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着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包括单句和复句。单句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子的主干,就是把句中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摘取句子的主干,是为了掌握原句的结构,对理解原句的意思有帮助。但是,必须注意,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有的甚至跟原句相去很远。还要注意,在摘取否定句主干时,一般要把否定词一起摘出来。复句的相关知识教材附录做了介绍。 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一定的事理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常用的关联
2、词:也,又,还,而且,并且,况且,何况,或者,还是,宁可,要么,但,而,却,然而,不过,其实,可是,只是,因此,既然,以致,否则,不然,便,只要,就,才等。合用(有的不一定必须配对):既,也;不是,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尚且,何况;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决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由于,就;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如果,那么;要是,就;即使,也;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除非,才等。 句群:也叫句组,或称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一个句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根据用途和作用,句群可分为叙述句群、描写句群、抒情句群、议论句群、说明句群等五种。根据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
3、把句群分为以下11类:(一)并列句群(二)承接句群(三)递进句群(四)选择句群(五)转折句群(六)因果句群(七)假设句群(八)条件句群(九)目的句群(十)解证句群(十一)总分句群 理解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引用、反语、设问、反问、对比、对偶、排比、反复。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双关、顶真和互文等。1比喻:也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比喻需要有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比喻的事物两个部分,前者称“本体”,后者称“喻体”。两个东西性质不同,但又一定要有某些相像之处。有“明喻”、“暗喻”、“借喻”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
4、象。2比拟:比拟中也有“比”,但是既不同于相似事物的比喻,也不同于相关事物的借代,而是把一种事物“当作”另一种事物来描绘说明。有“拟人”、“拟物”。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3借代:是用本体的特征或本体的一部分来“做代表”。文学作品里运用借代的例子也很多,如“红颜”代少女,“杜康”代酒等。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4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所以夸张不一定只是“夸大”,也包括“缩小”。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方式,常跟比喻结合起来使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5引用:在行文中引入别人的话语或史料、谚语、格言等,
5、分明引和暗引两种。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6.反语:用相反的话语,表达要说的正面意思,通常分愉快反语和讽刺反语两类。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问而不答。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用不着回答,答案已包括在问语中。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9.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
6、、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对照比较,以便说明一定的道理,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又叫“对照”。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对比是一个最经常考到的修辞手法,应该说,从本质上说,对比也是人展开思路的一个基本方法,所以应该得到大家更多的重视。10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就是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11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列,达到增强语势的目的,就是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7、。12反复:根据行文的需要连续或间隔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以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或借以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又叫“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的效果。恰当的运用反复可以抒发强烈深沉的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的作用。 主要的提问方法有:(1)表达效果如何?或表达效果是 答题模式:效果(如“形象生动”等)+表达出的内容(描写对象的特点、作者的情感等)(2)表达作用是 严格区分的话,这两者是有不同的,“效果”是从使用的结果上来看的,“作用”是从使用功能上来说的,使用功能包括使用对象、基本特征、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如果使用的好,从效果上来看,其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
8、现,那么,效果与作用是重叠的。所以,我们常常说,两者是一回事,就是基于这一点。命题者在使用时也是比较随意的。关键还是看具体的提问方式,分值、空格也会一种暗示。 (3)好在哪里? (4)甚至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5)赏析(评析)某些文学语言,或“请加以赏析(评析)”所用手法+效果(如“形象生动”等)+表达出的内容(特点、情感等)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修辞手法中“反复”、“排比”、“对偶”、“对比”等还牵涉到语言的节奏,音韵的和谐等形式方面的作用,在回答时也要一并考虑到。如果某些句子位于文章的特殊段落,还可能具备调整结构的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从高考的角度来看,有五个特点。 (1)范围:
9、有局部(几句话、某一段、某几段)和全文两个方面。前者一般为2分,后者一般为4到5分。 (2)角度:有全文要点概括和定向归纳两种。 (3)提问术语:综观全文、联系全文、纵观全文等。还有“概括”、“概述”等要求。 (4)显性的考查主要在第一语段,隐性的考查在第二语段或古诗文阅读,如概括中心、归纳段意、总结人物性格等。 (5)分值很高,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如果分解一下解题的过程,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五个环节,需要我们逐项落实(1)定向:根据题目要求,在把握全文整体思路、结构的基础上,确定信息所在的区域。这时候对文本要有君臣意识,或组织意识,文本如同一个社会或集团,也是有组织的,若干段落在文本中的地
10、位是不同的,我们要能分清不同段落之间的等级关系、归属关系。这是筛选的基本前提。 (2)选择(鉴别):根据要求,在已确定的范围内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操作上来说,可以给段落标上序号,圈划关键词句,以免遗漏。这个环节,“标准”的意识很重要,筛选时要时时注意自己的选择标准。某些选择题就是从这个角度考查,它会在时间、空间、范围、对象等标准方面偷换概念,制造障碍。 (3)分类:对筛选出来的所有信息,按照某个所要求的角度进行分类,实际上就是初步归纳。 (4)合并:在上一步的基础上继续提出新的分类标准,进一步整合,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5)重述:即将整合得到的信息(词句)按照题目要求的语言形式,或单句,或复
11、句,通顺地表述出来即可。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重要的句子”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考查的重点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种是有些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相对来说,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在文学作品阅读试题中比较少,主要是内涵丰富的句子。细分一下,又有以下几种: 关键句:指的是那些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深化、揭示文段主旨或标示文章脉络层次的“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修辞句:指的是那些表达比较生动形象的或是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格的既精彩又难理解的句子。含蓄句:指的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解答时又有利于发挥的句子。哲
12、理句:指的是文中那些含有一定的警世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仔细品读才能理解的句子。言外句:指都是那些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了临时的意义,比较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首句(首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线索,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尾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而意无穷,回味深长,首尾呼应。 转承句(段中)承上启下 过渡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总领下文 烘托铺垫分析作品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文章的思路,外显就是结构,内在的思路,还包括由此及彼的联想,情感的展开等,有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文脉。结构这个词,可
13、以是动词,就是把准备写进文章中的全部内容,进行有条有理的组织;也可以是名词,指文章的段落层次。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文章自然断开的一个个单元叫做段落,把文章内在的思路变化归为层次,于是一般情况下,层次等于或大于段落。 写作特点,即作者在表达上的特色,它应该如何分析呢?或者说,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呢?首先写作是怎么回事,一个内容是如何完成表达的,过程怎样?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每人、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所以,一般来说,应包括四个方面:构思上,包括文体的选择;结构上,包括开头、结尾、线索、过渡等;表达技巧上的,包括修辞手法;语言上,语言风格、特点等。 构思上:文体的选择,包括表达方式的选择。主要
14、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说明五种,我们对它们各自的特征要熟悉。叙述是对经过的再现,描写是对情境的再现,议论有思辨,说明是客观介绍,各有不同。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依托其它四种,直抒胸臆属于直接抒情。还有一种反文体,如用寓言形式议论,用叙述的形式抒情等。 结构上:关注的是段落、层次的划分和推进,以及这些段落出场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不同的文体结构形态也有不同。如果是记叙性文章,需要考虑的有线索的使用,铺垫、照应、衬托,有时还会有伏笔、悬念等。其次是顺序,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平叙等。还有,详略、主次的安排。人称的变化,观察、写作的视角等。对各种描写手法,如心理描写、细节
15、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的特征辨识及其作用也要理解。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如果是议论性文字,所谓的先总后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正反对照,层层深入,等等,都是常见的结构形态,我们要能辨析并理解其作用。 表达技巧上: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整体上看,不同文体的作品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抒情散文,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如引经据
16、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语言上:要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质朴、隽永、含蓄、繁富、华美、庄重、诙谐、幽默等之分,知道语言运用上有平实、准确、凝练、生动、形象等特点,然后根据所给文段或语句,仔细斟酌,准确判断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从命题形式上来看,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是6分。偶尔也有简答题、选择填空题等。归纳作品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 作品要点:即文章的内容要点,如果是记叙类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实指题材要点,如景物、人物的特点,情节的要点等;如果是议论类作品,实指作者观点,对问题的
17、基本观点等;如果是说明类文章,应该是说明对象的特征,组成要素等。 段落大意:应该既包括自然段落的内容概括,又包括层次的内容综合。 主旨:作者思路、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率和支配全文的作用。 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意思,就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因此写文章要中心明确、集中、深刻;阅读文章要整体感知文章,提炼文章主旨。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炼文章的主旨,实际上就是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写作意图:即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应该说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其创作意图,只不过可能有的意图明显,而有的则不明显,即意图是隐藏在作品的形象或情节、形式之中。作者的创作
18、意图来自两个方面他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其意图针对的也是这两个方面。对作家写作意图的理解可以通过作品本身,也可以通过作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来认识。 应该说主旨与写作意图是相关的,或者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全文的主旨。 归纳、概括属于综合能力,而揭示则需要分析能力。 考查特点:(1)有局部概括,有全文归纳;(2)从题型上看,主要是简答题,分值很高。 本考点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材料的中心。这是检测考生对一篇阅读材料整体理解程度的主要手段,也就是测试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同时,它还检测考生的表达,要求能按照题干的指令进行归纳概括。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需要阐释能力
19、和综合能力。即求考生能真正读懂文章能把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在完成这一思维行为之后还必须具备语言的转化能力,也就是能把文中的内容(“原话”)变成自己的话。 对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加以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一种抽象的概括能力;对抽象的内容能够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即利用具体的材料或经验作出解释,这是一种形象发散思维能力;对含蓄的语句加以解释即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揭示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义,以便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准确理解作品。 分析归纳,需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 后用自己的语言归
20、纳概括出来。 读懂作者的心思,把握文章的中心,是答题的前提。面对具体的问题,还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和技巧。 概括段落大意是归纳作品内容要点的基础,而研究全文主旨又要以整体把握全文内容为基础。如前所述,不同的文章“内容”的性质不同,归纳的方法当然也会不同。议论性文章,内容的要点即是作者的若干观点,说明性文章内容要点即是说明对象的构成要素,文学作品如散文的内容主要指情感的载体,即题材以及所寄托的情感。 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归纳要点、把握主旨关键在于分析结构, 而散文的阅读关键在于对感情变化脉络的把握。根据作品内容,通过合理推断和想象,作适当拓展 这是一个新的考点,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考点。早前考试手册并没
21、有,但试题中总是出现,以呼应课程改革中对课堂中引进生活活水的呼唤。2008年修改考试手册时增加了这项内容,算是让它名正言顺了。但这时候大家发现向课外拓展,尤其是某些脱离文本的拓展,考试的效度不高,区分度也不高,加之这几年“尊重课本”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从2008年春季高考开始,适当的拓展主要指的是与教材的比较阅读。 考点精析 “作适当拓展”是指答题时所需的知识部分来自于所提供的文本之外,它的前面有两个状语,一个是“根据作品内容”,这意味着思考起点在所阅读的文本里,一个是“通过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告诉我们所用的方法想象和推断,但必须是合理的。 从上述所引经典试题来看,所谓根据作品内容,可以是作品
22、涉及的题材,可以是作品的观点,甚至可以是作品的某个手法。 拓展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向现实生活拓展,一个是向现行教材拓展。 题型:简答题。分值很大。可以出现在第一篇阅读,也可以出现在第二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有时也包括物象,如对文中出现的动物、植物的形象的鉴赏。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语言是文章的呈现形式,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感情基调需要不同的语言,如议论文讲求严谨周密,说明文讲求简明准确,记叙文有的讲求朴素自然,有的讲求生动形象,也有的追求新颖精美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一般从四个角度分
23、析: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评价。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去评价。从篇章构思的角度去评价。从修辞的角度去评价。 1鉴赏形象:概括特征,揭示意义。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包括对人的形象的分析,也包括对物的形象的分析。无论哪种,最终都是为了揭示形象的意义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作用的分析,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 2鉴赏语言:联系主题,切合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要求。具体地说,包括鉴赏文中重要的词语(含标题),鉴赏文中重要的句子,鉴赏文中重要的段落,鉴赏文章整体的语言(风格)。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鉴赏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和“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有明显的不同,鉴赏的要求更高,可以简洁地阐述
24、一下含义,更重要的是剖析这些语言在文中的作用。这个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阐述。对语言的鉴赏还要注意联系主题和人物(事物)形象。 3鉴赏表达方式:分清类别,挖掘作用。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叙述主要包含:人称的变换和选择;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和作用。描写主要包含:按对象分有人物描写(肖像外貌、语言对话、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和景物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按范围分有细节描写和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的是一个点,场面描写的是一个面,以群像居多);按繁简程度分有工笔(又称细描、工描)和白描(相当于速描、勾勒);按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近景描写
25、和远景描写;按状态分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按时态分有现实描写(实)和想像描写(虚);按技巧分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抒情主要包含: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议论的方法主要包含: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说明的方法主要包含: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判准类别之后,再要注意的就是挖掘使用这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作用的分析要结合主题和形象。 鉴赏与创作是逆向的,要想明白应该如何鉴赏,首先要明白作家是如何创作的。艺术形象的表现具有间接性,作家没有办法使用语言直接表达心境、情绪、感觉、印象,只好借助各种艺术手段去表现,这就是种种表现手法。所以,对艺术形象的赏析与表现手法的赏析是无法
26、分开的。我们只有通过“被表述的形象”中所采用的手法,借助我们自身的经验和想象去还原作家所感受的情境。 譬如写景,作家是如何感知这个景物的,是视觉?听觉?还是触觉?乃至通感等,他抓住的是空间还是时间,空间中的事物是如何分布的,各自的远近高低如何,每一景一物的声色、动静如何?又借助了哪些手段?是摹状、比喻、比拟、衬托,还是夸张?写人也是这样。从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到言谈举止,到细节透露内心,或通过环境衬托内心,由里到外,方能形神兼备。 答题的模型:手法+特点+情感。 4鉴赏艺术技巧:洞视本质,紧扣主题。常用的艺术技巧有:象征、想像、联想、渲染、抑扬、托物言志。 5鉴赏谋篇布局:从形式入手,剖析形象
27、和主题。常用的篇章结构、选材剪裁技巧有:立意(以小见大),开头结尾的特色与关系(呼应、照应),线索,过渡衔接,承上启下,点面结合,烘托铺垫,伏笔悬念,背景设置,一波三折,主次详略,材料典型、生动、真实、新颖。结构是内容的外衣,鉴赏文章的谋篇布局还是要归结到对内容和形象的鉴赏。 6鉴赏修辞手法:从句子入手,剖析形象和主题。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通感)、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等修辞格在语句中的体现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大纲规定了修辞考查只有八种,实际上考查到的远远不止八种。 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表现手法
28、、语言风格 2、怎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回答: (1)优秀的小说和戏剧文学作品大都着力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2)诗歌散文类作品,一般不注重刻画人物性格,而着力于描绘某种生活图景,抒发某种感情。 (3)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括: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促使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4)人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鉴赏人物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鉴赏人物形象主要应注意两点: (1)、从作品实际出发 这就是从作品中具体人
29、物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其所作其他种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能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 (2)、对人物性格应有简要分析 这就是说,对人物的性格不能仅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作表述,还要联系作品的事实作简要分析。 3、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我们不必纠缠于术语,理解高考涉及的表达方式、表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