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观经济学 :企业或消费者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 :国民经济总体总量分析产业经济学:中观经济学 产业(部门 )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研究产业、产业间或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产业的一般分类法 (一)关联方式分类法:1.技术关联分类法: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往往具有相似的技术、工艺方面、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 理技术等。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2.原料关联分类法: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a) 具有相同的原材料:如棉纺
2、工业、化纤工业、钢 铁业、木材业、卷烟业等b) 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印刷业、冶金工业等c) 具有性能相似的其他投入物:如电力、煤气、供水等d) 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的产业:如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3.用途关联分类法: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商品用途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自行车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软饮料业、烟草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4.战略关联分类法:a) 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持续较高的增长率、较强的扩散效应。b) 先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有支撑作用c)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
3、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d) 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e) 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二) 三次产业分类法1. 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 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 3. 第三产业是指非物质生产部门(三)国家标准分类法 :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科学的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
4、国民经济划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小类。(四)国际标准分类法 :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大、中、小、细四个层次。(五)生产要素分类法: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比重和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依赖程度,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六)四次产业分类法:美国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的四次产业分类法: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产业的其他分类法 (一)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指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
5、: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二)生产流程分类法:指根据工艺技术生产流程的先后顺序划分产业的一种方法。按生产流程可以划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产业组织:研究市场运行,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者说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行为。研究内容包括企业间的竞争行为及其与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密切关系。
6、2、产业结构:指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从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为政府制定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3、产业关联:研究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建立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的数学模型,把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个产业部门间通过一定的经济技术关系所发生的投入产出关系加以量化,以分析该国在这一时期内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及其特征。4、产业集群和产业布局 :产业集群是以某一特定产业(通常为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中的大量企业及相关企业高度集群为标志,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集合。
7、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 分布和组合。5、产业竞争力 :主要通过建立一个产业评价体系,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揭示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和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6、产业安全: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及如何提高产业安全度等问题。在开放经济体系下,研究产业安全对国家抗御外部经济破坏性扰动和经济风险传导、有效贯彻本国政策意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 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 博弈论
8、的分析方法;6、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7、 案例研究方法:是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运用实际发生的案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说明某一经济规律,其特别适用于无法精确定量分析的实际复杂经济事例。8、 系统动力学方法。产业的形成与产业生命周期 人类历史上三大社会分工:第一次畜牧业从农业分离出来;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产生了商业。一般认为,现代工业始于手工业,现代服务 业始于商业。产业一旦形成,就具有特定的生命周期。任何一个产业,一般都会经历三个阶段:新兴产业 成熟产业 衰退产业。产业发展的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不断进步的产业演化过程,即伴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
9、治结构以及观念意识的变化或变革。1、 产出增长产品和服务的实际产出量增长,实际上是一国社会财富和经济实力增长的过程,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来衡量。2、 结构变迁产业结构的变迁,也包括产业内部的产业组织变迁、产业技术结构、产业布局、分配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迁,还可泛指与经济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等的变化。3、 福利改善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产业发展的实质和核心。但在分配不合理或结构不协调的情况下,产业增长会造成“贫富分化”,或是产出增长以国家资源和环境恶化为代价,就不能称之为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1、产业发展是渐进与突变的统一:产业发展具有阶段性,是连
10、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在产业发展中,人们可以缩短产业演化进程的时间,但不能人为的跳过产业发展的必由阶段。2、产业发展是产业的进化过程:产业发展按时间顺序和人对自然的依赖程度来说,是一个明显的前进上升运动过程,产值比重倒金字塔形。总体趋势为:农业轻工业基础工业重化工业高附加值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经济。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1、需求因素投资结构、个人消费需求、投资和消费结构的平衡 2、供给因素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供给、生产技术体系 3、对外贸易因素进出口贸易、国际技术转移 4、经济制度 5、环境因素 作业P24T3简述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属于课本自学部分。(Lisa总结的)将产业经济学
11、研究内容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集群、产业布局和产业竞争力。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竞争理论。1879年,马歇尔夫妇合著的产业经济学首次出版,在书中将产业组织正式定义为产业内部的结构。因此,马歇尔被看作是产业组织学的创始人。此后,斯拉法从质疑完全竞争理论的立场,进一步论述了规模经济与完全竞争的不相容性。1932年,柏利和米恩斯深入分析了20年代到30年代的美国垄断产业和寡占垄断产业,从而为后来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1933年,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和剑桥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约
12、而同地提出了所谓的垄断竞争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的第一次研究高潮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这一阶段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海弗里鲍尔和斯托金主编的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集中。然而,贝恩最终并没有将他所提出的SCP分析范式进一步扩展为一般化的理论框架。在哈佛学派的众多学者的努力下,SCP范式走向成熟,产业组织学因此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虽然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分析范式,存在着许多缺陷,因而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成为经济学理论批判得热点。20世纪80年代,随着芝加哥学派的崛起以及随后众多学者的追随,SCP逐渐走向衰落。对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最早追溯到1838年,古诺提出了著名的
13、“古诺双寡头模型”。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人为代表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旨在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新产业组织里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是趁夜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是以产业之间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理论,主要研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及其原因。早在1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曾描述了有关产业间资源流动的现象。他认为,制造业比农业,进而商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到20世纪20年代初,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学家们开始使用三次产业的概念。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进一步手机和整理了20多个国家的
14、数据,在对这些国家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此后,一些学者利用库兹涅茨的研究方法,对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一些新的结论。此外,以钱纳里等为代表的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提出了“发展模式”理论,认为投资和储蓄只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重要的是进行全面的结构转变。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了工业化阶段和类型一书,提出了产业结构的重工业化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主要研究产业与产业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所以产业关联理论也被称为投入产出理论。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渊源来自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投入产出的第二
15、个理论渊源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即国民经济最终产品等于国民收入。投入产出理论的第三个理论渊源来自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对产业投入产出进行系统分析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目前,里昂惕夫建立的投入产出模型已成为研究产业关联的最基本和普遍的分析工具。在20世纪70年代末,学者们开始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普遍认为对产业集群的开创性研究来自于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他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运用“钻石”理论。目前,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产业集群如何提高了产业竞争优势这一领域。产业布局研究的是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了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并经阿
16、尔弗德韦伯等人较为系统地研究。产业布局的古典区位理论其研究宗旨是为各个企业或部门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而学者关注的另一焦点问题是区域经济增长问题。1957年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发表了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首次提出“循环累计因果论”。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对区域增长的趋势做了进一步研究。20世纪8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进一步对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研究。他主张政府应积极干预区域布局,通过强有力的政府计划和财政支持来主动建立增长极,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在国外可以追溯至世界经济论坛,1986年该组织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并发表了轰动性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对产业竞争力的研
17、究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波特在1985年率先提出产业竞争力的“五力分析模型”。此后,艾伦鲁格曼和阿兰维伯克对钻石模型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形成最终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目前,我国国内的学者将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进一步拓展至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将区域产业划分为竞争力优势产业、竞争力后进产业、竞争力明星产业和竞争力问题产业,从而为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提升提供指导意见。第二章产业主体关于企业是资源配置主体的研究 (一)交易成本解释:1937年,罗纳德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取代即企业内部企业主的决策替代外部资源配置
18、作用,并同样实现对资源的配置。为什么会出现企业?交易成本假设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又称为交易费用) 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交易谈判成本和达成合同的成本等。企业产生的原因在于市场交易成本大于企业组织成本,企业的产生取代了市场上价格机制对生产要素的调节,而代之以企业内部的组织协调“看得见的手”取代“看不见的手”。企业的边界如何决定?企业为何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企业组织也有成本。当一个企业扩张到如此规模,以至于企业内组织一项交易的成本等于以市场交换方式构成的交易成本(或在另一企业
19、内组织这项活动的成本)时,内部化过程将停止,静态均衡实现,企业与市场的界线就划定了。企业规模如何扩大?管理技术上的改善和创新,如果能有效解决组织成本和错误的问题,将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二)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大解释:阿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研究现代工商企业在协调经济活动和分配经济资源上对市场机制的取代,与科斯的结论一致。美国传统单一业务小型企业VS现代工商企业:传统单一业务小企业:由个人拥有和管理的企业,其活动由市场和价格机制协调和监督。现代工商企业:通过由受雇的中、高层经理(企业家阶层)构成的层级结构来监督和协调各业务单位的活动。(1) 当管理协调带来的生产力比市场机制协调更高,成本更低
20、,利润更高时,现代工商企业会取代传统小企业。(2) 只有建立了管理层级制度后,才有可能实现内部化优势。(3)只有在经济活动规模使管理协调比市场协调更有效率和更有利可图时,现代工商企业才会出现。(4)指导层级结构的领薪经理变得越来越技术化和职业化。(三)可剥削租金解释:本杰明克莱因等人在认可科斯从交易、协调、合同订立成本方面解释垂直一体化的同时,试图从可剥削租金角度解释企业配置资源的本质。其研究结论是:可剥削专用准租金越高,通过合同或联合所有权的一体化就越有可能发生。关于企业是一种特殊治理关系的研究:1、 市场治理:适合于偶尔发生和重复发生的非专用性交易。2、 三边治理:适合于偶尔进行的混合型和
21、高度专用型交易。3、 双边治理:适合于重复发生的由混合和高度专用性投资支持的交易。4、 一体化治理:企业性质的生物学研究一、企业所有者的意愿支配着企业的活动 1、企业创造者(所有者)在创造企业的同时将自己的意志赋予了企业,以期通过企业的活动实现自己的目的。2、企业本身不会与环境发生吸纳和输出的交流,而是人操纵各项生产设施对吸纳的投入物进行加工并将人的劳动价值追加其上,形成能够对外输出的产出物。企业能成为一种生物体 二、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1、企业在其整个生命期内,无时无刻不在与其所在环境进行各种交流(包括实物交流和信息交流),并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备主动与环境进行
22、信息交流的能力,是所在环境中的一个积极的生命体。3、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交换场合,而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组合,包括了不同性质的交换主体、交换对象、交换关系和交换方式。4、从产业角度看,市场关系表现为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以及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总和所形成的产业关系。三、企业具有整体预先谋划能力:整体预谋能力指由构成个体共同进行、符合整体利益的预先谋划能力。主要表现:1、 理智面对环境及其变化,客观认识自身整体优劣势,选择合适发展策略。2、 适时进行必要组织变革,具有自我破坏平衡的勇气和能力。3、 具备对长期目标和短期利益、总体发展和各项业务发展、个体利益和社会关系等的协调能力
23、。四、 企业的寿命周期特性 1、 产品寿命周期:进入市场 销量扩大销量增速降低退出市场 2、产业寿命周期:一国产业结构及至全球产业结构伴随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和消费特征变化而逐渐升级和高度化,造成具备某一产业特征的企业的消失和具备新的产业特征的企业的诞生。五、突变是促使企业进化的重要方式 1、企业的生物性决定了企业将因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和发展。2、对绝大部分企业来说,适应环境成为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3、企业必须考虑不同利益关系集团的期望,力求取得妥协。4、人造环境变化周期远远快于自然环境,企业往往需要采取突变的形式完成进化。企业寿命周期:一、 企业寿命周期的理论长度 1、 个人制企
24、业:生命期限受业主个人生命周期的限制。诞生成长衰老死亡 。表现出明显的自然人的寿命周期特征:注定要死亡。2、 合伙制企业 :生命期限受合伙人执业生命期限的约束。虽然注定要死亡,但有可能是不衰退的死亡,即新生企业接替原有企业之死亡而诞生。3、 公司制企业 :寿命周期与其所有者的执业寿命周期截然分离。即使其所有者决定终止企业生命,也不一定表示企业已经衰退到了死亡阶段。述特点表明,从法律上看,企业有明显的生存和死亡界限。但除此之外,企业的生命可以呈现出强和弱的差别,而不一定表现出生和死的差别。通过战略调整、组织变革和重组,企业完全有可能改变现有企业寿命周期的变化趋势,实现企业的更新和延续。二、企业寿
25、命周期的结构 (一)战略周期:由企业主要决策人的思维特征、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及其变化规律所构成。企业能够调整战略和资源,及时进入处于发展阶段、具有较长生命力的产业,逐渐退出已进入衰退期的产业企业寿命周期得以脱离产业寿命周期限制。(二)人员周期:由人员结构、成熟程度、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人员结合力度等因素共同决定。人员结合力反映人员个体特征转化为企业人员整体特征的能力及效率。人员周期对企业寿命周期中的其他几个周期具有明显的推动或制约作用。(三)结构周期 :组织结构所反映的企业内各项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形成企业结构周期。结构周期一定程度上依附于战略周期。结构灵活的企业,其结构周期与战略周期重叠;大部分
26、企业结构周期变动在时间上滞后于战略周期变化。(四)产品周期:反映了企业产品从一问世直至退出市场的整个时期中市场需求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不同类别产品在企业业务组合中的地位。产品最终会退出市场。只要企业所有者不停止企业的全部活动,即使一种产品退出生产,甚至一种业务活动种类停止,企业也可以通过不断改变产出种类而永久存在下去。(五)设施周期:反映了企业固定设施自购入、投入生产至 能够顺利和经济的退出企业使用期间内,在创造价值过程中表现出的运动规律。设施退出障碍较高时,企业有可能因为固定设施无法经济退出而延误调整时机,不得不伴随设施寿命周期的结束而死亡。三、 企业寿命周期的演变 1、 形成阶段产品周期和设
27、施周期首先初始形成并迅速上升,战略周期和结构周期滞后形成。2、 内部合理化阶段各项关系已基本建立,企业基本生存下来。企业开始调整资源分布,强化战略周期和结构周期,调整产出种类和设施。3、 连续发展阶段企业经过内部适应性变革后进行积极业务扩张,或强化已有业务,或迅速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突出并扩散,实力将得到扩大。4、 后合理化阶段稳定前一阶段发展结果,对新业务组合并分析,去除不能创造最高效益的业务部分,稳定和调整为下一次发展提供经过变革和适应性的内部环境。企业的产业作用:一、企业是决定产业垄断程度的基本力量 1、企业将对规模的追求建立在对资源和市场的独占程度的追求上,由此造成了垄
28、断。2、企业是行使垄断的基本力量。3、资源型产业中垄断格局的改变很困难。4、知识产业的垄断格局较资源产业而言,具有不明显和稳定程度较低的特征。二、企业是实现社会协作体系的主体 1、同一产业中不同企业选择产业链中的某些环节作为活动领域,相互间成为供应商或用户,形成社会协作体系。2、企业选择社会协作体系是出于成本和战略的考虑。3、企业根据自身战略目标、产业成熟程度和所处发展阶段等因素,对社会协作体系进行选择,形成不同产业及产业不同成熟阶段中社会协作体系之间的差别。二、 企业是促进产业关系形成的主体 1、进入退出关系:围绕一个已经形成的产业,总会存在两类企业:产业内企业和产业外企业。资源型产业进入和退出障碍一般高于 知识型产业。2、 产业一体化程度:受产业链长度和企业与其前后向活动关系两个因素共同影响。每个企业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产业链环节及其发展战略,决定与前后向企业之间的特定关系。3、 替代品影响:替代品有两种:同一产业中的和不同产业中的。替代品影响表现在对替代对象的竞争压力上。企业行为结果是同一产业中的产出多元化或企业在不同产业中业务种类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分析中产业一体化影响和替代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产业的边界,甚至形成不同产业之间的逐渐融合。企业目标:一、经营目标 1、 利润目标:企业是追求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