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1 ,大小:127.17KB ,
资源ID:169504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504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Word文件下载.docx

1、三、从汉至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1、汉朝(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三公九卿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2)刺史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2、隋唐(1)三省六部制 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作用: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分工明确,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2)科举制: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唐代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宋重文轻武更加重视科举制;明清八股取士。标准:才学评价: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高素质人才。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局限性:明清八股取士,束缚人们思想。3、北宋:在中央:二府三司: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在地方:派文臣作地方官,通判监督;设转运使削弱财权4、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

3、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5、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6、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职权: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完全听命于皇帝,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影响: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军功爵汉朝(巩固)中朝决策,外朝执行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恩令、设刺史中央:地方:刺史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节度使藩镇割据监察:御史台谏议:唐代门下 宋代谏院科举制北宋(加强)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路”、州、县文臣作地方

4、官,通判监督元朝(发展)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领六部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宣政院行省制明朝(强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府、县都察院、 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清朝(顶峰)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军机处(皇权到达顶峰)省、道、府、县四、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体现在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制度。君主借助皇权、宗法制父权、儒家伦理纲常维护统治。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

5、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2)消极影响: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思想上的控制使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严重的滞后。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古代希腊(一)历史沿革前2000 前12世纪 前8世纪 前4世纪 前146年 1453年 1830年 爱琴文明 黑暗时代 城邦时代 马其顿统治 罗马统治 奥斯曼统治 希腊独立(二)自然地理环境1.特点:多山少地、三面环水、港湾众多。2.影响:粮食生产

6、受限,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海外殖民活动频繁形成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国家,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吸收东方文化成果,形成独特的文明(注意: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古希腊民主政治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或决定性因素。古希腊人的殖民地,一般来说,与母邦仅有宗教和文化上的联系,本身在政治和经济上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实体。)(三)城邦 含义: 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的城市国家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类型: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 划分依据: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公民:本邦成年男子(奴隶主和自由民)(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和外邦人不属于)(四)雅典民主政治1.条件:多山

7、少地、三面环水、港湾众多的自然地理环境,促使工商业发达,形成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国家,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贵族制时期的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为向民主制演化准备了条件。2.过程:(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内容:“解负令”、 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民众法庭 意义: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克利斯提尼的改革 公元前506年10个地域行政选区、以抽签方式从10选区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各选区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意义: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3)伯里克利改革(公元前5世纪)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制定津贴制度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3.特点:“人民主权

8、”“轮番而治”(轮流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4.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 民众法庭;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5.评价: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发展积累经验。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促进文化发展。局限性:民主范围小,仅限于男性公民,妇女、外邦移民、奴隶被排斥在外。这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小国寡民的城邦。会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可能导致国家权力滥用和误用,成为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的区别:少数民主与多数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区

9、别比较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其影响古希腊古代中国自然环境广阔的海洋、海岛林立、山岭纵横、土地贫瘠、广袤的平原、土地肥沃经济生活海上贸易,殖民活动农耕生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中央集权思想文化开放、平等互利观念、蕴含人本思想安土重迁、重等级观念、缺乏个性追求二、罗马法前8世纪 前509年 前27年 前395 前476年 1453年 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期 罗马帝国 西罗马(前395-前476) 东罗马帝国(前395-1453)(二)罗马法形成过程1、开端: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背景:共和国初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内容: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利益评价: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10、,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法律,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2、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自然法”(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如法律至上、平等、公正,提出者:西塞罗)罗马法按形式划分:习惯法(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和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以后) 按适用范围分:公民法(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和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以后)3.完备:查士丁尼法典历代制定的法律规模庞大,使用不便;查士丁尼有感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积极革新内政。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结果,为

11、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4阿奎里亚法公元前286年,罗马确立了针对公民财产受到侵犯等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赔偿条款。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三)罗马法的历史影响1、积极: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因为内容丰富、体系完备,被欧洲大多数封建国家沿用。它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近代欧洲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如德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都渊源于罗马法。世上公认的法学理论、法制民主原则也均发端于罗马法。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代、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2、局限:罗马法实质上是维护奴隶

12、主贵族利益的第三单元 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一、背景1、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和议会制度。2、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3、政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夺取了政权。二、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国王的立法权转移到议会)三、发展完善1责任内阁制:历程:“光荣革命”后,国王的行政权转移到内阁;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 特点:内阁对议会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2选举权的扩大 工业

13、革命的深入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 两党制:光荣革命前产生,辉格党、托利党发展到保守党、自由党发展到保守党、工党。四、特点(1)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2)国家元首是国王,世袭产生,“统而不治”,没有实权。(3)政府(首相+内阁):内阁由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拥有行政权。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最高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4)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五、影响1.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民主化法治化的道路,促进英国

14、社会稳定发展。2.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3.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以后为很多国家效仿。第9课 美国的民主共和制1、独立战争后,美国独立。2、邦联体制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二、确立1、标志: 1787年宪法。2、内容(即原则特点):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分权:国家权力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直接对选民负责。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制衡: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

15、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联邦法官,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最高法院可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不合宪法。 (分权制衡原则体现在联邦政府三权分立、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权、两党制、两院制)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均实行任期制。共和制原则:总统和国家机关由选举产生3、评价: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确立联邦制总统制的共和制;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局限性:但是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保留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条款。三、巩固1巩固联邦制(18611865年内战)(1)原因:州权观念仍很活

16、跃。1861年南部11个蓄奴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2)措施:军事上以统一为口号开展内战法律上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肯定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巩固了国家统一。(3)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成为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2.两党制: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议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一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 17、18世纪,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议会长期停开。启蒙运动批判专制,宣扬自由平等,促进了思想解放。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一度推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大革命后的法国政局

17、动荡,政权更迭频繁,但是不能满足人民的民主要求。 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2最终确立:1875年宪法 (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艰难曲折)31875年宪法内容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总统和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众议院。内阁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4巩固共和的斗争:共和派和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议会选举中, 共和派取得胜利。议会对1875年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

18、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5影响: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二、德意志帝国的体制长期的分裂割据阻碍了德国的发展,19世纪民族主义成为时代潮流,要求实现统一。19世纪中期,普鲁士领导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2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3.内容: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掌握最高权力。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上院)和帝国国会(下院)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唯一对政府起压力作用的就是批准预算。4.特

19、点:不健全不完善的代议制,代议制体现在帝国国会(下院)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坛;不健全体现在行政权控制立法权,对政府缺少监督权。实际上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专横统治引起社会不满,并最终把德国拖进了一战的灾难。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选举产生议会,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主权) 议会都享有立法权 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实行政党政治作用: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权利。一定程度上保证人民拥有更多民主自由,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四单元:内忧外患和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 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

20、0-1842)1.原因: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大门。直接原因:虎门销烟(英国走私鸦片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危害: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丧失外贸优势;吏治腐败,军队丧失战斗力;损害吸食者的健康。2.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地特权。 (领事裁判权: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中国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国民之间的民刑案件,均由被告所属国的法院或领事法庭依所属国法律审理。一战

21、后,苏联等国取消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二战后期,英美等国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3.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此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二是实现现代化)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经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结果:1858

22、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内容:开放天津等11个城市;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口岸往来;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赔偿800万4.影响:中国主权遭到更大破坏;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一、原因: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列强侵略、统治阶级剥削。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3.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二 过程(1851-1864)1前期斗争: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 进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达到军事全盛制定天朝田亩制度作为革命纲领。(以土地制度为核心,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评价:具有革命性

23、: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落后性:建立小农经济;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产品)2后期斗争: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挽救危局,起用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任用洪仁玕主持朝政。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由于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最迫切的愿望要求和缺少必要的条件,没能实施。) 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胜利。三意义:1.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2.表达了农民群众的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24、。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地位作用与局限性: 农民阶级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落后性等阶级局限性,因而不能担当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点: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第14课 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为满足日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制定大陆政策。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为转移国内矛盾,日本对外侵略。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2、经过: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

25、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3、结果: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接受马关条约(割三岛、2亿两、开重庆、设工厂)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日本白银二亿两;加重人民负担,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影响:1)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了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更加严重。推动了中华民族觉醒。政治上,各阶级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戊戌变法

26、,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经济上,实业救国成为热潮。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2)对日本而言促进了日本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对外扩张更加疯狂。3)对远东格局而言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列强对远东的争夺更加激烈。二 、义和团运动(1900)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口号:“扶清灭洋”(反映农民阶级的爱国意识但盲目排外)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镇压到安抚再到剿灭。(安抚的目的是利用)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5、意义: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

27、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列强当时要瓜分中国的计划)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借口: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1900年组成联军在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4、危害: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税收,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