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4.66KB ,
资源ID:170275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0275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学《中国传统道德》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学《中国传统道德》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孔子说:把所见到所听到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不厌烦,教导别人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志当存高远诸葛亮集。诫外甥书,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韩愈师说老师是传授真理,讲授学业,解除迷惑的。没有听到真理,未能对学业精熟,对学生的迷惑不能解除,则不是真正的老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审问”,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慎思”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

2、明辩”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笃行”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无禅改。卫灵公孔子说:“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孔子说: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通过对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有力气就要帮人抗东西,有钱就要分给有需要的穷人

3、,有见识就要传播给别人。墨家所说的“兼爱”,不仅仅是内心的一种情感,还是一种实际的利人行为。“疾”、“勉”、“劝”三字,体现了一种尽己为人的精神。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论语仁者以行仁为人生目标,不会因为贪生而损害仁德,只会牺牲自己而成全仁德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如果一个国家的士人都有羞耻心的话,那就永远不会有国耻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义利观。“正其谊”“明其道”指义的要求特别指公利。“谋其利”“计其功”指利,多为私利,表达董重公利轻私利“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是宽容一切人,不与人斗气;“俭”是不与人争

4、财夺利;“不敢为天下先”是处处让人,不与人争权、争名、争势。此三宝,乃老子接人处己的妙道,即不与人争。名教:儒者应名设教谓之“名教”,“名教”是指儒者提倡的以官长君臣之义为主来正名定分的礼教。玄学:指魏晋玄学。就其哲学范畴来讲,可称其为形而上学,是对一些抽象内容以生动的方式方法进行解说和发展。中庸:中庸作为一种思想态度思想方法与处世原则,是孔子所推崇的一种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基本含义是“执两用中”,即中庸就是要把握事物的最佳状态。志道:立志就是“志道”,即要树立远大道德理想目标,这个理想目标就是“志道”。礼让:礼让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既重要而又广为人的规范,是要求人们在各种不同的人际交往关系中要有恭

5、敬,谦让的精神和行为,以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顺畅。君子不器:/忠恕:君子学习不是为了成什么器,而是为了完善自己。/“忠”即是尽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成就他人。“恕”,原谅,宽囿他人。内圣外王:道家提出后来成为儒家的人生理想,“内圣”指塑造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境界,“外王”即在人生过程中充分展示善良本性,达到至善。比较分析儒、墨、道、法四家义利观的得失儒家贡献:1)儒家追求并弘扬仁义;2)义利观上,儒家主张先义后利;(3)儒家主张私利服从公利;(4)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际和谐。失误:(1)看到了义和利的对立,没有看到二者是一个统一体,其表现就是重义轻

6、利,甚至是存义忘利、去利怀义。(2)在肯定和追求公利的同时,在理论上却不言利,甚至在情感上耻于言利,(3)在价值导向上,儒家强调义高于利的绝对价值,但把实现这一高尚的人生理想的希望寄托在贪婪而自私的地主阶级及其王侯权贵身上,看不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动力。墨家贡献:(1)墨家看到了义利的统一,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即尚义又贵利。2)墨家在价值导向上追求天下、国家、人民之大利、公利。缺陷1)看到了义利之统一,却忽视了其对立。2)把义归结为利,认为义即大利、公利。因而在认知方法上、思维方式上又有简单化、绝对化的趋势。3)墨家义利论中还有一种狭隘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法家贡献:(1)现实精神;(2)明确

7、区分了公利与私利;缺陷:(1)概念内涵上的简单化,只承认公利中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这一特殊形态,抹杀了其它形态及其丰富内容,对私利也未提示其丰富的内涵。(2)公私关系上存在简单化、绝对化的缺陷,他们只看到了对立,却无视统一。(3)法家完全否认义的存在和功能。4)把利看成是最高的、最根本的追求和价值。法家完全否认道德的存在和功能(5)法家的义利观在道德价值导向上几乎一无可取。道家对先秦义利论几乎没有什么贡献,但思维方式上有其优势,认为义利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传统伦理中诚信观诚信,即诚实而有信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倡导的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1古代思想家认为,诚实守信是一切德行

8、的基础,是最根本的道德。2“诚信”的道德观念表现在人际交往和具体行动中,就应该诚实不欺,遵守诺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3“诚”是真实无妄、专一不二的一种道德信念和主观精神,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义利关系?1)市场经济与仁义道德不能对立,应求统一。2)坚持“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1正视物质利益在社会进程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2把实现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作为社会主义应有之义。3提倡在不同利益追求发生矛盾时,作出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选择,强调国家、人民、个人三者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3)唱好集体主义的主旋律。在全

9、社会提倡“义利统一”的道德价值导向,必须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互相联系。朱熹对儒家伦理贡献1)承继程颐、程颢之理学,以弘扬儒家伦理为核心,整合了儒道佛三家伦理思想,完善和创立了理学体系;2)把“三纲五常”视为天理,主张修德之实在于“去人欲,存天理”;3)兴书院、授理学,以理学化了的“四书”为教本,培养治国治世之才; 4)他为白鹿书院订立的学规与教规,影响后世教育700多年。提出“五教”与“四要”。“五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四要”,为学、修身、处事、接物之要。为学之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

10、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想怎样生活,就想别人也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别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仁是什么?自己想站得住,同时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君子应像天宇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君子和而不同

11、,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十三。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12、,以德报德。宪问: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回报别人的怨恨,怎么样?孔说:假如是这样,那用什么往返报别人的恩德呢?应用直率回报别人的怨恨,用恩德回报别人的恩德。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以民众的快乐为快乐的人,民众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民众的忧愁为忧愁的人,民众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为天下人的快乐而快乐,为天下人的忧愁而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于天下的人,是不曾有过的。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知道了马上就去做,这就叫做忠。主要内容:1)强调为民族、为整体、为国家的整体主义精神。2)推崇仁爱原

13、则,强调“推己及人”和人际和谐。3)重视人伦关系,提倡人伦价值。4)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5)强调修养践履,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基本特点:1)在道德价值导向上,维护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2)在道德价值目标的实现上,强调个体服从整体;3)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4)在道德价值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5)在道德情感上,缺乏强烈的宗教情感。学习态度和方法: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一,批判继承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和无产阶级的利益来进行的。二,弃糟取精是继承传统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的

14、一个重要要求。三,综合创新是强调在汲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时,还要注意汲取全人类一切优秀的道德成果,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作为自己的伦理道德的食粮和原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四,古为今用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以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从而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孔子人品与性格特点:积极进取的精神。中庸的风格。求实的态度、淡泊功利。孟子王道政治内容:发展了孔子思想,建立完整体系的政治理论“仁政”学说。提倡“王道”、“仁政”,出发点和目的在于“王天下”、“得天下”:一,人人有田宅;二,争取民心; 三,尊贤重士;四,施行教化。五,性善论。孟子的“大丈夫”

15、的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有高尚的气节,2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培养“大丈夫”的方法与内容,(1)持志养气。2)存心养性。3)动心忍性。4)反求诸己。5)知耻改过。荀子的人性论观点1提出“性恶”论的观点。2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3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4“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有极大区别,但通过“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目的是一致的老子、庄子人性论观点1老子主张超善恶的、2庄子认为人性来自于天道,是命定的,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质朴自然,他特别强调人的自由本性。道家无为而治的理论。道家认为,天道是无为的,所以人道即治世之道也应

16、该是无为的。老子所描绘的“小国寡民”的时代是“至治”的时代,是“至德之世”。庄子则指出,圣人只不过是借“仁义”之名而行“窃国”之实的“假仁假义”,道家的后学没有拘泥于老庄的“无为而治”,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政治有深刻影响的道家治世体系:“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法家治国观点:韩非在战国末年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即将形成的形势下提出来依法治国的思想,理论核心是通过加强君主专制,强化中央集权。1实行法治。(法要统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要严。)2运用权术。君主要把自己打扮的高深莫测,使臣僚可望而不可及。君主要行无为之道,凡事藏而不露。君主要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独尊地位。3保持权势。权

17、势为君主独揽。君主利用一切手段防止臣民,控制臣民,组织情报网,了解危害君权的行为。法、术、势三者结合墨子“兼爱”1兼爱不分等差,不分亲疏,不分先后,2认为天下乱的原因在于人们自爱而不能相爱,亏人而利己。如果人们在思想上和感情上都消除了人我之别,全心全意去爱别人,别人就会全心全意来报答我,如此一来,我虽不自爱,而天下人都来爱我,3“兼爱”是实实在在的利人实践活动。4“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兼爱”的基本要求。5实行“兼爱”方法,君主提倡。社会中要有一部分先觉者身体力行。建立宗教,尊天信鬼。儒家“父子之论”:孔子:一,敬养父母。 二,养父母不仅要敬,而且还要经常保持愉悦的颜色。

18、 三,侍奉父母要无违于礼。 四,委婉地劝谏父母的过失。 五,善保己身,行正道。六,在父母去世之后,应继承父母之志,绍述父母之事,不做背父母之道的不肖之子。 孟子: 一,父子之间要保持亲情。 二,不以廉害亲。三,不以天下俭其亲。四终身倾慕、亲依父母。五,事父母之难在于“养志”。六,孝的最高境界在于继志。儒家人伦关系的主要内容1)夫妻关系:婚姻是为了联结两个家庭的利益。婚姻是为了祭祀祖先。婚姻是为了生子继嗣。同宗同姓的男女不能结婚。男女不能自己做主结婚。2)父子关系。3)兄弟关系。1在乡党,以年长者为尊2长幼相处,应该遵从于礼3要把孝亲敬兄之心推广开来,施于整个天下,4)君臣之伦 1使臣以礼2尚贤

19、使能3宽待百姓4公平无偏5则天无为。1以道事君2以忠敬事君3当君主有过失时,要敢干进行劝谏4“以惠养民,以义使民”。君主1民为本,君为轻2君臣有义5朋友之伦。1与朋友相处要忠信2朋友之间,要相互责善3在物质方面尽自己之力来帮助朋友,患难与共。儒、墨、道、法人际关系和谐理论和观点1、儒家孔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来谐调社会人际关系。2、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让人民安居乐业。3、道家“无为”有利于化合社会矛盾。4、法家“法治”有助于维护社会安定。1、中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1)强调为民族、为整体、为国家的整体主义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强调“推己及人”和人际和谐。

20、(3)重视人伦关系,提倡人伦价值。(4)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5)强调修养践履,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2、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点(1)在道德价值导向上,维护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2)在道德价值目标的实现上,强调个体服从整体;(3)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4)在道德价值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5)在道德情感上,缺乏强烈的宗教情感。3、学习中国传统道德的态度和方法中国的传统道德并非完美无缺,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我们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经过选择而吸取的道德遗产,根据当前历史进步的要求和

21、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根据千百年来人们在思想中所认同的人际关系的一些准则和规范,根据社会主义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予以加工和改造,从而抛弃其封建的,落后的、消极的方面,吸收其反映人民利益的、科学的、积极的方面。具体的讲,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我们应采取的基本态度是:第一,批判继承是一个总的原则,说明我们的继承是有批判、有选择、有目的的,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和无产阶级的利益来进行的。第二,弃糟取精是继承传统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要求。第三,综合创新是强调在汲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时,还要注意汲取全人类一切优秀的道德成果,并

22、加以比较和鉴别,作为自己的伦理道德的食粮和原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第四,古为今用要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以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从而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4、简要说明宋代朱熹对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贡献(1)他承继了程颐、程颢之理学,以弘扬儒家伦理为核心,整合了儒道佛三家伦理思想,完善和创立了理学体系;(2)他把“三纲五常”视为天理,主张修德之实在于“去人欲,存天理”;(3)他兴书院、授理学,以理学化了的“四书”为教本,培养治国治世之才;(4)他为白鹿书院订立的学规与教规,影响后世教育700多年。他提出了“五教”与“四要”的教育思想,这是一种创造。所

23、谓“五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谓“四要”,即为学、修身、处事、接物之要。为学之要: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5、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先秦辛亥革命)6、“名教”(概念):7、“玄学”(概念):“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学就其哲学范畴来讲,可称其为形而上学,“形而上”简单来说既是抽象出来的意思,玄学也是对一些抽象内容以生动的方式方法进行解说和发展。后来玄学的内涵被不断扩充,不断被后世方术家所充实。产生了包括山(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医、命、卜、相在内的五种体系。8、孔子的人品与性格特点第一、积极进取的精神。第二、

24、中庸的风格。第三、求实的态度第四、淡泊功利。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1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雍也,意思是:仁是什么呢?1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25、同而不和。”就是说,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如何来看待不同的观点。世间万物都有他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人和人的想法也不会完全一样。正是这些不同的事物或想法相互碰撞,相互切磋,从而才能产生出新的灵感,新的火花,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才会不断的向前迈进,向前发展13、中庸(概念):14、志道(概念):立志就是“志道”,即要树立远大的道德理想目标,这个理想目标就是“志道”。15、礼让(概念):16、“君子不器”(概念):17、“忠恕”(概念):所谓“忠”即是尽己,就是尽

26、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成就他人。所谓“恕”,则是原谅,宽囿他人。18、内圣外王(概念):由道家提出后来成为儒家的人生理想,“内圣”指塑造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境界,“外王”即在人生过程中充分展示善良本性,达到至善。19、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建立了具有完整体系的政治理论“仁政”学说。孟子的这一思想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多方面,他提倡“王道”、“仁政”,其出发点和目的在于“王天下”、“得天下”:第一,人人有田宅;第二,争取民心; 第三,尊贤重士;第四,施行教化。第五,性善论。20、孟子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孟子对“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作了描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27、屈。”首先,“大丈夫”要有高尚的气节,决不无原则地服从,应立足于仁义礼智,只向真理和正义低头;其次,“大丈夫”还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孟子同孔子一样,其施教的目的在于培养“治人”的“君子”。他在“性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大丈夫”的方法与内容,主要的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持志养气。人的精神境界是靠“养”出来的,是靠一件件平常的善言善行积累起来的。(2)存心养性。孟子认为,要真正做到寡欲,就必须发挥人的“大体”即理性思维的作用。(3)动心忍性。孟子在道德教育方面非常重视磨炼意志。孟子认为,一个“大丈夫”应当经过磨炼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为了道义,为了信仰,在必要的时候应当能“舍生取义”。(4)反求诸己。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孟子认为凡事须严于律己,时时反思,对任何得不到预期效果的行为,都应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5)知耻改过。孟子知耻才能改过迁善。知耻是内在的心理活动,改过迁善则是知耻的外在表现。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