厚厚的白粉。一次,大热天之时,魏明帝着人把他找来,赏赐他热汤面吃。不一会儿,他便大汗淋漓,只好用自己穿的衣服擦

22、汗。可他擦完汗后,脸色显得更白了,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而是“天姿”白美。后来因他娶了魏公主,被拜为驸马都尉。于是后人就把“傅粉何郎”作为一个典故,用来形容人面容白净漂亮,甚至也用来形容一些洁白的物品。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题丁家公主旧宅一诗中,就有“何郎犹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的诗句。同是唐代诗人的宋(王景)在梅花赋中也有“俨如傅粉,是谓何郎”的语句。 14. 阳五伴侣:阳俊之,约公元五五o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右北平无终人,阳休之之弟。生卒年不详,约魏孝静帝武定末年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详,尝待诏文林馆。俊之多作六言文,歌辞淫荡而拙,世俗流传,名为阳五伴侣,写而买之,在市不绝。俊之尝过市取改

23、误字。卖书者道:“阳五古之贤人,作此伴侣。君何所知?轻敢议论”!俊之大喜。尝自言“有文集十卷,家兄亦不知我是才士也”。所作六言文,疑即后代变文,弹词,鼓诃之类,为当时通俗文学之一体;果如所言,则俊之可称为通俗文学的先驱了。15. 东陵瓜: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召平或作“邵平”。东陵瓜又称“青门瓜”。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长安城东出南头一门曰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门外旧出佳瓜,广陵人邵平种瓜青门外。” 召(邵)平本是秦时东陵侯,入汉为布衣,种瓜于长安城东,瓜味甚美。后遂:用【东陵瓜】【

24、东门瓜】【青门瓜】(骆宾王“黄雀徒巢桂,青门遂种瓜。”)【召平瓜】【邵平瓜】【邵侯瓜】【故侯瓜】等指甜美之瓜,或比喻弃官归隐的田园生活; 用【东陵隐】【青门隐】等谓弃官归隐;用【故侯】【东陵侯】【种瓜侯】等指昔日居官今已隐居故园的人;用【故侯园】【邵平园】【邵平田】【邵平瓜圃】【邵生瓜田】【邵圃】等指弃官归隐的田园。16. 海屋添筹:出处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以余观之,三子者与蜉蝣朝菌何以异哉?曾经有三位老人相遇,有人问他们

25、的年龄。一人说:“我的年龄已记不清了,只是记得少年时候和(开天辟地的)盘谷有交情。”又一人说:“当海水变成桑田时,我就放一个筹码来记录一次,到现在我的筹码已经满十间屋子了。”另一人说:“我吃的蟠桃,都把桃核扔在昆仑山下,现在已经和昆仑山一样高了。”让我看,这三人和(生命短暂的)蜉蝣、(朝生暮死的)菌类生物有什么差别?后来用海屋添筹作为祝寿的词,形容年龄大。海屋: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旧时用于祝人长寿。17. 鲁鱼亥豕: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意思是

26、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撰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18. 五经扫地:出处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五经: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脸都丢尽了。旧时也指圣人之道泯灭。故事说的是:唐朝时期,皇帝召集群臣宴饮,国子监察酒祝钦明说自己会跳八风舞,皇帝即刻让他表演助兴。祝钦明身体肥胖,跳舞丑态百出,时而头点地,时而做鬼脸,皇帝大笑。侍郎卢藏用评论说:祝公五经扫地,亵渎文明。19.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古代指地位高、有道德的人,现在也称品行好的人为君子。交:交情。君子之

27、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成语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典故说的是:相传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

28、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20. 梁上君子:语出 宋苏轼东坡志林:“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29、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