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51.40KB ,
资源ID:171957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1957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步步高》大二轮通史复习与增分策略教学案专题一 第2讲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步步高》大二轮通史复习与增分策略教学案专题一 第2讲Word文档格式.docx

1、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2.科举制度(1)背景:隋唐统一以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2)创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3)完善:在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4)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5)影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3.藩镇割据唐玄宗后期,设军事边镇,长官称为节度使,

2、最终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三、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1)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地方:军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2.元朝的政治制度(1)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内容: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设行中书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作用: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奠定了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唐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1)

3、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官制。具体表现在: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可以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削弱相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三省之间相互牵制,限制了相权,加强了君权。(2)科举制度完善了选官制度。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吏,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加强了中央集权。点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皇帝制度、中央官制

4、、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也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亦可看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真题例证1科举制的现实作用(2016课标全国卷,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解析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也能选拔优秀官吏,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察举制更注重考查官员的道德水平,科举制在这方面并不具有优势,故B项错误;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并不排除世家子弟,故C项错误;与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通过考试

5、的形式选拔人才,有利于推动社会读书风气的盛行,因此更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D项正确。考向预测1科举制的价值取向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A.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C.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解析据材料“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可以得出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6、故D项正确。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法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儒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1)儒家法律指导思想的确立。汉以后礼法结合、德刑并用成为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理论依据与主流法律思想。(2)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八议”制度、“官当”制度,准五服以制罪以及“重罪十条”等。还创制了上请原则

7、、恤刑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等刑罚适用原则。(3)逐渐形成一系列符合儒家思想的具体法律观点。如“亲亲得相首匿”“以功覆过”等。(4)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促进了司法队伍的儒家化,即大批具有儒家经义素养的官吏越来越受到重视。儒家思想中的法律观以“礼治”和“德治”为出发点。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以两汉发端,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深入发展至隋唐时期最终完成。真题例证2西晋时期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2014课标全国卷,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

8、强化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有利于维护家庭稳定,强化亲情关系,这符合儒家伦理中和谐的主张,表明西晋时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考向预测2唐代法律的因俗而治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A.夷夏大防的观念 B.因俗而治的政策C.天朝上国的心态 D.维护国家的主权答案B解析唐代社会对外开放,兼容并蓄,其法律制定没有夷夏之观的天朝上国心态,故A、C两项错误。唐代国力强盛,国家主权的威胁,并不是很严重和迫切,故D项错误。唐

9、律的规定因俗而治,体现了开放和包容,故B项正确。短板4运用史料的史证意识不足例题(2017课标全国卷,26)下表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查短对史料的辨析不够,没有将多则史料

10、进行对比分析并“去伪存真”,对史料信息的运用过于绝对和片面化。例如本题中,考生误选A项或B、D项,都是这一原因所致。题干给出的四则史料中,其中两则表述都是“秦王”,故排除A项;四则史料中仅有一项提到刘文静,并且其身份是“将领”而非“主帅”,故排除B项;四则史料中只有一则指出作战失败是由于唐太宗生病,而其他三则均未提及,故排除D项。补短对多则史料进行辨析,注意“孤证不立”,要寻找史料记述的共同点。例如本题中,要用多则史料互相印证,只有一项史料能证明的史实不能被认定为历史事实,据此可排除A、B、D三项。四则材料记述的共同点是唐军“败绩”,故C项正确。答案C针对练1(2017山东临沂高三模拟)“唐制

11、,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欲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A.君主权力被削弱 B.用人机制较完善C.宦官专权已出现 D.行政规则受干扰解析斜封官是唐朝对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的称呼,这种官职的任命状是斜封的,要从侧门交付中书省办理。这是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冲击,与君主权力被削弱无直接关系,故A错误;斜封官不符合正式程序,反映出用人机制不完善,故B错误;“权庞用事”不能等同于宦官专权,故C错误;斜封官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冲击,反映出行政规则受干扰,故D正确。一、魏晋南北朝

12、时期1.农业:均田制;耕耙耱技术;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领先世界;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3.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二、隋唐时期1.农业唐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1)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2)城市中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3)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4)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5)广州设立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三、宋元时期1.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出现利用水

13、力的高转筒车。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五大瓷窑和景德镇,出现青花瓷器。3.商业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坊市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元朝时,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商业及贸易税收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1.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来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城镇。(4)从城市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转移紧密相

14、联,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古代的“城市”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不同。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城”与“市”结合,有的因“城”而“市”,如长安等;有的因“市”而“城”,如苏州等。 古代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放宽限制阶段(宋至明清)。真题例证3唐代城市中“市”的发展特点河南洛阳高三统考)唐代长安东西两市见于记载的有肉行、绢行、药行、大衣行、秤行、鼓行、铁行等;而当时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中,同类商品也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由此可见当时()A.手工业生产分工细B.城市经济空前繁荣C.商品销售的专业化D.城市经济

15、功能增强解析材料不涉及手工业的生产过程,故A项错误;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同类商品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所以不在于突出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故B项错误;材料突出了同类商品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体现了其商品销售的区域化,体现了商品销售的专业化取向,故C项正确;材料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无关,故D项错误。考向预测3唐宋之际城市功能的变化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城市道路功能单纯,主要满足城市交通需要。到了宋代,城市道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宽度缩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清。这种变化反映了()A.手工业发展使商业繁荣B.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C.江南工商

16、业市镇的兴起D.城市建筑风格的质变解析由题干描述可以看出,唐代城市的政治功能较强,到宋代及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更加突出,故选B。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

17、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少数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人口集中,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隋唐五代时期,江南进一步开发,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真题例证4经济重心南移和文化的交流课标全国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18、,“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 解析南方人喝茶习俗在北方从“被嘲笑”到“道俗皆饮”,体现了南方饮茶文化对北方的影响,这说明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逐渐上升,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唐朝中期南茶才开始北运,A项错误;喝茶习俗不能等同于饮食习惯,B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南北方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故排除D项。考向预测4宋代政府财政收入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观察下表,表中的数据反映出宋代()宋代政府全国岁入统计表岁入数北宋真宗

19、天禧末3 600余万仁宗嘉祐年间3 680余万神宗熙宁年间5 060余万南宋宁宗时6 000余万A.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B.封建剥削不断加重C.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D.人口总数不断增加答案A解析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其税收竟能达到6 000余万,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短板5数据分析解读视野不开阔例题(2015课标全国卷,27)下表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此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查短分析数据时,只注意到了数据所反映的浅层历史信息,不能用宏阔的历史视野解读其

20、历史发展的本质趋势。例如本题中只根据数据变化,分析出河南和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的变化是:河南减少,江苏增加。据此有的考生误选A项,但理学影响力扩大为何使北方状元人数减少,南方状元人数增多?这根本无法解释,故A项错误。有的考生误选C项,认为是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落后于南方,却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有的考生认为是政治因素的影响,但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补短分析时要抓住史料数据隐含的核心信息,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进行解读。例如本题中,“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就是我们解答本题时应站的历史高度,或者说是应该具有的历史视野。针对练2安徽淮北高

21、三模拟)下表是不同时期中原王朝府的南北地理分布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府的地理分布情况五代十国元府数比例府数比例北70%44.44%2943.29%1335.14%3320.50%8437.84%南330%1055.56%3856.71%2464.86%12879.50%13862.16%A.政治中心南移 B.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C.经济重心转移 D.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政治中心南移,并且元明清时期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故A项错误;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在一定时期会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行政区划的增多,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随着经济重心的南

22、移,我国南方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相应在政治上的表现则为南方的行政区划不断增多,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故D项错误。1.思想:佛教、道教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科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3.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文人画出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佛、道盛行,三教合一,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儒学吸收佛道思想有了新发展。2.科技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3.文学(1)诗歌: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期,诗体完备,风格多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杰出代表。(2)出现唐传奇。4.艺术(1)

23、绘画:进入繁盛阶段,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唐代阎立本、吴道子善画人物。(2)书法: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等。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程朱理学:以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为代表,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心即理也”,求理方法是“发明本心”。(3)理学在宋元时期是官方哲学。(1)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2)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3.艺术(1)书法: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2)绘画:文人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风俗画描写

24、市井生活,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3)戏曲成熟: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曲形式,被称为南戏;到元代,杂剧在北方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4.文学(1)宋朝时,出现了更适应市井生活的词,婉约派的代表是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代表有苏轼、辛弃疾。(2)散曲出现于宋代民间,到元代,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关汉卿、马致远的创作成就最高。1.从中外交流的角度看魏晋隋唐时期的三教融合(1)区别儒家思想:倡导积极入世,提出“德治爱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道教、佛教:告诉人们尘世苦短,功名利禄如粪土,应该看破红尘,离开政治即“消极避世”。(

25、2)融合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魏晋时期的玄学即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外道内儒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佛教受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及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佛教解释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之事,而是降魔,统一了出家与入世的关系。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行,儒家思想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一次发展机遇。三教合一,为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奠定了基础。真题例证5佛教的中国化(2015海南单科,5)北

26、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解析本题考查三教合流。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已经互相吸收乃至渗透,不能说宋代才开始出现合流,故B项错误。古代中国,虽然佛教在特定时期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从来没有撼动儒学的主流地位,因此C、D两项不正确。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一直面临着如何适应中国社会的问题,宋代僧人强调佛教“治心”,与儒学殊途同归,正是主动适应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鲜活例子,因此A项正确。考向预测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孝道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A.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需要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C.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