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07.13KB ,
资源ID:169573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573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选考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上篇板块一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人民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选考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上篇板块一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人民版Word格式.docx

1、关中农民创造“井渠”,至今流行于新疆;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3)隋唐五代:北方以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4)宋代:出现以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5)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规模家庭个体经营为基本单位,规模小分工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目的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自给自足技术特点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地位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4.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1)制度演革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北魏到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在受到严重破坏后被废弛。宋

2、代以后:“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土地兼并情形更为严重。(2)历史影响古代社会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较少。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最终都未能成功。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3改善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1考向: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

3、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20174月浙江选考,T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石斧 耧车骨镰 曲柄锄A BC D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时期的生产工具非常简单,主要是石斧和骨镰,耧车在西汉时才开始出现,曲柄锄属于铁制生产工具,原始社会没有使用铁器,所以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为A。2. (201711月浙江选考,T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A灵渠 B都江堰C郑国渠 D白渠选B。依据所学知

4、识,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B项正确。3. (201610月浙江选考,T2)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A B选C。反映的是鼓风冶铁的装置水排,属于手工业领域的成就;反映的是农业领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反映的是文化领域的内容。故符合题意。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的纺织业(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是用麻和葛,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2)商周时期: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在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发现玉蚕。(3)汉代:品种多、技术高,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有“丝国”之称。(4)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5

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6)元代: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7)明代: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了手工工场和自由劳动力市场,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1)冶铜业:商代青铜器分布相当广泛,生产规模大,铸造工艺水平高。(2)冶铁技术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1)唐代:美术陶制品“唐三彩”风行一时;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享有盛名。(2)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3)唐宋以来对外贸易的路线被称为“瓷路”。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6、济基础之上。(2)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3)手工业部门数量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5)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6)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现相应的变化。中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5技术水平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

7、1. (20184月浙江选考,T3)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A战国 B西汉C南北朝 D北宋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西汉时期。11月浙江选考,T4)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中国造纸术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日本中国瓷器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是西方美欧之间的交流,是东方中日之间的交流,都不属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20194月浙

8、江选考,T3)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A粉彩瓷 B黑瓷C青花瓷 D白瓷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D项符合题意。粉彩瓷器是在清朝出现的,A项排除。商周时期就已出现黑瓷,但是在唐朝并不出名,B项排除。元朝的青花瓷最为著名,C项排除。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在历代的发展(1)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4)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5)宋朝

9、:“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2)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3)受制于农业的发展。(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5)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普通民众所需要的农副产品、手工业

10、产品为主。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4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出现逐渐与生产以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6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4月浙江选考,T4)“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记录了唐朝民间商贸的景况。下列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B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

11、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D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市是民间贸易的重要形式,主要出现在距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方。草市反映的是民间商贸情况,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草市已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形式”的结论,故C项解读错误,入选。“草市的作用已十分显著”的说法符合题意,A项排除。“草市逐渐成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的说法符合题意,B项排除。“草市迎江货”体现的是草市大多集中在水运方便的地方,D项排除。11月浙江选考,T4)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

12、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A BC D由材料可知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且与宋代史实不符。故本题选A项。10月浙江选考,T5)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

13、解读,不合理的是()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由材料信息“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可知A项合理;由“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可知B项合理;“多财”“点缀无不精”说明C项合理,D项信息不合理。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3)概况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汉初实行歧视商人的政策,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历代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4)影响使社会经济活力

14、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2“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社会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3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条件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使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的发展,与前代比较有了明显的变化。(2)特征:雇佣关系的存在。(3)原因明清王朝对民间产业加强控制与掠夺,予以压制。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4)影响:冲击并侵蚀传统的经济形态。评价古代“重农抑

15、商”政策1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为此,历代统治者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上都采取向农业倾斜的措施,保证了国家税收,有利于社会稳定。2“抑商”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开始显现。“重农抑商”政策虽然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是妨碍了农民的分化和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极大地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因此,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陷于停滞的困境,从根本上造成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3

16、在思想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也有着深刻的根源,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其重视道德伦理、轻视科学技术,严重束缚着中国人民的创造能力。4“重农抑商”政策一方面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对于商业和手工业的限制又阻碍了中国经济技术的革新,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20174月浙江选考,T7)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由材料信息可知,在乾隆时期

17、,商人家庭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并产生了很多进士,由于封建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尽管经济地位较高,但政治地位依然较为低下,因而很多商人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 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材料涉及两个现象,徽商把资产用于谋求功名,体现其受封建思想束缚难以革新,徽商谋求功名保护子孙,清代对于在外洋的商人仍有限制,体现出经商不受重视和保护,故是重农抑

18、商观念根深蒂固的体现,故选D项。10月浙江选考,T8)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由材料信息“国初海禁严此事实大错”可知黄遵宪意在强调“海禁”政策的负面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课后作业(二)(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农业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农用动力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现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

19、打破A BC D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生产方式上铁犁牛耕出现促使农用动力由人力转变为畜力,故正确;在生产形式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出现并发展,故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逐渐由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故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这是商业发展特点而不是农业发展特点,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2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畜力与

20、铁制农具的使用 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春秋时期奴隶制走向瓦解,封建制度兴起并发展,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荒地被开垦出来,B项只是其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荒地之所以被开垦,根源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故C项正确;个体小农经济在春秋时期才兴起,故D项错误。3“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其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是()A耧车 B曲辕犁C翻车 D花楼机题干描述的是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故选A项;曲辕犁是唐代耕犁技术的进步的体现,排除B项;翻车是三国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排除C项;花楼机是明清时期纺织业的进步的体现

21、,排除D项。4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在下列出土文物中,可以推断中国丝织技术出现的最早时间的文物是()A记载祭祀蚕神内容的甲骨B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存中的绢片和丝带C出土的商代遗物中的玉蚕D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记载祭祀蚕神内容的甲骨”时间是在商代;“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存中的绢片和丝带”时间是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商代遗物中的玉蚕”时间是在商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时间是在汉代,经比较可知B项正确。5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D

22、技术精良,面向市场据题干材料“融青瑞色新”可知瓷器质地纯净,“先得贡吾君”说明此种瓷器被官府垄断,故选A项。6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材料反映出唐代造纸业的发展,与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宣州产的宣纸”“浙东产的藤纸”“益州产的麻纸”说明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故B项正确;由材料内容不能推断三地的造纸业是否为官府经营,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同地区不同特

23、色的纸都受到社会欢迎,生产样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需求,故D项错误。7下图是描绘集市场景的东汉画像砖拓片。对该拓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政府对“市”管理严格B“市”的交易时间不限C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D草市作用已经十分显著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对集市管理严格,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前商品交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商品交易的场所,而非商品买卖,故C项错误;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8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

24、期()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通过题干中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以及百分之二十的利率,可以得知当时商业资本比较活跃,故选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从总体来看,都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排除B项;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的社会地位都不高,排除C项;题干论述的是民间借贷现象,不是长途贩运现象,排除D项。9(20164月浙江选考,T6)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

25、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解读题干,据信息“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可知明代后期,江南地区人们对待商业的观念有所改变,但政府并没有放弃抑商政策,故选C项。10(2019杭州高三月考)明中叶起,松江“布被天下”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可能是()A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据材料中“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可以看出棉纺织业的技术很高,很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欢,故A项排除;材料中“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

26、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反映了棉纺织业的规模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农家庭纺织业是其主体,故B项正确;“棉纺织品易损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排除;材料无成本高的体现,故D项排除。11(2019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以下对该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目的在于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B强调发展农耕,限制私营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C有利于端正民心民志保障国家安全D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因为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而与商品经济发展相违背,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前提是商品经济发展,所以这一政策是与资本主义萌芽背道而驰的,故选D;A

27、、B、C三项符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故排除。12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500年左右,新航路开辟,与材料中“明朝平息倭患以后”“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相符,故选C项;材料中“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仅开两处进行贸易,“闭关锁国”政策并未终结,排除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明朝内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而非“海外贸易”,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城市是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