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就为我们的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2.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一轮基础复习时我们必须按考纲和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二轮复习要划分专题,复习过程中要以能力立意,综合为主。3.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近年高考文综试题思维深度有所增强,因此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梳理学科探究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要通过归纳思路,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的能力;要通过发散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通过针对训练,提高对学科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4善于总结,举一反三,
2、向练习、讲评要质量。精选高考真题和其他习题进行演练,以发挥典型例题和习题的最大功效。选题要注意:一是针对性,二是迁移性,三是延伸性,四是整体性,五是层次性。文综考试中常出现的问题在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不清,未做到“扎实、准确、熟练”,因而就不能“联系综合、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引申迁移、灵活运用”。同时还要善于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地表述。试题或训练题的讲评要从学情与教学需要出发,注重“三性”:一是变通性, 二是指导性,三是诊断性。训练重在质而不在量,避免做过偏、过难、怪异的题目。做题不能只追求答案,总结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才是关键。要准确使用学科术语,注意条理性和逻辑性。5. 重视培
3、养训练学生阅读、书写能力。政治学科一、试题总体评价2014年是我省实施新课标高考的第二年,从整体上看,近两年新课标全国卷(二)政治试题贯彻了考试大纲“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试题在保持稳定,继承去年特点的同时,又注重了改革创新,明确了今后教学的导向性;二、试题结构特点1试题分值与结构总体较稳定有微调,突出新课改的渐进性。与2013年相比,今年政治试题从整体上来看较为稳定,试题的模块结构、内容比例、阅读量、难度、题型、分值等方面都保持了去年的状态,确保了高考试题的稳定性。考察了四个必修模块,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12个小题,48分;非选择题两个大题五问 52
4、分。政治学科内各个模块的分值分别为:经济生活占30分,政治生活占24分,文化生活占14分,(去年16分,减少2分)生活与哲学占32分(去年30分,增加2分)。选择题四个模块所占比例为:4:3:1:4,与去年完全相同,难度较为稳定。非选择题经济生活1道,分值为14分;政治生活1道,分值为12分;文化生活1道,分值为10分(去年两问12分);生活与哲学2道,分值为16分(去年一问14分)略有微调。难度稍有下降,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2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考点、分值知识结构概览: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合计选择题12.第一单元货币的本质.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关系16.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参与基层民主
5、19二、三单元中华文化;民族精神20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48分13.第三单元财政与税收对经济的影响17.第二单元我国政府的职能21认识论实践、认识、规律14.第四单元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18.第四单元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22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15.第二单元经济活动中的产业关联23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实践的观点主观38(1)(14分)信息消费的特点、作用38(2)(12分)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的必要性,人大,政府的职能(行为主体)39(1)(10分)文化创新的途径39(2)(10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3)(6分)理想;实践,奋斗;人生价值的实现52分30分24分14分32
6、分100分3直击社会热点,试题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把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新课程高考内容改革的重要原则,纵观2014年政治试题,大都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大量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的素材,呈现出越来越情境化、问题化、时代化的倾向,充分体现了新高考改革的生活化趋势。如选择题13、14、15、17、19、22题及非选择题38题等,分别以关税、雾霾、产业关联、社会工作服务、舌尖上的中国、先试点后推广、信息消费等热点材料为背景,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得到充分体现。4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考试大纲对考生政治课学习提出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7、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试题所考查内容上看,今年的试题一如既往地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如非选择题38题第一问:“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信息消费的作用。”;第二问:“为什么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分别说明人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设问,问题与问题之间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彰显了试题的综合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四种能力。5组合型选择题大行其道。选择题仍然是组合型选择题当家,12道中有11道为组合选择题,比去年增加二道。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类计算题连续第三年没有出现,可以看做一个趋向。6从试题特点看,稳中有变。2014
8、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在保持稳定、继承历年特点的同时,也进行了改革创新,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重点考查,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科内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突出表现在39题的第三问,第三问采用拟定要点式发言提纲的方式命题,体现了新课标的开放性,有创新。3、学生答卷得失情况分析1.2014届文科实验班部分学生选择题得分情况统计(错题数) 姓名历史地理总分黄 凯满分1136 242魏晗博2120 237栗 雪3120 232王军昌4112 220王馨媛104 209余彦茹112 214米博雯108 195柳秦安琦112 212史 莹5112 198于皎皎108 197从统计和调查情况来看,文科实验班38人,
9、政治选择题得满分者10人,错一题18人,错两题者3人,错三题者5人,错四题2人,全班平均得分43.05分。正确率很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保证了较好成绩的取得。2.考后6月30号学校组织与部分考生代表座谈,考生一致认为,今年政治选择题虽然难度不大,但迷惑性强,特别是哲学和政治模块中的5个题。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牢固掌握基础,透彻理解,方可答对。所有题目类型在考前的专项练习中,多次训练,比较熟悉。其中第22题是周考练中训练过的主观题,考试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非选择题难度有所下降,但试题更趋向生活化,应用性和实用性增强。两个大题五问,其中四问在二、三轮复习中多次训练,原理比较熟悉,特别是第
10、38题材料一和第一问“信息消费的特点,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意义)”14分,是考前一周筛选出来考练和讲评过的一道题,学生普遍答得好,这说明我们对命题的把握是准确的。3.答题的主要失误:(1)选择题对理解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部分考生用时过多,失误较多。(2)主观性试题答题时间紧张,思考不够,审题不严密,答案要点不全,不够简洁,条理欠清晰,书写欠工整,失分多。(3)39题第三问有创新,开放性强,组织的答案与考察的要求差距较大。(4)学生普遍认为政治答题时间不够,有些题没有做完。四、对2015届高考文综政治科目备考的启示及教学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归纳。通过2014年的高考政治试卷
11、及往年试卷的分析,新课标考卷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备考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总结、梳理课本知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真正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知识的系统化把握。2注重学生思维方法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在备考过程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综合,形成体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精炼典型例题,加强思维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和技巧。做练习、平时测试、考试及试卷讲评应注重学生答题思路(从宏观到微观,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利用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规律、主干知识并结合某一时政组
12、织答案)、学生审题(审题干、审题肢、审材料、审设问)、组织答案与答案书写方法的的引导与训练。具体要做到:精选试题。训练要限时、定量。(每个选择题用时不能超过一分半钟,12个选择题时间应控制在18-20分钟内;才能为两个主观性试题争取30分钟左右的答题时间)强化对答题规范化的训练。掌握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关注社会热点,强化探究。今后的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思辨能力的舞台,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去思考、探究。通过“专题讨论”“深度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活动亲历中体验学习,在实践探索中提升能力。适时“收”、
13、适当“放”,彰显新课标的理念。新课程高考文综试卷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出较高要求,政治试题出现不少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专业术语和专门词汇。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人文知识进行了综合的考察。好多题目考情商,而非知识点。文综主观性试题对考生的书写、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例如:2014年试题整体文字阅读量9800字、插图9幅、答案文字量2800字左右。答题要求较高,在150分钟时间内除去填涂有效信息和检查时间外,答题时间130分钟,阅读量和书写量大致在每分钟96个字。这对学生阅读、书写能力是较大的考验。1备课方面第一,扎实备课。这是复习效率能否提高的关键。备课要做到:备到考点、备到知识网、备到结合
14、点、备到易混点、备到试题角度、备到思维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1)把握变化点,吃透新增点。 (2)重视不变点。(即对一些没有变化的重点不能忽视)。第二,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效课堂,集体研究、精心设计复习教案,精心选择训练试题,仔细批阅及分析考卷。第3、认真研究“两课”(复习课和评讲课),精讲精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2上课方面第一,注重学生参与,积极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耳,真正让学生去“感知”,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第二,培养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进行以下四方面的训练:一是审题训练,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
15、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要找准关键词,它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是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四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恰当地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五要注意训练答题的速度,合理安排时间。第三,科学指导,立足学科内综合,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提升,强化落实。要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网络化复习,注重学科内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联系和综合。3.训练方面第一,注意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重在梳理解题思路。在高考复习时,进行适当的训练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这种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抓重点。对于一些重点
16、问题可采用从几个角度来梳理解题思路的方法。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及时评讲和总结,寻找相关内容思考、判断和答题的规律,以提高复习效率。第二,加强客观题训练。学生普遍反映,选择题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这是因为高考的客观题降低了难度,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同时又减数量,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主观题的解答,充分发挥整卷的选拔功能。这就需要在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功夫,做到“既快又准”。第三,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近年来高考试题从总体上来看,基础性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要加强能力考查,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摒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做法,重视思维分析训练和学习潜力挖掘。第四,突出“
17、三多”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多问问题、多做“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做结论的发散训练。第五,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试题叙述稍长,很多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这在文科的阅读分析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差。解决的途径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强化变式训练。4.加强高考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第一,重视对考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这是复习备考不容忽视的环节。要研究考纲规定的 “考核目标与要求”,研究它在高考题中的体现,要针对这四种能力精选试题或编制试题来训练学生。二要研究考试内容与范围,
18、研究考纲内容的增加点和删除点,调整复习内容。三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样题,搞好专项题型的复习工作。第二,尽量搜集和研究高考信息,对这些信息要进行认真地研究、筛选、从中把握高考的动向和命题角度,把有效信息用于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一是研究近三年国卷二、国卷一、大纲卷高考文综试题的特点,增强命题、选题、做题的针对性。二是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各种题型、设问及组织答案的逻辑思维方式,加强审题与解题方法的指导。地理学科综观2014年高考文综(课标卷)试卷,地理试题难易适当、考点明确、学科特色鲜明、知识点覆盖较全面。地理试题设计着力于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
19、及部分核心能力的考查,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稳”与“变”,引导考生积累地理学科素养,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爱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村。以下具体分析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考点点击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课标卷)地理试题考点及分值统计表模块题号考 点具体知识点的考核分值(必考1)自然地理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运动)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短、正午物影方向、日出方位知识的考查4分46分6、7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问题。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8分8
20、、9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形成特有的动物种属10大气环境(气候)气候(降水丰富)成因分析36(1)水环境:陆地水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2)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分(3)生物(生态系统)渔业资源成因分析(必考2)人文地理1、2人口与城市城市化、房价(租)和人口流动(民工)等问题合计38分区域地理特征空间定位:判断甲国的大洲位置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工业交通工业品工程机械的海上运输航线11农 业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37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
21、。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必考3)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选考1)旅游地理42旅游活动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10分合计10分(选考2)自然灾害与防治43地质灾害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选考3)环境保护44生物保护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试题分析一、试题设计“稳”中有“变”,“稳”中出“新”1“稳”指相对稳定,主要体现在:(1)题型题量基本稳定,试卷结构保持不变。地理试题第卷,111题为选择题,共11道,赋分
22、44分。第卷共5道大题,其中,第36题(22分),第37题(24分)为必做题。第42题(旅游地理)、第43题(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第44题(环境保护)为选做题。三题中选做其一,赋分10分。第卷共赋分56分,和第卷合计100分。由此可看出,近几年高考,尤其新课程改革以来,试题结构没有大的改变,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2)试题设计不刻意强调知识点的覆盖度,体现了知识抽样,考查主干的高考命题原则。2、“变”是“稳中之变”,“稳”中求“新”。2014年地理高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1)没出现开放性试题:自2010年开始,在高考主观试题中开始出现开放性试题的身影,一直持续至2013年高考。如:2013年
23、高考题课标卷,第36题第3小题为开放性试题。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2)题略第3小题: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此类题型从2010至2013年延续了四年,但今年此类题型没有出现。(2)
24、地球运动考题重现最近几年我们甘肃、宁夏、贵州和黑龙江等省区的地理试题,无论是全国卷还是课标卷,摈弃了考生一直“恐惧”的光照图试题,目的是为了降低试题的难度 ,这是近十年高考以来地理试题的最大变化。然而,连续多年没有出现的“地球运动”考题,今年在课标卷选择题第4题中出现了,不同的是总分值由12分降至4分,难度较小。试题对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短、正午物影方向、日出方位等知识点进行了考查。这对甘肃、宁夏、贵州等省区的大多数考生,尤其民族考生而言,在应试心理上无疑是非常可喜的,因为“地球运动”这个难点过于沉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减轻了我们地理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学和高考备考启示
25、:高一地球运动的教学,高三本单元的复习备考可适当降低难度进行教学,但绝不能放弃教学和复习备考。(3)出现景观图今年地理高考试题的又一变化是:借鉴了近几年其他省市区高考利用景观图命题的新颖形式,试题中出现地理景观图(如选择题12题中的“握手楼”)。试题以地理景观图为背景,辅之以其他文字、图表等材料进行命题。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他们都是环境的一面镜子,能直接或间接反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或人文地理环境特色。这种试题既新颖,又贴近自然或者社会和生活实际。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二、试题整体难度有所下降2014高考文综试题信息呈现形式与往年基本相同,考生
26、容易在思维上尽快与试题接轨,不会产生太大的心理压力;从难度上看,必答试题以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即便是主观题部分,大多数学生也都能比较容易地审清题意,平稳作答。但单选第4题中选项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中出现的“方位角”一词,并非高中教学范围所涉及,考生只能通过排除法来排除该选项。另外,三道选答题的难度差别较大,其难度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42、44、43。考生若不能做好筛选,可能会失分较多。第42题难度较大,全省选做第42题(共10分)的考生的平均得分为3.37分。(见2014年高考地理综合题各小题平均分表)三、自然地理试题比重仍较大统观全卷,必答题赋分共90分,11道题选择题中有6道是自然地理题,占24分;36题4道小题中有3道小题是自然地理题,占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