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51.73KB ,
资源ID:169204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204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纳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纳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1、纳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纳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各项重大部署,紧扣试验区“三大主题”,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知难而进,战胜了百年不遇的雪凝、干旱等自然灾害,克服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十二五”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

2、济实力逐步增强 全县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 2010年达到71.3亿元,是2005年(33.1亿元)的2.15倍,占“十一五”规划的122.9%,年均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9亿元,是2005年(7.8亿元)的1.4倍,年均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5亿元,是2005年(18.7亿元)的2.07倍,年均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是2005年(6.6亿元)的3.3倍,年均增长26.9%。三次产业比重为15.3:54:30.7。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重点项目建设成绩显著 “十一五”初期,由于缺乏象纳雍发电厂、中岭煤矿等那样

3、的大型项目支撑,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到 2008年才恢复增长。2010年达53亿元,是2005年(30亿元)的1.8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109.7%,年均增长12.2%。“十一五”期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36.49亿元,比“十五”时期(113.64亿元)增加22.85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省、地重点项目 15 个(总投资187128万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区域发展条件不断改善 “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新建公路220条2164.2公里,改造公路7条201公里,新建水运码头15个,延长了通车里程,提高了路面质量,全县通车里程达4712公里,全县

4、24个乡镇通油路,通公路村占全县总村数的93.9%,比2005年提高了34.6个百分点。通过实施水利项目工程,解决了农村26.075万人和5.4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解决了城镇居民12万人的饮水问题,实现可灌溉耕地和水浇地1.05万亩,恢复冲毁耕地1050亩,大坪箐水库、金蟾水库、过狮河水库除险加固,红旗灌区配套项目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和城区电网改造,使全县电网结构及供电网络更加安全,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用电条件得到改善。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四、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县域经济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十一五”期间,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烤烟、茶叶、中药材、水果、蔬

5、菜等特色农业稳步发展,以茶叶产业化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以煤炭、电力为主的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趋凸现。旅游服务业发展良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其他第三产业兴旺繁荣。区域特色经济的初步形成,为我县找到了发展方向,全县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发展阶段。三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业排序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 五、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十一五”时期,全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科技兴农步伐加快,扶贫功坚取得新的成就。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7.2

6、8万吨,种植烤烟3.5万亩,收购烟叶9.73万担,为计划的128%。茶叶、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畜牧业稳步发展, 2010年全县大牲畜存栏12万头(匹)、生猪存栏26.7万头,羊存栏3万只,肉类总产量2.91万吨。扶贫工作成绩显著,贫困人口从2005年的23.48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14.82万人,净减少8.66万人。 六、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五年来,全县工业生产实现了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转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逐步从粗放型生产向具有较高水平的集约化生产转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随着年产150万吨水泥厂以及五轮山煤矿、德科煤矿等一大批煤矿陆续投产

7、,将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86亿元,年均增长18.2%,工业增加值25.31亿元,年均增长11.3%;煤炭产量达858万吨,年均增长11.1%;发电量达115.72亿千瓦时,年均增长6.1%。水泥产量达8.865万吨,年均增长52.02%。 七、城镇化工作稳步推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城乡建设成绩显著,县域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拓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2%,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投资14.79亿元实施了新城区路网建设、旧城区道路改造、城镇供水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工程、小城镇建设工程、廉租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城镇基础

8、设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了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八、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消费品市场繁荣 通过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促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2010年达到12.0999亿元,是2005年(4.2亿元)的2.9倍,为“十一五”规划的143%,年均增长2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16亿元,是2005年(1.5亿元)的5.6倍,年均增长38.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达到10.46亿元,是2005年(3.2亿元)的3.3倍,为“十一五”规划的190

9、.18%,年均增长26.99%。 九、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方面,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薄弱学校改造以及职中教学楼改造等教育项目工程,改善了全县办学条件。“两基”通过国家级验收。2010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9.52%,比2005年提高0.81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99.95%,比2005年提高1.83个百分点,高中毛入学率39.74%,比2005年提高15.23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以初教、普教、职教、特教和成教为基本框架的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完成了县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建设,扩建县妇幼保健院800平方

10、米,改扩建25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1.6万平方米,新建村卫生室183个(业务用房10980),并配套了基本医疗设备。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2010年达到76.1262万人,比2005年净增30.803万人,参合率提高到92.57%,农民“看病难、就医难”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不断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和疾病防控以及妇幼保健工作,有效控制了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进一步提高了妇幼保健水平。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城镇新增就业97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48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回县报到)1857人就业率达77%,安置41名退伍军人就业,成功介绍就业122

11、1人,企业职工养老金发放率100%,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达到8419人、18259人、9730人、16600人、18259人。加大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成绩显著,纳入城市低保范围2085人,发放低保金357.41万元;纳入农村低保范围11.71万人,发放低保金6648.88万元。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逐渐提高,人口出生率、多孩率有所下降。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方面,新建了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及4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县城数字电视建设取得新进展。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12、,事故发生次数下降。洪家渡库区和黔中枢纽工程纳雍库区移民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刑事案件比“十一五”期间大幅度减少。信访维稳工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整脏治乱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全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829元,是2005年(6695元)的2.1倍,年均增长15.6%,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60元,是2005年(1893元)的1.67倍,年均增长10.8%,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 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卓有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累计荒山造林5.99万亩、封山育林10.85万亩、种植经果

13、林5.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34.21%提高到2010年的40.2%,提高5.99个百分点。实施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改善了910户3511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被毁农田得到恢复和保护,基本农田建设面积逐年增加。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完成纳雍电厂燃煤机组脱硫设施增容改造项目。三岔河经“河长制”管理,出境断面水质逐渐好转。新建工业企业经过环保部门严格审查,现有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通过生态建设和环保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确保可持续发展。 十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

14、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部门预算管理、国库资金支付管理、政府采购、社会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全面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形成;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完成了全县林权制度改革,规范了土地流转机制;实施领导干部“双考双评双挂钩”制度,提高了行政效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五年累计签约引资项目42个,累计到位资金39.67亿元,全县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第二节 “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经验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经历了历史少见的雪凝、干旱等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

15、较快发展,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五年来,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目标,努力推进各项建设,使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践证明,发展是硬道理。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认真落实“五个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人口关系以及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工业与农业、开发与保护、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力求相互促进,推进整体发展。 三是坚持项目带动,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五年来,我县实施了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建设,拉动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改善了发展环境,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实践证明,大项目带动大投资、大投资带动大建设

16、、大建设促进大发展。 四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五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针对“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县情,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本地利益与外来投资者利益关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对外联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外来投资,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六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充分发挥煤、电工业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七是强化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参政工作,集中各方智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实践中,不断与民革中央和试验区专家组取得联系,得到各界的大力支持,对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

17、展起到重要作用。 八是坚持培育和弘扬毕节试验区精神。五年来,全县各级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培育和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时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试验区精神是激发全县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 第三节 发展环境分析 “十二五”是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抢抓机遇,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发展仍处于落后状况,经济总量小,人均指标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单一,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发

18、展速度慢,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有待提高;二是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效应减弱,纳雍电厂建成后缺乏大项目支撑,大中型煤矿建设进度迟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转型任务紧迫;三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慢,农民增长渠道窄,贫困人口多、零星分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任重道远;四是城建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矿群矛盾、水库移民、企业改革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五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六是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严峻,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待解决;七是煤电工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发展速度不如“十五”时期;

19、八是人口压力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还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九是未来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带来新的挑战,一些领域还存在体制性障碍因素。这些问题和困难将继续影响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面临的机遇和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重大机遇;二是中央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所带来的重大机遇;三是中央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等一系列决定带来的发展机遇;四是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毕节试验区作出的重要批示和“4.14”会议召开带来的历史机遇;五是国家建设对资源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必将为我县开发本地资源、培育壮

20、大能源、建材等产业带来发展机遇;六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七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加上丰富的矿产、生物、劳动力等资源能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这些都为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八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愿望强烈,创业积极性高涨,这是我们进一步改变纳雍经济社会落后面貌的重要力量。 总之,未来五年,机遇与挑战同在,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只要我们坚持弘扬试验区精神,增强危机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强烈的进取精神,认清形势,因势利导,克服困难,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就能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达到富民强县的目

21、的。 第二章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和奋斗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速度,重点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旅游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发展环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改善民生,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

22、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节 基本要求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三次产业结构及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培育后续支柱产业和发展农业特色经济。 3、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此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4、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抢抓机遇、用好机遇,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努力保持全县经济快速增长。 5、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

23、生。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6、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做到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7、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制定和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大力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8、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弘扬“试验区精神”,把依靠自身力量与积极争取国家和各方面支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全县各族人民谋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节 发展思路 牢牢把握试验区“三大主题”,按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要求

24、,抢抓历史机遇,围绕“强县升位,跨越发展”这一目标,突出六个重点,一是加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切实改善民生;三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五是优化投资环境;六是以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努力实现“两提高两提升”(经济总量和质量两提高,发展质量和速度排位两上升)。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以能源、煤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和以茶、果、药、畜牧产业化经营为主的特色农业体系以及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体系;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县城建设达到

25、县级市标准,重点镇和中心集镇建设取得新进展,以生态家园建设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连接毕节、水城、六枝、织金四条发展轴的“一心四轴”城镇体系框架;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消除贫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普遍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最终实现五大转变(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化经济转变、从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从石漠化严重县向生态环境优美县转变、从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大县转变、从

26、欠开放县向全方位开放县转变)和取得六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壮大支柱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和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突破),达到“强县升位、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 2016年到2020年,初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县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力争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6%以上,2020年达到300亿元以上,为2010年的4.4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万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6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全县新型工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特色经

27、济体系;全县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区域经济趋于协调;高中教育逐步普及,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完善;人人享有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更为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结合上述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和总体目标,考虑需要与可能,初步预测纳雍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第二产业增长19%,第三产业增长17.3%,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5.3亿元,第二产业

28、92亿元,第三产业48.7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9.8:59:3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五年累计投资812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达到30.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达到146.5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到2015年达到7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达到24.5亿元; 二、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到2015年,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3%,达到29.1万吨;烤烟产量稳定在10万担左右;肉类总产量年均增长5 %,达到3.71万吨;煤炭产量年均增长22.8%,达到2400万吨;发电

29、量年均增长6%,达到155亿千瓦时;水泥产量年均增长86.8%,达到200万吨。 三、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十二五”期间控制在6.5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年均增长6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8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8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0.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2015年达到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95%;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90%;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从2010年的1.2张增加

30、到2015年3张;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37%。 四、可持续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4平方公里;营造林面积91.9万亩,森林覆盖率按每年1个百分点提高到45.2%,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4.3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0%;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县城分别达到80%、建制镇分别达到5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1.65吨标准煤;城镇绿化率到2015年达到30%。 五、人民生活主要目标: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254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582

31、2元;净减少低收入以下人口累计17.93万人;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解决农村28万人以上饮水不安全问题。 六、安全生产主要目标:到2015年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人以下,万车死亡人数控制在12人以下;万吨煤炭死亡人数控制在3人以下。 第五节 战略重点 一、强力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二、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突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三、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 四、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 五、强力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六、强力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 七、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 八、强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第三章 强力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贵州省实施“六横七纵八联八支”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毕节地区实施“三横三纵”高速公路和“三 纵两横”铁路的有利时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外连周边各县(市),内连全县各乡镇、村(组)及矿山、旅游景区的交通运输网络。 加快在建工程建设进度。继续实施县乡道改造和乡镇通畅、建制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