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7.97KB ,
资源ID:170471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0471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非洲音乐特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非洲音乐特点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1、近代欧洲音乐,尤其是通俗音乐的冲击造成在各地产生出一种采用本土旋律节奏型而又加入西方和声与曲式结构因素的新音乐样式,即非洲流行音乐。它们由西洋乐器与本地乐器混合编制的乐队在咖啡馆、舞厅演出,并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广泛传播。它们虽然不是纯粹的传统音乐,但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非洲人的民族性格。虽然西非的现代舞曲“高尚生活”与中非的刚果舞曲和南非的爵士乐“克维拉”在表演形式等方面有所区别,但在风格上却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这一切说明非洲大陆无论过去还是当今的确存在着某些共同的或相近似的音乐因素,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可以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界线而长久地存在下去。而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就需要从非洲的音乐传统与社

2、会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原因。(二)音乐与社会生活 从一般意义上讲,音乐与社会生活总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即使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孔夫子和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在黑非洲这个以部落或部族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大陆,音乐与社会生活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更为直接、具体和有机的联系,或者更确切地讲,音乐在当地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就是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是伴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首先是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例如加纳北部的弗拉弗拉族中可以看到一个独弦琴的弹奏者和一种响器的摇奏者在为一伙割草人伴奏,人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动作统一地挥动弯刀,这种一张一弛有节奏的劳动,明显地提高

3、了割草的速度。同样渔民船队在划桨拉网时也用音乐来协调动作。甚至像打铁和屠宰牲畜等个体劳动也请人来演奏音乐,一方面是为劳动者取乐,另一方面则以此招徕顾客。至于像牧羊人吹奏笛子,妇女在干家务时唱磨米歌、春米歌等场面更是屡见不鲜。还有些音乐在劳动中具有某种实用功能,例如牧童用笛声召唤牲畜,俾格米人在狩猎时用音乐将隐藏的野兽哄赶出来等。非洲人一生要举行很多种仪式,音乐在其中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婴儿降生时要由主持仪式的成年妇女唱特定的歌曲。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某种不良习惯(例如尿床)时要进行一种特殊的矫正仪式,让其他孩子唱歌羞辱他。男孩子举行成年礼时要为他唱教训歌。女孩发育成熟时所举行的仪式就更为隆重了

4、。在有些地方由成年妇女击鼓奏乐,并以唱歌的方式教育她未来做母亲时应履行的职责。有些部族还要为这些女孩举办“青春节”。先把她们集中起来训练几周,进行部族历史和习俗的教育,授之以做母亲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训练她们掌握青春节的音乐舞蹈。训练结束后姑娘们盛装打扮,连续几天到处演出歌舞,向观众收取礼钱。在葬礼上音乐的功能更是得到充分发挥。在部落社会里,死了人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首先要击鼓向邻村通报,接着是各种冗长的祈祷和安葬仪式,在这一过程中合唱或独唱的恸哭式挽歌、用途不同的各种鼓声不绝于耳。甚至人死后数年内还要定期举行有歌舞伴随的各种祭典仪式。至于在酋长或国王的各种仪式上音乐更是不可缺少的,它已成为传

5、统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在过去,大国的国王都有一套精心安排的每日音乐活动,一天的生活以音乐开始,以音乐结束。进餐时要奏进餐鼓;向人民颁布国王的谕旨要通过鼓语去传达;甚至法庭也要用鼓召集有关人员出庭,处罚小偷要在特殊的鼓的伴随下让他手拿赃物游街,处决罪犯更要击鼓呐喊。国王或酋长闲暇休息时则令乐师奏乐跳舞供其娱乐。在非洲,政治与宗教往往是两位一体的,政治上的统治者有时本身就是祭司,他定期要举行祭祀神灵、求雨或播种等仪式,这时音乐要发挥使人与神鬼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沟通的作用,在平民百姓崇拜神祀时往往也要唱颂赞美歌,向他敬献忠心。在节日喜庆或农闲时节举行的音乐活动往往都具有社交的性质,它们通常都是在某种露

6、天环境中进行,或者是一个广场、市场、或者是一片树林、一个庭院、一处陵墓。在这种公众活动中自发聚集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同一部落或使用同一语言的人,他们通过集体的音乐舞蹈演出、载歌载舞的狂欢加强彼此的感情,加强维系部落成员联系的纽带。这时无论男女老少,都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他们都可以参加到合唱、乐器合奏和舞蹈中去,即使在有专业音乐家表演的场合,他95们与观众也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总之,在非洲,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它既注重艺术性,又强调社会性、政治性和宗教性;它既可纯粹用于娱乐,又可以成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而且还是部落成员表达共同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渠道;它既可以颂神,又可赞美人,还可以用它来驱魔祛病。一句

7、话它就是社会生活习俗的一部分。(三)音乐才能的训练和音乐家的培养 既然在非洲的许多部族中每个成员都可以是音乐的表演者,那么他们的音乐才能是怎样训练出来的呢?如果你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很可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人们不用教铁匠的儿子学他父亲的行业。如果他懂得这一行,那是老天爷教给他的。”的确,在非洲的部落社会中,难以找到一种正规系统的音乐教育,人们相信自然天赋和个人自行发展能力。实际上音乐才能更多是通过自幼参加集体活动,接触音乐环境而获得的。一个人从襁褓时起母亲就唱摇篮曲给他听,用不带词意的语言给他哼唱鼓点,训练孩子懂得节奏律动,几岁时他开始随母亲唱歌,并用各种器物学习敲击鼓的节奏,与其他孩子一起

8、玩耍时还学会了各种游戏歌和讲唱故事。母亲还常背孩子参加传统的社交活动,在那里他听到了成年人表演的音乐,通过耳濡目染,逐渐接受本族的音乐文化。有时人们可以见到78岁孩子就在成人的乐队中击鼓唱歌,甚至在舞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这个阶段,小孩主要依赖自己的模仿力,依靠自己的眼、耳和记忆来获得音乐知识和表演技巧,当然成人有时也会自愿地帮助他。童年时的这些经验为那些有天赋的人将来成为出色的音乐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一些需要比较复杂技巧的乐器演奏则更多来自家传。在东非,优秀的木琴演奏家必须从7岁起就开始学。父亲抱着78岁的男孩,让他坐在自己的双膝上,小孩子手执两根木棍,父亲握住儿子的手,像平常那样地击奏。

9、经过一段训练,孩子就能演奏简单的音阶和节奏。在有的地方,立志要成为音乐家的孩子还被送到某个团体去“旁听”受训一段时间,他们与成年音乐家住在一起,而其中有些人就是他们的父亲或亲属。受训后他们便成为得到认可的小音乐家。尽管如此,在非洲音乐家的培养并不是有严格制度的,它仍主要依靠在传统文化环境中的潜移默化。二、音乐特征 (一)音阶类型 非洲音乐的音阶类型有多种,包括4、5、6、7声。即使是一个8度内的音级数量相同的音阶,其各音之间的音程大小也往往不一样,例如,同为5音阶,既有等音程和不等音程的,不等音程的5声音阶既有无半音的又有含一个或两个半音的。至于采用哪一种,这完全取决于各部族和地区的传统习惯。

10、如果说在声乐中由于演唱者的嗓音条件和音乐能力使音高不太确定,因而不易于准确地把握各种音阶类型的话,那么在诸如木琴这样一些固定音高的乐器中,音阶的音级顺序和各音程的大小就可以比较明确地反映出来了。下面就分别列举47声音阶的不同结构类型:1、4声音阶 它按音程的结构类型可划分为4种:型,包括大2度、3度和4度音程。型,出现一个半音或近似半音。型,以出现增4度或减少4度为特征。型,等音程4声音阶,即各音程均为小3度 2、5声音阶 包括等音程和不等音程的两种形式。前者的结构为相邻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均为大于大2度而又小于小3度;后者则分为无半音的和包含12个半音两种。3、6声音阶 它也包括等音程与不等音程

11、两种形式。前者即全音音阶,后者则包括一个半音。4、7声音阶它也有等音程和不等音程两种。前者各邻音之间的音程增均为大于小2度,小于大2度;后者的结构较简单,包括5个全音和两个半音。此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音阶类型,它们在一个8度内的音级数超过8个,而且高8度与低8度的音阶结构也不相同,例如津巴布韦卡兰加人的“姆比拉”琴所演奏的音阶。(二)旋律 使用同一音阶类型的乐曲,因所强调的音不同,其旋律风格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反映在旋律的进行、乐句的安排、音列的选择和乐句与乐曲的终止上。就无半音的5声音阶而言,以do音结束的乐曲最为常见,其余各音也均可作为终止音。在含半音的5声音阶乐曲中,偶尔还有结束在si

12、音上的。7声音阶的乐曲亦有以fa音为终止音的。总之,无论哪一种音阶的哪一个音都可以出现在旋律的任何一个位置上,起不同的作用。非洲的音乐家们并没有抽象的音阶与调式概念,他们只是按照传统的欣赏习惯将各个音组成特定的旋律型,为此需要所有音阶与调式均可灵活运用,而在其中起某种制约作用的只是人的嗓子和乐器的音域。非洲的旋律通常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骨干音而进行的,有时干脆只由某种音型的不断反复构成。非洲音乐的音域往往较窄,乐句较短小,很少听到象中亚牧歌那样气息悠长的旋律线,也没有象印度、阿拉伯音乐那样丰富的装饰音和变奏技巧。有的部落的旋律只由两个下行4度音程加一个大2度构成,因此实际上只有3个音。下例是祖鲁

13、和科萨族的3音赞美歌。有的地方旋律变化则要复杂得多,除了2度、3度的级进外,还不时出现4、5度甚至8度的进行。在下例中可以看到由2、3、4度构成的旋律。上面这首歌曲的音域达一个8度以上,但多数非洲乐曲常在46度的音域内,即使是7声音阶的乐曲,它的旋律往往也只在56度范围内运动。有的狩猎部落的歌唱甚至如同说话一般,但有时也会冒出几声尖叫,象这类歌曲的旋律音域与音程结构就比较难以确定了。相比之下农耕部落的歌曲旋律变化则较有规律可寻。为了弥补歌唱旋律的单调,非洲音乐家便以演唱编排方式、多声部演唱演奏、复杂多变的节奏等手段去丰富其音乐。例如通过独唱者与合唱队一领一答的方法不断地使比较简单的旋律型有所变

14、化。在南非布什曼人中演唱方式编排得更为复杂。他们的歌曲往往只有一个基本乐句,但几个歌手同时反复演唱它时,他们各自在乐句中加进了新的音,缩短或延长某个音,使基本乐句在不断重复中产生新的效果。在器乐演奏中更可以运用各种技巧使单一的旋律型变得生动活泼。(三)多声 非洲音乐具有一种自然多声性倾向。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合奏中经常可以看到两声部结构,它大致可分为主调式和复调式两大类。主调式多声音乐的特点是各声部的地位平等,节奏相同,只是在不同的调高上演唱演奏同一旋律,这是一种各声部平行地齐头并进的方法。最简单的是8度平行,即男女声相隔8度齐唱,它实际上是单声部音乐的自然变体。从这种单旋律齐唱中时而还会派生出

15、某个临时的声部,例如在齐唱的过程中部分人暂时偏离主旋律,移低几度演唱几个音,然后又很快回到原来的旋律,这种偶然的多声演唱主要是起一种装饰的作用。下面这种卢古鲁族(坦桑尼亚)歌曲就是这种情况。器乐合奏中常常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在一些部族中还有整首歌曲都采用两声部3、4、5度平行演唱的方式。其中4、5度平行是非洲古老的多声演唱方式,多见于5声音阶乐曲;3度平行则出现得较晚,多见于7声音阶地区。复调式音乐的声部构成要比主调式复杂一些,各声部之间不是保持平行关系,而是形成几条相对独立的旋律线,彼此的节奏和相隔的音程不尽相同,在某个位置上又会重叠在一起。例如下面这首斯威士合唱曲。复调式乐曲的声部还有这样安

16、排的:一组人唱固定音型,另一组人分两声部合唱,另外还有一人即兴独唱,从而形成多线条并进的复杂关系。下面这首坦桑尼亚果果族歌曲就是如此。在器乐中多声技巧也有类似的运用,既有主调式,也有复调式的。即使在独奏时也可奏出多声,例如姆比拉琴和乐弓均可演奏和弦,同一架木琴上右手可奏主旋律,左手可奏固定音型为之伴奏。至于器乐合奏中声部的组合形成则更为多样。(四)节奏 是人类运动神经的一种本能性需要。无论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的人在听音乐或唱歌时,身体的某些部分会不自觉地随着动起来。跺脚、拍手、捶胸、捶腿等是许多自然民族唱歌时不可缺少的伴奏。今天我们在非洲大陆上看到的许多敲击乐器恐怕就是早期这里的居民为满足这种

17、需求而发明创造出来的。而他们运用这些响器又将自己的音乐能力在节奏方面加以充分发展,最终编织出当今非洲大陆那样复杂多变的节奏线条和节奏层次。当然现今非洲音乐中高度发达的节奏因素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的本能需求,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本世纪西方的通俗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启示。如同许多地区的音乐一样,非洲音乐的节奏也有自由节奏和固定节奏两种。前者无明确的、有规律的律动感,一些地区的哀歌、赞美歌和少数的宗教、历史歌曲属于这一类。而后者则具有规则的律动,并且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这里着重是讨论后者。非洲音乐的节奏有单线型和

18、多线型两种形式。单线型节 2拍子的不同节奏型奏既可作为旋律的节奏反映出歌词音节的长短和轻重,又可以不依赖旋律的音高起伏而成为节奏型,它通常可以用敲击乐器演奏出来。不同节拍的节奏型还可以频繁地交替出现,构成复杂的节奏线条。例如4个乐句的歌曲,每句的时间长度相等,但节拍不同,第一句为4拍,第二句为3 拍,第三句5拍,第四句4拍。即使全曲各乐句的节拍相同,仍然可以按不同的律动结构组成每句不同的节奏型。例如同样是2拍子的乐句,可以组成千差万别的律动结构。组成3拍子节奏型的道理也一样:每小节时间长度不相等、节拍不规则的加节奏现象在非洲音乐中也很常见,并在敲击乐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例如5+3或3+5拍,7+

19、5或5+7拍等等。正象前面所说的多声部旋律在非洲十分常见一样,多声部的节奏结构在这里也运用得很普遍。当许多件敲击乐器在一起演奏时,每件乐器既可以用来加强乐曲的基本律动,又可以奏出一个与之不同的节奏声部,这样便形成了所谓的多线型节奏。我们通常觉得非洲音乐的节奏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原因恐怕正在于此。多线条节奏组合遵循特定的原则和方法。首先是分级法,即将多条节奏线按其紧密度和复杂程度划分等级,而这种等级往往又是与该声部乐器在合奏中所承担的任务相联系的。分级法 其次是填空法,即将各节奏线的音符出现的节拍位置错开,使得某节奏线的某音符正好出现在另一个节奏线的两个音符之间。填空法有时也可以把相同的节奏型一

20、前一后错开出现,合成密度更高的律动。通过这样的方法造成一种交叉节奏的效果,最简单的类型是建立在23或其倍数之比的基础上的:更复杂的交叉节奏则产生自等分节奏型与非等分节奏型谱例的并置上。有时要由一个鼓手来掌握交叉节奏的两条节奏线,即左右手各击奏一种节奏型,这就要求鼓手具有良好的节奏感和高超的技艺。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和从小的熏陶,要做到两手各自保持独立的节奏线条,并且不受其他人演奏的干扰,这是十分困难的。而在多种乐器的合奏中由于各乐器的音高和音色不同,各个层次的节奏线条是清晰可辨的,它们复合交错便产生出一种既奔放热烈又井然有序的音响效果,这也正是非洲音乐魅力之所在吧!下面就是加纳埃维人用多种乐

21、器为阿齐亚舞蹈伴奏的音乐。注:谱例中第二行符干向上向下分别表示干葫芦摇奏的方向。第四行的表示用鼓棒按住鼓面的击奏方法。总之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一种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力。它通过单线条和多线条的种种变化和乐器音色的明暗对比,可以产生交响式的音响效果,并表达出多种不同的内涵,有时甚至具有语义性,成为一些部族用以传递信息的鼓语。因此可以认为非洲的节奏是这一大陆对人类音乐文化的重要贡献。三、乐器 非洲大陆具有丰富的乐器资源,它是非洲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只能发出简单声音的响器,还是制作精良、可以奏出优美旋律的乐器,它们都从某个角度折射出非洲乃至人类乐器发展所走过的历程,而且从这些形态千差万别、功能各

22、不相同的乐器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视到非洲各族人民的传统与习俗。因此在关于非洲音乐的研究中,乐器的探讨占有很大的比重。我这里只能给大家介绍一些最典型、分布范围较广的。下面我按乐器的发音方式和原理分成四大类来加以叙述。(一)体鸣乐器 它是指那些以坚硬的物质为第一发声体、无需施以特殊张力或借助其他媒介发声的乐器。拍子板、干葫芦、木琴、簧片琴(散扎)等都属于这一类。根据演奏方式又可划分为几种类型。1、摇奏体鸣乐器 这类乐器在非洲使用得非常普遍。干葫芦是其中一种。将葫芦晒干制成,手握其颈,上下摇动,籽粒碰撞其壁发声,现在流行音乐中常用的沙槌就是模仿非洲的干葫芦制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容器式的,例如将石头、

23、植物籽粒置于陶制、木制及编织的容器内通过摇晃发声。还有将贝壳、骨头、金属片穿成一串构成,它们或者可以用手摇奏,或者戴在演员的身上,随他们舞蹈或演奏其他乐器时的动作发出“哗啦”声。它们还可以绑在某件乐器上作为附属的响器。在埃塞俄比亚的教堂礼拜中还可以看到哗啷棒式乐器,即把金属圆片吊挂在木竿上摇晃发声,这种样式的乐器在古埃及的法老时代已有之,是有据可查的非洲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西非许多地区都使用它。摇奏体鸣乐器常用于歌曲和舞蹈伴奏。还可以用它发出特定的信号,以召集居民、制造某种神秘的气氛和传递消息,有些地区还用它来驱赶啄食庄稼的鸟儿。2、敲击体鸣乐器 这类乐器包括各种拍子板、响板、钹、锣、裂口木鼓以

24、及木琴等,尤其是木琴分布范围极广。它有3种样式。第一种为容器式,即把一系列木琴键置于一个容器状的共鸣箱上, 在西非和中非的一些国家均可以看到这种木琴。第二种是把木琴键架在两根香蕉树干上,用插在树干上的小木棍固定琴键的位置,这种木琴常见于西非、中非和东非。第三种是把键悬挂在木架上,其下吊有许多干葫芦作共鸣器,多见于森林地带,称为马林巴。非洲木琴有的仅有14键,但1022键的更为多见,还有由26人演奏的大木琴。这种乐器既可独奏,也有24架的小合奏,还有1030架的大合奏,此外还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3、拨奏体鸣乐器 在非洲这类乐器主要是指一种用手指拨动弹奏的簧片乐器,通常被称作“散扎”或“姆比拉”。

25、其结构是将一系列长短不一的细长簧片(木制或铁制)分13排捆绑在一块木板上,并在其下装一木盒或干葫芦作共鸣体。各地“散扎”的簧片数量不一,少者57根,多者达3040根,常见的有812根,每根簧片发一音,可演奏各种旋律,如同时拨动两根簧,还可发出和声性的音响。由于该乐器多用两手的拇指演奏,所以被称作“拇指钢琴”。4、刮奏体鸣乐器 它主要是指一种锉式刮奏响器,即将一根竹杆或棕榈杆刻成锯齿状,用另一根木棍或金属片来回刮,发出具有独特音色的噪音。也可用罐头盖子刮玻璃瓶,用葫芦刮木板,产生类似的音响效果。这种乐器既不能奏旋律,也不能提供有规律的节奏,只能制造某种持续的音响背景。(二)膜鸣乐器 这类乐器是指

26、各种形状的鼓,例如圆锥形、圆柱形、半圆柱形、高脚杯形、花瓶形等。它们大小各异,小者可用一手拿起来击奏或夹在腋下敲击;大者高达 1.52米,直径达0.60.9米。既有双面又有单面的。双面鼓的两面均蒙有兽皮,有的粘在鼓身上,用钉子将皮膜固定住;有的用多根皮条扎紧。鼓身有的为陶制;有的用硬圆木雕成;还有的用干葫芦、汽油筒做成,总之大小合适的中空器物均可以作为鼓身。有的鼓身上还系有各种铃或金属片,击奏鼓膜时这些小器物会随之相互碰撞而发声。大多数鼓用手或木棍击奏,也有个别地区的鼓是通过摩擦来演奏的,例如加纳阿肯族的“埃特维埃”鼓就用一根小木棍摩擦鼓面发声。东非和中非的一种鼓是用湿手摩擦穿透鼓面的一根绳子

27、或棍子使鼓膜振动的。有的地区还有由多个经过调音的平面鼓构成的套鼓,可奏旋律。这种鼓的鼓面上涂有蜡或树脂,以此调节音高。(三)气鸣乐器 1、笛类 多用天然材料,如竹、植物茎、兽角、芦管制成;也有用经雕刻的木管或金属管制的;还有陶制的容器笛,象我国的埙那样。非洲笛子既有横吹也有竖吹的。音域较宽者有46孔,音域较窄的有13孔,还有的只能吹一个音。音高不同的单音笛可以组成一套,由多人演奏音域宽广的旋律。多孔笛子可作为独奏乐器,也可用于合奏及为歌曲伴奏。2、簧管类 它的分布范围不如笛子那么广。在西非大草原可见到单簧管类乐器,一般用植物茎作管,吹口上有一叶片,管子的另一端可用手捂住以改变音高与音色。在伊斯兰传统较强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双簧管类乐器。3、号类 在非洲用动物角和象牙做的号使用得相当普遍,也有用竹管与葫芦拼接而成的,还有少数地区用金属制的喇叭。它们的尺寸不一,长者有1.5米以上,短者只有0.3米左右。在扎伊尔还有一种木号,其吹口上方雕成人头形状。号可用来独奏和合奏,还可用于传递消息。(四)弦鸣乐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