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如图,在演示声音产生原因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C.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详解】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C5. 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A. 音调 B. 音色 C. 频率 D. 响度【答案】D【详解】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洪亮,声音的强度被增加,所以增
2、加的是声音的响度,答案选D6. 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详解】A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声波可以在空气中才传播,所以A是错误的;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电磁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所以B是错误的;C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C是错误的;D声波除了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
3、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所以D是正确的7. 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大C.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详解】A. 在路程相同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路程相同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故A错误;B.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选项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故B错误;C. 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速度大小无法比较,故C错误;D.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故D正确8. 旗鱼在海洋
4、中游动的速度可达到290dm/s,猎豹在地面上奔跑时速度为1.68km/min,灰面鸫在空中飞翔时,速度达80.5km/h,世界冠军博尔特的百米记录是9.58s其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A. 旗鱼 B. 猎豹 C. 灰面鸫 D. 博尔特【答案】A【详解】旗鱼的速度:290dm/s=2901dm/s=290101m/s=29m/s,猎豹的速度:1.68km/min=1.681km/min=1.681000m/60s=28m/s,灰面鸫的速度:80.5km/h=80.51km/h=80.51000m/3600s=22.4m/s,博尔特的速度:v=10.43m/s,所以,旗鱼的速度猎豹的速度灰面鸫的速度博
5、尔特的速度,旗鱼运动最快。故选A。9.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和 B. C. D. (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为一正比例函数图象;(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为一定值,图象为一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详解】(1)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2)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4)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
6、速直线运动;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2)和(4)故选A10.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断,音调变高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D.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A符合题意。B 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
7、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D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11. 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 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 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 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详解】试题分析: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从而能够及早的发现敌人的活动情况,是利用了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可据此进行解答解: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
8、的发现敌情这个现象说明了:振动的物体可以发声,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只有C选项的解释有误,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借助战争实例,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趣味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识记和掌握12. 晴朗的天气,小明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A. “”形的 B. “V”形的 C. 圆形的 D. 无法判断【详解】当太阳光通过纸上的“”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就会形成太阳的像,因此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是圆形的,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选项C正确;故选C.【点睛】当光沿直线传播经过
9、很小的孔时,就能形成物体的像,即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物体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13. 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树荫下形成的光斑斑马倒影水面折枝日全食【详解】A选项中的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B选项中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C选项是光的折射现象,D选项中的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选B14.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A. 沿ON向后转动板AB. 沿ON向后转动板BC. 改变入射光线与ON夹角D. 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详解】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将纸板沿ON向后转动板B,这时
10、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要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我们可以改变入射角即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观察并测量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多次测量找到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沿ON向后转动板B,故选B15. 某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平面镜时,则A. 他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小B. 他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大C. 他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D. 他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详解】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和人大小相同,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人走进平面镜,人
11、的像靠近平面镜,人和像的距离减小。故选D。16. 某物体在第一、第二分钟内共前进了260m,第三分钟静止不动,第四分钟前进了100m,则它在4min内的平均速度为A. 1.67m/s B. 1.5m/sC. 2.17m/s D. 2m/s【详解】物体在此过程中的总路程是360m,所用的时间是240s根据公式V=S/t=360m/240s=1.5m/s,所以它在4min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选B思路分析: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物体在4min内的平均速度是1.5m/s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计算二、填空题 17. 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或进行单位换算:(1)八年级小东同学的身高约
12、为1.65_;(2)换算单位:36km/h=_ m/s【答案】 (1). m (2). 10(1)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一般在1.6m左右,故填1.65m符合实际;(2)236km/h=36=10m/s。18. 每年5月14日是南平解放纪念日,市防空办组织防空警报演练市民听到的警报声是由警报器的发声体_产生当警报声响起,全南平市区人民都能听到警报声,这是由于声音的_大,而警报声是通过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答案】 (1). 振动 (2). 响度 (3). 空气【详解】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报警器的发声体会振动而发出声音;2全南平市区人民都能听到警报声,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3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
13、音,警报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19. 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神舟号”飞船,目前已经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神舟号”飞船载着航天员实现与“天宫”手控交会对接开始时“神舟号”离“天宫”越来越近,这时以“天宫”为参照物,“神舟号”是_的;二者对接后,再以“天宫”为参照物,“神舟号”是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 (1). 运动 (2). 静止【详解】1开始时“神舟号”离“天宫”,“神舟号”对于“天宫”的位置不断变化,以“天宫”为参照物,“神舟号”是运动的;2 二者对接后,“神舟号”对于“天宫”的位置不变,再以“天宫”为参照物,“神舟号”是静止的。20.
14、体育课上,老师一声“向前看齐”,队伍很快就排直了实际上是前面一位同学挡住了后面所有的同学,这可以用光的_来解释;由于光的 _(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答案】 (1). 光的直线传播 (2). 漫反射【详解】1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说明队就排直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队伍排直的时候,该同学就会挡住前面所有同学射向自己眼中的光;2黑板看起来很光滑,其实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可以将射来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是漫反射,这样,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21. 一湖边树梢上,站着一只小鸟,
15、小鸟距水面12m,湖水深3m,则小鸟在水中的像距水面_m【答案】12【详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当小鸟距水面12m时,小鸟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也是12m。22.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中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_是入射光线,入射角是_度,_是法线,玻璃在_(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或“CD”面的下方) 【答案】 (1). EO (2). 30 (3). CD (4). AB面的左方【详解】12由图可知,FOC=30,EOC=9060=30,则FOC=EOC,故CD为法线,入射光线为EO,反
16、射光线为OF,折射光线为OG,入射角等于30;3又因为入射角为EOC,折射角为GOD,且EOCGOD,因为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玻璃在AB面的左方。23.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在1020 s内,乙同学是_的;在020 s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为_m/s【答案】 (1). 静止 (2). 5【详解】1据图可知,乙同学在10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即路程没有变化,故说明乙同学静止不动;2由图象看出乙在02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所以,乙同学的平均速度:v乙=5m/s。24.
17、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1,运动路程之比是1:3,则它们的运动速度之比是_【答案】1:12【详解】t甲:t乙=4:1,s甲:s乙=1:3,所以它们的速度之比: =。三、作图题25.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详解】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在法线的左侧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等于60,如图所示:26. 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详解】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
18、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四、简答题27. 生活中,针对不同噪声的特点,人们选择不同的方式防治噪声例如,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航空母舰上指挥飞机起降的工作人员戴着耳塞,道路旁植树等都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请总结人们通常从哪几个环节防治噪声对课堂上的噪声,你认为最好要在哪个环节防治?【答案】见解析【详解】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对课堂上的噪声,要在声源处防治,上课要尽量保持安静。五、实验与探究题28. 写出下列仪器所测量的数据:(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选填“A”或“B”)刻度尺,该物体长度为_cm;A 刻度尺的分度
19、值是_ (2)如图所示,运动中的汽车的行驶速度是_ 【答案】 (1). A (2). 2.55 (3). 1mm (4). 40km/h(1)1刻度尺使用时刻度应紧贴被测物体,所以A的放置方法正确;23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刻度尺测刻度时,从零刻线开始测起的,物体的长度是:2.55cm,其中0.05cm是估计值。(2)4如图所示,指针指到40,单位是km/h,汽车的行驶速度是40km/h。29.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甲是_;乙是_【答案】 (1). 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2). 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分析】日
20、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少运动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运动快【详解】由图甲可知,三人运动的时间相同,而三人通过的距离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由图乙可知,三人通过的路程相同,但三人运动的时间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30.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用此实验可以研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_(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
21、如平面镜清晰,但却方便 _ (2)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选填“”、“”或“”)(3)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4)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答案】 (1). 较暗 (2). 确定像的位置 (3). (4). (5). 不能(1)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2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
22、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2)3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到镜面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故应选。(3)4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用一个等长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应选。(4)5平面镜成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31. 如图所示,是八年(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情境(1)甲图中贴在桌面上的耳朵听到声音, 说明声音在_中能传播;(2)乙图中耳
23、朵(未贴在玻璃缸上)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和_传到耳朵里去的;(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_中不能传播【答案】 (1). 固体 (2). 水 (3). 玻璃和空气 (4). 真空(1)1一位同学敲击桌子,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进行传播;(2)23当在盛水的鱼缸里敲击石块时,外面的同学听到的声音经过了水、玻璃和空气到达人耳,因此是通过水、玻璃和空气传播到耳朵里的;(3)4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由此推理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2.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
24、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1)不合理 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其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2)OA 可逆(3)不能 探究反
25、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1)要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就要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如果这两角相等,也可能是偶然的,我们因该继续改变入射光线AO的方向,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多次测量,在比较得出结论,避免偶然性,这样才有普遍性因此,题中做法不合理,因为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其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2)由题可知,当光从AO入射时会从OB射出,因为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3)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使E、F不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OB
26、不能成在F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3. 小车平均速度的测量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同学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数据表格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甲至乙乙至丙甲至丙路程_时间分析论证(1)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方法.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_m/s.(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拓展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写出一种即可).【答案】 (1). 26.0cm (2). 4s (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