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1.59KB ,
资源ID:169497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497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日贸易结构与产业竞争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日贸易结构与产业竞争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1、其中,对日出口在中国出 口中所占比重为 8.4 ,日本是中国的第四大出口地;对日进口 在中国进口中所占比重为 14.0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地, 中国对日贸易逆差为 318.8 亿美元。中国对日出口商品以机械、工业用原材料、纺织品、食品为 主。以 2007年为例 (参见表 1) ,在中国对日出口中,一般机械 和电子机械产品占 33.4 ,工业用原材料占 18.4 ,纺织品占 16.1 ,粮食类消费品占 6.2 。如果从主要国家和地区对日出 口各类商品的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的情况是:粮食类消费品占 15.5 ,低于美国,但明显高于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四国;一 般机械和电子机械产品分别超过四分之一

2、,运输机器占 12.0 , 低于欧美;纺织品占 82.0 ,处于绝对优势;各类耐用消费品 大都占 50以上,只有汽车处于绝对劣势;工业用原材料占 7.4 ,其中,粗原料和矿物性原料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明显低于 东盟四国, 化工类原料远低于欧盟和美国, 金属类原料高于欧美 和东盟四国,纤维类原料大大高于其他地区。中国对日进口商品以机械机器和化学、 金属等工业用原材料 为主。其中,机械机器类产品在中国对日进口中所占比重超过一 半,化工、金属等工业用原材料占三分之一。从贸易收支来看, 中国的纺织品、 粮食类消费品、 家用电器等产品对日贸易处于顺 差结构,而一般机械、电子机械、汽车以及化学、金属类原材料

3、等产品对日贸易处于逆差结构。从上述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中可见, 电子机械和一般机械等 机械类产品占交易商品的一半左右, 这表明中日之间的产业内分 工不断深化, 中日贸易逐步从过去的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 变。如表 2所示, 2005年中国的对日产业内分工指数为 31.5, 比 2002 年提高了 6.5 个百分点,与 1995年相比则提高了近 9 个 百分点。 对日产业内分工指数上升, 意味着中日两国间的互补性 有所减弱,竞争性有所增强。但是,如果从中国对其他国家和地 区的产业内分工指数变化来看, 中日产业内分工水平尚落后于中 国与东盟、韩国的产业内分工,也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因而在今 后的较长

4、一段时期内,中日贸易仍将存在较大的互补性。2中日主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考察一国产业的竞争力有很多角度。本文主要立足于贸易, 从中日主要产业的发展实态出发, 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特化系数(TSC)、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等指标,分析和比较 中日主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 )MSMS 是指某类商品出口在世界同类商品出口中所占的比率, 是衡量某类商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以后, 随 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主要产业商品的 MS均不断上升。相比之下,日本主要产业商品的 MS则普遍下降。如表3显示,2006年,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 MS分别为22.3 % 和 30.

5、6,日本这两项合计为 3.2,而且在 2005年的世界化纤产品生产量中,中国占 44.8 ,日本仅占 2.9 。办公通讯设 备的MS接近20%,已超过日本;农产品的 MS为3.4 %,远高于 农产品依靠进口的日本。但是,汽车的 MS仅为1.4 %,与日本的 13.7 %相比,相差悬殊;钢铁产品、化学品和商业服务业的 MS分别为8.7 %、3.6 %和3.3 %,均低于日本。(二)TSCTSC主要反映某类商品的出口竞争力状况,其计算公式为 TSCij=(xij Mij) (xij+Mij) , xij 和 Mij 分别表示 i 国 j 产 业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当某类商品的 TSO0时,说明该

6、类商品的出口具有比较优势,而且数值越接近 1,该类商品的竞争 力越强;反之,当TSGC 0时,说明该类商品的出口处于比较劣 势,数值越接近 1,该类商品的竞争力越弱。从表4中可见,中国服装产品的TSC大于0.9 ,远高于日本, 贸易竞争力较强;纺织品的TSC近年来呈增大趋势,已超过日本,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办公通讯设备的TSC已改变了负值状态,逐 步具有竞争力并有赶超日本之势; 农产品的TSC为负值,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但与日本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汽车 的TSC逐年增大,但与日本相比几乎没有竞争力; 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逐步具有竞争力, 化学品缺乏竞争力, 二者与日本相比总 体处于相对

7、劣势。( 三 )RCARCA是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公式为:RCAij=(Xij Xij) (Xwj Xwt) ,xij 表示 i 国 j 产业商品的出 口额; xit 表示 i 国所有商品的总出口额; Xwj 表示世界 j 产业 商品的出口额;Xwt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总出口额。 RCA可以反映一国某类商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所形成的实际结果。一般认为,当某类商品的 RCA2.5时,表示该类商品具有 很强的竞争力;当1.25 V RCA: 2.25时,表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当0.8 V RCAV 1.25时,表示具有中等竞争力;当 RCAV 0.8时,表示竞争力较弱。依据此,可以作

8、出如下判断:中国的服装纺织 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 争力;办公通讯设备已形成较强的竞争 力;农产品的RCA虽然呈下降之势,但与日本相比总体处于相对 优势;钢铁产品开始形成竞争力;化学品的竞争力较弱;汽车的 竞争力与日本相差悬殊 ( 参见表 5)。需要指出的是: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 外资企业所占比重较 高, 2001 年以来一直在 50以上, 2007年达到 57.7 。这些企 业出口商品的核心技术通常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中国从中获取的 只是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费。 所以,上述指标多少含有夸大中国产 业竞争力的成分。3中日两国的市场开放状况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贸易

9、自由化和市场开放程度。 随着经济国际化、 区域化的快速 发展,各国家和地区纷纷降低贸易壁垒,日益开放市场,积极发 展对外经贸关系。自 2001 年底人世以来,中国不断削减关税,总体关税水平 已从 2001 年的 15.3 降至 2007 年的 9.8 。但是,这一关税水 平仍明显高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尤其非农产品的平均关 税水平比欧盟和美国分别高 5.1 个和 5.7 个百分点,比日本高 6.2 个百分点,甚至比韩国也高出 2.4 个百分点。而日本除皮革 鞋类外, 各类非农产品的关税都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如日本机 械设备产品的平均关税几乎为零,木材和纸浆、矿物金属、化学 等产品的平均

10、关税都在 3以下,纺织品和服装的平均关税虽然 在 5以上,但低于欧美韩和中国的关税水平。农产品一直是日本、 韩国等国保护的重点领域, 韩国农产品 的平均关税高达 47.8 ,日本为 24.3 ,分别比中国高出 32个 和近 10 个百分点,更远远高于美国。当然,日本并非对所有农 产品都征收高额关税,而主要是针对大米等谷类、糖类、奶制品 等征收高关税,像棉花、蔬菜水果、饮料烟草、一些鱼类产品的 关税则低于中国 (参见表 6) 。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不断降低关税, 非关税壁垒越来越成为 阻碍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因素。 非关税壁垒一般包括贸易权、 流通 权、进口许可、进口配额、标准认证、卫生检疫、知识产权

11、保护 等内容,有的学者将这些内容进行量化后得出非关税壁垒指数。 如果将中日两国 2005 年的非关税壁垒指数进行比较,中国的非 关税壁垒指数低于日本,尤其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日本在机械、 商业运输、化学等领域采取的主要非关税壁垒措施。4中国主要产业在对日竞争中面临的挑战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产业在进出口商品结构、国际竞争力、 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某些产业还处于比较劣势, 在对日竞争中面临着挑战。 而且,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以及中 日产业内分工的深化, 今后这种挑战将更多地体现在某些产业的 特定品种上。(一) 农业与美国、 加拿大等世界农业大国相比, 中国的农业处于竞争 劣势。但是,若与

12、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日本相比,中国的农业又 总体处于相对优势。由于日本长期以来对本国农业实施保护措 施,对一些农产品进口征收较高关税, 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受到 限制。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近年来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 有所松动,逐步开放农产品市场将是今后日本不得不面对的课 题。另一方面,进入 21 世纪以后,中日间围绕农产品的贸易摩 擦增多。 2006年 5月,日本开始实施有关农产品的“肯定列表 制度”,其中规定的农业化学品涉及中国对日出口的大部分农产 品,这对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形成新的壁垒。所以,要扩大中国 的农产品出口, 不仅需要尽快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质量标 准,扩大深加工产品出口,

13、 而且需要完善现行的食品安全制度和 检疫标准等。(二) 纺织服装业纺织服装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 是中国典型的出口导向型 产业。这一产业,从整体上看,中国比日本更有竞争力,尤其是 低附加值、批量加工生产的化纤、棉、丝麻、服装等产品具有较 强的竞争力。 近年来, 由于中国不断下调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退税 率以及日本国内需求疲软、 对华进口加强非关税壁垒保护、 纺织 服装产品进口市场趋于多元化等原因, 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对日 出口有放缓之势。与中国相比, 日本更注重对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在技术含 量高的人造纤维、针织品、面料等方面具有优势,对华出口高档 纺织服装产品存在增长潜力。另外,在日本市场上,

14、中国要面对 其他供应国的竞争,如日本已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 哥等分别签署了经济伙伴协定,其中就包括削减纺织品关税内 容,这些国家对日出口的丝绸、 衬衫等产品对中国同类产品必将 形成竞争。因此,中国要进一步扩大纺织服装产品的对日出口, 需要改变生产结构, 提高纺织技术水平, 在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 化上下工夫,并主动应对不断增多的技术壁垒。(三) 电机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电机产品加工基地和出口大国。 2006 年,中国的计算机、 视盘播放机、 数码相机、 手机等产品的产量, 均超过或接近世界产量的一半。 在中国的对日贸易中, 电机产品 所占比重最大,而且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如洗衣机、

15、空调、计 算机及零配件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作为中国的基础性产业,电机产业将具有一定的成长潜力但是,由于电机产业具有更新速度快、竞争激烈的特点,中 国不仅要面对来自日本国内产业的竞争, 如日本在高端的数字式 集成电路、电子计算器、影像器械、电子管半导体、液晶屏以及 工作机械、建筑机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还要面对来自韩国、 中国台湾、美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因此,不断提高创 新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是中国电机产业必须面对的挑战。(四) 汽车产业随着中国汽车产量的迅速增加,在 2005 年的世界汽车产量 中,中国所占比重已上升到 8.6 。尽管如此,中国汽车产业的 整体竞争力较弱, 生产

16、集中度较低, 主要汽车厂商的国际市场份 额还不到 1,而且对外资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技术和品牌,自 有产品中除中型货车外基本不具有国际竞争力。在中日汽车贸易中, 中国处于逆差, 尤其整车贸易逆差十分 突出,而日本的汽车及其零配件出口竞争力较强。 如果中国对日 进一步开放汽车市场, 将会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冲击, 也会加剧 日本在中国市场上与德国、美国、韩国和法国的竞争。结果很可 能是,在华投资的欧美汽车厂商增加从日本的零部件进口, 从日 本的进口部分取代从欧美的进口, 中国对日汽车贸易逆差进一步 扩大。因此,加快汽车业重组,培育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树立自 己的品牌,是中国汽车产业亟待解决的课题。(五

17、) 钢铁产业中国是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但生产集中度偏低,且 70以 上是钢棒、线材、螺纹钢、普通中板、焊管等低附加值产品,在 冷热轧板材、电镀板、不锈钢、石油管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供给 上存在缺口。 而且,近几年, 中国还对日增加了薄钢板、 型材钢、 不锈钢、镀锌板材等产品的进口,对日钢铁贸易逆差扩大。自 2007 年 4 月以来,中国开始逐步降低和取消一些低端钢 铁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加征出口关税, 以控制高耗能和高污染产 品的生产,这 将影响中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对日出口。另一方 面,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房地产、汽车、家电、机械等行业 的繁荣,带动了对钢铁的需求,只要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预 计

18、对日进口高端产品仍将具有潜力。 目前, 中国钢铁业的当务之 急是,减少对低端产品的投资和生产, 优化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 降低投资风险和成本, 引进技术和资金,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规 模效益。(六) 化学产业与日本相比, 中国的化学产业尤其是有机化学方面明显处于 劣势。中国对日出口主要是包装用和家庭用塑料等无机化学制 品,而日本却是中国化学品的主要进口地之一, 中国对日化学品 贸易为逆差结构。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 中国政府 鼓励外资进入合成材料、 精细化工产品、 工程塑料及环保材料等 领域,中国在这些产品的供给上存在较大缺口。 伴随中日间能源 环保领域合作的展开和深化,

19、 预计日本企业对华环保材料等产品 的生产和出口将会增加。 改变中国化学产业的劣势地位, 需要优 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七) 商业服务业随着货物贸易规模的扩大、 跨境人员流动的增加以及国民收 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运输、旅游等服务贸易迅速增长,中国已 成为世界海运大国和亚洲新崛起的旅游客源国。 但是, 从总体上 看,中国的服务业水平偏低,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结构。一般而言, 商业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在发达国家。 日本的服务 业虽然比美英德等发达国家落后, 但与中国相比, 总体处于优势。 随着日本对华制造业投资日趋成熟,对华投资产业结构也在调 整,加之中国不断放宽服务业外资政策, 日本对华投资已呈

20、现出 从制造业向金融、租赁、流通等服务业转移的倾向。进一步开放 服务业市场, 将是今后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这将有利于 日本企业进人资本和技术知识密集型的金融等领域, 也将加剧中 国的服务业竞争,进而带动通讯、信息、咨询及广告宣传等服务 贸易的增长。 当然, 中国具有一定优势的传统服务业也会获得新 的发展空间。总之,随着世界经济自由化发展, 中国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 中国产业将会面对来自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的竞争和挑 战,特别是那些处于劣势的产业将承受较大的压力和冲击。 但是, 从长期来看,会促使这些产业调整生产结构, 提高研发创新能力,但这从而提升中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