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6.84KB ,
资源ID:171100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1100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家庭教育与问题学生的关系及对策研究14页精选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家庭教育与问题学生的关系及对策研究14页精选文档Word文件下载.docx

1、”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一、 问题的提出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

2、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问题学生”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各国对这类学生的描述和指称也有差异。日本是最早使用“问题学生”称号的,在美国称之为“表现能力与潜在能力之间存在差距的学生”。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称之为“双差生”,90年代称之

3、为“学困生”,90年代中后期开始称之为“问题学生”。从目前教育文献的描述看,国内对问题学生的研究虽形成热潮,但是“问题学生”的概念并无公认的较为权威的统一性界说。在教育工作者心目中问题学生一般是指道德品质差、行为习惯不良、心理不健全、表现明显差于同龄人的学生。他们的外在表现上有4个特点:一是自我管理能力极差,任性妄为,经常性违规违纪;二是道德品质差,言语粗俗、说谎、打架骂人,有故意损害侵犯他人利益的行为;三是普遍学业成绩不佳,厌学情绪严重,常有迟到、旷课、逃学、闹课堂、上课睡觉、看不健康书籍等行为;四是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有自卑、敌对、偏执、冷漠等心理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点在问题学生身上的

4、表现是综合而不是单一的。问题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影响极大,不仅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还往往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导致恶性刑事犯罪,让社会和家庭都为之忧心忡忡。有统计表明,大部分青少年犯曾经是问题学生。近10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急剧转型,问题学生有数量增多和问题更加严重的趋势。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大教育工作者为转化问题学生做了大量工作,他们从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近年来问题学生仍不断增多,未成年人犯罪

5、率不断升高的严峻局势看,问题学生的帮教和转化成效仍然有限,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仍然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经验表明,问题学生的成长与其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分析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找和构建改善其家庭教育的对策和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使问题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能获得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我校是一所城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纷扰,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一直以以来,学校非常重视“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在教学

6、工作中牵扯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很多精力,但是我们发现虽然老师费劲了心血,但转化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或者说只是暂时的效果,不能从根本上对“问题学生”进行转化,学生的问题经常反复,这引起我们老师的很大困惑。我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一点研究,发现孩子的众多问题与孩子的原生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是否我们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也与家庭教育有关呢?于是就萌发了做这个课题的想法,搜集“问题学生”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案例,以解读“问题学生”与家庭教育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分析和把握“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试图厘清家庭教育对问题学生成长的影响。进而试着探讨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以促成孩子的转变。进而有效整合学校和家庭这两大

7、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所以,研究本课题对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为便于研究,我们在综合研究国内对问题学生概念的一般性表述的基础上,将其界定为: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对学生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体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对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有明显侵害作用、经常规性教育不起作用的学生。也就是说我们认定问题学生有三个标准:必须对群体或群体中的个体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有明显的侵害作用;必须是经过常规性的教育不起作用的学生。对一般性犯错误、成绩差、偶尔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的学生,经过常规性教育能起到一定

8、效果的学生,都不认定为问题学生,也不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二、 国内外对本课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期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生活会产生长期的、深远的影响,甚至决定个人一生的幸福。国外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最有影响的当数美国心理学家鲍伦德(Baumrind)提出的“管束、冀望、教导、关爱”八字诀。他把家庭教育归结为专制型、宽容型和威信型,认为专制和宽容都是产生问题的原因。这一观点纠正了杜威以来倡导的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因为20年来趋于民主和宽容的管教方式导致青少年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生活无定向,

9、行为无规范,社会适应能力降低。”(鲍伦德)。鲍伦德还系统研究了离婚对子女成长的影响,认为离婚行为本身对子女教育成长的影响是暂时有限的,离婚后为子女重建的家庭生活环境才是子女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在国内,随着社会的转型,流动人口、离异家庭、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等社会现象叠加,导致90后问题学生大量出现并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十五”期间,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不少论文和案例发表。如:2019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刊载管翠静的问题学生-责任在谁?;2005年12月6日北京日报赵婷的论文问题学生背后往往是问题家庭;2005年12月15日人大附中网站署名治琼的文章“问题学生”根源在父母等。

10、这些论文案例初步揭示了问题学生的形成与其家庭教育缺陷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家庭教育类型缺陷不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异常也有差异。“十一五”期间,国内对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的研究热度不减,2019年吴伟娥等人的中学生行为问题与家庭教育相关性分析通过心理测验证实了家庭亲密度低及适应性低的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高,显示出家庭环境、亲密度与适应性与学生行为问题密切相关。2019年2月钟垂兰在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一文将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归结为重智轻德型、娇宠放任型、家教缺失型、骄横袒护型和无暇顾及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设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托管中心等教育对策。国内研究表明:与学校教育、社会

11、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核心任务不是使孩子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而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庭教育有着早期性、基础性、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过程,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是三者合力的结果。如果三者步调统一,互相促进,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反之,教育影响就被削弱。从一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看,当前家庭教育从大体上讲存在教育观念不正确、教育环境不稳定、教育方式不科学、教育效果低水平四大问题。因此,深入研究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寻找家庭教育与学生问题的相关性,最终的目的是寻

12、求用学校教育资源帮扶改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机制和对策。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主要过程、活动简述(一)研究目标厘清本校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揭示家庭结构、教育方式对问题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其成因。(二)研究内容1、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档案。包括搜集和整理问题学生的人口学资料、成长大事记录、受奖励和处罚情况、问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画像)、问题学生的家庭组成、家庭生活情况、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心理以及亲子关系情况。2、分析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总体把握当前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探究问题学生家庭结构、教育方式对该问题学生的成长影响的深度、广度以及途径。

13、3、探索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途径和方式。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尝试建立包括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纠纷调解、亲子关系协调等在内的有效的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4、形成问题学生帮扶转化的方案和对策。包括问题学生帮扶转化基本策略、基本流程、帮扶转化方案的拟定、论证和实施,帮扶转化效果的评估以及整个帮扶转化过程中经验和教训。(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程度、范围。难点是课题组成员须深入每一个问题学生家庭,真实准确把握每一个问题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失策、失当之处,探索出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四)研究对象

14、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 (五)研究方法以个案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本课题首先通过教师访谈,结合在校生行为和心理表现,从全校近4届1500多名学生中确立40名左右的问题学生,再深入学生家庭调查走访,搜集和记录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资料。摸清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在管束、关爱、冀望、教导四个层面的特点。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并掌握其家庭教育的类型、倾向和缺点;揭示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特征,和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轨迹。通过个案研究,明确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学生出现心理行为异常起到何种消极作用,其家庭教育环境、观念、方式、途径等存在什么问题;学校教育可以多大程度改善该生的家庭

15、教育现状,最终形成学校教育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六)研究过程简述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论证工作。2019年10月,学校组织教科研骨干成立课题组,由校长亲任课题组负责人。2019年1月经市规划办评审获准立项为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06A088。立项后,课题组着手编制研究方案,2019年7月,完成了开题论证。在专家组指导下,四易其稿,研究方案被市规划办评为优秀研究方案。落实研究计划,做好问题学生的调查摸底工作和人口学资料的搜集工作。根据研究方案,课题组将研究任务分解到每年、学期和月份。首先在全校进行调查摸底,通过教师访谈和北大易度心检系统检测报告

16、,确定问题学生名单。以该名单为基础建立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档案。该档案记录下列信息:问题学生姓名、性别、班级、出生年月、家庭住址、毕业学校、兴趣爱好、健康状况、学籍变动情况、学业成绩、是否为流动人口子女,是否是留守儿童等人口学资料;该生行为异常的主要表现;该生受过何种表彰奖励、处罚;该生主要违纪行为;该生自画像;该生成长大事记录。该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姓名、职业、亲子情况、联系方式等)。这些信息的搜集全部依靠课题组成员及班主任通过访谈、调查和走访获得,成为开展个案研究的基础。个案追踪,深入问题学生家庭搜集其家庭教育信息,进一步掌握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详细情况,明晰其家庭教育特点及主要缺陷。课题组成员

17、通过电话、家访、调查及家长访校等途径详细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重点掌握该生家庭组成、家长的个人素质、家长的亲子情况、管教方式、教育观念记录于该生家庭教育档案。这些信息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与该生的家庭教育缺陷的相关性研究。课题组整理该问题生家庭教育信息,分析该生的心理和行为异常情况,探究其心理和行为问题与其家庭教育的联系,形成问题学生XX的家庭教育的个案分析,揭示其家庭教育缺陷对该生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过程。对同类问题学生的个案进行归类研究,探求其家庭教育方面共性特征。将问题学生的行为异常表现分成自控能力差、上网成瘾、行为暴力、自私狭隘、责任心缺失、言行粗俗、敌对反

18、叛等类型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同类心理和行为问题所反映出来的家庭教育缺陷的共性问题。探索帮扶、优化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切实可行的帮扶举措。整理研究资料,提炼课题成果,撰写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报告,应用研究成果。四、研究结果及分析(一)基于对本校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分析,揭示了四类家庭结构、三类教育方式对问题学生成长的影响。我校从2019年起开始关注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采用个案追踪等形式积累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42个。其中问题男生36人,占85.7%;女生6人,占14.3%。显示出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男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42个个案中,父母亲离异的17人,父亲劳

19、改2人,隔代抚养4人,父亲去世3人,父亲忙于生计、长时间不在家21人,受家长或长辈过分溺爱的7人;家长放任纵容不加管束的5人,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5人,母亲有不良嗜好、无心于教育孩子的3人。通过系统研究这些个案,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家庭教育的种种缺陷直接导致了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发展。2、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缺陷有目标、内容、方式、环境、关系、观念和动机之别。3、通过学校教育帮扶优化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尽管存在不少困难和局限,但是大有可为。1、四种家庭结构对问题学生成长的影响(1)隔代抚养型家庭此类问题学生家庭构成成残缺状态,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分居,孩子不得不与祖父母一起生活。可是祖父母年事已

20、高,精力有限,有的身体状况欠佳,教育、管理、监护往往力不从心,而且代沟过大过深,祖孙间很难有深入的交流和沟通。祖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孩子们喜爱的、迷恋的、玩耍的东西或者游戏祖父母也往往一无所知。孙辈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从祖父母那里往往得不到满足。他们的功课在祖父母那里也很难得到指导。学生郭威,本是个英俊帅气的男孩,却经常精神萎靡不振,上课睡觉,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成为家常便饭,学业成绩自然很差。他行为懒散,爱说谎,对集体活动毫无兴趣。通过调查走访,班主任了解到该生经常夜不归宿,有时住同学家,有时和社会青年混在一处,有时半夜从家里溜出到网吧上网或者上街溜达。他的父母离异多

21、年,又在外地经商,很少回家。他与80多岁的祖母一起住常青花园某小区,祖母虽然很疼爱郭威,也很关心他的学习,但是自己年事已高,又是个大胖子,走平路都很吃力,上下楼更是费劲,根本没有精力完成监管和教育的责任。有一回,祖母生气,将郭威锁家里,他竟然用小刀把自己的手划伤流血,此后,祖母对郭威的教育问题虽然忧心忡忡,但也不敢严管了,怕出了事情无法向孩子的父母交代。像这样,把教育和监管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祖父母,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任。学生李嘉是一个14岁的男生,也爱上网,上课常常闹课堂,做些怪异举动引人发笑。行为无规则意识,还多次偷窃同学的财物,有几次参与擂肥。与郭威的祖母不同,李嘉的祖父母对儿子强行把孙子

22、推给自己很不满,他们把照看孙子看成是一种不合理的负担。对于这个经常惹事、行为习惯不良的孙子,他们并不像郭威的祖母那样疼爱有加。他们在平时的言语中流露出的抱怨让李嘉感到自己被遗弃,内心一片灰暗。“父亲是货车司机,常常到外地跑运输,十天半月才能在奶奶家见一次面。见面了他往往也没有说什么,匆匆吃完饭就去邻居家打牌了”。他母亲也很少来看他,班主任问“你多久可以见到你妈妈一次?”他说:“要一个月吧。都是在小姨家。我喜欢去小姨家,那里可以上网”。班主任问:你为什么偷学生钱物,还参与擂肥?他说:“是他们叫我做的,因为我用了他们的钱。”进一步了解知道,他说的“他们”是几个高年级的问题学生和社会青年。“那你有没

23、有想想你将来怎么办?”班主任又问。他歪坐在椅子上,用一种玩世不恭的口吻说:“怎么办?混呗!现在我还小,出去也不能做什么。总得先把初中毕业证混到手啊。等初中毕业了,我就16岁了,可以去学开车。现在出去(弃学)年纪太小,人家也不让学开车”他的话让课题组老师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酸涩和悲哀。类似的还有李昊同学。像这种隔代抚养的家庭,父母亲几乎完全扔掉教育责任。他们不仅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天然的骨肉亲情也近于空白。这样的家庭结构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健康的人格。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自卑、孤僻、忧郁、冲动等心理问题。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对

24、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容易网络成瘾。孩子如果在家里找不到情感寄托,很容易到网络上去寻找心理慰藉,或者和不良青年结伙干坏事。(2)单亲家庭由父亲或母亲单独担负抚养教育责任的家庭也容易出问题孩子。单亲家庭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比较大。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首先是精力有限。其次,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能像双亲家庭那样有比较多的回旋余地。第三,父亲或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理性与感性、严肃性与灵活性等性别差异,双亲家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而单亲家庭则无法做到。第四,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如父母离异,父母一方亡故、父母一方劳改等都会给孩子造成程度不同的心理创伤,制约孩子心理发展,诱发某种心理

25、障碍。学生闻迪,父母亲离异后跟父亲一起生活,母亲再婚后基本和孩子失去联系。父亲对他管教很严,期望值也特别高。青春期的男孩本来比较逆反,加上父子间年龄相差39岁,代沟很深。父母离婚后家庭生活缺少母爱温情,孩子逐渐迷上了上网,不仅常常逃学上网吧,还偷偷借来同学家的笔记本电脑躲在被窝里玩。被父亲逮到后,父子间大闹一场,父子感情遭受严重伤害,父亲一度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一度以辍学、离家出走相威胁。学生黄柱,本是外来流动人口。父亲劳改多年,靠母亲在菜场起早贪黑卖菜维持生计。母亲一个人又要工作又要照顾他和他的妹妹,根本就管不过来。黄柱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差,也是经常逃学上网,本来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也是急

26、剧下滑,一度失去了升学的希望。相比健全家庭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较少感到温暖,也缺乏安全感,容易诱发上网成瘾。(3)重组家庭对父母亲再婚后形成的重组家庭而言,孩子适应新的家庭生活是一种困难。继父母与继子女间能否相互接纳需要彼此付出相当的努力。处理不好会导致彼此间失去信任,造成恶性循环使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重组家庭之外的亲生父亲或者母亲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如果他(她)不能接受现实,正确面对家庭的破裂,唆使孩子情感上排斥继母或者继父,则不仅不利于孩子迅速适应新的家庭生活,接纳继母或者继父,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女生万青,父母离异后和再婚的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忙于生意,无暇管教,又是女孩,很多事情

27、上不便于管教。万青的继母生性懦弱,不敢严管。她的亲生母亲却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总怕自己女儿吃亏,还对抛弃自己重组家庭的前夫心怀怨恨,免不了唆使孩子任性刁蛮。万青后来变得逃学上网、打架、言语粗俗刻薄,服饰轻浮另类,成了校园里有名的“大姐大”、“霸王花”。(4)大家庭也称主干家庭。大家庭中家庭成员多,大人多而孩子少,孩子受到的关爱几乎超过核心家庭一倍。有的大家庭中爷爷奶奶把带孙子、孙女作为自己唯一任务,他们退休后就只围着孙子孙女转,容易出现溺爱孩子、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爷爷奶奶心疼孙子(女),怕他们受丁点儿委屈,只要他们稍微一哭闹,爷爷奶奶就赶紧来哄,事事依顺孙子(女)的现象并不少见。有时孩子犯了

28、错误,爸爸妈妈要责罚,爷爷奶奶也要袒护。过分溺爱、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最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自由散漫,目无纪律,还不能经受批评。他们还缺乏责任心,不懂得尊重人,很容易和其他人发生矛盾。如果说单亲家庭在家长和孩子发生矛盾时,由于缺少回旋余地容易激化矛盾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是其弊病,那么大家庭则由于有过多家庭成员的溺爱和保护导致惩戒性教育失效失灵。2、三种家庭教育方式对问题学生成长的影响:(1)专制型专制型家庭中家长处于强势地位,孩子在家庭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由父母安排决定,孩子只能无条件服从。有关行为标准的是非对错,也全由父母独裁判决,孩子只能无条件遵守。孩子行为稍有偏差,即有可能受到严厉的处罚

29、,包括言语暴力和各种体罚,而且父母通常缺乏解释的耐心,他们信奉棍棒教育。在教导和关爱两个向度上处于低位,在冀望和管束上则处于高位。在专制型家庭教育下,孩子的心理需求完全被忽视,孩子在家里只是某种物品,地位甚至低于一些家庭养的宠物。专制型家庭的孩子由于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家庭生活中会感到很压抑,缺乏安全感,缺乏情感依靠。为了逃避惩罚,他们常常不得不说谎,尽管有时谎言被家长识破后招致更严厉的处罚。他们胆怯自卑,跟家长感情淡漠。为了寻求感情寄托,他们容易与不良社会青年交友。他们在遭受暴力处罚后,内心压抑,有暴力侵犯他人或虐待动物寻求发泄的倾向。学生高野上网成瘾,常去网吧包夜,各学科成绩差,和他交往的也多是双差生。高野抽烟、喝酒,喜欢骂人、做事冲动,曾谩骂老师,参与打群架,有时欺负女同学。他的父亲教育方式很粗暴,常常用打骂的方式管教他。父子关系非常恶劣。在反复的打骂仍然没有效果后,父亲渐渐地对他失去了信心。学生孙聪,父亲兄弟姊妹多,总期望孩子能优秀些,可以在兄弟姊妹中脸上有光。父亲脾气火爆,容不得孩子有一点不好,从小到大都是非打即骂,父子关系很恶劣。上中学后孙聪特别逆反,完全听不进批评。父亲的打骂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