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32.31KB ,
资源ID:170544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0544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案北师大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学案北师大版Word文档格式.docx

1、如果毛泽东不去,就说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把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则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原因:国内外要求和平的舆论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2)策略:毛泽东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签署双十协定。没有。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表明争取和平的诚意,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内战爆发的必然性(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2)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要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就须推翻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3)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上升为中国社

2、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4)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5)虽有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方面是假和平真内战;共产党方面抱着和谈的诚意,同时也没有放松战争的准备。(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大环境是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知识点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1初期战况(1)8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计划。(2)1947年春,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的重点进攻。2战略反攻1947年夏,向国统区发起战略进攻,解放军转入外线作战。人民解放军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最直接的原因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3战略决战(1)辽沈战役:19

3、48年9月,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锦州,围困长春,攻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华东和中原野战军,解放长江以北中原地区。(3)平津战役:1949年1月,东北、华北野战军,解放平津等华北地区,北平和平解放。(4)意义: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正确认识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战略反攻是指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战略决战是指三大战役,最终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图解识记解放战争各阶段的特点易混易错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而不是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标志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探究点辽沈战役材料见下

4、图思考(1)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首先发起辽沈战役?(2)概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事件的背景和重大历史意义。答案(1)东北战场兵力对比解放军占优势;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可以粉碎敌人战略收缩企图;东北决战结束后,可支持华北、华东作战;可用东北地区工业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2)背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经过一年的作战,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知识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战争胜利(1)渡江战役,解放南京。(2)进军全国,解放中南、西北、西南等地区,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台湾。(3)七

5、届二中全会召开,筹备新政协会议和建国(胜利标志)。2胜利的意义(1)国内中国人民结束受奴役的历史,从此成为国家、社会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前提。(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历史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有:两党的性质(两党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关系由矛盾斗争到分裂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1)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2)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

6、统治的结束,但并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长达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但并不是完全胜利,因为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依然占领西南、西北以及台湾等地,人民解放军还在追剿、肃清残敌。归纳总结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4)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并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探究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材料解放战争后期,

7、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思考你认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天意”还是“民意”?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民意。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共产党方面: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灵魂);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方向);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中坚);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

8、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保障);并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基础)。课堂小结1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C北平和谈 D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所在地为陪都,指的是重庆,根据所学知识,1945年蒋介石和毛泽东在重庆进行谈判,故A项正确。21948年秋,中共中央果断决定与国民党军队主力进行决战,首先选择在东北境内发动了()A台儿庄战役 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48年秋”“东北境内”,可知该战役是辽沈

9、战役,辽沈位于东北地区,故B项正确。3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是()A转战陕北 B渡江战役C发起三大战役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是由战略的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故D项正确。4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A BC D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时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抗日战争

10、时期,“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解放战争时期。由此可知C正确。5下图是新华社摄影记者邹建东所拍摄的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该照片所记载的事件标志着()A抗日战争胜利B三大战役的开始C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D新中国的诞生解析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表现的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它宣告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故选C。6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陕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蒋介石的失败是必然的,这是“天意”B“民意”指反蒋

11、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D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础,“得人心者得天下”解析蒋介石的失败是“民意”,其反动统治违背人民的意愿。故选A。学业达标11946年纪念十月革命二十九周年之际,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的社论大篇幅度援用孙中山的“奇功伟绩,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这个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等原话,尤其孙中山“有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的言论出现于多篇文章。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做法,意在()A证明孙中山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B表达中国共产党争取利益的坚强信念C为在国共谈判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D解构和瓦解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基础解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

12、革命家,排除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945年重庆谈判,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在()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根据材料“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说明该时期民生凋敝,民主政治遭到破坏,经济秩序紊乱。最符合此情形的是解放战争时期。3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飞赴重庆,国共两党经过艰苦谈判,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国内和平有

13、了根本保证B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言C协定内容没有得到贯彻D即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解析A项“根本保证”错误;B项“没有任何积极意义”错误;D项是在1949年。“双十协定”通过和平建国的主张,但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所以没有得到贯彻,故选C项。4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于8月底到达大别山区,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举动()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影响。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故不符合题意。都是刘邓大军千里跃

14、进大别山对中国革命的影响。5下图体现出的重大历史意义,不符合史实的是()A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B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D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解析图片反映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一事件,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故A项正确;该事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B项正确;战略反攻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故D项正确;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故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6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A国民党军队进

15、攻中原解放区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D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析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原地区的防守力量薄弱。共产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举行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如同一把尖刀插在中原地区。故选B。7“1948年,中国共产党军队以卓越的战斗精神和军事策略,决定性地扭转了历史潮流,北京和几个大的港口城市落入他们的手中。”当时中国共产党军队正在展开的军事行动是()A战略防御 B战略反攻C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48年”“决定性”“北京和几个大的港口城市”等信息判断,答案应为C。8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

16、,其目的主要都是为了()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B在两党政治斗争中争取民心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解析前者是由于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就绪而施展的和谈伎俩,后者是蒋介石内战溃败、大局已定时,又采取的“缓兵之计”。故D项正确。9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反映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历史片段是()A南京条约签订B中华民国定都南京C日军在南京进行野蛮大屠杀D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解析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选D。10“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

17、。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解析结合材料中“素帆百万”“说长江”等信息可知为渡江战役。故选C。能力提升11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意向不可避免可获得政治解决应该绝对避免可获得速战速胜无回答人数17011042324420这说明当时()A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B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C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解析学生对内战是否可以避免、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结果如何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选A项。B项

18、不符合史实;C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项表述不正确。12方寸邮票见证历史。如图所示的邮票发行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解析依据题干邮票中的“西安事变十一周年纪念”,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西安事变十一周年是1947年,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正确。13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D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

19、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加紧控制中国,A项表述错误;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一直是“扶蒋反共”,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错在“迅速下降”。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援助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由取消禁运到有限援助再到1949年的削弱援助是取决于国民党实力变化的,故答案为B项。14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关键信息是“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

20、北的问题”,通过这些信息即可判断这场战役是淮海战役。15在电影建国大业中,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调侃由立平饰演的林彪,“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是称赞林彪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所有战役,并消灭敌人一百多万B是称赞林彪自参加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C是称赞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很多D是警告林彪不要叛国投敌解析联系当时的史实可以判断,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林彪率领的东北解放军均有参加,歼敌达100多万,故C项正确。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正为三民主义的信徒

21、,秉承国父的遗教,本不愿在对日作战之后再继之以剿匪的军事,来加重人民的痛苦。所以抗日战事,甫告结束,我们政府立即倡举和平建国的方针,更进而以政治商谈、军事调处的方法解决共党问题。不过经过了一年有半的时间,共党对于一切协议和方案都横加梗阻,使其不能依预期的步骤见诸实施。而最后更发动其全面武装叛乱,危害国家的生存。我政府迫不得已,乃忍痛动员,从事戡乱。蒋介石1949年新年文告材料二回忆三年前,当抗战胜利的初期,由于人民需要休养生息,由于国家需要积极建设,由于各党派对国家和人民需要尚有共同的认识,我们曾经集会各方代表和社会贤达于一堂,举行过政治协商会议。经过三星期的努力,更多谢杜鲁门总统的特使马歇尔

22、先生的善意调协,我们也曾经商定了一个和平建国纲领和解决各方争端的具体方案。假如当时我们能将各种方案及时实行,试问今日的中国应该是如何的繁荣,今日的中国人民应该是如何的幸福啊!可惜当时各方既未能完全放弃小我的利害,全国人民亦未能用最大的努力去促进这个和平运动的成功,遂致战祸复发,生灵涂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1949年元旦广播演说材料三在八年抗战之后,继之以三年之内战,不仅将抗战胜利后国家可能复兴之一线生机毁灭无遗,而战祸遍及黄河南北,田园庐舍悉遭荒废,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妻离子散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中共方面所提八项条件,政府愿即开始商谈。

23、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1949年1月22日声明(1)材料一、二、三中谈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概括总结蒋介石、孙科、李宗仁对这个问题的各自看法。(2)简略介绍三则材料产生的背景。(3)依据史实对材料一、二的观点加以批驳。答案(1)中心问题:关于内战的责任问题。看法:蒋介石把责任推给中国共产党;孙科认为各方均有责任;李宗仁则强调战争之苦并回避内战责任。(2)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军队主力在三大战役中将被消灭。(3)理由:抗战胜利后,中共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赴重庆谈判,并在重庆谈判中作出巨大让步;在政协会议上又以最大的诚意与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共同努力,使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决议;而蒋介石自恃有美国支持和自己优势的军事力量,先玩弄假和平伎俩,后于1946年发动全面内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