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6 ,大小:46.35KB ,
资源ID:171278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1278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配合一轮小专题28个小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配合一轮小专题28个小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 s0,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撞,必有 sA-sB=s0,且 vAvB。3解题思路和方法小专题 3、汽车的两种加速问题机车的启动问题问题 1:机车起动的最大速度问题问题 2:机车匀加速起动的最长时间问题问题 3:机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问题汽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时,有两种不同的加速过程,但分析时采用的基本公式都是 P=Fv和 F-f = ma:(1)恒定功率的加速。由公式 P=Fv 和 F-f=ma 知,由于 P 恒定,随着 v 的增大,F 必将减小,a 也必将减小,汽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 F=f,a=0,这时 v 达到最大值。可见恒定功率的加速一定不是匀加速

2、。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 W=Pt 计算,不能用 W=Fs 计算(因为 F 为变力)。(2)恒定牵引力的加速。由公式 P=Fv 和 F-f=ma 知,由于 F 恒定,所以 a 恒定,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而随着 v 的增大,P 也将不断增大,直到 P 达到额定功率 Pm,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这时匀加速运动结束,其最大速度为,此后汽车要想继续加速就只能做恒定功率的变加速运动了。可见恒定牵引力的加速时功率一定不恒定。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 W=F?s 计算,不能用 W=P?t 计算(因为 P 为变功率)。 要注意两种加速运动过程的最大速度的区别。汽车启动的具体变化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3、关键是发动机的功率是否达到额定功率。实用机械(发动机)在输出功率恒定起动时各物理量变化过程:当 Ff 时,a0,v 达最大值 vm匀速直线运动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变化F 不变,不变当 Ff,a0,vm匀速直线运动。小专题 4、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整体法可以避免对整体内部进行繁锁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更简便、明了。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

4、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2隔离法: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法。可以把整个物体隔离成几个部分来处理,也可以把整个过程隔离成几个阶段来处理,还可以对同一个物体,同一过程中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分别处理。采用隔离物体法能排除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

5、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3整体和局部是相对统一的,相辅相成的。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所以,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无绝对的界限,必须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非待求量(即中间未知量的出现,如非待求的力,非待求的中间状态或过程等)的出现为原则小专题 5、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上升阶段为匀减速运动,下落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它有如下特点:(

6、1)上升和下降(至落回原处)的两个过程互为逆运动,具有对称性。有下列结论:速度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质点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经历的时间相等。(2)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量:上升最大高度:Sm=。上升最大高度和从最大高度点下落到抛出点两过程所经历的时间:。(3)处理竖直上抛运动注意往返情况。小专题 6、小船过河的两类问题如图所示,若用 v1 表示水速,v2 表示船速,则:(1)过河时间仅由 v2 的垂直于岸的分量 v决定,即,与 v1 无关,所以当 v2 岸时,过河所用时间最短,最短时间为也与 v1 无关。(2)过河路程由实际运动轨迹的方向决定,当 v1v2 时

7、,最短路程为d ;当 v1v2 时,最短路程程为(如右图所示)。小专题 7、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后,另一个可能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作用对象两个物体同一个物体作用时间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一定同时产生或消失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力的大小关系大小相等力的方向关系方向相反且

8、共线小专题 7、求变力做功的几种方法功的计算在中学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学阶段所学的功的计算公式 W=FScos?只能用于恒力做功情况,对于变力做功的计算则没有一个固定公式可用,本文对变力做功问题进行如下归纳总结:(1)等值法等值法即若某一变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相等,则可以同过计算该恒力的功,求出该变力的功。而恒力做功又可以用 W=FScos?计算,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2)微元法当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作曲线运动时,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变,且力与位移的方向同步变化,可用微元法将曲线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一小元段可认为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3)平均力

9、法如果力的方向不变,力的大小对位移按线性规律变化时,可用力的算术平均值(恒力)代替变力,利用功的定义式求功。(4)图象法(5)能量转化法求变力做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已知外力做功情况可计算能量的转化,同样根据能量的转化也可求外力所做功的多少。因此根据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可从能量改变的角度求功。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它的表达式是 W 外=EK,W 外可以理解成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如果我们所研究的多个力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

10、个变力所做的功。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变力做功用功能原理求变力做功功能原理:系统所受的外力和内力(不包括重力和弹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的机械能的增量,如果这些力中只有一个变力做功,且其它力所做的功及系统的机械能的变化量都比较容易求解时,就可用功能原理求解变力所做的功。用公式 W=Pt 求变力做功小专题 8、传送带问题皮带传动原理:主动轮受到皮带的摩擦力是阻力,但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传动装置间的各物理量的关系:用皮带(齿轮)传动的装置中,如果皮带不打滑,两轮边缘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在同一转动物体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周期相等。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成正比或反比的条件。传送带类:分水平、

11、倾斜两种;按转向分顺时针、逆时针转两种。(1)受力和运动分析受力分析中的摩擦力突变(大小、方向)-发生在 V 物与 V 传相同的时刻分析关键 运动分析中的速度变化-相对运动方向和对地速度变化V 物?V 带(共速以后一定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作匀速运动吗?)分类讨论 mgsin?f传送带长度(临界之前是否滑出?(2)传送带问题中的功能分析功能关系:WF=EK+EP+Q对 WF、Q 的正确理解(i)传送带做的功:WF=FS 带 功率 P=FV 带 (F 由传送带受力平衡求得)(ii)产生的内能:Q=fS 相对(iii)如物体无初速,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则物体获得的动能 EK,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Q 有

12、如下关系 EK=Q=小专题 9、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分析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时,一般应从与研究对象相联系的物体(如:绳、杆、轨道等)的力学特征着手(1)如图 31 所示,绳系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及小球沿竖直圆轨道的内侧面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临界问题(小球只受重力、绳或轨道的弹力)图 31由于小球运动到圆轨迹的最高点时,绳或轨道对小球的作用力只能向下,作用力最小为零,所以小球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应有一最小速度vmin当小球刚好能通过最高点时,有:mgm解得:vmin又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v 下 2mv 上 2mg2R,可得 v 下所以,小球要能通过最高点,它在最高点时的速度 v 需要满足

13、的条件是 v当 v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2)如图 32 所示,轻质杆一端的小球绕杆的另一端做圆周运动及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圆环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临界问题图 32分析小球在最高点的受力情况:小球受重力 mg、杆或轨道对小球的力F小球在最高点的动力学方程为:mgFm由于小球运动到圆轨迹的最高点时,杆或轨道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下,可以向上,也可以为零;以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设小球在最高点时杆或轨道对它的作用力大小为 F,方向向上,速度大小为 v,则有:mgFm当 v0 时,Fmg,方向向上;当 0v 时,F 随 v 的增大而减小,方向向上;当 v 时,F0;当 v 时,F 为负值,

14、表示方向向下,且 F 随 v 的增大而增大小专题 10、”绳”、”杆”、”球”问题由于机械能守恒,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率时刻在改变,物体在最高点处的速率最小,在最低点处的速率最大。物体在最低点处向心力向上,而重力向下,所以弹力必然向上且大于重力;而在最高点处,向心力向下,重力也向下,所以弹力的方向就不能确定了,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1)弹力只可能向下,如绳拉球。这种情况下有即,否则不能通过最高点。(2)弹力只可能向上,如车过桥。在这种情况下有:,否则车将离开桥面,做平抛运动。(3)弹力既可能向上又可能向下,如管内转(或杆连球、环穿珠)。这种情况下,速度大小 v 可以取任意值。但可以进一步讨论:

15、当时物体受到的弹力必然是向下的;当时物体受到的弹力必然是向上的;当时物体受到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弹力大小 Fmg 时,向心力只有一解:F +mg;当弹力 F=mg 时,向心力等于零。小专题 11、路端电压 U,内电压 U随外电阻 R 变化的讨论:外电阻 R 总电流内电压路端电压增大减小减小增大(断路)OO 等于减小增大增大减小(短路)(短路电流)闭合电路中的总电流是由电源和电路电阻决定,对一定的电源,r 视为不变,因此,的变化总是由外电路的电阻变化引起的。根据,画出 U-R 图像,能清楚看出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情形。还可将路端电压表达为,以,r 为参量,画出 U-I 图像。这是一条直线,纵坐标

16、上的截距对应于电源电动势,横坐标上的截距为电源短路时的短路电流,直线的斜率大小等于电源的内电阻,即。4、在电源负载为纯电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路电阻的关系是:由此式可以看出:当外电阻等于内电阻,即 R = 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最大输出功率为,电源输出功率与外电阻的关系可用 P-R 图像表示。电源输出功率与电路总电流的关系是:。显然,当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且最大输出功率为:P-I 图像如图所示。选择路端电压为自变量,电源输出功率与路端电压的关系是:显然,当时,。P-U 图像如图所示。综上所述,恒定电源输出最大功率的三个等效条件是:(1)外电阻等于内电阻,即。(2)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

17、动势的一半,即。(3)输出电流等于短路电流的一半,即。除去最大输出功率外,同一个输出功率值对应着两种负载的情况。一种情况是负载电阻大于内电阻,另一种情况是负载电阻小于内电阻。显然,负载电阻小于内电阻时,电路中的能量主要消耗在内电阻上,输出的能量小于内电阻上消耗的能量,电源的电能利用效率低,电源因发热容易烧坏,实际应用中应该避免。小专题 12、判断碰撞结果的三大原则动量守恒即 P1+P2=P1+P2动能不增加,即 EK1+EK2EK1+EK2或速度要符合的情景:如果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后面的物体速度必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否则无法实现碰撞。碰撞后,原来在前的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且原来在前的物体速

18、度大于或等于原来在后的物体的速度,否则碰撞没有结束。如果碰前两物体是相向运动,则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除非两物体碰撞后速度均为零。小专题 13、电容器的两种变化注:静电计是检验电势差的,电势差越大,静电计的偏角越大,那幺电容就越小(假设 Q 不变)。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是库仑定律。(1)容器保持与电源连接,则 U 不变。d 增加,Q 减小(减小的 Q 返回电源);d 减小,Q 增加(继续充电)。插入原为 L 且与极板同面积的金属板 A(如图). 由于静电平衡A 极内场强为零相当于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缩短 L 距离,故 C 是增加(是空气为最小,故也是增加的)同时同样

19、E 是增加的。(2)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则 Q 不变d 增加,E 减小;d 减小,E增大。无论 d 怎样变化,E 恒定不变。仅插入原为 L 且与两极板面积相同的金属板 A,则同样是 d 减小c 增大,U 减小,E 同样不变。小专题 14、地球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地球同步卫星是指与地球自转同步的卫星,它相对于地球表面是静止的,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又叫做同步通信卫星其特点可概括为六个”一定”:(1)位置一定(必须位于地球赤道的上空)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平面一定与地球的赤道面重合。假设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不重合,而与某一纬线所在的平面重合,如图 34 所示同步卫星由于受到地球指

20、向地心的万有引力 F 的作用,绕地轴做圆周运动,F 的一个分力 F1 提供向心力,而另一个分力 F2 将使同步卫星不断地移向赤道面,最终直至与赤道面重合为止(此时万有引力F 全部提供向心力)。(2)周期(T)一定同步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同步卫星的运转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即 T24 h。(3)角速度()一定由公式 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因为 T 恒定, 为常数,故 也一定。(4)向心加速度(a)的大小一定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 a,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Gma,a。(5)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h)一定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在 一定的条件下,同步卫星的

21、高度不具有任意性,而是唯一确定的。根据 Gm2(Rh)得:hRR36000 km。(6)环绕速率(v)一定在轨道半径一定的条件下,同步卫星的环绕速率也一定,且为 v3.08 km/s。因此,所有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大小及周期、半径都相等。由此可知要发射同步卫星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卫星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卫星的运行轨道在地球的赤道平面内;卫星距地面高度有确定值。小专题 15、碰撞问题两个物体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相互作用,这种情况称为碰撞。由于作用时间极短,一般都满足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可以认为系统的动量守恒。碰撞又分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三种。仔细分析一下碰撞的全过程

22、:设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1 的物体 A以速度 v1 向质量为 m2 的静止物体 B 运动,B 的左端连有轻弹簧。在位置A、B 刚好接触,弹簧开始被压缩,A 开始减速,B 开始加速;到位置 A、B 速度刚好相等(设为 v),弹簧被压缩到最短;再往后 A、B 开始远离,弹簧开始恢复原长,到位置弹簧刚好为原长,A、B 分开,这时 A、B 的速度分别为。全过程系统动量一定是守恒的;而机械能是否守恒就要看弹簧的弹性如何了。(1)弹簧是完全弹性的。系统动能减少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状态系统动能最小而弹性势能最大;弹性势能减少全部转化为动能;因此、状态系统动能相等。这种碰撞叫做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

23、恒可以证明 A、B 的最终速度分别为:(这个结论最好背下来,以后经常要用到。(2)弹簧不是完全弹性的。系统动能减少,一部分转化为弹性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状态系统动能仍和相同,弹性势能仍最大,但比小;弹性势能减少,部分转化为动能,部分转化为内能;因为全过程系统动能有损失(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这种碰撞叫非弹性碰撞。(3)弹簧完全没有弹性。系统动能减少全部转化为内能,状态系统动能仍和相同,但没有弹性势能;由于没有弹性,A、B 不再分开,而是共同运动,不再有过程。这种碰撞叫完全非弹性碰撞。可以证明,A、B 最终的共同速度为。在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为:。(这个结论最好背下来

24、,以后经常要用到。小专题 16、电路的动态分析这类问题是根据欧姆定律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性质,分析电路中因某一电阻变化而引起的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电学量的变化情况,它涉及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等重要的电学知识,还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动态电路局部的变化可以引起整体的变化,而整体的变化决定了局部的变化,因此它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之一常用的解决方法如下(1)程序法: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先从电路中阻值变化的部分入手,由串联和并联规律判断出 R 总的变化情况;再由欧姆定律判断 I总和 U 端的变化情况;最后再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判定各部分电学量的变化情况即:R 局R 总I 总U 端

25、?(2)直观法:直接应用部分电路中 R、I、U 的关系中的两个结论任一电阻 R 的阻值增大,必引起该电阻中电流 I 的减小和该电阻两端电压 U 的增大,即:R任一电阻 R 的阻值增大,必将引起与之并联的支路中电流 I 并的增大和与之串联的各电阻两端的电压 U 串的减小,即:R(3)极端法:对于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引起电路变化的问题,可将变阻器的滑片分别滑至两边顶端讨论(4)特殊值法:对于某些双臂环路问题,可以代入特殊值去判定,从而找出结论小专题 17、万有引力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推导1、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向心力、牛顿第三定律推导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2、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开普勒第三定律:小专题 18、电量的计算Q=It(1)安培力的冲量公式求电量:感应电流通过直导线时,直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当导线与磁场垂直时,安培力的大小为 F=BLI。在时间t 内安培力的冲量:(2)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3)小专题 19、有关波的图象的计算计算的主要依据有:=f 及 x=t,式中 x 为 t 时间内波沿传播方向传播的距离。计算的关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