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单项选择题1.B2.A3.C4.B5.B四、多项选择题1.AC2.ABDE3.AC4.ACE5.ABCDE6.ABCDE7.ABCE8.ABCD五、简答题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自然垄断,垄断有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效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信息不充分,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的生产、销售与消费者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很难掌握充分的信息。收入分配机制不公和经济波动,市场经济
2、即使是有效率的,但却不可能兼顾公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固有的弊端。2.政府可采取以下三种手段干预市场运行:行政法律手段,即制定市场法规,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引导调节经济运行。组织公共关系生产,即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的工商企业和单位。财政手段,即以税收、收费、国债等形成收入,又通过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等手段调节经济运行。3.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以下特征:不可分割性,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非排他性,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享受;非竞争性,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
3、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需付出少量代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4.财政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如下: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在财政实践中,逐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性;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财政应切实保证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5.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这也是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六、论述题1.财政职能是指
4、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财政职能可以表现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三个方面。(1)资源配置职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发展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
5、件、政治条件及文化条件的变化。2.一般来说,社会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存在的,不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这是共同性。同时,社会公共需要又总是特殊的,具体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对其历史性可遵循两条线索去探讨:一是生产力发展,社会产生了或可能产生怎样一些公共需要;二是生产关系的变迁,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公共需要的名义将M的分配做有利于本阶级或集团的安排。3.西方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mixedeconomy),混合经济是主要依靠市场体系中的私人部门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资源配置,同时也存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来抵消市场失灵,实现市场的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因此,在
6、现代社会中,人们通常借助于政府的力量,通过运用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干预经济的运行,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可以说,正是由于存在上述的“市场失灵”现象,政府介入或干预才有了必要性和合理性。七、案例分析题1公共财政的功能如下:(1)公共财政是财政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自然产生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弥补市场失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公共财政最显著的特征。(2)公共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2(1)财政分配的过程,事实上是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之下,国民收入分配主要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通过市场进行的。而这种自发的市场分配必然会出现缺陷,因而,需要财政分
7、配进行弥补和矫正。(2)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3)财政可以通过以下机制和手段调节收入: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作用;通过转移性支出,维持每个社会成员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第二章财政收支概论1.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表现为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发生的耗费。2.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的支出本身将形成对产品
8、和劳务的需求的这类财政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3.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控职能,转移给各受益主体并由他们最终实现的支出。4.财政支出规模是指财政支出总量的货币表现。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财政活动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5.瓦格纳法则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人们实际收入的提高,对这些服务的公共支出的比例也会提高。6.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是国家调节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7.财政支出效益是指在财政活动中财政资金的支出与所
9、获得的回报之间的对比关系。所谓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8.影子价格,也称为最优计划价格,简言之,即针对无价可循或定价不当的商品和劳务所规定的较为合理的替代价格。其名称是从线性规划来的,也就是说影子价格是求资源最优分配的线性规划的对偶解的价格。二、单项选择题2.B3.B4.D5.C三、多项选择题1.BCD2.CE3.ABCDE4.ABCDE5.BCE6.BCE四、简答题1.财政支出的原则是指政府在组织和安排财政支出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包括:(1)量入为出与收支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考虑财政支出需要和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当年的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
10、规模,并做到财政收支大致平衡。(2)效益原则。财政支出实际上是一种资金的投入,而每一种投入都有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这种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反映着财政支出的效率问题。(3)公平原则。财政支出的公平,是指政府财政支出的安排能够比较均衡地照顾到和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提高社会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2.财政支出的不同分类形成了不同的支出结构,而不同的支出结构对财政运行,进而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1)按支出的用途分类;(2)按财政的功能分类;(3)按经济性质分类;(4)国际分类法。3.(1)“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
11、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对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支出的建设项目(如基本建设投资支出),适合用“成本效益”分析法。(2)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针对财政支出项目设想出若干种达到目的的方案,计算每个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在逐个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选出最佳方案的一种方法。4.瓦格纳法则: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增长,公共开支的份额会随之增大,而且公共开支增长的幅度要大于经济增长幅度。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
12、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需要政府不断介入物质生产领域,因而形成了很多公共企业。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5.马斯格雷夫认为,合理的公共支出结构最终还是要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他对不同发展阶段下各类公共支出的增减变化作了详尽的阐述。在经济发展的
13、早期阶段,需要大量的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等,此时,政府要为经济发展提供这些必要的社会基础设施及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这对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和至关重要的。所以,政府投资在整个国家的总投资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期阶段,政府继续进行公共部门投资,与此同时,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还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的活动来进行干预与调节。虽然此时财政支出的范围和权重有所加大,但这时的政府投资已开始成为日益增长的私人部门投资的补充。一旦经济进入成熟期,公共支出的主要对象将从提供社会基础设施转向提供教育
14、、卫生和福利等方面的服务。此时,用于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方面的支出与其他公共支出相比,以及二者占GNP的比重,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五、论述题1.影响一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经济性因素,它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关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2)政治性因素,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政治因素主要包括政局是否稳定、政府机构的规模和政府活动规模三方面。(3)社会性因素,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指人口状况和文化背景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的影响。2.(1)基本思路:“十一五”期间,财政工作将全面落
15、实科学发展观,进行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按照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方针,有保有压,保障公共支出,压缩一般开支,向“三农”、教育、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倾斜,向困难的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2)具体做法是: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结构,优先支持新农村建设、科教文卫、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二是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秩序,推行国家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三
16、是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发挥关税政策作用,促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健康发展。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主要是进一步贯彻“少取、多予、放活”政策,继续保持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支出向农村倾斜政策,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三补贴”政策,支持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支持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是继续落实新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应提高部分困难群体的待遇,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全力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能力。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继续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17、,保障优先发展教育,提高科学教育支出的比重。充分发挥税收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完善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企业财务和分配制度,制定并实施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包括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西部地区污水管网、污染减排监管体系等建设。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扶贫开发投入,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各项财税措施。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安排资金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金融体制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和改革税收制度。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过程中,适当提高财政投资
18、性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性支出的快速增长上。而控制消费性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控制行政机关人员,削减集团消费性支出,加强财政管理,做到既保证为政府实现其职能提供所必须的财力,又从制度上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促进公共安全建设。六、案例分析题1.(1)国家财政在教育和“三农”上支出的增加反映我国过去财政支出在这些方面的不足;(2)反映财政的“公共”职能;(3)政府职能的变迁;(4)社会主义财政的政治属性。2.(1)财政支出结构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财政的“公共”职能;(2)注重财政支出的效益。财政学习题集答案(上海财经袁
19、崇坚版)第三章(A)第三章购买性支出1.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的总称,又称为政府购买支出。2. 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广义的行政支出还包括国防支出)。3. 国防支出,是政府对所筹集的财政资金有计划地投向国防建设领域,对军事资源作出安排,从而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于安全的消费需要。4. 教科文卫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支出,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增进全民健康。5. 医疗卫生支出,是政府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社会成员卫生事业方面的经费。6. 财政投资
20、性支出,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7. 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商业性投融资,它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融资和投资的办法。1. 一种非生产的消费性支出2. 公用经费;人员经费3. 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4. 中央预算5. 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和国民收入的比例6. 学费补助;收入补助;定额补助7. 混合产品8. 投资9. 政府投资;非政府投资10. 非政府投资;政府投资11.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2. 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13. 政府预算投资14. 社会公益性公共服务领域;基础性投资领
21、域;自然垄断与财政投资领域15. 通货膨胀16. 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资本劳动比率;资本密集型项目17. 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就业创造标准1. D2. A3. C4. B5. C6. B7. D8. B9. C10. B11. C12. A13. B1. BCD2. ABCD3. CD4. ACD5. ABCD6. ABCD7. BCD8. AC9. ACD10. ABCD11. ABCD12. BC13. BCD14. CD15. ABCD16. BC17. ACD18. AD19. ABC五、判断题1. 财政对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混合产品。2.
22、 3. 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的超常增长,总是与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膨胀有密切关系。4. 5. 公共卫生的资金筹集主要由财政拨款来解决。6. 基本医疗是一种纯公共产品,如果由政府免费提供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则不是一种有效的消费方式。7. 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的非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欠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大。8. 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投资规模要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要注重投资效益。前两者才是后者的前提条件。9.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投资主要用于重要的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10. 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面向全社会,从而使其具有公有性、非独占性
23、和不可分性。11. 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基础工业,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它们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形成生产能力和回收投资的时间往往需要许多年。12. 政府投资有利于社会投资结构的优化,非政府投资则很难优化投资结构。13. 所谓直接调控,就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投资的状态,安排政府自身投资的方向、规模与结构,从而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优化状态。14. 基础工业是处在“上游”的生产部门。15. 16. 政策性金融机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企业,而是执行投资政策的机关。六、简答题1.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属于购买性支出,它又是非生产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它是为社
24、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另外,即在必要的限度内,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从这可以看出,社会消费性支出是社会的,它所提供的服务就可为全体公民共同享受,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2. 教科文卫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支出,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增进全民健康。要加强对教科文卫支出的管理,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2)改革和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3)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4)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5)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3. 教育一般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它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性质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逐渐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是我国还属于教育欠发达之列,过高的高校师生比,造成了高校人力资源和教育经费的双重浪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来源渠道逐步多元化,并且各融资渠道在教育经费筹集中所起的作用也有了一些变化。因教育支出的直接受益者是受教育者,因而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所以教育可以由私人提供。然而教育又需政府介入参与教育服务的提供,因其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根据我国现存的规模与结构和教育的性质,有三种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这三种方式包括学费补助、收入补助以及定额补助。(1)学费补助是补助给学校当局。补助的目的在于降低私立学校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定额。(2)收入补助实
26、际上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部分。它是通过福利性开支增加某些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以相应提高其教育方面的消费。(3)定额补助的目的,是让居民享受到一定数额的免费教育。4. 教育的发达程度、教育投入水平,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1)教育支出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首先,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其次,教育是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前提;再次,再教育是解决结构性失业的手段。(2)教育支出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理性评判标准,使人们相互谅解,这有助于减少犯罪,减少行政管理成本,增加生育子女的机会成本,从而降低人口需
27、求。教育还能促进科技进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等,这些都是正的外部效应。(3)发展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由于贫富差异和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出现人们受教育机会不均的现象。通过努力发展教育可以使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同样的受教育机会和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源头上为消除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创造条件并避免人才的流失。(4)教育支出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在现代化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高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而且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5. 医疗卫生支出是指政府安排一部分
28、财政资金用于社会成员卫生事业方面的经费。卫生事业按其支出所获得的利益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医疗服务,这部分支出的利益主要由个人获得;另一部分是公共卫生服务,这部分服务体现的利益主要是社会化的,很难区分受益人而进行费用补偿,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如防疫、传染病的防治等。(1)公共卫生保健的外部性。公共卫生保健是具有很强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如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范、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医学研究及医药保健品的开发等。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有关隔离和强制接种疫苗的管制政策,提供相应的公共健康服务。(2)卫生保健信息的不对称。这主要表现在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表现在患者需要救助于医生来决定其需要哪些药品,是否需要做手术等,并且对医药服务进行评价是有困难的。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垄断,因而从患者利益出发,政府有对医疗卫生市场进行干预的必要性。(3)社会公平性的要求。劳动的贡献是以个人的健康为前提条件,社会劳动收入分配的差距,致使其享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尽相同,甚至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循环”,所以消除和缓解这种因收入差距导致的对健康的不良影响,是政府应尽的职责。(4)卫生保健的不确定性。由于疾病的风险是难以确知的,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