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63.37KB ,
资源ID:171377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1377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旅游地理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第章旅游开发(3学时)一、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0.5学时)二、旅游开发的历史发展(0.5学时)三、旅游开发的条件(0.5学时)四、旅游开发的原则与评价(0.5学时)五、旅游开发类型(0.5学时)六、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旅游开发(0.5学时)1、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2、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3、我国的旅游开发。我国的旅游开发。第章旅游业规划(1学时)旅游业规划(1学时)旅游业规划旅游业规划。第二编中国旅游地理总论(13学时)第章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5学时)第一节 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特点(1学时)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区位环境的评价(0.5学时)第三节 中国的地貌及其旅游价值(0

2、.5学时)第四节 中国的水资源与旅游(0.5学时)第五节 我国海岸带旅游资源(0.5学时)第六节 中国的气候旅游资源(0.5学时)第七节 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及旅游(0.5学时)第八节 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0.5学时)第九节 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活动(0.5学时)1、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特点。2、中国的地貌及其旅游价值。3、中国的水资源与旅游。4、我国海岸带旅游资源。5、中国的气候旅游资源。6、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及旅游。1、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2、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活动。第章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7学时)第一节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0.5学时)第二节 万里长城和旅游业(0.5学时)第三节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

3、路” (0.5学时)第四节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0.5学时)第五节 我国的古代建筑旅游资源(0.5学时)第六节 我国的古城与城市旅游资源(0.5学时)第七节 我国的园林资源(0.5学时)第八节 我国的古代墓葬及旅游价值(0.5学时)第九节 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0.5学时)第十节 庄严的革命纪念地(0.5学时)第十一节 我国古代文化遗存旅游资源(0.5学时)第十二节 我国的民族和民俗旅游资源(0.5学时)第十三节 中国膳食和烹饪技艺(0.5学时)第十四节 我国特种工艺品资源(0.5学时)第十五节 博物馆建设与旅游(0.5学时)教学重点和难点:、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我国的主要人文旅游资源介绍。第

4、3章交通与旅游(1学时)第一节 交通的发展与旅游大众化 (0.5学时)第二节 我国的交通运输与旅游 (0.5学时)教学重点及难点:、交通的发展与旅游大众化。、我国的交通运输与旅游。第三编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16学时)第章旅游地理区划(1学时)一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0.5学时)二中国旅游地理分区(0.5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第章京、津、冀旅游区(2学时)第一节 京津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0.5学时)第二节 北京市及其旅游资源(0.5学时)第三节 天津旅游区(0.5学时)第四节 清东陵和清西陵(0.5学时)第五节 秦皇岛旅游区1、京津冀旅游区

5、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2、北京市及其旅游资源。3、天津旅游区。4、清东陵和清西陵。京津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第章东北旅游区(2学时)第一节 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1学时)第二节 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1学时)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第章黄河中下游旅游区(2学时)第一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环境(1学时)第二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历史和经济状况(0.5学时)第三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0.5学时)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1、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环境。2、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历史和经济状况。第章西北、内蒙古旅游区(2学时)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1

6、学时)第二节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1学时)区内主要旅游资源。自然地理概况。第章长江中下游旅游区(2学时)第一节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概况(1学时)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资源(1学时)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资源。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概况。第章华南旅游区(2学时)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0.5学时)第二节 经济地理概况(0.5学时)第三节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1学时)1、自然地理概况。2、经济地理概况。第章西南旅游区(2学时)第二节 西南旅游区的旅游胜迹(1学时)西南旅游区的旅游胜迹第章青藏旅游区(1学时)第一节 青藏旅游区的地理概况(0.5学时)第二节 青藏旅游区的主要旅游点(0.5学时)

7、青藏旅游区的主要旅游点。青藏旅游区的地理概况。附:教案部分第一编旅游地理概论第章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旅游地理概论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形成和发展;2、使学生了解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形成和发展;2、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四、教学时数:1学时五、教学内容:(一)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上才对旅游进行专门的探讨,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克麦克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被世界地理学界公认是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文。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研

8、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中国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2、中国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3、中国旅游区划;4、中国各大旅游区的区域规划。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形成和发展,了解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七、作业:教材第3页思考与练习 第1题、第2题第2章旅游资源1、使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含义、类别和特点;2、使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保护。1、旅游资源的含义、类别和特点;2学时(一)旅游资源的含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事物和现象。(二)旅游资源的类别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

9、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大类。还有,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分为:国家级旅游资源、省级旅游资源和市(县)级旅游资源。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三)旅游资源的特点1、观赏性2、区域性3、组合性和整体性4、地域的固定性和不可移置性5、时代性与季节性6、民族性和文化性7、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四)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如果旅游资

10、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甚至遭到破坏,那旅游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我们不是专门从事保护技术研究的,但我们保护资源的意识决不能比专司环境、生态、文物等资源保护工作的同志弱,正如我们全体共产党员对党旗应当有着一样的忠诚那样。所以我们旅游工作者必须像珍惜生命一样去保护旅游资源。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含义、类别和特点;了解旅游资源的保护。教材第6页思考与练习 第1题、第2题、第3题第3章旅游开发1、使学生掌握旅游开发的概念、意义、历史发展、条件、原则与评价以及旅游开发的类型;2、使学生了解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旅游开发概况。1、旅游开发的概念、意义、条件、原则与评价以及旅游

11、开发的类型;2、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旅游开发概况。3学时(一)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旅游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无论多么优越的旅游资源,如果没有被开发,或者没有被利用,那么对于旅游事业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经过开发才能决定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旅游开发是创造价值,同时也是提高其价值。(二)旅游开发的历史发展西方国家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先驱,被一致认为是1959年美国夏威夷州规划,从1959年开始西方国家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被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旅游开发的初始阶段

12、(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末)(2)旅游开发的扩展阶段(60年代70年代初)(3)旅游开发观念转变阶段(70年代80年代)(4)旅游开发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90年代)(5)旅游开发深入发展阶段(90年代至今)我国的旅游开发工作是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步的。(三)旅游开发的条件 1、立地条件 2、自然条件 3、社会条件(四)旅游开发的原则与评价基本原则:1、必须符合国家和地区建设的基本方针;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不要破坏自然景观和原有氛围;3、保持历史文物和古迹的固有面貌;4、突出民族性和地方特色;5、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6、讲究经济效益,要求投资少、收效快。旅游开发评价包括效益评价、价值评

13、价、和条件评价。(五)旅游开发类型 1、充分开发自然景观型; 2、充分开发人文资源性; 3、充分利用交通旅游地型; 4、充分利用知名度开发型; 5、旅游对象创造型;(六)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 旅游开发是地区开发的一部分,旅游开发要符合地区开发的整体要求。(七)我国的旅游开发 我国在旅游开发方面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仍然与世界旅游强国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开发的概念、意义、条件、原则与评价以及旅游开发的类型;了解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旅游开发概况。教材第12页思考与练习 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章旅游业规划使学生了解旅游业规划的概念、步骤和类型;旅游

14、业规划的概念、步骤和类型。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其中经济、技术是先决条件,旅游业发展与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前提。旅游业规划的步骤:1、查明可供旅游利用的全部现有设施与潜在设施情况。2、分析旅游市场和预测未来的旅游流向和流量,3、探讨旅游区游人需求大于游览设施时需采取的措施,4、了解国内外投资的来源和可能性;5、探讨保护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及社会环境的策略与措施等。旅游业规划的分类:按其性质可分为: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区(点)建设规划

15、;按时间长短,可分为:远景规划和近期规划;按其内容详略可分为:总体规划和分项规划等。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业规划的概念、步骤和类型。第二编 中国旅游地理总论第章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1、使学生了解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特点;2、使学生熟悉中国的地貌、水、海岸带、气候、动植物等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旅游的关系。3、使学生了解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其旅游价值。7、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8、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活动。5学时第一节 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自然旅游资源是又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组成的,如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等。其特点:复杂性、多样性、地带性。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区位环

16、境的评价 辽阔的国土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为旅游者提供了广阔的旅游空间,同时也创造了多样的旅游环境。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旅游业的国际客源市场结构,即以日本为主的东亚、太平洋地区短程旅游客源市场,以美国、西欧为主的远程旅游客源市场,以俄罗斯、东欧、澳大利亚为主的中程旅游客源市场。第三节 中国的地貌及其旅游价值自然景观中的山水名胜,不论是峰谷、洞穴,还是河湖、泉瀑,都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受各种地质因素所控制。人文景观中的古建筑、古遗址等也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与地貌条件联系在一起。因此,不论从什么角度看,地貌条件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具体表现在:1、地貌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

17、础和前提;2、地貌条件直接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3、地貌条件影响与制约着人文旅游资源的发生发展及其地域分布规律;4、地貌条件控制与自然景观演化的促进;5、地貌条件能增加美感,强化意境。第四节 中国的水资源与旅游1、气势磅礴的江河2、星罗棋布的湖泊3、泉及矿泉旅游资源4、瀑布旅游资源第五节 我国海岸带旅游资源陆地和海洋间的分界线,即海洋水体与大陆交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海岸带由海岸、潮间带以及水下岸坡三部分组成。狭义的海岸,系指高潮线以上到海蚀崖上缘之间的狭窄的陆上地带。根据海洋所接触的陆地形态,可将海岸概括为平原海岸与山地丘陵海岸两大类。海岸和其他的自然界事物一样,处在无休止的运动和发

18、展之中。“沧海桑田”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不断变化着的海岸所作的生动概括。由击岸浪对海岸基岩的冲蚀,波浪携带粗碎屑物的磨蚀,海水对海岸基岩的溶蚀,以及砂砾物质在波浪作用下的搬运与沉积,促使在海岸塑造成了一系列极具观赏性的海蚀与堆积地貌: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滩等。我国主要海滨旅游资源:1、北方海滨避暑修养观赏胜地;2、南方海滨避暑御寒娱乐胜地。第六节 中国的气候旅游资源1、云海:由于波动气流的作用,空气产生升降,当水汽充沛时,在波峰处因空气上升绝热冷却而形成云,在波谷处因空气绝热下沉增温而无云形成,于是出现了一列列条带状的层积云,波澜壮阔,俗称云海。云海多发生在午夜或早晨,这是因为该时

19、山地中多形成稳定的逆温层,逆温层上下空气密度和气流速度有较大差异,故容易产生气流波动,形成云海。2、雾与雾淞:雾是低层大气凝结现象,是由低空中极细小的水滴和冰晶组成。雾淞则是一种白色的固体凝结物,呈针状或粒状的疏松微小的冰晶或冰粒。多形成在地面物体迎风面上。根据雾淞的形状和结构,可分成晶状雾淞和粒状雾淞两类。著名的吉林“树挂”,属于晶状雾淞一类。3、冰、雪:雪是指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水。当温度在冰点或冰点以下(0,水汽直接凝华呈固态,即冰晶。冰晶不断从空气中吸收水汽,形成大冰晶。大冰晶在大气中下降时,又沿途把云滴碰撞合并,形成更大的冰粒。冰粒如在较暖气层中融化,就以雨的形式下降;如不及融化,

20、则以雪、冰雹等形式下降。4、烟雨:俗称“毛毛雨”,是指从层积云和层云中降落下来的由大量小雨滴或极小雪花组成的降水,其降水强度不超过0.25mm/h。5、蜃景:即海市蜃楼奇景。它有上现蜃景与下现蜃景之分。6、佛光:佛光是由光线的衍射作用产生的。在水汽丰富的山势高峻地区,半山腰常分布有白茫茫一片云海。当人站在山上,若光线从他背后射来,由于光线的衍射作用,会在他前面的云幕上出现人影或头影,影外围绕有彩色的光环,似佛像头上的彩色光圈,故称佛光。第七节 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及旅游 1、我国的植物资源:1)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我国植被的分布有着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2、我国的动

21、物资源:1)我国的动物种类多、数量大;2)地区分布不均。3、动植物资源与旅游活动:1)观赏性;2)奇特性;3)珍惜性;4)古老性第八节 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 凡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的区别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在主要功能上有着本质区别:风景名胜区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休闲生活的需要;自然保护区则主要是为了保护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环境。第九节 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活动 自然界哺育了人类,而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使森林遭砍伐、动物遭捕杀、环境遭污染、土地遭退化的

22、破坏,许多野生动植物濒临绝灭。据统计:全世界5001000万种生物, 1719世纪每天平均消灭一个物种,如不保护自然,物种消失的速度更快。动植物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域在美国建立,即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随后自然保护区在世界各国像雨后春笋般地萌生,逐步在全球形成了自然保护区网络。 自然保护区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本身,而且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区。狭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通常说

23、的自然保护区是指狭义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1、保留自然本底,它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中应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2、贮备物种,它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3、科研、教育基地,它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各种生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教育实验的场所;4、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它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中国的自然保护区1956年,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一项提案,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问题。同年10月林业部草拟了天然森林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并在广东省肇庆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20世纪70年代末、8

24、0年代初以来,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将近500个自然保护区。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又包括省、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有14个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7个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初步形成了自然保护区网络。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特点;熟悉中国的地貌、水、海岸带、气候、动植物等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旅游的关系;了解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和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其旅游价值。教材第58页思考与练习 第1题、第3题、第3题、第

25、4题、第6题、第8题、第9题、第11题、第12题、第13题第2章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1、使学生熟悉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2、使学生掌握万里长城、“丝绸之路”、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等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旅游价值。3、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膳食和烹饪技艺、特种工艺品资源和博物馆建设与旅游的关系。1、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2、万里长城、“丝绸之路”、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等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旅游价值。7学时第一节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 1、历史性; 2、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3、强有力的生命力; 4、活跃性。第二节 万里长城和旅游业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北部以牧业经济为主的民族地区和长城以南以农业

26、经济为主的民族地区的分界线。它东起鸭绿江边的丹东、西达天山之麓,经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绵延起伏达1万余公里。1、长城修筑历史:历史上最先出现的长城是楚长城和齐长城。楚是战国时的大国,疆域很大,但楚怀王时,常受北方秦、韩、魏的侵犯,于是利用渑水、泚水的堤防,再接伏牛山,筑成长500km的“楚方城”;齐长城建于春秋,以防鲁、楚之入侵,沿泰山、鲁山、沂山,于小珠山入海,全长500多km。其余的秦、魏、赵、韩、燕等国都修筑了长城。有的完全是高墙,有的墙、堑、沟结合,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在山河险要处筑寨,把孤立的据点联接起来,形成防御体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北方少数民族南侵,于公元前2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