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2、译文1: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3、译文2: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
2、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4、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的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5、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故事体现了两
3、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一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视觉)角度出发,一个从(触觉)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知识无尽)、(学无止境)的道理,表现了他们(独立思考)、(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1、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2、这则故事可能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孔子不能决也)4、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
4、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名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得道者多助,失道得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6、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8、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9)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10)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第二课
5、知识点:1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痕)。表达了作者对(流逝的时间)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但又(对已逝的日子深深地留恋)的复杂心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2、 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理解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答: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
6、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仿写句子: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 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他便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跨过
7、去。打麻将的时候,日子从麻将桌上溜过;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前飞过。()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比喻句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5)时间的比喻句:时间如同滚滚的东流水一去不复回.光阴似箭,转眼我就要小学毕业了. 5、 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6、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7、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5)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8、背诵(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第3课 .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锻炼自主,努力成长,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告诉了我们在艰苦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的道理。1、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
9、会把很少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2、上述一段话是作者跟种树人谈话后的(感想),借(物)喻(人),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2、句子的理解:(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10、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a 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联系生活,常发生:考试成绩下降了,生病了,和朋友发生矛盾了,妈妈下岗了。遇到车祸或大病致贫了。(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
11、树成功了。第四课顶碗少年是回忆的方式,详细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说明了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表达的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告诉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生难免会有大大小小的挫折,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勇于拼搏,不轻易放弃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道理。作者运用了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擦写。心理描写(一般会有:心想:暗暗地想等词语)第五课手指作者丰子恺,画家、文学家、美术家、音乐教育家。课文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说明了五根手指虽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告诉了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道理。有关
12、团结: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第六点口语交际背诵:因此,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失败与成功。面对失败不要悲观,不要气馁,一切重新开始,找到正确的方法,为取得成功而奋斗,面对成功,也不要骄傲自满,忘乎所以,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去迎接下一个挑战。 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想获得成功,首先须学会失败。只要坚持不断地敲门,成功之门总会打开。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前奏,只要我们平常面对,总有一天会和成功握手,其实人生最大的失败不是不成功,而是在失败面前低头 第七点 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13、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7)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第八点:单元知识积累: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无缘无故:没有作保缘由。 勃勃生机:精神旺盛的样子。伶伶利利:脚步轻快的样子。 凝然:举止安详或静止不动。眼睛定定地看的样子。座无虚席: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目不转睛:形容人注意力高度集中。我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位残疾叔叔给老奶奶让座的情况。AAB:欣欣然,晶晶亮
14、,飘飘然 点点头、挥挥手、聊聊天、不知所措: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ABB:红通通、绿油油、笑盈盈、白茫茫 赤祼祼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造句: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多用于教育常跟教导、教诲。苦口婆心:再三反复耐心规劝说服的意思。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要努力学习的道理,我们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2、 妈妈苦口婆心地劝导我要好好学习。第6课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是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
15、)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1、 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3、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像这样又详又略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8.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主楼。9.*和田的维吾尔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用是突出了维吾尔的豪气与乐观,运
16、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文章出现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反问。 日积月累(描写节日的诗句)(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4、有关节日的风俗: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独在异乡唯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口语交际二:客家人的风俗:客家人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祠堂及族谱很能反映其宗教文化。赣南各地现存着不少明清时期的祠堂,这些祠堂不仅规模宏伟,建设风格别致,
17、而且文化内蕴深厚,是研究古代家族文化的很好的实物资料,同时又是海内外客家后裔寻根问祖的精神载体。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它不仅被建筑学家们誉为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赣南客家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常菜;二是宴席菜。过去广大乡村一年到头家家户户都酿有醇美的糯米酒。一入冬月,便腌制板鸭(以南安板鸭最著名)、香肠、猪肝、猪利子(猪舌头)、鸭五件、牛肉巴、酒糟鱼等等。平时招待贵客用酒娘蛋、擂菜;宴请和逢年过节吃“四盘八碗”,即分别用四个大盘和八个大碗盛菜,共十二道大菜。客家民俗文化更是以其古朴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所瞩目。客家民俗活动一年四季均有举行。如
18、春节期间有龙灯、蛇灯、鲤鱼灯、马灯、狮灯等各种灯彩的表演;端午节有龙舟竞赛;中秋节有“放孔明灯”、“请月光姑娘”等活动。 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语言是当地客家方言。它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民间口头文字、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正剧和悲剧。客家人崇信风水,每逢婚丧喜庆,盖房子、打灶、挖井、选坟地乃至于修桥筑路等,都要请风水先生勘地利、看风水,择良辰吉日。这种风俗,自古至今,长盛不衰。二、补充词语, 千(钧)一发:比喻极其危险,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 造句:敌人越来越近,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战士勇敢地扔出了一颗手榴弹。聚精会神:
19、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听领导讲话。憧憬:向往(chngjng) 精兵(简)政:使简单、简化 死得其(所):处所 如此而(已):停止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a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
20、容镇定。(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b 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使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1) 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2)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3) 工友
21、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c 理解句子:(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贞不屈和大无畏的精神。(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2、灯光一课的作者是当代作家王愿坚。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3、为人民
22、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4、为人民服务一文围绕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 的宗旨,主要从三方面来说明: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5、一夜的工作选自现代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歌颂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工作作风和生活简朴的精神
23、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的热爱的敬仰。(4)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5)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它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24、,“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6)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7) 人物评价: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人。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号召全党全军向他学习;是一篇议论文。a 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
25、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b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翻译:固:本来。或:有的人。于:比。人本来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c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共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这段话共4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话是讲我们接
26、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E: 张思德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舍已为人)的人。江泽民同志指出,共产党人应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精神。你知道这“三个代表”都是哪些内容吗?写出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一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回顾. 拓展三囚歌,作者:叶挺 1、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
27、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2、红岩中的人物有: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革命题材的小说: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红日,作者吴强;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小游击队员,作者王愿坚;赤色小子,作者张品成。二、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闻所未(闻):听 (聊)以自慰:姑且、暂且 游手(好)闲:喜爱(若)无其事:好像 鱼(贯)而入:连贯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a 文章情节:写了小女孩为了暖
28、和自己,(五)次擦然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和奶奶一起飞走了),最后(在大年夜冻死街头)。b 重点问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象中死去了。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各指什么?前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c 中心思想: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
29、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d 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一,读14自然段,说出下面句子是怎样写出小女孩遭遇的悲惨的。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环境描写,用特定的环境侧面烘托出小女孩的悲惨)2.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外貌描写,正面刻画小女孩的悲惨遭遇)3.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4. 它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金黄
30、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动作、外貌描写,正面刻画小女孩的悲惨遭遇)5. 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环境描写,侧面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第15课凡卡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本文按照( 写信前 )、( 写信时 )、( 写信后 )这一线索写的。本文以诉苦为主,以“乐”相衬,体现了凡卡命运的悲惨。a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
31、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过圣诞节的情景。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 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b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