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189.90KB ,
资源ID:169615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615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和对我国气候的影响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和对我国气候的影响Word下载.docx

1、二、走近厄尔尼诺成因研究厄尔尼诺现象怎样形成的,又为什么会影响到大气的状态和变化呢?这一直是国 际海洋和气象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世界气象组织制定过从 1985 年开始为期十年的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计划 ( TOGA),其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寻求提高对厄尔尼诺及异常气候的预测能力。中美两国科学家也执行过 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 互作用联合研究 计划。现在已经知道,在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赤道两侧盛行稳定强劲的偏东信风,它将 温暖的表层海水,吹离南美沿岸,并向西流动,在赤道太平洋西部堆积,其海面可比东侧高 30-40 厘米;同时,在南美沿岸也相应出现了为补偿西去海水而形成的上

2、升流 (称为涌升区) 。 上翻的海水来自深层, 含有丰富浮游生物, 为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食饵。 更有意义的是它的温 度比较低, 因此最终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形成了西暖东冷、 对比明显的水温分布型。 对大气来 说,海水就象一台热机,西部海温高,被加热的大气上升,到达高空后转向东;而东部海温 低,空气被冷却下沉,到达海面后转向西(即东南信风),由此在赤道上空形成一个完整的纬向垂直环流圈, 被气象学家称为 瓦克环流 。常年如此, 结果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因盛行下沉气流, 成为著名的赤道干旱带, 日界线以东, 南纬 00-100 围年降水量仅 500 毫米左右, 在临近冷水岸的秘鲁、智利沿岸就更少了。与此相反

3、,在西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一带,对 流上升气流旺盛,形成湿润多雨气候区,常降水量在 2000 毫米以上,瓦克环流也正是产生南方涛动的纽带。但是, 当有某种原因引起了偏东气流减弱, 使中东太平洋深层冷水涌升大大减弱, 甚至由于在赤道附近出现西风气流, 使原堆积在西部的暖海水向东回流, 吹拂着水温较高的 赤道逆流海水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 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 这股悄然而至不固 定的暖流被称之为厄尔尼诺暖流。 这样原来的海温分布格局受到破坏, 太平洋西侧海温下降,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当增温幅度高于 0.5 并持续几个月至半年时,便形成了一次新 的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增温不仅发生在海表

4、,有时可影响到 200 米深处。 97 年的厄尔尼诺 开始后,就观测到太平洋中东部暖水区扩大了 300%,12 月中东太平洋海域水温高出正常年份 5。海温的异常必然影响到瓦克环流。为什么增温 0.5 就算异常了呢?海水的比热大、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因此广 阔的大洋通常被视为大气的重要热库。有人计算过, 100 米深的海水温度变化 0.1 所用的 热量,便足以使上面 5000 米厚度的大气层温度提高 6。赤道太平洋水域占全球海域 1/4 , 因此那里的海温异常变暖, 立即会影响瓦克环流的强度与方向。 在自然界, 持续的上升气流 意味着水汽不断凝结和大量降雨, 而持续的下沉气流则相应久晴和干旱。

5、由于南美沿岸增温 处附近原下沉气流盛行区变为上升对流旺盛区, 所以异常多雨, 发生洪涝, 干旱区多年积累 的花草种籽,遇雨百花怒放,沙漠顿时成绿洲。而在西部,印度尼西亚、伊利安岛、澳大利 亚北部的热带雨林区由于海温降低引起气流上升对流减弱, 造成降雨大幅度减少, 导致干旱 发展。去年印尼数月大火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同时,在海洋中,上升流的减弱或消失, 使水中浮游生物骤减, 鱼类因食物锐减随之死亡, 以鱼为食的海鸟也成批饿死或迁徙。 例如 1925 年厄尔尼诺期间,秘鲁不仅大批鱼死鸟亡,还在 3 月份观测到 394.4 毫米的降水量,而这里前 5 年的降水量总和才不过 17.9 毫米。人们还发

6、现,厄尔尼诺的发生并不遵循严格的规律。通常是在冬春形成,翌年冬 春结束,持续一年左右, 平均每 2-7 年一次。 100 年来大小已经发生过 30 多次。 50 年代至 今,全球已发生 ENSO事件 13 次,1997 年是第 14次,这也是最近 10年发生的第四次强 ENSO 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每次的征兆及异常增温位置都不尽相同。又是什么原因最初引起偏东气流的突然变化呢?遗憾的是这层面纱仍未被完全揭开。我国的一些专家提出了地球运动和部的某些变化, 例如自转速率大幅度持续减慢、 太平 洋火山爆发、海底地震以及太阳活动等,都可能引发厄尔尼诺的形成,除了这些 纯自然的因素外, 是否多少与人

7、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恶化有关?这些推测都有待进一步论证。 但太平 洋中部信风的减弱是导致厄尔尼诺形成的直接原因。 每年 10月至次年 3 月时值南半球夏季。 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温。 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得到加强, 恰逢此时,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向南移动, 东北信风跨过赤道受到南半球的自转偏向力作用而偏转成西北季风。 西北季风削 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 - 东南信风, 甚至形成西风气流。 由此而造成中东赤道异常增温海 区对大气异常加热, 影响赤道地区的瓦克环流, 破坏了正常平衡, 进而引发其它地区气候异 常。这种看法,已为较多的专家所接受。相反,当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太平洋东侧表面暖水被刮走,深

8、层的冷水上翻作为 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就容易形成拉尼娜。厄尔尼诺的简化模型表明了能量在海洋中传播过程中的不同波动的作用。在这个 简化模型中, 海洋中的被称为罗斯贝波的波动, 从赤道附近的异常暖的海面向西传播。 当它 达到海洋的西边界时会被反射成一种不同的波, 称为开尔文波, 这种波向东传, 它起着抵消 或改变原来的暖海温距平符号的作用, 并引发降温事件出现。 整个厄尔尼诺事件中这半个循 环所需时间是由这些波传播的速度决定的,它大约需要 2 年。这一现象本质上由海洋动力学驱动,与之相应的大气变化是由海表面温度确定的 (反过来大气的变化会加强海洋温度分布型),而海表面温度分布是由海洋动力学决

9、定的, 因而用上面的简化模型表示的厄尔尼诺现象本质上是可预报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位於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尼 和澳大利亚易出现旱灾, 而南美沿岸国家如秘鲁、 厄瓜多尔则有暴雨发生。 相反, 拉尼娜现 象发生时,澳大利亚和印尼易有水灾,而秘鲁、厄瓜多尔则出现干旱。一般而言,厄尔尼诺 现象发生时,全球平均温度会升高。最近 10 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率加快,已造成近百 年来平均温度最暖的三年都在 1990年以后,其中 1998年是 1861 年以来最暖的一年。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短短的 17 年中,接连发生过 6次厄尔尼诺事件, 3 次拉尼娜事件。其中 1

10、982-1983 年、 1997-1998 年这两次是 20 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给拉美、 亚太和非洲等 地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害,初步估计给世界经济造成 250 亿美元的损失。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我国气候影响也很大, 如 1998 年夏季 6-8 月,我国长江流域、 嫩江流域、 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 特别是长江流域连续出现暴雨,而且降雨围广,强 度大,持续时间长,致使长江发生了 1954 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据统计, 1998 年我国 29个省市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 全国受灾人口 2.3 亿,死亡 3656 人,倒 塌房屋 733万间,损坏房屋 1379 万

11、间,农作物受灾 2544 万公倾,直接经济损失 2642亿元。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 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反。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 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型。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 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 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 拉尼娜年比常

12、 年多。四、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 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也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 造成印度尼西亚、澳 大利亚严重干旱。 厄尔尼诺还常常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 加拿大西部和美国 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潮湿多雨; 它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 日本和我国的降水但使得东北太平等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此外, 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热带风暴生成, 洋飓风增加。 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 但影响程度及威力较厄尔尼诺小。 拉 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亚、 澳大利亚东部、 巴西东北

13、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 但在 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简单小结“厄尔尼诺”现象1表现 :南美洲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秘鲁与厄瓜多尔)海水异常增温并东流 到南美洲西岸的现象,因其多始发于每年圣诞节前后,故被称作“厄尔尼诺”( El Nino 西 班牙语即“圣诞之子”的意思)。国际上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公认的判断标准是:连续 3 个月以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 海域的月均温高于平均值 0.5 以上,就算海水温度异常。原因是,海水的比热大、吸收太 阳辐射的能力强,因此宽广的大洋通常被视为大气的重要热库。有人计算过, 100 米深的海 水温度变化

14、 0.1 所用的热量, 便足以使其上面 5000 米厚度的大气层温度提高 6。赤道太 平洋水域占全球海域的四分之一,因此那里的海温异常变暖,会引起全球气候异常。2规律 :厄尔尼诺现象大约每隔 3 至 7 年便出现一次,活动期通常延续一年以上,其间 还间隔出现反厄尔尼诺现象( 即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变冷拉尼娜现象 )。3影响:(1)全球性气候异常。厄尔尼诺,扰乱海流模式及大气环流,赤道以南东南信风减弱或消 失,南赤道暖流减弱或消失, 赤道逆流加强。 南太平洋东部及沿岸水温异常升高, 降水增多, 太平洋西部变得干旱少雨,非洲撒哈拉沙漠却异常干旱。(2)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暖流西流的过程中

15、与黑潮暖流(即日本暖流)发生碰撞,使 其向北移动。 黑潮暖流是横越太平洋的一支暖流, 来自日本附近, 通常把巨大的热量输往东 太平洋海域。它的北移,使北部海域水温上升,北半球气温升高。(2)海洋生物灾难。秘鲁渔场附近水温升高,上升流变为下沉流,海洋生态遭受破坏,海 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胁。 1972 1973 年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附 近与南美洲西岸海域,表层水温竟高出常年值 4,使秘鲁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各种生物尸体漂浮在海面上,腐烂发臭,腥气冲天,海水发黑。(3)特大风暴潮灾。海洋学家多年研究发现,惨重的风暴潮灾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直 接关系

16、。(4)全球性瘟疫流行。厄尔尼诺现象扰乱了全球原有的气候模式,诱发一此天灾,导致了 某些生物的迁徙,从而诱发某些流行性瘟疫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1993 年加勒比海和美洲中 部地区流行的登革热、流行性瘟疫在波多黎哥及中美洲和巴西北部地区肆虐横行; 1994 年 孟加拉流行的霍乱、 南美洲流行的肝炎及马脑炎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传播, 也都与厄尔尼诺 有直接的联系。(5)连带的经济损失。 1973 年厄尔尼诺现象时,秘鲁鯷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 食的鸟类大量死亡。这一年,秘鲁的鱼获量由常年的秘鲁捕鱼量从 1030万吨锐减到 180 万 吨,。出口下降,渔民无收,渔民大批失业。以鯷鱼(沙丁鱼)为

17、原料的鱼粉业出现萧条时 期,厂房倒闭, 鱼粉业价格迅速上涨,世界各地以鱼粉作饲料的厂商, 不得不改用大豆作饲 料。于是,大豆价格也猛涨,甚至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豆腐价格也提高了很多。强大的 厄尔尼诺暖流,给世界经济的某些方面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6)生命财产损失。 1982 年至 1983 年的强厄尔尼诺现象,使秘鲁北部和厄瓜多尔洪水泛 滥,造成 600 人死亡,损失达 6.5 亿美元;同时,引起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和严重干旱, 使 400 人死亡, 损失达 30 亿美元; 1997 年 1998 年,厄尔尼诺引起世界上亿美元的经济 损失。4对我国的影响:(1)厄尔尼诺年,夏季风减弱,我国夏

18、季雨带位置偏南,华北一带少雨干旱, 1997 年华北主汛期的降水量为 46 年来第二个少雨干旱年。(2)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的日期偏晚。(3)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季,我国东部地区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类型。(4)我国往往出现暖冬。(5)厄尔尼诺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风暴和台风个比常年少。 5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1)太平洋赤道信风减弱,可能是激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2)地球自转角速度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的一个重要原因。(3)海底火山爆发和地震,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6启示:( 1)人类的认识的不断进步的。人们了解厄尔尼诺现象的过程,从单纯的海洋现象到海 气相互作用

19、,又到气候异常的信号, 眼界不断扩大,认识也不断深入。 从最初秘鲁渔民看到 海洋生物暂时消失、鱼类死亡以及陆地上荒漠中的生机,而给暖洋流冠以“圣婴”的美名。而现在的统计却是每次厄尔尼诺带来上百亿元的损失, 但对“暖冬”是褒还是贬却又不能立 即作出明确的判断。(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们还注意到厄尔尼诺期间,暖流代替了上翻冷水,直接导致 浮游生物消失,随之鱼类减少,又使以鱼为饵的鸟类死亡或迁徙,鱼粉、鸟粪的减少,引起 肥料与动物饲料 (鱼粉) 的短缺。随之作为饲料代用品的大豆、以及依赖饲料的鸡禽价格猛 增。 例如 1982 年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两年, 秘鲁捕鱼量从 1030 万吨锐减到 180

20、万吨, 同 时日本、美国的大豆价格随之上涨 3 倍以上。如果再考虑菲律宾因干旱引起椰子价格上涨,随之肥皂、 清洁剂原料的短缺, 最终超越了气候异常的领域 而进入了生态环境与生态 经济的讨论。( 3)全面地看问题。我们现面对的是一个地球系统一个包括了大气、海洋、生物等几 个圈层的系统 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全面的评价和研究厄尔尼诺等这些发生在这个系统中 的各种现象。就这一点而言正是地理工作者的优越。7全球气候变暖的利:( 1)使我国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变得更为丰富,积温增多,生长季延长和霜冻期缩短。它 将使现有的农业气候带和各种种植熟制界限向北推移, 有利于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 缓解困 扰北部寒冷农作

21、区的低温冷害,有利于农作物最终产量的提高。( 2)能使全球大围粮食丰产。对于处于季风边缘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可能是变湿 变暖,不仅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大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拉尼娜制造千年极寒专家预测中国今年冬季气候拉尼娜简介: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 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2008 年年初的南方雪灾可以看出,拉尼娜仍 未消失。时报讯今年夏天,不仅是中国, 从美东、 欧洲到整个北半球, 几乎都经历了近几年来最 热的夏天, 但是入秋后, 气温又开始骤降。有气象专家预测: 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 的新低温。

22、而今年中国的气候跟 1998 年相似,也极有可能是一个冷冬。这异常气候,都与一个叫 “拉尼娜”的现象有关。专家预测墨西哥湾:暖流围缩小速度减缓今年夏天美国、 欧洲和亚洲都创下历史新高温, 尤其是欧洲地区。 科学家指出, 相应地, 在这些地区这个冬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的极端天气。 欧洲人民可能要面临千年以来最冷的寒 冬。波兰科学家指出,这种极端天气形态的出现,是在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导致来 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这股暖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重要角之 一,但近几年来规模却缩小了一半, 不能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 而且一旦墨西哥 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

23、世纪。英国:今冬仍可能达到零下 22 度去年英国遇到 31年来最冷的冬天, 每日邮报 在10月4日又指出, 英国可能要再次 面临一个俨如北极气候般的寒冬。 曾准确预测今年酷热夏季的英国独立气候预测机构“积极 天气解决方案”的预报说,英国今年冬天会出现猛烈暴风雪,情况将持续到明年 1 到 2 月, 低温将接近去年格兰冬天测得的零下 22.3 度的纪录。俄罗斯:明年 1月气温将低至零下 25 度目前俄罗斯中部部分地区已有低于同一季节均温的气温出现。 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稍早 前预测,当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将出现在 2011 年 1 月,温度将低至摄氏零下 25度。俄罗斯政府由于担心流浪人员可能无法度过如

24、此严寒的冬季气候, 已经下令要求社会工 作人员和警方随时待命, 必要时进行强制介入, 对流浪人员进行安置, 防止出现有人冻死街 头的现象。中国:可能出现类似 1998 年的低温1998 年比较相似。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今年我国的天气与“5月,厄尔尼诺现象结束; 7 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有可能维持并发展 成一次拉尼娜事件。”矫梅燕说,“近 60 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表明,拉尼娜发生后,我国 部分地区秋雨偏多, 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 气温偏低。 因此今冬有可能出现低温现 象。”资料一: 2010 年下半年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发展(光明网 5月 13 日消息)

25、德润林 5月 13日消息:据澳大利亚气象局 5月 12日表示,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现象 已经结束, 一些关键指标目前预示冬季晚期以及春季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从历史角度来 看,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几率在 40%。目前太平洋海面下的状况显示水温要远远低于正常水平, 说明海面温度可能进一步下降, 拉尼娜现象可能在冬末或春季形成。 气 象局的南方涛动指数 (SOI) 显示,截止到 5月10日的 30天里, SOI值为 10,相比之下,截 止到 4 月 26 日的 30 天里, SOI 值为 161 。我们在 2010年4月 7日指出,每年 4月9日-7 月 28日(110 天)及11月

26、18日-1 月23 日(66 天 )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 生在每年 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 ;1 月25日-4 月7日(72 天)及7月30日-11 月6日(109 天) 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 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 ( 日长) 长短的差别不 超过几千分之一秒, 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 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2009 年 6 月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在 1月25日-4 月 7日(72 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没有消失, 表明其能 量没有释放完毕,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继续监测表明,直至 4 月 22 日,赤道太平洋海表温

27、度一直处于增温阶段,但是,到 5 月 3 日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开始下降, 5 月 6 日持续下降, 5 月 10 日迅速下降。根据 2010年4月29日和 5月 13日海温异常 (矩平)对比,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面 温度持续下降。据澳大利亚气象局 5 月 12 日表示,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一些关键指标目前预示冬季晚期以及春季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 在北半球是夏季晚期及秋季) 。能量已完全释放 ; 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预计 9 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今年日食 -厄尔尼诺 - 拉尼娜系数为 -1 ,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由于处在拉 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8、, 拉尼娜现象得到加强, 因而有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 拉尼娜事件往 往伴随严重低温冻害、强沙尘暴、强台风、异常旱涝等自然灾害, 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 转换期间, 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 20-40 厘米, 形成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容易引发环 太平洋地震火山带的频繁地震和火山活动。 2009年 9月至 2010年 4月全球强震频发,与厄 尔尼诺的高潮和消失相关。有气象专家认为, 2009-2010 年的“假厄尔尼诺”导致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如果 2010-2011 年“真拉尼娜”发生, 2009-2010 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 及时预防。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希望相关部

29、门予以关注,一旦确认,及时通报。资料二 : 气候危机离你我还有多远 (来源中国天气网 : 厄尔尼诺本月将发展至峰值 )2009 年为专家公认的厄尔尼诺年 , 据历史记载,自 1950 年以来,世界共发生 14 次现 象。从北半球到南半球, 从非洲到拉美, 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 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 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受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暴风飓风、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近来在 世界各地此起彼伏、层出不断。期盼风调雨顺何时变得如此艰难? 据统计,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 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近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从原来 7、8 年发生一次到现在的每 3、4年发生一次。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厄尔尼诺的出现可能会促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 生频率更快,强度更大,这将会加剧气候变化和全球经济衰退。气象专家表示,在未来 5 年,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加和厄尔尼诺现象的暴发,全球 温度上升的速度将超过预期,地球将比预期的更热。具体到中国,厄尔尼诺虽然发生在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