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71.03KB ,
资源ID:169289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289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省上饶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省上饶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D. 狗的黑色毛、白色毛和黄色毛【答案】D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豌豆的高茎与水稻的矮茎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种皮的灰色与子叶白色符合“同种生物”,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安哥拉兔子的长毛与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狗的黑色毛、白色毛和黄色毛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3. 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F1(Bb)自由交配产生F

2、2,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F2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黑身是( )A. 53 B. 51 C. 31 D. 81自由交配根据配子比例进行计算比较简单,自交就须按照每种基因型及其比例进行计算。【详解】亲本中B占1/2,b占1/2,在F2中bb占1/4,BB占1/4,Bb占2/4,而灰身果蝇中有1/3BB和2/3Bb,其产生的配子中B占2/3,b占1/3,所以在F3中黑身bb占1/9,其余都是灰身,应为8:1,D正确,A、B、C错误。4.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A. “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是建立假说演绎推导提出问题实验检验

3、得出结论B.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非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则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接近1111,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过程C. 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推测,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过程D.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答案】B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

4、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演绎推导实验检验得出结论,A错误;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非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则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接近1:1:1,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过程,B正确;C、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推测,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假说”过程,C错误;D

5、、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明确每一个步骤的具体内容,不能将“假说”的内容与“演绎”的内容混淆,并注意识记不同的科学家的实验方法。5. 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AaBb的个体和aaBb的个体杂交, F1的表现型比例是A. 9:3:1 B. 1:1:1 C. 3:1 D. 3: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基因与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

6、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可以分解成Aa与aa杂交,以及Bb与Bb杂交。Aa与aa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为Aa:aa=1:1,Bb与Bb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为B-:bb=3:1。因此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为(1:1)(3:1)=3:1,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6. 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种子和花粉中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种子和花粉中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

7、,其中最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 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 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 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配子中只存在等位基因中的其中一个杂合子的配子种类能够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杂合子测交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详解】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A

8、错误;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只能验证,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7. 图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此果蝇为雄性B. 其基因型书写为AaXWYC. 此果蝇的一个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D. 该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的非同源染色体组

9、合种类有16种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图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中有、XY四对同源染色体,根据基因的位置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是AaXWY。【详解】AB、由于该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是雄性,其基因型为是AaXWY,AB正确;C、此果蝇的一个细胞在不发生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能产生4个配子,但只有2种,C错误;D、由于果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种类有24=16种,D正确。8. 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大肠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水稻

10、的遗传物质是DNAA. B. C. D.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错误;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错误;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正确;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错误; 水稻的遗传物质

11、是DNA,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生物的遗传物质,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能根据结论性语句准确判断各生物的遗传物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9.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 形成时,RNA聚合酶可使DNA双螺旋解开C. 和之间既有氢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D. 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中的氨基酸序列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

12、,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为DNA,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使得脱氧核苷酸连成脱氧核苷酸链,A正确;B、形成为转录,RNA聚合酶有解旋的功能,可使DNA双螺旋解开,B正确;C、为mRNA,为tRNA,两者配对时有氢键的形成,当tRNA离开时有氢键的破坏,C正确;D、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中的氨基酸序列,D错误。10. 下列有关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种密码子都对应一种氨基酸B.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C. 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的

13、一个碱基改变,则对应氨基酸一定改变D. 反密码子是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是指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反密码子是tRNA分子上与mRNA分子中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有61种。【详解】A、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氨基酸,A错误;B、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B正确;C、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决定同一种氨基酸,所以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的一个碱基改变,对应氨基酸不一定改变,C错误;D、反密码子是tRNA分子上与mRNA分子中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相邻的碱基,D错误。11. 假设果蝇种

14、群甲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果蝇种群乙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现将两种群果蝇混合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的基因频率相同B. 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a的基因频率不同C. 若混合后果蝇个体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D. 若种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1 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 杂合子的频率,据此可知,混合前种群甲、乙的A基因频率分别为 1/4、3/4,A错误。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均为 1/2,B错误。由于两种群中果蝇的具体数量未知,由题意无法求出两果蝇

15、种群混合后的各种基因型的频率,也就无法求出混合后随机交配所得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C错误。若种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A的基因频率=1/4+1/21/2=50%,D正确。【点睛】学生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理解不清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

16、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12. 下图是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 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 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 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分析】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地理隔离;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

17、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而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B、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的基因不能自由的交流,即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C错误;D、新物种形成的前提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13. 血浆中的水来自( )A. 组织液、淋巴 B. 组织液C. 组织液、消化道 D. 组织液、淋巴、消化道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其关系如图所示。【详解】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消化道、组织液的渗透和淋巴的汇入,D正确,A、B、

18、C错误。14.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D. 血浆中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时,人体的内环境就达到稳态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

19、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稳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指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因此血浆中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时,人体的内环境不一定达到稳态,D错误。15. 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两个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刺激D处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

20、偏转B. 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 刺激B处时相应部位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BCD. 若C处缺少神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答案】A1、图中C处突触的类型为轴突一树突型,兴奋是从左侧的神经元传向右侧的神经元。2、在突触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详解】A、刺激D处时,兴奋只能传导到E处,而不能传递到B处,因此电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A错误;B、C处是突触结构,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

21、信号转换,B正确;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B处受到刺激后,可以向A处和C处传导,C正确;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以C处缺乏神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传来的信息,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细胞膜电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6. 下列有关神经递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能是激素分子 B. 可能是气体分子C. 可能是氨基酸分子 D. 都是蛋白质分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

22、膜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详解】A、某些神经递质也可能是激素分子,如肾上腺素,A正确;B、神经递质可能是气体分子,如NO,B正确;C、神经递质可能是氨基酸分子,如谷氨酸、Y-氨基丁酸、甘氨酸等,C正确;D、神经递质根据化学性质,可分为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多肽类、嘌呤类,一般都不是蛋白质分子,D错误。17. 图中所构建的模型,不能体现的是 A. 分级调节 B. 反馈调节 C. 神经调节 D. 激素调节【详解】A、图中由下丘脑到应是垂体,到应是腺体,属于分级调节,A正

23、确;B、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属于反馈调节,B正确;C、该图没有体现神经调节,C错误;D、都是激素,体现的是激素调节,D正确。18. 如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激素C、D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最重要的两种激素B. 糖尿病患者若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一般不能口服C. 激素C可进入靶细胞并氧化分解提供能量D. 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可以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且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C能够使血糖下降,判断C是胰岛素;D能够使血糖上升,判断D是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体液调节;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D,从而使

24、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详解】A、根据C能够使血糖下降,判断C是胰岛素;D能够使血糖上升,判断D是胰高血糖素,C、D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最重要的两种激素,A正确;B、糖尿病患者可能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故若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因胰岛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多肽)类,故一般不能口服,B正确;C、激素C胰岛素为动物激素,只能起调节作用,不能在靶细胞内氧化分解提供能量,C错误;D、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可直接受神经中枢(下丘脑)的调节,且由以上分析可知: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19.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在入侵人体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 在新冠病毒和

25、淋巴因子参与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 在体液中,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并直接将其降解C. 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 新冠病毒再次入侵时,相应的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1、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抗体。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详解】A、体液免疫过程中,在新冠病毒和淋巴因子参与下,B细胞增殖

26、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B、在体液中,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可阻止病毒的传播,抗体不能直接将病毒降解,B错误;C、在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中,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的阻挡作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细胞的吞噬分解,C正确;D、由于新冠肺炎已治愈患者体内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记忆细胞,所以当新冠病毒再次感染新冠肺炎已治愈患者,能够诱导记忆细胞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并由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正确。20. 生长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叙述正确的是( )A. 拜尔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生长素,经过鉴定,确定为IAAB.

27、詹森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透过琼脂块C. 温特实验中有一组是,将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所以这组可有可无D.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的1、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的向光性,发现了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达尔文实验:用单侧光照射植物胚芽鞘,胚芽鞘会发生向光弯曲生长;切去顶端后再照射,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2、詹森的实验:将胚芽鞘顶端切开,其中接上一块不能让化学物质通过的云母片,胚芽鞘便失去了向光性;用一块可以让化学物质通过的琼脂块插入切开部位,胚芽鞘仍然可

28、以向光弯曲生长。3、温特的实验:用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将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4、拜尔的实验:拜尔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胚芽鞘切面的一侧,不照单侧光,胚芽鞘会向放置胚芽鞘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详解】A、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生长素的是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A错误;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透过琼脂块传给下部,B正确;C、根据题意分析,温特的这一组实验为对照组,而实验应该遵循对照性原则,因此这一组实验是不可或缺的,C错误;D、达尔文并没有生长素的概念,其实验证明了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D错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