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空气的特点,通过教具自主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课前准备教师用:塑料袋1,水槽。学生用:塑料袋2、小烧杯1,牙签1,餐巾纸1。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核心问题及学生活动设计教师引导设计组织形式一、导入以小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兴趣,学生通过游戏能意识到空气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需要空气。(1)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测试,比一比看谁能憋气十秒钟?准备好了吗?开始!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时间到!师:我看呀,老师一说时间到,好多同学都(做深呼吸的动作)做了一个深呼吸的动作,那老师想问问,你吸进去了什么呢?生:空气没错,是空气。那刚才在憋气的时
2、候,你有什么感觉呢?发表意见总的来说,我们感到不舒服、难受。在操场上,在家里,包括我们此时在教室里,都在呼吸。我们呼吸的地方都有空气。我们不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都需要呼吸空气,空气和我们的关系真密切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周围的空气。(板书:空气)互学二、利用感官初步感觉空 气运用视觉这一感官,通过周围事物雾与烟的特征与空气的对比,在小组内讨论得出空气具有看不见的特征这一结论。(1)看刚才有同学说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现在大家就来看一看,能看见空气吗? 生:看不见!真的吗?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在峨眉山上拍摄到的照片里白茫茫的一片是什么呀?雾。那我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雾是不是空气呢?你们能找到
3、哪些理由来证明你们的想法呢?小组讨论。一二三!哪个小组愿意首先来分享你们讨论的结果?第一组汇报。第一个小组汇报的很不错,有没有同意他们观点的小组,要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补充呢?补充。有没有不同观点的小组呢?科学需要大胆的猜想,大胆的尝试,猜想和尝试不分对错。第二组汇报。我们给雾来组词,可以组水雾、喷雾,都和水有关。我们来看一看把雾放大后的照片,雾其实是由无数细小的小水滴组成的,雾属于液体。我们平时走在大雾里是不是感觉湿湿的,凉凉的?就是因为雾是由许多液态的小水滴组成,而空气我们知道他是气体,所以雾不是空气。我们自己也能制作出雾来。看,老师带来了一个喷雾,里面就是纯净水,大家来感受一下雾和空气的区别
4、。有没有看见在空中飞舞的小水滴?是不是感觉到湿湿的、凉凉的?除了雾之外,老师还带来了一张图片,这是烟囱里冒出来的烟。大家想一想,烟是空气吗?为什么呢?我请这个小朋友来回答。不是。空气是看不见的。没错,这个小朋友会举一反三,奖励你一颗五角星。烟确实不是空气。那烟是什么呢?大家看,老师手里有一些沙子,我想请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来摸一摸,说说摸到的感受。很细,颗粒。其实烟就是比沙子还要细小的颗粒,他们又小又轻,甚至能漂浮在空气中。我们知道沙子是固体,烟虽然比沙子要小很多,但仍然属于固体,所以烟也不是空气。自学展学运用嗅觉这一感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白空气作为混合气体是没有味道的。(2)闻我们马上就可以
5、放学回家啦,回家之后爸爸妈妈在厨房忙碌着,我们都不用眼睛看,只用鼻子闻一闻,就能分辨出今天晚上有糖醋排骨还是炒土豆丝。说明用闻的方式也能辨别物体。不管我们闻到的是甜甜的味道,还是辣辣的味道,他们是空气的味道吗?你来说说看。那是什么的味道呢?那些菜的味道。我们现在来用鼻子闻一闻,我们周围的空气有味道吗?没有。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他本身是没有味道的。 运用触觉这一感官,学生自主体验周围的空气,发现空气摸不着的特点 。(3)摸除了用眼睛看用鼻子闻,我们还可以用手摸的方式来感受空气。我们刚刚说空气是无处不在的,那大家现在伸出手来摸一摸我们周围的空气。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说说他的感受。摸不着。空气的又一个特
6、点被我们发现了,那就是空气摸不着。三、利用工具证明空气存在 学生能利用之前探索到的知识,利用提供的工具,在小组内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制定实验计划并实施,探索到空气确实存在及其证明的方法。大家看老师也想摸到空气,可是双手一合拢,老师的手掌心里哪里还有什么空气。老师有疑问了,既然空气看不见闻不着,那我们的周围是不是真有空气?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抓住空气?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用塑料袋来抓空气。并让一个学生演示一下。老师也用塑料袋在四周勾一勾,你们说这个里面有什么?刚刚我们说空气看不见摸不着,那大家有没有什么方法证明给我看,证明给大家看,袋子里面有空气?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工具,给大家五分钟的讨论时间
7、,可以利用这些物品,小组内想一想证明袋子里有空气的办法。将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一会儿向大家展示。汇报演示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扎破吹风;扎破在水里冒气泡等)看不见的空气在能看见的水里流动,形成气泡,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空气,这是科学上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看不见的东西,我们能借助看得见的东西证明它的存在,科学真是太有趣了,对不对?视频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来看看国外的科学家利用工具捕捉到的空气。四、总结学生能自己梳理本课的脉络,回顾自己学到的知识。有谁能说说今天我们这堂课学科学到了什么?发言播放视频风,同学们思考老师播放的这个动画与我们今天认识的空气有什么关系呢?下课后我们再去感受下身边的空气吧!板书设计
8、 看不见 方法一: 方法二: 没有气味 摸不着课后反思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进行观察,所以学生需要借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空气特征的认识活动。空气这部分内容较以前有了更加充分的设计。这一课从小游戏开始,到对比生活中其他事物和空气的异同,再到想办法捕捉空气并证明空气的存在。通过比较,学生能够轻松的建立对空气的认识,这节课的几个活动设计虽然很简单,但学生兴趣极高。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
9、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三、教学重点和
10、难点: 重点: 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合作,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三、准备材料:吹泡泡器、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四、教学过程设计:一、谜语导入 1、导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植物动物离不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二、我们知道的空气 1、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课本P75气泡图中。(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再想想,除了在教室里,你还在哪里也感受到了空气。没有
11、空气,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学生说,教师运用实物投影或小黑板整理归纳。引导学生观察气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三、空气存在吗?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但是口说无凭,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2、师:可以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气球等)思考看看。 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个装着水的水槽,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每人选择自己方法向另外三人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组员认真听讲解,请
12、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适时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并请学生试着举例。)四、比较空气和水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回顾水的特点; 相同的地方; 比较不同。 2、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利用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维恩图,与学生交流。 3、探究空气比水轻 师: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说一说你是怎样证明的?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当小组内一名同学动手操作时,其他组员认真观察。(对于感觉有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适当启发
13、。4、空气的流动师:水能流动,空气能流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一位学生上台吹泡泡,让大家通过观察泡泡的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动手画一画风。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五、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总结与延伸)1、健康需要新鲜的空气,针对空气污染,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改进燃料结构,安装净化装置,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回收净化再利用等。.大力植树造林严禁 乱砍滥伐.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制定标准、加强监测2、健康需要新鲜的空气,针对空气污染,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呢?.多种树、爱护绿色植物。.节约能源。.鼓励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少制造垃圾。.不乱丟垃圾。.不随意燃烧垃圾。.不用杀虫剂。3、回到课前的气泡图,看看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一样吗?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再去探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