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7.72KB ,
资源ID:169652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652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物理教学案例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Word下载.docx

1、“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第二种是作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导入:作出两物体的vt图像,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同学们从图中找一找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生: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30m/s, 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10m/s。师: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甲物体,因为甲的速度每秒才改变6m/s。对,今天我们就来引入一个新概念加速度,来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这两种方式估计是全中国千千万万的物理教师通常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快慢来引出“加速度”,最终迫不及待地给出定义: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是就叫加速度。然后说出加速度的矢量性,有正负之分,再进行交流与

2、讨论,对公式进行巩固等等。对于加速度方向问题,更是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教材对加速度方向的描述为“加速度也有方向,在直线运动中,通常取物体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末速度,加速度a为正值,表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物体在加速;这句话我一直耿耿于怀,除了表述使你发晕之外,再找不到其它价值所在,何况还经不起推敲。为此,我建议取一个合理的中文名词取代“加速度”。物理教学案例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前言 本课题是针对高二分班后物理科学生设计的,他们已学过相关的理论知识且具有一定的实验基础。课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和已有的实验基础,去设计实验方案

3、,确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能根据实验要求合理选择并安装实验器材,正确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认识测量的意义,理解误差并能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分析。学习用图线法处理数据的规范和方法。二、过程和方法 对实验课题展开讨论,提出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完成实验操作过程;2展示学生写出的完整实验报告,进行交流和评估。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思;2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法指导 本课题为实验专题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重复

4、性和可控制性是对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方法要具有可控性、精确性、简便性。学会举一反三,激发创新潜能。“条条道路通罗马”,通过探究,理解实验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一、探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第课时) (一)开设物理实验专题研究课的意义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总是先从实验事实出发,经过分析和归纳,上升为理论。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果和新的实验事实发生了矛盾,就必须对原来的理论加以修改。这样, 物理学就获得了新的发展。物理实验课的主要特点为实践性理论学习模型多,如质点、点电荷等。

5、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要尽量符合实际。实践性还表现在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必须进行实际的操作,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有些同学认为只要把实验原理、仪器装置、方法都看明白了,不必动手测量和计算。或者只是粗测和计算一下就完成了实验。这样不能了解实验课的真谛。“一看就懂,一做就错”,对实验课的认识不重视,实验课的教学过于机械,基本上是应付。导致学生能力差,高考实验题得分很低。(二)、分小组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将测电源电动势的几种方法进行探讨,然后各小组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法,写出实验原理。具体过程设计如下:教师拿出一个电池,提问:如何测它的电动势?能不能用伏特表直接测量?学

6、生回答:不行。因为这样测的只是路端电压而不是电动势。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践经验得知,这儿也可用伏安法。教师:此法可行,哪个小组愿用这种方法测量?伏安法有几种接法?画出电路图,写出实验原理和步骤,作误差分析。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比如,改一下条件,只给一个电流表,不给电压表,能否进行测量?可见测量的电动势没有系统误差。内阻的系统误差为。当电流表内阻很小时,即时,实验中应选用较小的电流表。鉴于中学实验设备有限,与相差不会太大,而与相差则很大。因此选用内接法。(1)若用两定值电阻,单刀双掷开关。此方法类似于电流表法中的第一种情况。这儿不再重复。用一个电阻箱,如图3。系统误差源于伏特表内

7、阻。误差定量的计算和分析比较繁,这里不作计算。要减少系统误差,应尽量选择内阻较大的伏特表。好。请你们用这种方法。这里老师介绍一种新方法,共大家参考。如图4所示, 用电源输出功率求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负载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当即时,有极大值。测量几组U、R值,并求出相应的值。作曲线,找出曲线上最大值对应值即为。再由,求出电动势。外,由曲线还可看出电源输出功率和外负载的关系。二、学生分组实验 (第2课时) 学生拿到实验方案后,自选所需器材,分组完成实验。要求学生具体做好以下几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自行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作简单的误差分析。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

8、,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提建设性改进意见。每个小组课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三、学生实验成果展示及点评 (第课时)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作讲解,教师点评。四、作业 利用下表中所列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电路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能够正确分析和解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要素,体会实验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带电粒子

9、在电场中的运动是电场知识的重要应用,注重分析判断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掌握运用力的观点和能的观点求解带电粒子运动的思路和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基本思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度比较大,能力要求高,所以要把握基本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基本思路:受力分析。运动轨迹和过程分析解题的依据()力的观点: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能量的观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动能定理:能的转化与守恒规律。二、带电粒子在典型场中的运动形式。在点电荷电场中:匀强电场中:在点电荷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形式可能有那些?并举例说明。在匀强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形式可能有哪些?

10、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判断与分析教学实录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学生回答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确定运动性质。思考:带电粒子的初速度恰与电场线方向相反,情况怎样?若初速度恰与电场线方向垂直,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解析:带电粒子受力有什么特点?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的关系怎么样?由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四、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方法运用牛顿定律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五、带电质点在电场中的运动由于带电质点的重力不能忽略,因此带电质点在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使带电质点产生加速度;合力的作用效果在位移上的积累使带电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合力在时间上的积累使带电物体的动量发生变

11、化。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或动能定理分析解决带电物体在重力场和电场中运动问题。六、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电容器电容一、知识与技能列举实例,指出常用电容器,写出其符号;复述什么叫电容器,叙述电容器的作用、构造,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及电容器充、放电时能量的转化;识别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电容器击穿电压和额定电压的概念;观察、识别不同种类的电容器,并能顺利拆卸电容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方法研究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通过问题小组和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合作和融洽的氛围中领悟科学方法;三、

1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演示实验,注意观察识别电容器,接受通过观察实物来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电容器的兴趣;愿意对教师与同学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创设 问题空间 预计研究 目标板块 知识与技能:1. 列举实例,指出常用电容器,写出其符号;2. 复述什么叫电容器,叙述电容器的作用、构造,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及电容器充、放电时能量的转化;3. 识别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电容器击穿电压和额定电压的概念;4. 观察、识别不同种类的电容器,并能顺利拆卸电容器。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方法研究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2. 通过问题小

13、组和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合作和融洽的氛围中领悟科学方法;1. 情景问题化;1. 新课标要求的“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2. 使学习者成为问题的研究者;应用反思板块 应用 作业布置:1. 教材P50页练习四(1)、(2)。2. 课题研究:(以问题小组为单位研究,研究结果上交问题站。) 1. 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研究。(如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容等的定义和属性的研究。2. 几种类型电容器内部结构的研究。(可以解剖不同种类的电容器。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评 价 反 思 学生方面:1. 体现学生主动性、主体性和研究性 2. 团队合作精神,体现人文关爱 3. 问题空间研究能力 教师方面:1.

14、对教师来说,解决问题不是目的,使教师、学生成为问题的研究者 2. 既注重问题空间(问题内容、问题序列化、问题进展过程)又注重人性化空间(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达到双赢的目的) 3. 问题化过程研究能力 理论支撑:行动研究、新课标、近代理论 主体反思:计划 实验和多媒体:-气体的能量教学目标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和评估。 体验成功的乐趣,深化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课前准备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信息窗马徳堡半球实验。 分实验小组,自筹实验器材,教师准备一些备用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给予适当点拨。教学过程 引入: 我首先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吸

15、气时,水会喷上去,为什么?要想知道其中奥秘,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一做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吧。 学生甲组:先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再用手按住并倒放过来。大家注意观察,放手后,纸片掉了下来。(学生哄堂大笑) 然后,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大家注意观察,放手后,纸片没有掉下来。(学生惊讶) 我问: 纸片为什么能托住一杯水,而托不住一杯空气呢? 学生答: 玻璃杯装满水,排出了空气,硬纸片在下方大气压强作用下没有掉下。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学生乙答:当吸盘轻合在一起时,里面仍有空气,外面也有空气,内外都有大气压,作用相互抵消;当吸盘挤在一起时,里面空气被挤出,吸盘在外面的大气压

16、的作用下就紧紧地吸在一起了。 这个实验与哪个著名的实验相似?众生齐答:与马德堡半球实验相似。难怪,马德堡市民都承认大气压强的存在。我问: 为了让学生直观确信大气压是相当大的,我拿了一只吸盘紧紧地压在黑板上(选在非常光滑的地方)。然后,将一个同学的书包挂在吸盘钩上,吸盘稳稳地提着它。学生领悟到:难怪大气压叫做大气压呢。其余小组的同学继续展示你们的实验,让每个同学一饱眼福。 学生丙组:取一玻璃瓶,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没能落入瓶内。然后 生鸡蛋蛋壳粗糙与瓶口接触有小孔,空气容易从小孔进入瓶中。另外,蛋壳易碎。熟鸡蛋表面表面光滑,能与瓶口紧密接触,且摩擦小,易形变,大气压容易将其压入瓶中。学生们

17、带着问题思考,真正领悟了其中的奥妙,并感想其中蕴涵着许多的学问。 学生问: (奇怪地)为什么两次不一样? (很多学生不知其因,故点拨一下)罐内的水沸腾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大量水蒸汽。 我问; 水蒸汽遇冷会怎样变化? 会液化成水。 让我们回到刚才演示的实验。吸气时,水为什么会喷上去呢?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我启发学生总结一下,通过实验,我们应该承认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大气压强。接着,我又提出问题: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我们能否测出大气压强?许多学生说当然能测出大气压强。于是,我们就给学生介绍了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过程。并说因水银有毒,就不必重复演示一遍了,请大家相信这个事实。课后,大家能否设计一个

18、测量大气压的实验。现在人们已制造出几种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已方便多了。天 体 运 动-教学案例知识目标了解行星、恒星和星系等概念,知道宇宙的几个主要天体层次;能力目标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在这些星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等的运行;情感目标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一种学说,引导学生去探索神秘的宇宙.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教学难点:天文学知识教学过程:问题:教师用计算机展示图片:1、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星是什么星?谁提供的向心力?回答:是地球的卫星,是地球与卫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2、请学生解决下列问题:典型例题1: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

19、做“宇宙膨胀说”,这种学说认为万有引力恒量G在缓慢地减小根据这一理论,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系中地球的公转情况与现在相比:A、公转半径 变大B、公转周期 变小C、公转速率 变大D、公转角速度 变大解:根据“宇宙膨胀说”,宇宙是由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大爆炸后各星球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运动,这种学说认为地球离太阳的距离逐渐增加,即公转半径逐渐增大,A答案错误又因为地球以太阳为中心作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当 减小时, 增加时,公转速度逐渐减小由公式 又知T逐渐增加,故正确答案为B、C典型例题2:天文学家根据天文观察宣布了下列研究成果:银河系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大黑洞,距黑洞60亿千米

20、的星体以2000km/s的速度绕其旋转;接近黑洞的所有物质,即使速度等于光速也被黑洞吸入求:1、“黑洞”的质量2、试计算黑洞的最大半径1、由万有引力定律得:=3.61035kg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理想实验;(2)惯性概念;(3)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4)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 对任何现象的发生不能够想当然,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分两块内容介绍的,先是介绍了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并着重讲述了伽俐略的理想实验及其重要的实验思想然后引入了牛顿第一定律,

21、引入了惯性概念,并由此分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教法建议1、本节所述内容在初中课本上已涉及到,初中课本中用到的标题是惯性定律,所以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2、适当介绍一些学史的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一个规律的发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是一开始的认识就是对的,而是需要人类不断探索才能形成的,它们的学习也是这样3、重点讲述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让学生学会一种科学思维方法4、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教学重点: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学难点: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一、历史的回顾1、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

22、最初认识及亚里士多德其人(见扩展资料)2、伽利略理想实验:(1)动画模拟该实验,并指出不能够真正试验的原因或做课本所讲的气垫导轨实验(有视频资料),并指出为什么只是近似验证由实验结果推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矛盾的焦点蚀是试实验条件的不同(2)分析伽利略理想实验:它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但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来的,而在抽象思维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科学推理,理想化实验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3)介绍伽利略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3、注意:(通过实

23、例分析)(1)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任何时候物体都具有惯性,这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3)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4、实例参考(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分析刹车时人往前倾;启动时人往后仰做小实验:惯性实验器演示惯性现象,并分析让学生举例分析,并指出哪些惯性现象有利,哪些惯性现象有害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1、初步理解速度时间图像.2、理解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进一步训练用图像法表示物理规律的能力.渗透从简单问题入手及理想化的思维方法.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加速度概念及匀变速运动规律的重要前提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速度时间图

24、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便于学生接受,先给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再根据具体的实例(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进一步突出了“图像通常是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作出的”这一重要观点,并很自然地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最后,阐述了从简单情况入手,及理想化的处理方法,即有些变速运动通常可近似看作匀变速运动来处理对速度时间图像的学习,要给出物体实际运动的情况,让学生自己建立图像,体会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并与位移图像进行对比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学习,也要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认真体会“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特点,教师也可以给出速度变化相同,但是所用时间不等的例子,或时间相同,速

25、度变化不等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设计示例速度时间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对图像的处理主要设计:1、展示课件:教材图215的动态效果(配合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体会速度时间图像的建立过程2、提问: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中求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3、上述两个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怎样的?(让同学自己画出,并和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对比)4、展示课件图217的动态效果配合做匀加速运动的汽车运行情况(显示速度计)引导同学:采集实验数据,建立坐标系,描点做图5、展示课件图218的动态效果(配合做匀减速运动的汽车)画出它的速度时间图像6、提问:上述两个汽车运动过程有什么特点?引导同学发现“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的特点7、举例:速度改变相等,所用时间不等的情况经过相同时间,速度改变不相等的情况8、小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探究活动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观察汽车的速度表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速度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将你的结果讲给周围人听。物 理 教 学 案 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