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0.85KB ,
资源ID:170208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70208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文档资料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文档资料文档格式.docx

1、B中“而”一表示时间一为连词“却”;C项中“于”皆为介词“在”;D中“乎”皆为“在”。二基础知识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4)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词类活用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解答】(1)句意为: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句意为:像鸟张开翅膀高居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3)句意为:取名的是

2、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4)句意为:自己取名为醉翁。号: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5)句意为:但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答案:(1)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2)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3)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4)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5)意动用法,以为乐6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顺承(3)临溪而渔连词,表修饰(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1)句意: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而:连词,表并列。(2)句意: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连词,表顺承。(3)句意:到溪边钓鱼。连词,

3、表修饰。(4)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连词,表转折。(1)连词,表并列(2)连词,表顺承(3)连词,表修饰(4)连词,表转折7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1)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2)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 微斯人,吾谁与归投靠,依附(3)乐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4)谓太守自谓也命名 太守谓谁为,是(5)之山之僧曰智仙也结构助词,的 名之者谁代词,代指醉翁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把握。秀:秀丽。句意:好的树木发融滋长,形成一

4、片繁密的绿荫。茂盛。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归:聚拢。太守回来宾客跟从。返回。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投靠,依附。以欣赏山水的乐趣为乐。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欢乐。太守自己命名。谓:命名。太守是谁。为,是。(5)句意:山上的僧人智仙。之:结构助词,的。命名的是谁。代词,代指醉翁亭。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秀丽;茂盛(2)聚拢;返回;投靠,依附(3)乐趣;欢乐;意动用法,以为乐(4)命名;为,是(5)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醉翁亭;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8按照要求填空。(1)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

5、后成为千古名句。(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3)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这副对联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本课的几句话。你知道是哪几句吗?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注意学习时的积累。【解答】答案:(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注意“幽”的想法)(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三文言文阅读9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6、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注

7、释】共:共同(享受)。(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杂然而前陈者宴酣之乐有风飒然而至者庶人安得共之(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玉之言,盖有讽焉。(3)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分析】甲文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8、;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乙文译文: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

9、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吧。(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指陈”摆放;“酣”指尽兴地喝酒;“至”指到 (来);“安”指怎么。(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

10、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话,注意这句话是判断句,“以”指来;故翻译为: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句话,注意“盖”是指是;“讽”指讽刺;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理解“与民同乐”的含义即可。结合甲文内容可知,“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1)摆放;尽兴地喝酒;到 (来);怎么。(2

11、)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3)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10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四时之景不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分析

13、】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14、;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解答】解析:(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词本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

15、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作出解释。“名”此处用作动词,命名。本题考查“之”的词义辨析,“之”可当代词,代指人、事、物;可当结构助词“的”;还可以作动词解释为“去,往”。此处解释为:的。(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题中的重点词有:得:领会。 寓:寄托。这还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该是“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本句解释为:句中重点词有: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休于树:在树下休息。本句是一个倒装句,属于状语后置句。至于背

16、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对比理解。解答时需要读懂两篇文言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里太守的“乐”是在乐民之乐,体现了作者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体现了作者心怀百姓,济世安民的思想。所以在思想上两位作者是想通的。对于现在而言,心系百姓的民生思想依然重要。(1)名:之:(2)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3)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

17、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醒心亭记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

18、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背景资料】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遭波及,被贬出京,至滁州当地方官。曾巩这篇文章,写山水之乐,而论及

19、公之“贤”难遇,含蓄地反击当时的政客,并借此安慰处于逆境中的欧阳修。【注】涯:旁边。嘉:韩子退之:即韩愈。夷狄:边远地区。宜:适当合宜。寄:寄寓。托:(1)解释加点的词。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径直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生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怨恨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角落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3)曾巩在文中认为“醒心亭”能够“醒心”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

20、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议论长于记叙。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阳修筑亭题名的含义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分析】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修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 只要欧阳修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

21、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汽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修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夷狄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

22、阳修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以后的数百上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因没办法再见到而感慨不已,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在他的文章之后寄托名声,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直:径直;句意为: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滋:生;句意为:我们的百姓在下

23、丰衣足食,心无不满;憾:怨恨;句意为:一个山角落,一汪清泉水。隅:角落。(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有:或,有时;劳,劳累;则,就;必,一定;即,登上。句子翻译为:有时(游人)喝醉了,劳累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句中的重点词有:得,能够;于,在;次,之后。(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筛选。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可以看出第二段具体介绍了“醒心亭”得名的原因,作者在中表述: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所以可从中筛选出“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

24、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一句作答。(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BD正确;C有误,由文中语句“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岂公乐哉?”可知这种说法是片面的。C。(1)径直 滋生蔓延 怨恨 角落(2)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在他的文章之后寄托名声,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3)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4)C12【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25、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横无际涯边际朝晖夕阴日光日出而林霏开弥漫的云气佳木秀而繁阴茂盛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予观夫/巴陵胜状B前人/之述备矣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D朝/而往,暮/而归(4)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甲】浩浩汤汤【乙】水落石出(5)【甲】文写登楼所见,【乙】文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甲】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