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政治制度 B、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道德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是 。A、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先谁后C、谁是真正的英雄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二、多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E、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问题2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机能 B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C、社会劳动的产物 D、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人类本有的机能 3意识的能动作用或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对世界的反映具有创造性C、能够作用于人体,影响人的生
2、理过程和活动D、能够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E、无所不能4事物之间联系的特征包括 。A、普遍性 B、客观性 C、复杂多样性 D、无条件性 E、偶然性 5物质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6度是 。A、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B、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C、事物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内部所具有的规定性 E、事物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E、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8“扬弃”就是 。A、否定中有肯定 B、克服中有保留C、全盘
3、肯定 D、全盘否定E、事物的发展9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要 。A、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B、把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起来C、在对立中把握同一 D、不能只见对立不见同一E、不能只见同一不见对立10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绝对性 E、主观性1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E、实践对认识具有指导作用12认识和实践之间全面的、辩证的关系是 。A、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对认识具有指导作用 D、
4、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E、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反映13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由实践到认识 B、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 D、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E、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认识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二者相互联系 B、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二者相互渗透 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E、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因素,理性认识中也包含着感性因素15实现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要有先进的设备和仪器B、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而可靠的感性材料C、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5、D、要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 E、要集思广益16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 。A、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B、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C、认识的本质决定的 D、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目的E、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17社会存在是人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 。A、地理环境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人口因素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1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社会制度的变革D、物质资料
6、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的数量与质量E、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19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A、劳动者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劳动时间 E、劳动效率20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二者的关系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E、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1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二者的关系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D、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E、上层建筑任
7、何时候都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2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E、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受客观条件的制约23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在 。A、是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B、是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C、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D、是社会历史进程的决定者E、是人民群众幸福的保障者24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A、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E、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观点三、判断题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
8、界观就是哲学。( )2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世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4从内容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6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的存在方式,二者不可分割。7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8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9正确的意识有能动作用,错误的意识没有。10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种规定性 ,但质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12事物运动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是渐变和突变。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
9、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14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反映。15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一定导致实践的挫折和失败。16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18人类的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0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1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经济管理、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是生产力中的非实体性因素。22人们可以不顾
10、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随意地变革或改革生产关系的性质。23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劳动群众。2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第二节 国家民主制度与外交政策一、单选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三权分立制度 D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2中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 民主集中制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四项基本原则 D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3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 工人阶级掌握国家领导权、成为领导力量C 我国第一部宪法的出现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5.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总人数约为 A 70多万 B 7000多万 C 5000多万 D 500多万61985年邓小平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指的是 A 东西问题 B 南北问题 C东西南北问题 D 交流问题 二、多选1.下列有关国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国体是国家性质B 国体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C 国体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D 国体涉及的是国家的内容,是国家权力的阶级归属E拥有国家权力的阶级如何实
12、现其国家权力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A 立法 B 执法 C 行政 D监督 E人事任免3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B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C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之一D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其它的党派是在野党E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有关政治协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广泛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B 政协委员有权对国家的法律进行修改C 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是一样的D政协委员每届任期五年E政协委员有权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5民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的权力有 A 行使同级地
13、方国家机关的职权B 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C 根据本地的实际,对国家的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修改D 制订有效的自治条例E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国家的宪法6.宗教的特点是 A 普遍性 B 先天性 C 特殊复杂性 D长期性 E群众性三、判断1在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的权力。2在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3知识分子是无党派人士的主体。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5个2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不是反对党,他们是参政党。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
14、乡、自治村。7.工人阶级最有远见性、最大公无私和最具有革命的彻底性。()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必须是共产党员。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革命 C反对法西斯 D民族解放运动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革命 C社会主义建设 D第三世界兴起4“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是 A 1987年党的十三大 B 1992年党的十四大C 1997年党的十五大 D 2002年党的十六大5邓小平
15、视察南方的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标志着 A 邓小平理论的萌发 B 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C 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D 邓小平理论进入发展期6用明晰的语言把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9条的是 A党的十二大报告 B党的十三大报告C党的十四大报告 D党的十五大报告7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 A 党的十三大 B 党的十四大 C 党的十五大 D 党的十六大8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9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10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 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以人为本C
16、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回答了 的问题,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1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阶段的代表著作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新民主主义论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论人民民主专政E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E党的建设理论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具体表现在 A二战后
17、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世界范围内保持着相对和平B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力量长期竞争共处,在世界范围内不存在无产阶级直接革命的形势C国际竞争的重点日益从军事领域转向科技经济领域,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已成为世界潮流E维护世界和平、谋求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改革开放理论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B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C作出了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D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
18、动指南E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对邓小平理论作出明确、科学的体系化概括的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党的十二大报告C党的十四大报告 D党的十五大报告 E党的十六大报告7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 A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B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D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E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8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时期,具体表现在 A人口三大高峰在未来的30-40年将相继来临B能源和自然资源在这
19、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利用C生态环境状况在中国的整体恶化趋势还在继续D中国城市化的巨大压力E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并且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根本问题9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世界发展遇到的问题有 A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B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治理、后发展的路子,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C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D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很高、后劲十足E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
20、荡等问题10“五个统筹”的内容是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C统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11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 A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B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C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D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E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12当今时代的潮流是 A和平 B发展 C对抗 D博弈 E合
21、作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E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14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概括为 A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B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C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D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E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
22、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3.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的理论。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的党的建设理论。6.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要能领会精神就可以了,不需要认真读书。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没有构成科学体系。8.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23、设党”。 ( )10.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附录 答案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D 4.B 5.C 6.B 7.C 8. A 9.C 10. A 11. C 12.C 13.A1.AB 2.AD 3.ABCD 4. ABC 5. ABC 6.AB 7.ACDE 8.AB 9. ABCDE 10.ABC 11.ABCD 12. ABD 13. ABCD14. ABCDE 15. BC 16.BD 17.ABC 18.ABC 19.ABC 20. ABCDE21. ABCD 22.ABC 23.
24、 ABC 24. ABCD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二节1 B2 D 3 B 4. C 5. B 6. A1. ACD 2ADE 3ABE 4ADE 5ABCD 6. CDE1 23 4 5 6 7. 8. 第三节1A 2B 3A 4C 5C 6C 7C 8B 9D 10A 11D1AB 2ABE 3ABCE 4ABCD 5ABCDE 6.CD 7CDE 8ABCDE 9ACE 10ABCDE 11ABC 12ABE 13ABCDE 14ABCD
25、E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二章 法 律 常 识1、(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总章程。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规章2、( )是我国的根本制度。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经济制度 D、公有制3、(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为( )年。A、3 B、4 C、5 D、65、( )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法院6、( )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7、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由( )选举产生。A、全国人民代
26、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家主席 D、国务院总理8、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每届任期( )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 )届。A、5 两 B、5 三 C、3 两 D、4 两9、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 )以上的多数通过。”A、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 B、全体代表的五分之一 C、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 D、到会代表的过半数10、民法规定,下列( )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A、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B、不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C、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D、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11、民法调整 ( )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A、平等主体 B、行政机关与企业职工C、检察机关与企业职工 D、任意主体12、民法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