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我国现行的价格补贴等政策进行调整;建立有效的资源产权制度;形成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微观基础;积极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资源配置;利用国家掌握的经济杠杆,调节 资源的利用方向和效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程度;加强资源勘探、开采、利用和回收等方面的技术研制、开发、引进和推广工作;是改善生产力布局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等等。第2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内涵 1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包括生物圈和人与自然界以及与人们自己所创造的周围事物的关系。生物圈包括地球、地球表面的大气以及这个星球上的全部生物。
2、可持续发展特别关注的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圈的生存环境,即生态问题。2环境要素是认识环境、评价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其特点为:最差(小)限制律,即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要素中处于“最低状态”的那个要素,不能用其余的处于优良状态的环境要素去替代和弥补,因此在改造自然与改进环境质量时,必须对环境诸要素的优劣状态进行数值分类,循着由差到优的顺序,依次履行每个要素,使之均衡地达到最佳状态;等值性,它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异,或者讲任何一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才具有
3、等值性;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或者讲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3环境的特点 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内外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与交换。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内,若系统的输入等于输出,就出现平衡,否则就会出现不平均,向着熵或负熵方向运动。环境作为一个在各子系统和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构成一定网络结构的系统,具有这些特点:整体性,它指地球的任一部分或任一系统,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局部的环境污染或破坏,会对其他地
4、区的环境造成影响或危害;有限性,系指系统的空间有限,这同时也意味着人类环境的稳定性有限,资源有限,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有限:不可逆性,系指环境遭到破坏,无论人类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完全回到原来的状态:隐显性,系指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人类的影响,其后果的出现要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持续反应性,它指环境的破坏或污染不仅影响当代人的利益,而且会影响后代人的利益,即其影响具有长期性:灾害放大性,指一些小的或不引人注目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经过环境的作用以后,其危害性或灾害性,无论在深度和 广度两方面部会明显放大,如上游小片林地的毁坏,可能造成下游地区严重的水旱灾害。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 1经济可
5、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就是人类在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或者使环境向不稳定和无序的方向运动,特别不能使生命支持系统遭到继续破坏而使生命之网瓦解。由于环境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使环境不断地得到改善,并且使这种破坏在系统作用下产生的威胁人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等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和深度内,并且这种努力必须经济有效。2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的本质内容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面 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就定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从而会破坏
6、与污染环境,虽然环境自身有一定的净化和容纳能力,但如果经济活动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这种能力时,就会导致环境的恶化;作为经济系统要素和经济载体的环境被破坏,显然会反过来阻碍经济的发展,如它会提高生产成本和降低产出,从而阻碍经济发展。(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面 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贫困比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更大。因为维护和保护环境需要巨大投资,因此只有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社会才有这种能力。同时只有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环境的社会价值才会得到显现,社会才可能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并且有保护的朗力。正由于此,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国家,才会出现环境随经济发展而不断改善的
7、情况,良好的环境又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更好的条件,所以在一定条件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统一的一面。3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保护还包括环境的再生产必须满足人类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福利需要。如景现的需要,良好空气和水质的需要,生物多样化的需要等。4将环境作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这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政策方面,生态环境(包括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由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外生变量转变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并且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出现两难的取舍中,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人们,倾向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而不是以往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
8、换取经济增长的态度。三、现有的环境状况满足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造成环境不能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制度安排不符合存在严重问题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环境基本矛盾作用的结果。人类之所以会破坏这些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其根源在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即生态环境的社会性与生态环境利用所得利益的个人性(包括地区性和国家性)之间矛盾的结果,受该矛盾的支配,所有个人有理性行为的集合,会产生出整个社会极端的无理性结果。四、实现环境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制度改革 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建立起反应环境价值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环境的价值实行有偿使用和补偿制度,同时建立起环境资本的积累制度。一定
9、的制度安排,是决定人们行为和行动的纲领。只有理立起与环境价值一致的有偿使用与补偿制度,才可能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一致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那种破坏生态环境和以环境价值来换取经济价值的做法,从而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加强鼓励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鼓励新技术的采用与普及。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应逐步改变我国能源的使用结构.向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倾斜,向低污染能源倾斜。改变社会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为,大力发展公共性消费方式,如以公共交通代替个人交通等。第3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进步技术是真正决定人类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的内涵 自然科学技术是要由社会科学技术来控制和利
10、用的,前者是服从于后者的,前者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后者的进步程度。如不仅自然科学技术的使用和推广由社会科学决定,而且其本身的组织、投入等也都是由社会科学技术及其决定的政策决定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落后,往往是该社会在科学技术组织等方面管理科学落后的结果。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技术,是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统一。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必须能保证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利用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其可能对人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不利后果局限在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同时它本身必须不断地促进社会制度、生产组织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
11、完善等。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进步 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进步,就是要使技术进步的速度能使这些问题不积累到威胁发展和人类福利改善的程度。经济技术进步来自于社会需要,这种社会需要或者是社会公共需要,或者是个人利益或市场利益需要。一般讲,社会公共需要主要由社会公共机构组织技术的创新,个人利益需要则来自于个人或为了获得市场经济利益,或获得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技术进步的力量源泉中,虽然不排除个人价值实现在其中的积极作用,但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利益的产生则源自于社会需要。第4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生产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生产内涵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生产内涵
12、,是指怎样的人口生产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该怎样调节人口生产。大体概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人口总量: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数量是由其内部的人口质量决定的。一般讲,一国人口的平均质量越高.其所能承载或需要的人口数量也越多,这时人口增加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自然,其前提是这些新增人口的质量能够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2人口素质:提高一个社会的人口素质,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最有效方式。3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会因新增劳动力供给不足或负担太重而难以为继,快速走向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就面临着这种挑战;而一个过于年
13、青化的社会,则会因缺少足够的资本积累和知识积累,难以负担新增人口的教育费用而同样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质量结构、专业结构,橄榄型的质量结构,社会生产关系才会比较缓和。从而社会的稳定程度才高。区域结构等。4分配状况:一般讲,分配结果的公平程度越差,则该社会人口的增长越快。因为在两极分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处在社会下层的人口总是占较大比例,这些人不仅因为人口生产中的效益好而会多生人口,而且他们缺少自我控制人口生产的能力,在因卫生条件改善而使死亡率大量下降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必然。二、人口生产中的基本矛盾 由于当代社会人口生产中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不统一,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人口生产中的基本矛盾,即人
14、口生产的社会性与具体人口生产的分散性或家庭性,及由此产生的生产力要求人口生产的有计划性与实际人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那么当人口生产中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效益不统一时,必然导致实际人口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一致的矛盾。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生产 提高低收入家庭人口生产的成本或降低其效益,增加高质量人口生产的效益或降低其成本,同时提高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四、促进我国人口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把社会性的养老保障,尤其是对中青年人口未来的社会性养老保障.尽快普及到全国。这不仅可以消除“养子防老”传统影响,而且可以极大地降低人口生产中的效益,从而降低占我国人口绝大比例的低级劳动力的生育积极性,达
15、到降低人口增长率的目的。2实行强制性的九年或十二年制义务教育,以延长新增劳动力的再生产时间。这不仅可降低人口生产中的微观效益,弱化人口增殖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新增人口的劳动素质,加快我国人口质量系统的转换。3尽快改变我国目前实行的,在人口生育上对质高劳动力紧和对质低劳动力松的政策,转而采取相反的政策。这不仅可达到抑制人口增长.更可达到进化人口质量构成的目的。4有计划有组织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适当改变目前实行的离土不离乡政策。这也可以节约土地,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降低城乡差别,减少育流和民工潮对我国社会的不稳定影响,缓解交通紧张状况,还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5缩
16、小十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福利,保持社会稳定,而且对控制人口增长和优化人口结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5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本积累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本积累的内涵 不仅必须保证资源资本与环境资本的总量不减少和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不下降,而且要求它们的优先增长。因为就当前社会积累的资本总量以及非自然资本质量等情况看,都达到一个空前的程度,但人类对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疑虑也达到空前的程度,其原因就在于资源资本和环境资本的存量及其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太低,造成资本结构比例失调的结果,所以要求它们的规模与质量不断提高,并且要快于其他形式的资本积累增长速度。同时,一定量资本的使用效率是与资
17、本结构状况密切相关的,只有各种资本间的比例协调,资本才能发挥出较好的效益,否则即使资本总量有较大增长,但结构不协调,经济的持续增长也是不能实现的。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本积累 从一般意义上讲,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本积累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两者间有时也会产生矛盾,如当资本积累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太高时,经济发展会因失去动力或因消费需求疲软而衰退,或者当资本积累在各种资本问的分配比例不恰当时,尤其是环境资本与资源资本的补偿不足或其积累所占的比例不当时,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经济增长有时也会导致资本积累的下降,甚至会使资本存量发生
18、下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本积累,就是要避免这种相互矛盾的情况发生,使两者向相互促进的方向运动。在知识经济社会或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环境资本的积累必须优先进行。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己转化知识创新和教育的竞争,而知识创新的能力则取决于教育。要使一个社会的资本积累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有积累的动力和相应的制度保证。第6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的内容 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由生产工艺决定的生产流程和劳动过程、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要素结合方式,必须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进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工艺流程选择及其劳动
19、组织.不仅必须符合节约资源、简化劳动过程的原则.而且必须满足生态环境和劳动安全保护的要求,不造成大的外部不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方式,从生产效率方面看,必须使整个生产通过有效的组织方式形成优化的生产力,通过有效的结合方式,使备分散的生产组合成最大的生产力,实现系统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目标。在生产关系方面,人们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必须与他们的劳动能力一致,与生产力的系统要求一致,同时形成所有劳动者积极参与生产组织和管理的氛围,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决定生产方式状况的是由一定文化制约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因为生产过程中要素的结合、生产工艺的选择、生产过程的组织等都是由管理来实现的,所以管理方式和
20、管理水平成为决定生产方式状况,从而生产力状况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不断地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和在何种程度上实现的关键。一个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受到生产资料所有制制约的,所以发展良好的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经营组织形式,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主要方式也就是改变市场经济中各因素的参数值,使资源和环境利用中的市场价格与社会价值致,制定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环境和劳动保护标准,使人们以外部不经济方式得到的利益小于将其内部化的做法,从而促使外部影响内部化。这种政策的实施,必须会促使以最大市场利益为目标
21、的生产者.使其生产方式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或绿色经济的要求。几乎所有国家的区域资源配置和产业资源配置,都不是完全根据市场原则进行的,而是在以市场机制为主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福利的要求进行的。如果市场机制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的要求,那么在提高管理水平,尤其是企业管理水平上,则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市场竞争。只有在这种生存压力下,管理水平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第7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交换方式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交换方式的内涵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交换方式,就是要使通过交换方式产生的系统效应达到尽可能的大,并且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即要满足商品流通有序高效、商品价格与价
22、值基本相等、商品生产与社会需要一致、正确引导生产与消费、平衡市场供求、市场交换公平与公正等。要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交换方式或者商品的流通过程必须做到高效率,即它本身消耗的资源必须尽可能少,流通时间必须短,信息反馈及时,生产与需求得到良好的衔接等。为此,必须建立与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流通体制,建立高效率的流通机构或组织,向效率的信息传递机制,建立良好的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引导机制,高效率的资金结算体制,公正有效的监督机制等,以实现整个流通过程中的高效率和公平公正。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交换方式 要利用市场交换这种方式来进行生产联系与组织,就需要政府对它进行一定的调节,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23、高效率的金融体系作保证。要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流通领域各个方面的建设,如要素市场的建设、产品市场的建设、信息市场的建设等 第五章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下) 第1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配关系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分配关系的内涵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配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产品在消费与积累之间的分配、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各要素所有者内部之间的分配、不同形式资本补偿与积累形式之间的分配、不同区域之间的收入分配与资本分配、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分配等等。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分配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分配,就是要使产品分配符合其要求并推动它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促进产品分配的改善。
24、在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方面,在产品的初次分配方面,应遵循效率优化的原则,而在产品的再分配中,则应遵循公平优先的原则。第2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消费模式的内涵 经济可持续发展消费模式的内容,包括反映人类对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认识的由社会伦理决定的消费行为、消费倾向、消费结构、消费品选择、消费方式等内容。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需求 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如尽量减少那些会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产品的消费,选择的产品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在消费和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损害、消费品残物的处理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最终向自然界排放的残留
25、物最少,或者能够自然降解而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同时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消费,不浪费消费品。2.经济可持续发展消费模式 使消费重心由传统的物质消费为主转向生态、精神文化消费为主。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 要使消费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仅需要对消费伦理进行规范与引导。而且要求消费取向与消费结构发生转变。为了满足社会公平,同时使劳动力的再生产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协调好社会公共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关系,这也是使消费结构趋向合理的一种有效手段。第3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构协调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结构协调的内涵 1.生产供给结构与社会需
26、求结构间的比例协调 供给结构是客观因素决定的,而需求结构则是由主观因素决定的,受社会时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需求结构的变化是极为频繁的,两者间的一致是比较困难的。2.分配结构、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的比例协调 分配结构包含几方面的内容:社会总收入在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分配比例;消费与储蓄的分配比例;消费、储蓄各自的使用比例。其中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决定需求结构与生产结构是否一致的关键。消费与储蓄的比例,是决定社会产品在总量方面能否均衡的前提,只有当消费支出的数量与消费品的供给量一致,储蓄额与资本品的供应一致时,总供求才能实现相对的均衡,其程度则又取决于消费支出的内部比例是否与消费品的供给结构一致,储蓄支
27、出的比例是否与资本品的供给比例一致,只有它们都一致时,社会总供求才能实现真正的均衡。3.再生产各环节的资源配置均衡 从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知道,要保证资本的正常循环,资本就必须同时并存在各环节,并且必须成比例。4.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结构协调 这其中包括各部门产品之间的比价协调、各部门投资比例与各部门间的利润率结构一致。5.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均衡 区域间的资源配置不仅关系到资源配置是否有效,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持续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供给等一系列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6.公共资源与私人资源、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的比例均衡 7.产品分配比例对应于一个最佳的
28、公平与效率位置 这里的效率是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的统一,但以动态效率为主。实现社会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产品分配的公平不能对效率有大的损害,否则就会对经济发展能力造成伤害,从而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静态效率(Static efficiency)是指技术和偏好保持不变时的效率。如果偏离静态效率引起一个更快的技术变化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它们就会产生高于满足静态效率的条件时的消费者满足水平。8.人口数量与生活资料的供应能力相一致,人口质量结构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结构一致 只有当人口质量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结构要求一致时,人力资源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9.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
29、力一致 包括经济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的一致,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与环境资源的供给能力一致(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发展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与生态环境的净化能力一致。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构协调 1要实现经济的稳定运行,就需要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相对均衡,要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需求结构与分配结构之间的均衡,就需要政府对它们进行调节。如通过社会再分配政策调节人们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或者通过公共消费方式,使需求结构与生产结构一致;通过适当的投资与消费引导和控制政策,使需求周期与供给周期保持一致等方式,来实现二者之间的相对均衡。2社会需求与自然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协调需要社会中心的调节。如必须对生产方式进行调节,使生产工艺的选择、生产过程、产品消费及废弃物处理都符合绿色经济的要求: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选择等进行调节,使消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恢复等进行调节等等。3在区域结构方面,市场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