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28.02KB ,
资源ID:170331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0331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随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docx

1、食物链中的营养等级越高,物种所含能量越少。C3(2014年高考四川卷)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是_。(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

2、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将降低。(1)在四个不同小区中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所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福寿螺的密度;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属于消费者,它与鸭舌草构成捕食关系。(3)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所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空间和资源等条件有限,水花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4)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内还有生物,将经历次生演替,因狐尾草日均增长率较大,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则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

3、样性降低,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3)大于S(4)次生狐尾草(5)抵抗力题组二、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实验探究4(2014年高考福建卷)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由图可知,1972年每样方中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的,所以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的生存斗争程

4、度较1975年高,A错误;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种群数量不呈“S”型增长,D错误;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应取全部数据的平均值,C错误;分析图可知,每年的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死亡率,B正确。5(2014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实际上,这个最大数量是

5、在一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这个平均值才是环境容纳量,A错误;环境容纳量不受种群内源性调节因素的影响,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无K值,C错误;由于食物的影响,植食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冬季最小,D错误。6(2013年高考山东卷)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_只/m2。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田螺数量(只)15181914(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_(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

6、度时防治成本。若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研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意义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1)样方法的取样关键是随机取样,不能掺有主观因素;田螺的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平均值:(151815191514)/616 只/m2。(2)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越大,防治的成本越高,所以横坐标向右的方向是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小,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越小越容易防治,所以表示成本的曲

7、线为;A、B、C三点中C点防治最容易,但此时作物价值()也较低,而B点时相对收益最大。(3)进行生物防治以后,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鸭粪分解成水稻所需要的无机物,促进水稻的生长。(1)随机取样16(2)B(3)农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无机物一、选择题1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甲、乙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C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甲、乙都能使种群密度增大,因此可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丁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a的含义是预测未

8、来种群密度的大小。A2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有误的是()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读图知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尽管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但毕竟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其增长率表现为不断减小。3(2015年豫南九校联考)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

9、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A项正确;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两种,对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采用样方法,对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故对蛇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项错误;标志重捕法是一种对种群密度的估算,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C项正确;根据两次捕获鹿群中标记个体所占的比例相等:可得该鹿群的总数,D项正确。4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

10、化,某同学用1 000 mL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200 mL葡萄糖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天的相同时间取样后,用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计数酵母菌细胞数量B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酵母菌以“J”型曲线增长C氧气的总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故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酵母菌以“S”型曲线增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所以氧气的总消耗量小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取样计数前应先振荡试管,使酵母菌混合均匀。5(2012年高考重庆卷)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

11、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知识。分析图中曲线可发现,由起点到b点为“S”型曲线,ab段中,该种群的增长率在逐渐下降,而种群密度在逐渐增加,二者呈负相关,B项错误;a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防治蝗虫效果差,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A项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降低了出生率,故可防止c点出现,C项正确;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d

12、e水平,可大幅度降低蝗虫对各种植物的危害,同时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项正确。6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A项中,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最有效;B项中,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即降低人口出生率来减少净补充量,不能靠增加死亡率来减少净补充量;C项中,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项中,K时种群密度最大,若进行捕捞最易得到最

13、大日捕获量。7(2015年宁波八校联考)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从表中知,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型曲线的特征,B项错误;种群个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项错误;生物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

14、升,种群增长速率变慢,C项正确;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刻应该是种内数量最大、种群密度最高时,由表知是第7年,D项错误。8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1)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2)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3)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4)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1)(3)(4) B(2)(3)(4)C(1)(2)(3) D(1)(2)(3)(4)曲线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

15、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1)正确;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越,(2)正确;曲线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3)正确;曲线表明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种群数量大于K/2)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维持平衡的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状态,(4)正确。D9(2015年潍坊联考)如图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会存在类似曲线的种群增长形式B在曲线中的b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目前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人口发展处于cd段D酿酒过程中,将酵

16、母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可获得最大效益外来物种入侵时,由于在当地没有天敌,在刚开始时其种群增长曲线与相似,A项正确。在曲线中的b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项错误。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仍在不断增长,只是老年人的比例增加,C项错误。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保持在b点时,产生的酒精较多且较快,可获得最大效益,D项错误。10如图中曲线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表示其死亡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点种群数量要多于b点种群数量Bc点之后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Dd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由题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a点到b点种群死亡率逐渐升高

17、,出生率逐渐下降,但是增长速率仍大于0,因此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b点种群数量大于a点;c点之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为环境容纳量;d点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减少,此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二、非选择题1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1)为确定放牧量,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应该为_,为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查时应注意:_;_。(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

18、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图甲中虚线表示在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AB段实线与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甲中_点不可能出现此种年龄组成。(2)图甲中虚线表示“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方式。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种群数量为a(1m),繁殖n代后种群数量为a(1m)n。图乙中幼年个体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增加;图甲中D点种群数量稳定。(1)样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

19、小适宜(或取足够多的样方,任选两点)(2)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等)a(1m)n迁入后初期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等,近似理想条件D12(2015年淄博摸底)右图是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曲线的比较,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以下问题:(1)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填“r对策”或“K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一种_型增长曲线。使家鼠种群数量持续维持较低水平、

20、对环境无污染的防治措施有_。A室内采取硬化地面 B食物储存在安全处C养殖家鼠的天敌 D药物捕杀(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3)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灭绝,此时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_。(写出一种即可)(1)家鼠个体小、寿命短、繁殖力强,类似于r对策生物;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家鼠种群密度迅速回升后,会形成“S”型增长曲线。(2)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在S点左右时,会趋向于平衡点;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3)保护濒危动

21、物的措施有建立动物园、建立精子库等。(1)r对策“S”A、B、C(2)S环境容纳量(K值)(3)建立动物园、建立精子库等(其他答案合理也可,但不能答就地保护)13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引起该种群的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_(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

22、能量会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为_。(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填“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1)种群在“J”型增长过程中,t年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0t,图示阴影部分为通过环境阻力淘汰的部分生物个体数量,淘汰部分生物个体会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进化。出现生殖隔离才能产生新物种,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即不一定产生新物种。(2)野生扬子鳄为国家珍稀动物,a点

23、后出现曲线的变化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各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是一定的,扬子鳄数量减少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同营养级内物种间的关系为竞争。(3)东亚飞蝗是农作物的害虫,为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种群数量不能为0也不能过多,应控制在K2水平;若a点变化为干旱,据题意干旱有利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增长,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1)N0t基因频率不一定(2)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竞争(3)K2信息传递14某地引入的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

24、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图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_株。(2)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3)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A乙种群为该入侵植物,甲种群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Ct2、t4时,甲、乙种群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4)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

25、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区域号植株数量2004006008001 000荚果数/株8.36.14.62.72.1种子数/荚果6.05.96.2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_;结果反映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_。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1)样方法计数时,对样方内植物统计时除统计样方内部全部同种植物外,还要统计两个相邻边(一般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上的同种植物。(2)入侵生物因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食物充足等原因,其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增长。(3)图中曲线表明,t2、t4时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种群数量达到K/2左右。(4)分析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表,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