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43.78KB ,
资源ID:171967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1967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赛迪顾问两化融合研究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赛迪顾问两化融合研究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Word格式.docx

1、有利于实现新型工业化:突破工业化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发展。(三)两化深度融合为区域应对资源环境压力提供新方式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加快转变我国工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多年来,我国工业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要素保障压力不断加大。由于长期粗放式发展,我国工业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偏大,工业能源消耗占到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从能耗水平看,目前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在10%左右,但消耗的煤炭、钢铁和水泥大约占世界的一半。从资源保障看,我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原油、铁矿

2、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50%。因此,未来我国各地区亟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工业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缓解区域工业发展带来的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等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节约能源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其主要表现有四条路径:利用管理信息化,提高用能监控能力;利用装备信息化,减少设备用能和资源浪费;利用生产过程信息化管控和工艺流程优化,降低能耗,提升产品质量;利用能源管理和资源消耗管控信息系统,促进在线监测。因此,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对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支撑在新

3、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领域持续拓宽的背景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我国推动两化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力量。“两化融合”不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简单叠加,而应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使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战略、创新、产业、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度融合。未来我国应重点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融合、技术演进的融合和管理体系的融合等多层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支撑能力。当前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在更高层次上建设新型工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国应顺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

4、工业领域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形成两化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二、两化深度融合国内典型地区经验为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我国采取了政策引导与重点工程带动相结合的双向推进措施。2008年10月和201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批复了上海市、重庆市、长株潭城市群等十六个地区作为首批和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各两化融合试验区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将编制发展规划、出台政策措施、开展试点示范、搭建公共平台、推进项目建设等工作作为主要抓手,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重庆:系统谋划,分层次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带动产业结构调整2008年12月,

5、重庆被批准成为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2009年,重庆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意见,编制了重庆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重庆市推进两化融合围绕“驱动工业由大到强、衍生新兴信息服务业、形成自主发展机制”三大战略目标,以“开放性、耦合性、多样性、效益性、生态性”六大环节为突破口,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突出体制创新在融合中的动力因素、突出融合与分离这个工作重心,加快建设重庆为区域中心城市、推动工业战略转型、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兴产业为主线,努力探索以“集约、互动、耦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后发地

6、区两化融合新模式。重庆市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两化融合工作。一是工业主导行业信息化,重点围绕材料加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等工业主导产业,推动工业主导行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重点围绕物流与供应链、电子商务、金融、人力资源等服务性产业,培育壮大面向工业的信息服务业。三是优化政府工业管理体系,重点围绕经济运行监管、诚信体系建设、财税管理,实现信息化与政府管理服务通道、平台、政策体系融合。在推进过程中,重点推进以六大“融合”工程、两大“分离”工程、一大综合性工程为核心的两化融合发展战略。“融合”工程:新产品网络化协同设计开发工程、工业装备数字化提升工程、供应链信息化

7、工程、信息化节能减排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重点行业试点示范工程;“分离”工程:机构分离与业务流程重组工程、嵌入式软件产业培育工程;综合性工程:信息产业腾飞工程。形成了四大专项政策和五大配套保障措施为核心的两化融合政策措施体系。四个层面专项政策包括资金、税收、重点扶持和奖励政策,五大配套保障措施包括理顺推进体制机制、引导社会化投融资、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两化融合的深化推广,重庆市工业引领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工业总量快速提升,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20%,到2012年,全市实现工业产值11459亿元。同时,全市信息产业迅速壮大,已发展成为地方重要的支

8、柱产业,全市工业企业整体竞争力得到了有力提升。重庆市对于其他城市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注重政府、行业、企业三方协同作用。通过政府主导,建立健全两化融合产业发展平台和技术创新体系,发挥政府在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兴产业发面的积极作用。第二,在前期制定战略发展规划,为两化融合指明方向。依据国家发展战略方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等,制定推进两化融合的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明确推进两化融合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以及相应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二)佛山:政府、市场、企业三方聚力,推进重点产业两化融合2009年4月,佛山市及顺德区被确立为珠三角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2009年,佛山市政

9、府相继出台佛山市信息化发展“3+1”规划纲要、佛山市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等政策指导佛山两化融合的建设。2010年,发布“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目标。佛山确定两化融合的推进思路是:立足佛山产业特色和布局,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为追求目标,抓好一批两化融合重点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市场的调节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凝聚社会多方面的力量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层面的应用、渗透和融合。 在政府层面,发挥引领作用

10、,进行决策支持。启动建设一批“两化”融合典型示范企业,推进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扶持发展一批传统产业信息服务提升平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组织筹建一批产学研创新联盟,推进行业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物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大力推广能耗排污监控和管理信息技术,推进传统企业节能减排。在企业层面,确立根据行业特点分类推进两化融合的策略。装备制造行业、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绿色能源产业四个行业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对于装备制造行业,推动制造业向系统集成、设备总集成和工程总承包方向发展,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对于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广东省射频识别(佛山)基地的建设,

11、重点发展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及产品设备,构建城市无线接入网络,推进新一代数字电视普及应用。对于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业,拓展和完善覆盖信息技术、信息传输、信息内容的信息服务业产业链。对于绿色能源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在节能降耗、减污减排中的广泛应用,以信息化手段推进能源综合利用、污染物监控和清洁生产。两化融合的深入开展,促进了佛山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信息化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逐年增加;提升了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了传统企业由“传统制造”到“服务制造”、“先进制造”的转变;激发了自主创新活力,加速了“佛山制造”向“佛山创造”的转变;提升了节能减排能力,将节能降耗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12、优化了现代服务业素质;催生了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广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和光电显示产业基地。佛山在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超前引领、制造先行、高度融合、转型跨越”的“佛山模式”。佛山模式对于其他城市的借鉴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城市,政府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自觉超前引领和主导两化融合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全领域的应用,表现出高屋建瓴的态势和坚定决心,为城市两化融合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信心和支持。第二,对于民营企业多、中小企业多、传统企业为主的城市,政府应积极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以电子商务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柳州:聚焦重

13、点产业,借力两化融合,发展“智慧产业”2011年,柳州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柳州市紧紧围绕“创新调整、产业升级,三年四千亿元、工业再翻番”的战略目标,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由“354”向“543”的调整,“柳州智造”品牌提升作用的增强,推动了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提升,促进了一批新的产业形态形成,推进了支柱产业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增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柳州按照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组织实施试点示范项目,培育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从而推动区域先进制造水平、产业能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极大提升。对于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不断提升

14、产业能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和基础支撑环境。大力扶持20个以上“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培育10个“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重点推进汽车、机械产业及配套行业产品信息化,着力提升汽车、机械产业先进制造水平。扶持一批制造型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应用,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服务业中的应用。同时,以促进重点行业信息化为线,以提升产业链(群)整体水平为面,以完善公共服务和支撑平台为体,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的应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柳州对于其他城市的借鉴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推动传统产业向先进

15、的制造业升级,需要政府的宏观指导,不断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依靠企业的努力,通过推进重点项目,改造装备工艺等具体措施,由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从而带动传统企业升级。第二,对于重工业城市,在两化融合推进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实施节能优先战略,鼓励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等措施,重点关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实现循环经济,推进两化融合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四)唐山暨曹妃甸地区: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两化融合与衍生产业发展相结合2009年6月,唐山暨曹妃甸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获得授牌,2011年12月,唐山暨曹妃甸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自唐山暨曹妃甸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获得

16、授牌以来,试验区通过统筹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实现了基础设施的提升和产业延伸的有机统一,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引入和快速发展,对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唐山暨曹妃甸地区两化融合的推进思路是统筹规划,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发挥信息化的渗透、倍增和创新功能,集约发展,大力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唐山作为大型现代工业集聚区,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之初进行了统筹规划,在曹妃甸新区建设之际同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国内第一个以塑料光纤为介质的区域性全光网络工程建设,实现进入家庭用户互联网带宽超

17、过20兆,进入企业用户互联网带宽达到100兆。启动了“数字曹妃甸”基础数据库一期建设、“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公约”的编制,完成了网络机房、GIS实验室和两化融合发展服务中心等的建设。产业发展方面,唐山市通过引导全市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把配套产品和加工辅业分离出来,带动了配套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相互协作,促进配套企业的发展,增强产业关联度,逐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实力。如唐山松下集团建立了数字电焊机焊接联网系统,实时监控电焊机的工作状态,为用户提供焊接成本、焊接品质以及焊接参数的有效管理,成功实现由产品生产到后续服务的产业延伸。唐山暨曹妃甸两化融合的特点是省市

18、合作,建立高标准规划和政策体系,构建行业性、基础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壮大支撑两化融合的产业基础。第一,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省、市、县(区)分别成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任组长的两化融合协调领导小组,探索建立了“省市之间、市县之间、市直部门之间、政府与专家之间、专家与企业之间、政府与电信运营商之间、局内各处室之间”的7大协调联动的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国家、省著名信息化专家任特邀顾问,市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工业企业等信息化权威专家组成的唐山市两化融合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建立高标准的规划体系。按照“总体规划引领、专项规划支撑、县区规划跟进、实施方案保障”的思路,积极有序推进了试验区规划体系建设,分

19、级制定了区域层面的系列总体规划;积极推进了系列专项规划的编制。第三,建立了两化融合配套政策体系。省市结合实际,出台了河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评选管理办法(试行)、唐山市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并设立了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第四,建立起了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建立了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技术促进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认定公布了15个两化融合战略合作伙伴、20个两化融合技术支撑单位。在区域、行业、企业和项目四个层面积极开展了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其中冀东发展集团在水泥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三、区域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体系(一)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业转

20、型升级体系及内涵区域范畴的两化深度融合体系是以政府主管部门为引导,以工业企业应用为核心和实施主体,以信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体系。(图1)在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中,地方政府以建立良好的发展外部环境和保障机制为重点,通过实施区域和行业两个层面的两化融合评估,设立试点、示范项目,扶持和引导两化深度融合的推广实施;工业企业通过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生产、营销等多领域、全方位的深度应用,实现技术水平、综合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此外,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为地方信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相关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为两化融合的深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区域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能够有效提

21、升工业经济实力、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节能环保水平,从而助力地区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图 1 区域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体系资料来源:赛迪设计,2013,08(二)地方政府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内容1、完善两化融合发展保障机制从组织、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完善地方政府配套保障能力,为两化融合顺利实施提供有效支撑。建立两化融合推进领导小组,指导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建立两化融合专家委员会,为当地两化融合提供智力支撑;成立两化融合推进中心,全面支持两化融合建设。制定有针对性的两化融合扶持政策,设立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项目和专项扶持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困难,突破发展瓶

22、颈限制。加大人才引进、专业人才培训力度。积极引进软件开发、信息服务、信息化管理等高端人才。加强对两化融合相关实施部门、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信息化人才培训力度,包括对企业高层人员的培训,并逐步建立企业CIO制度。2、构建两化融合发展推进模式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条件,构建以试点、示范带动引导发展需求,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发展活力的区域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模式,促进地区两化融合综合水平的快速提升。进一步加强光纤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为两化融合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对重点项目给予定向扶持,发挥两化融合先进企业的

23、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两化融合的全面推广。以政府为主导,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区域型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区域信息化整体水平跨越式发展。3、建立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分别参考国家区域和行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两化融合建设特征,建立一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可实施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案。通过区域两化融合评估,量化当地两化融合建设水平,通过对标分析,找出区域在两化融合建设中的不足;通过行业两化融合评估,评估行业信息化建设在研发、生产制造、管理、营销和节能减排等环节不足,引导重点企业对标典型、明确路径、引入服务,为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咨

24、询和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资金补贴、宣传等手段,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区域层面和行业层面,建立起长效的评估机制,推动当地两化融合建设。(三)企业实施两化深度融合路径和领域1、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实施路径企业作为工业的基本单元,是两化深度融合建设的实施主体,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切实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明确其建设实施路径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1)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由于自身管理体系以及lT技术实力限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直接开展大规模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难度和风险,而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信息化规划,能够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水平和实施效率。企业信息化规划是

25、企业根据发展实际需求,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设一系列战略部署。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制定应以企业现阶段实际状况以及企业各方面评估结果作为依据,就信息化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制定符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和战略。(2)企业信息化实施建设在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参照信息化规划和设计,引入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需求的系统方案解决商,进行软硬件系统支撑。同时,根据企业的人、财、物管理水平,采取分步实施信息化原则,逐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资金、技术层面的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使规划设计落到实处,为企业谋求更高层技术进步、更大效用价值提供平台。(3)信息化系统管理运

26、维系统运维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生命周期最长的部分,良好的系统管理运维能够有效地保障信息化系统与业务正常、安全、稳定的运行,同时通过规范的运维体系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企业在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定位运维目标,制定最优的运维模式选择,以规范化、标准化运维模式,促进企业信息化系统使用成本压缩和应用效率提升。(4)信息化效益评估对企业信息化的效益进行有效评价和分析,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运作、实施、技术平台全方位的测评。企业的信息化评估不能仅对测评对象简单地打分排序,而应通过评估引导企业信息化向“有效益的信息化”建设上集中。从领导战略、投入结构、应

27、用、效益、人力资源、组织与文化、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以信息化应用的效能为出发点,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开展务实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提供切实的帮助。2、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应用领域企业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实施,实现对信息技术和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推进业务流程重组,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决策支持层面:助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两化深度融合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层面体现为范围更大、领域更广、应用层次更深、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在传统企业管理系统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推进以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生产、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安全等环节为重点的

28、企业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实现多管理系统的整合与业务协同。通过企业信息化综合支撑能力的提升,促进企业组织扁平化、决策科学化和运营一体化,依托企业信息管控手段,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普及和深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增强企业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能力,从而适应产业竞争格局的新变化。(2)研发设计层面:提升制造业研发设计能力研发设计处于工业产品生命周期前端,决定着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是体现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两化深度融合在研发设计层面集中体现为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虚拟仿真、数字模型等为代表的工业研发设计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中的应用。在计算机辅助技术集成应用的基础上,逐步深化产品和工艺开发流程的智能感知、知识挖掘、工艺分析、系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持续改进、及时响应、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产品研发设计领域的深入融合与推广,同时还促进了异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