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4.73KB ,
资源ID:17140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140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翻译中的对等问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翻译中的对等问题.docx

1、翻译中的对等问题摘 要学习商务英语就是为了更好的在国际贸易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以研究中外翻译中的对等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任何不同文化只有都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要了解本国与外国的文化差异的本质,从而找到根源所在。让这些所谓的差异尽可能的在翻译中消失。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或者温婉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的、褒义的手法。因此研究翻译中的对等问题能更好的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关键词:文化信息;对等;商务英语摘要 I第1章 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1 1.1 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 2 1.2 对事物认识差异 2 1.3 语言习惯的差异 3第2章 翻译要达到

2、基本信息对等 5 2.1 原文与译文语义信息的对等 6 2.2 原文与译文风格信息的对等 6第3章 翻译的技巧 9 3.1 中英对比法 9 3.2 懂得词类的转化 9第4章 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 第1章 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由于中西方社会习俗、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存有明显差异,不同语言的语用功能不尽相同。 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应始终坚持从文化角度去思维,准确把握不同语言的语用功能意义,结合语境“对症下药”,将语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忠实无误地传达给读者,从而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在商务英语中就必须做到翻译对等,准确的找到一个在两种语言下的平衡点或者是一个切入

3、点。要想找到这个切入点就必须做到对不同文化的充分了解。下面从几个文化认识的差异中加以了解。1.1 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价值观念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在人们心目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是民族性格的基石。中西文化差异之一是时间取向不同。中国人在时间上采取过去取向,对过去的眷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中国人对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珍视。在中国文化中长者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与此相反。西方人在时间上是未来取向,因而尊重青年是西方文化中第一级价值。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社会背景、宗教信仰及道德观念等造就了中西文化中价值观念的不同。在文化个性上,东方人崇尚群体价值观念,而西方

4、人崇尚个体价值;东方人讲究社会伦理,西方人则讲究个体道德;东方人性格内向、表达情感含蓄,而西方人性格外向、直率;东方人以形象、综合思维方式看待事物,西方人则以抽象、分析思维方式看待事物。这些差异在语言中都有体现,翻译应特别注意,以免引起交际失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则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英语国家对一个经过长途旅行后的人可以说“You must be tired from such a long trip.”、“Did you have a good trip?”,表示“路上辛苦了”、“一路好吗?”之类的问候。对正在进行或刚完成一项艰难任务的人,可以说“Well done,That was a ha

5、rd job”。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考虑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决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机械地直译。另外,中国受上千年的儒家文化影响,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尊称和谦称的运用在中国也很普遍,称自己为“鄙人”,称对方为“阁下”;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称别人的为“令郎”;称自己的老婆为“贱内”,称对方的为“尊夫人”;称自己的意见是“浅见”、“愚见”,别人的是“高见”等。对待谦虚,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反应也是截然不同的。英美人对别人的夸奖往往欣然接受,说声Thank you;而中国人却不像他们那样直率,习惯用“过奖了,过奖了”、“哪里,哪里”一类用语来表示自己的谦虚态

6、度,这样价值标准的不同,就容易造成误解,以至于还会闹出笑话来。有这么一则笑话,一女士会见外国朋友,要求翻译要严格按她的意思翻,不许走样。老外一见到她,立刻拍马屁道:“You are very beautiful.”翻译照翻,女士心花怒放,嘴上还要谦虚一下:“哪里,哪里”。翻译不敢怠慢,把女士的话翻成英文:“Where?Where?”老外一愣,还有这样的人,追问哪里漂亮的,干脆马屁拍到底:“Everywhere,everywhere.”翻译:“你到处都很漂亮。”女士更高兴了,但总是要客气一下:“不见得,不见得”。翻译赶紧翻成英文:“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you a

7、re not allowed to see.”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大家都把赞扬看成是对他们的鼓励、认可、赞同,只不过表达对这种赞扬的方式不同,西方人习惯向称赞他们的人表示感谢而中国人则要表示谦虚。在翻译时就要了解这样的差别,对语言进行调整,甚至于要符合对方语言习惯,即使意思有很大改变也在所不惜。这样才能避免造成误解,甚至尴尬的场面。1.2 对事物认识差异 首先是习俗和信仰的文化差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像“春天,温暖”,它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而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给人的感觉是寒冷,令人不愉快”,因此英国人讨厌东风,相反“西风”为英伦

8、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英国有一款Zephyr(西风)牌汽车了。我们只有通过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对比,才能克服母语的干扰,将两种语言转换自如。其次是颜色的文化差异。在东西方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非常丰富。如:红色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而西方文化中常说a red battle(血战)、red alert(空袭报警);白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基本禁忌词,西方人常用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a white lie无害的谎言等;绿色在中国文化中除了表示狭义外,还表示野恶,西方文化中的green表示新鲜、没有经验、妒忌。如in the green

9、 wood (在青春旺盛的时代)、a green hand(生手)。数字在东西方文化中同样存在着差异。如我国有“肠6”、“999”、“金六福”、“三枪”、“十三香”等这些数字用作商标的商品,在欧美同样可以看到7-Up. Mild Seven. 7-Eleven等商标人会变老是自然规律,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 “老”这个词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在中国 “老”是智慧和经验的象征,如 “老骥伏枥”、“老马识途”等。对年长者,我们称呼时也往往冠以“老”字,如:“老寿星”、“老先生” 等。这类称呼中的 “老” 字,其语用功能主要是体现对长者的尊重,“年老”之意被淡化。但在英美人中“老”意味着“不能再

10、为社会做贡献”、“不中用了” ,所以 “old” 是忌用词,要用elderly或senior来代替。“死” 字几乎在所有语言中都是避讳语,英汉语中死的委婉语,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与文化。例如中国佛教把“死”婉称为“入寂”、“圆寂” ;道家却称之为“仙去”、“仙逝”等。老者死亡称为 “寿终”、“谢世”;少年死亡称为 “夭折”;中年死亡称为“早逝”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从死者的社会地位到年龄、性别,生者与死者的关系,生者对死者的态度等无一不体现在所使用的委婉词语中。英语中的to go west ,to be taken to paradise , to be asleep in t

11、heArms of God等习语均出自圣经。基督教认为,在最后的审判日人人都要把记载自己在世上所作所为的账本交给上帝加以审判。上述关于“死”的英语习语,充分体现了西方人的信仰观念。1.3 语言习惯的差异 中国人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常用lover一词,每每至此外国人都颇为惊讶。因为lover在英语中表示情夫或情妇之意。外国人不理解,怎么一向在这类问题上保守谨慎的中国人会公开声明自己另有隐情呢?其实,相当于汉语中“爱人”这个词的英语词应该是:husband(丈夫)或wife(妻子);fiance(未婚夫)或fiancee(未婚匆。“帆船”牌地毯,是我国的出口产品之一,译成Junk,在英美市场无人问津,

12、后改译成Junco市场才有积极反应。因为Junk除了帆船之意外,还有“垃圾、破烂;假货、旧货、废货”的意思,如junk bond(垃圾债券)、junkie(废旧品商人)、junk market(旧货市场)等。如某厂曾出口一种“双羊”牌高档羊绒被,商标被译成Goats,销路特别不好,原因就在于goat这个词除了本意外,还有“色鬼”之意。有了这样的商标,无论其产品的质量有多好,有谁会去使用呢? 原语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实体.而译入语文化不加以区分或恰恰相反,汉英民族因所生活的地理位置、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意识形态的不同。自然条件各异.所接触的客观事物也会在种类、数量、与人类的疏密关系等方面有所不同,由

13、此而产生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也必然各异,而此种物质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第2章 翻译要达到基本信息对等 美国翻译理论家人奈达Eugene A. Nada认为,翻译的预期目的主要是原文与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风格、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奈达的翻译标准观对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因为不管原文属于什么文体,关键是信息(语义信息和风格信息)的对等。他在科学分析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翻译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中指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一种文学的再创作,而且还是一讨科学。奈达认为,翻译的每一任务,是使

14、读者看了译文就能一目了然,译者所寻求的应当是对等语,而不应是同一语。这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强调再现原语的信息而不强求保持其表达形式奈达还从社会语言学以及语言实际功能的观点出发,认为翻译必须以读者为服务中心。他强调指出任何信息如起不到交际即思想交流的作用,就会变得毫无价值。此后,他又推出现代翻译标准即“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和后来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前者强调的是信息对等,后者指“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奈达的翻译理论可以说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原文与译文的灵活对等的中心是不能拘泥于形式,对等不是词语的

15、同一。在保证原文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传递到译文中的前提下,译者可以灵活运用译入语,达到语义信息、风格信息和文体信息的最大程度的对等。 国内各种翻译标准与国外的大同小异,主要围绕着忠实、等值、达意、传神等展开。关于翻译的标准,尽管有多种不同的提法,最根本的还是“忠实”与“通顺”两条标准。其中“忠实”是第一位的,“通顺”是第二位的。诚然,第二位的“通顺”并非不重要。因为译文不通顺,晦涩难懂,同样会影响或者阻碍思想的交流、信息的传达,甚至完全丧失翻译的意义。所以“忠实”与“通顺”可以看成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中的两个方面,虽有主次,但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 规范内容与形式统一,恰当地适应语境以及富有创造性的

16、翻译,毫无疑问可以增加商务活动的声色。译者在翻译时,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表明正确的观点,注意信息的对等。如,不少看到“接待”一词,就立刻想起英语里的receive, receive确可作“接待”解。例如:“It had been a fine,golden autumn,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如直接译成:“那是一个夸姣的金秋,在离别了那些可能丢失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的人之后,树叶才慢慢地落下。”这种翻译显然受到了语言形式的拘束,译句结构混乱、呆板、没有条理性,且语言支离破碎。如将译文译成:“那是个天色晴朗、金黄可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