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2 ,大小:713KB ,
资源ID:17181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181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淮信院应用电子技术国家重点专业建设方案.doc)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淮信院应用电子技术国家重点专业建设方案.doc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专业建设背景分析1一)产业背景1二)专业建设基础2二、建设目标4一)总体目标4二)具体目标5三、建设内容7一)校行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7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11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16四)师资队伍建设20五)实训基地建设24六)质量评价体系建设29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31八)专业群建设32四、建设进度与预期成果34五、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40一)改革举措40二)保障措施41六、经费预算42重点建设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项目负责人:聂开俊项目成员:贾艳丽李朝林李思政陈艳毛学军 周

2、友兵徐江海徐昌华史卫华(学院成员)魏子陵(南京市SMT学会主任、南京同创电子制造公司经理)冯明明(淮安富士康人力资源部课长)赵玉洁(江苏电子学会秘书长、中电14所科技部处长、研究员)丁卫中(南京熊猫电子装联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建卫(中国日东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爱民(淮安苏益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凌 晨(南京品尚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建设周期:2年一、专业建设背景分析一)产业背景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工信部于2009年4月颁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了今后电子信息产业的9个重点发展领域,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心产业实现突破。江苏省

3、是信息产业大省,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位,信息产业已经跃升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江苏省在十一五初沿沪宁线便重点建立了1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4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园、5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8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十一五期间,又重点打造了平板显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通信、数字视听四大产品集群,在资源节约型产品、新型元器、行业应用电子产品、新型信息服务业等方面增长迅速,截至 2010 年 11 月,江苏省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单位数、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分别是 2773 个和 173.2 万人,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35亿元;2011年上半年,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

4、务收入10881亿元,同比增长28.9%。表1是2010年1-11月江苏电子信息行业重点子行业规模。表1 2010年111月江苏电子信息行业重点子行业规模子行业企业数量(个)资产总计(万元) 工业销售产值(万元)通信设备制造 18852656584807268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67466249625583电子计算机制造 2871781963644971005电子器件制造 5832489118326429232电子元件制造 14132367545230273126家用视听设备制造 8731332376089381随着江苏省产业布局调整,苏南信息产业项目正向苏中苏北转移,江苏省委、省政府加速苏北发

5、展战略和省“信息产业南北对接工程”的实施,已组织50个以上苏南信息产业劳动密集型项目向苏中苏北转移,扶持苏北地区30个电子信息企业融入苏南信息产业链配套体系,淮安是信息产业劳动密集型项目转移和扶持的重点地区,目前已有以世界500强企业、IT行业的领军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为首的一大批企业在淮安的落户。为了迎合产业发展,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围绕建成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部信息产业高地这一目标,加大信息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大产品的招引,全力打造千亿元信息产业,以富士康及其他计算机配套企业为龙头,引入整机产品,打造计算机及计算机配套件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同时打造

6、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智能仪器仪表和高端线缆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平板显示、LED、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及新能源产业四大潜在增长点产业,使信息产业成为市五大千亿元产业之一。江苏省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高技能人才短缺日益严重。就淮安市而言,2010年淮安市人事局公布的人才需求情况显示,电子人才紧缺程度排在了热门岗位之首,以富士康科技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型、旗舰型企业为代表的现代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所需的电子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电子元器件制造装调工等岗位在2万人以上,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

7、电子制造类优秀高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二)专业建设基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我院最早举办高职教育的专业之一,该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是江苏省首批示范性院校立项建设专业。在省示范性专业建设期间,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和改革,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专业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1、初步探索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在省示范性专业建设,本专业与行业协会、企业建立了“三方”合作共建机制,初步建立了以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参与的“校企合作事业部”,开设了“江苏省电子学会订单班”,初步探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规范了在专业课程建设、项目研发、学生就业

8、、员工培训、师资培养、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2、构建了“343”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江苏电子产业的特点及电子企业的发展情况,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坚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探索并形成了“343”人才培养模式,即校、行、企“3方”,从“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同打造双师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4个领域,结合“基本技能培养与职业体验实习、专项技能培养与专业顶岗实习、综合技能培养与就业顶岗实习”3个阶段开展合作育人,专业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3、专业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和建设体现职业岗位任职

9、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现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5门。公开出版教材8本,其中,省级精品教材2门,省精品立项教材3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近三年,本专业学生荣获了全国职业院校机器人大赛一等奖、芯片级维修大赛二等奖、嵌入式产品开发三等奖,学生在其他各级各类电子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6项,获得毕业设计一等奖2项、团队二等奖三项,学生主持省以上创新项目8项。4、构建了满足职业岗位技能实践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成了各类实验室实训室19个,初步形成了以本专业为龙头,专业群内各专业共享,具有真实或仿真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基本可以按照职业岗位群要

10、求的各种规范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在南京市SMT学会帮助下,与德国ERSA公司、美国环球公司和中国日东公司合作共建了“电子产品制造中心”,该中心被淮安市纳入电子企业SMT公共服务平台,承接了14家电子企业产品加工业务,教学与生产结合,初步实现了“校中厂”建设目标。本专业与市留学生创业园结盟,并通过SMT学会协助开拓,建立了28家稳定校外实训基地。5、建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兼职教师2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工)10人,讲师17人,现有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省“333”培养对象1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有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

11、年专家1人,市“十百千”人才培养对象4人。“国内访问学者”2人,12人次先后到国外开展职业教育学习和考察,近20人次通过培训获得了无线电调试技师职业资格证书。6、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根据淮安电子产业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社会服务。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与淮安苏益电器有限公司、金恒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电子企业合作,对于电子产品的生产改造、应用研究、创新开发等方面展开了技术合作,得到了生产企业的欢迎与肯定;“电子产品制造中心”作为市SMT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成为14家中小电子企业SMT加工基地;本专业承接省经信委技能鉴定中心中职师资的培训工作任务、承接无线电调试工、电子装接工、PCB制板工等工种培训工

12、作任务,每年完成各类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600多人次。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建立校、行、企合作主体多元的专业建设体制机制,形成“学校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运行模式,着重加强订单培养,深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开展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完善 “三方合作、五共切入、三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结合课程教学,完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平台实施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与职业标准对接;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学做合一的优质课程资源,深入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加强课程资源建

13、设开放性,建设企业案例库,引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并将课程学习与技能创新、“赛教学”活动相结合,丰富课程组织形式与考核方式;积极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型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基地内涵建设,营造真实的职场氛围与企业文化,强化实践育人,建设企业“e”联课堂,实现校企联合教学;校、行、企密切合作,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兼职教师四方面入手,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队伍;建立校行企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毕业生跟踪评价机制,将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引入质量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评价;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辐射带动专业群发展,实现专业之间

14、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二)具体目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在学院校企合作体制架构基础上,建立由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专业骨干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事业部”,完善“校企合作事业部”运行机制,建设有利于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工作的内部政策环境,解决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落实学生就业等问题。借助校企合作事业部,重点做好与南京市SMT协会及南京同创等公司开设的行业协会订单班培养、与中电14所全方位合作、 校内电子产品制造中心与测试中心的“校中厂”建设以及在富士康、南京熊猫、深圳日东等公司的“厂中校”建设和“e”联课堂建设等重点项目,探索“双主体”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5、和课程体系校、行、企3方紧密合作,从“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同打造双师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4个环节切入,结合“职业体验、专业顶岗、就业顶岗”3个阶段开展合作育人,完善并实施“343”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建设期内,完成“343”全过程教育教学活动及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深入分析电子制造企业岗位技能素质要求,构建“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优化设计职业素质、职业技术基础、职业专项技能、职业综合实践、职业拓展与职业资格认证6个课程平台,重点强化双证书体系建设,并在课程体系中合理规划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方案设计。课程建设建立由专职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等组成课程研发队伍,根据课程地位与作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课程资源等方面重点建设8门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深入推行教学做一休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校内与校外结合,强化过程考核,加强教材、数字资源建设,充分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建立虚拟、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在6门课程中嵌入相关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将3门课程将部分教学内容放到企业车间实施教学,在7门课程中开展课程知识或技能竞赛活动,建立专业“赛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结合专业建设、行业资源利用,培养2名校内专业带头人、聘请1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