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重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借箭的起因。教学过程:一、 激趣引入 揭示课题1、课件边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边
2、出示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让学生猜猜是谁。其中你最喜欢谁?2、现在,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人物,就是(学生答:诸葛亮)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现在我们来学习他其中的一个故事。揭题、读题:草船借箭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知的东西谈起,唤醒了孩子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设计意图 让学生主动去质疑问难,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边欣赏情景教学课件,边听录音读课文。2、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学生在解读中的第一
3、感觉很重要,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三、学习起因 研读对话1、齐读第一节。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2、从第二节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让有兴趣的两名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二节,师读旁白。边听边想:周瑜和诸葛亮进行了几轮对话?为每一轮编上序号。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3、学习周瑜和诸葛亮的第一轮对话。齐读,思考: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同桌讨论。(学生多元表达)交流:两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4、(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4、参考第一轮对话的学习方法,同桌分角色学习第二六轮对话,体会周瑜的心理活动。(提示: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5、默读第一至第二节,思考:诸葛亮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结合介绍孙刘联合抗曹的背景)(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6、小结: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设计意图 通过分角色朗读
5、课文,让学生合作学习,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四、设下悬念,吸引学生。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五、作业布置:1、周瑜在临终曾感叹说“既生瑜,何生亮!”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预习下文:划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里。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借箭过程 感受诸葛亮“神机妙算”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那诸葛亮如何用十天造十万枝箭呢?二、
6、精读借箭过程 感受“神机妙算”1、草船借箭的过程是哪几节?(六-九节)2、浏览课文,请用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现出的才能。板书:神机妙算3、理解“神机妙算”。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4、围绕这个词语再次质疑。生:我想问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神机妙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师:大家提的问题相信都可以通过读书求得解决,现在我们集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点出中心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读课文,可以和同学讨论,等一会儿选择一处体会最深的讲析给大家听。5、学生全面读书,从字词句中体会诸
7、葛亮的神机妙算。6、讨论交流。设计意图 点出中心词后,再让学生围绕中心词质疑问难,既能让学生围绕中心有的放矢地深入学习文本,也能引起学生学习下去的兴趣。A、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知天时。1、引导讨论:诸葛亮敢于草船借箭,他预料到的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第三天四更有大雾)板:知天时 2、细读描写大雾的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 理解“大雾漫天”,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闭眼感受“大雾”。 板:大雾漫天(2) 理解“直到”。大雾漫天还不足以证明诸葛亮神机妙算,有可能碰巧,再找找哪个词语说明这是他早就料到的。(3) 句式练习:把诸葛亮预料到的关键问题和他所采取的相应对策联系起来用“
8、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一说。3、直到第三天四更时,他才去请鲁肃,干什么?怎么说的?(1) 理解“取”。(在诸葛亮看来,那十万枝箭,曹操早已经为他准备好了。并以鲁肃的茫然无知和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作对比,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及对借箭成功的精确把握。(2) 有感情地读诸葛亮说的话,体会诸葛亮的内心。4、师小结:刚才我们联系到“大雾漫天、直到第三天四更”这些词语,明白了诸葛亮已经准确预计到有大雾的时间,并据此选定了借箭的时间。设计意图 语文的基本功不能忘,引导学生通过字、词、句的理解,让学生一步一步深入理解文本,从中明白诸葛亮知天时,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B、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晓地利
9、。1、自读,研究诸葛亮借箭船队的航行路线。划出提示航行路线的句子及行进途中航线改变的句子。(学生动手画船队航行路线。(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2)“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4)“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5)“诸葛亮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2、小组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3、看着这条航线,你想对诸葛亮说什么?用一个词(神机妙算、才智超群、有胆有识、足智多谋)4、指导朗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早就算准了借箭
10、的地理位置。 板:晓地利顺风顺水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C、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善于识人心。(一)、知周瑜1、默读课件上出示的句子:“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1)指名读第三节。(2)口头完成填空。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 )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 )迟延,造箭用的材料。( )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 ),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 ),看他怎么打算,回来( )我。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3)小结:因为
11、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周瑜 妒贤嫉能(二)、识曹操师导:哪儿看出他算准了曹操不会派兵?(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曹操 谨慎多疑“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例示: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12、;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没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三)、识鲁肃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他算准了鲁肃的忠厚老实)鲁肃确实忠厚守信,从哪儿看出?哪个词最能说明?(“果然”一词说明)板:鲁肃 忠厚守信设计意图 用“如果就”的假设句式,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并让学生发挥想像,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等一系列语文基本
13、功的训练,再加上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设计意图 以上A、B、C几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文本的中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深入了解一个全面的诸葛亮,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而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三、总结全文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神机妙算,用妙计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难怪当周瑜知道了草船借箭的经过,长叹一声,说(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
14、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创造性思维。设计意图,为了弄明白周瑜为什么比不上诸葛亮,学生必须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理解文本意思,进行发散思维,那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达到目的了。四、结束语:我们今天读课文,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边读边想象。通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思来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阅读写人物的文章,真正理解人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读书的主要目的。书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将会让你们过目难忘,多读书、读好书,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应该是大语文,不仅仅是课本当中的几篇文章,所以,以文本为起点,为载体,让孩子能够大面积的阅读,才是推动学生语文素养成长的关键条件。1、收集三国演义中的典型人物资料,召开一次“我眼中的三国人物”读书交流会。2、排演课本剧。板书设计: 19 草船借箭 知天时大雾漫天 神机妙算 晓地利顺风顺水识人心鲁肃 忠厚守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