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0KB ,
资源ID:169631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631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归园田居教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归园田居教案Word下载.docx

1、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起主导作用的是道家思想。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作于归来后的第二年春天。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

2、时期,晋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但家庭教育很好,读了老子、庄子和“六经”。不少文、史、神话、小说等“异书”,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读的。少年时代志趣未定。或性爱丘山、委怀琴书,或志在四海,向往着胡马铁蹄下的张掖与幽州。他的五柳先生传可能写于青年时期,其中简洁地描述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个性风貌。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义熙元年 (405)41岁。他因“亲老家贫”,离家为江州祭酒。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在家闲居了五、六年。晋隆安四

3、年(400)他到荆州,任刺史桓玄属吏,职务不明。曾奉命使都。隆安五年(401)他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晋元兴三年(404)陶渊明离家东下,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他转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8月,他出任彭泽令。太守派一名督邮来彭泽督察,陶渊明因不愿为见督邮而穿官服束腰带等繁文缛节,他再也忍不下去了,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于是就有了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在官80余日。11月,他从彭泽县令职位上退下来后,辞官回家,从此他就结束了时隐时仕的生活,终老田园。这一时期,他的重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等等。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晋义熙二年(406)至宋元嘉

4、四年(427)病故。他归田之初,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焚,宅无遗宇。此后,生活日益贫困。躬耕未废,饥寒不免。义熙七年,他移居浔阳负郭之南村,结识了不少新的邻居,其中既有共话桑麻的农民,也有共赏奇文、共赋新诗的文人。晋义熙末年,朝廷又征他为著作郎,被他拒绝。宋元嘉三年,檀道济作江州刺史,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病饿卧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粱肉,被他挥而去之。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

5、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元嘉四年冬天,终于在贫病交攻之下去世。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感士不遇赋、与子俨等疏等篇。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因此有隐逸诗人的美称。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含蓄委婉。在田

6、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他还开创了田园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从此,田园诗不断发展,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又被称为田园诗人。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明确诗歌情感,并纠正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朗读诗文。 (提示五言诗朗读节奏一般是二个节拍或三个节拍,二三/二一二/二二一)。 3、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感情。 4、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诗意并质疑。 5、重点字词把握。 ?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品性。

7、尘网:像罗网一样束缚人的尘世,这里指官场生活。 羁鸟:笼中鸟。这里指官场生活中的诗人自己。 池鱼:养在池中的鱼。 守拙:固守住愚拙。这里指固守节操。 荫:遮蔽 。 罗:罗列、排列。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村落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作者,疏通了字词。这节课我们的学习重点是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齐读全文,整体感知一下诗人的情感。 二、研读诗歌: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归园田居也就是他退隐后做的归园田居诗一组里的第一首。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

8、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 那题目的意思是? 明确:回到田园生活 2、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已经明确告诉我们陶渊明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的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从题眼展开,通过思考下面四个问题来解读诗歌。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并思考这四个问题。 问题(1)从何而归?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问题:尘网、樊笼比喻什么?官场生活这种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和厌恶 。还有哪一个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的“误”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

9、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 情。( 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情) 问题(2)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适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适应仕途中繁缛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陶渊明的本性怎样?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热爱田园生活,对于世俗官场 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难以适应。“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用到了什么修辞?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比喻和拟人,实际上诗人是以“羁鸟”和“池鱼”来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 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特别是“恋和思,旧和

10、故”都用得非常好,表现出陶渊明身在官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情)既然“性本爱丘山”,那为什么还要出仕?从哪句诗可以看得出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入仕做官并非本性使然,而是一个大失误。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 实现政治理想,只能为官入仕。而此时作者已经深刻的感受到在那样的门阀制度(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官场黑暗的年代,要建功立业,实现政治理想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一个“误”字显出作者是那么的悔恨和痛恨,“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的说法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

11、之长。) 问题(3)归向何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向园田):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目的是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 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作者希望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找出文中的诗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 树颠。”诗人笔下描写的这八句田园景色抓住那些意象来写呢?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问题:这些意象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诗人的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呢?他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全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近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画外音: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里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动静结合的手法:”静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动景。“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13、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远近结合的手法:”“鸡鸣桑树颠。”是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从视觉角度写。”是从听觉角度写。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给人一种怎么样的感觉?简朴、空阔、恬静、幽静、和谐、朦胧,这么美的田园生活,作者是向往,追求的。诗

14、人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树木、鸡鸣、狗吠如此津津乐道,如数家珍?久在樊笼的缘故,冲出罗网,得到自由,返回大自然怀抱,其乐无穷。一草一木也格外亲切,“性本爱丘 山”。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达一种满足与欣慰的情感。 诗人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所以他更加想归去。那么,归去如何呢? 问题(4)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

15、,虚室有余闲。“无尘杂”“余闲”“返”体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那种归后的释然、 舒畅的心情。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 三、细品田园情趣 在陶渊明看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茅檐草舍远胜官府高堂)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树环花绕远胜前呼后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朴素村落远胜繁华闹市)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鸣狗吠远胜车喧马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清净悠闲远胜摧眉折腰) 由此,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无尘杂”更多地指内心的纯净

16、,“有余闲”更多地指内心的清闲,不被烦杂事情骚扰,不用干自己不愿干的事情,简单纯朴,悠游自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四、艺术手法: 1、情景交融。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明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2、比喻手法的运用。 喻自己是一只樊笼里的鸟,现辞官归隐就像鸟脱樊笼到大自然中去一样轻松愉快。用“尘网”、“樊笼”比喻官场的庸俗、黑暗;以“故渊”、“旧林”比喻乡土,贴切形象,能加深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白描手法的

17、运用。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是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描”。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手法;鲁迅的作品,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范例。陶渊明是“白描”的高手,其描写平淡质朴,不加任何修饰,却极为精练自然,如“出水芙蓉”,体现了白描手法的精髓。鲁迅先生曾说过:“白描”并没有秘诀。只要“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即可。 4、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人归隐的田园和官场构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返归田园的喜悦,写人时把“适俗”与“守拙”对比,写鸟时

18、将“飞翔”与“囚于樊笼”对比,写鱼时把回归自然厌恶官场的心情表达得生动又自然。 5、语言平淡自然,又富于诗意。 归园田居诗人代表作之一,能体现诗人的艺术风格。作品语言平淡,又富于诗意。诗人用自然的笔墨,使情景融为一体。笔墨之淡与意境之浓,笔墨之自然与意境之深远,妙含其间,因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五、讨论: 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参考:古有“学而优则世”之说,本来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从这个角度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陶渊明的归隐是对污浊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

19、的选择。他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这就是人生得有舍有得,他为了追求田园生活,追求自由的高洁品格,他选择了舍弃。陶渊明归隐是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不愿同流合污,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官场的反叛。 “性本爱丘山”,这是陶渊明的个人追求。 陶渊明处在乱世之中,纵是文武双全,有济世之才,一介书生,除却不甘之外,也只有悲愤和无奈,既然改变不了现实,还不如独善其身。 六、总结全文: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

20、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我们也从陶渊明的身上看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那就是他敢于舍弃名利,从官场中走出来,去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终得到了快乐。人生就是这样,人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因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取舍。 七、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从何而归 (厌恶)官场 为何而归 (后悔)本性 归向何处田园(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归去如何 自然(喜悦、闲适) 厌

21、恶官场、热爱大自然【篇三: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 教学设计 琼中民族思源实验学校周 锦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归园田居。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朗读成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境。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预习:回顾之前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进一步了解陶渊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在进入新课学习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先来做一道选择题。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 官服加身,名利双收; 朝九晚五,平淡恬静。 你们会怎样选择呢?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予点评)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

22、:舍与得。舍与得之间充满人的一生,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这样的选择。他选择的是做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学习陶渊明精神的舍与得。(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家简介: 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他的散文桃花源记,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个人资料。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世称 “靖节先生”,又因为他的宅边种有五棵柳树,所以又号“五柳先生”。归园田居共五首,该诗是其中的第三首,作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选自陶渊明集。 三、解读题目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是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文章的标题往往能够向我们传

23、达或暗示许多的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大家从这个字想到了什么? 从何而归? 官场 - 1 -为何而归? 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归向何处? 田园 归去如何? 那么,诗人归隐之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2、学生划分诗歌的节奏,并试着朗读背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步骤:(1)带着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自由读。 (2)小组内轮读,组长要组织各组成员做好评价。 (3)班级内展示读,可以小组成员集体朗读或推荐一名进行朗读。 3、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诗歌。

24、五、解读诗歌 1、自主探究 (1)让同学们借助课文下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理解下边的词语: (2)翻译诗歌内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3)教师解说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他不愿在黑暗的官场上生活,回到了农村田园。这首诗便描写了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的生活。劳动十分艰辛,露水打湿了衣衫,但诗人说: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

25、才是最珍贵的。 2、合作探究(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解析: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应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 2 -(2)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了多长时间?锄草。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3)“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上“为五斗米折腰”强。 (4)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主旨)田园生活虽然辛苦,但平静,充实,质朴,自然,和谐,幽美,整首诗都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

26、园生活的惬意,闲适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作者摒弃尘俗、厌恶官场生活。 (5)从陶渊明身上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人总是在不断舍和得,舍的同时有失也有得,陶舍弃众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由,这是一种勇气。正确的看待得失。 六、课堂小结 陶渊明的归隐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田园生活让他疲惫、烦躁的心得到放松和平静,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最后,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背诵陶渊明的诗歌,体验诗人超脱的境界。 七、布置作业 1、课堂检测:背诵并默写诗歌。 (2)诗中最能突现诗人摒

27、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诗人劳作归途中的景物描写和感受的诗句是: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4)本诗的点睛之笔,作者按照自己愿望生活的诗句是: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课后作业:把归园田居(其三)改写为一篇记叙文,注重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八、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首联:种豆地点、草多苗稀 颔联:早起晚归、忙碌耕耘 颈联:山道难走、露湿衣服 尾联:不惜辛苦、心愿无违 - 3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