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各知识点巧妙记忆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约前170万年-前221)同期的世界尼罗河流域文明(华夏彩陶文化时代)华夏文明(约前170万年-前771年)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雅典城邦文化-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朝的建立(约前2070-约前1600)1、兴 盛禹建夏朝都阳城,王位世袭启初行。“公天下”为“家天下”,国家机构初建成。奴隶社会初迈进,豫西晋南为中心。2、衰 亡夏桀暴虐比太阳,百姓受压民抗争。黄河下游商部落,伐桀获胜商朝兴。二、商朝的兴衰(约前1600-前1046)1、兴盛商汤灭夏亳都城,盘庚迁殷国
2、稳定。殷商属国星捧月,世界大国非虚名。2、衰亡商朝晚期多矛盾,“人殉”“人祭”极残忍。酒池肉林纣残暴,炮烙之刑害臣民。三、西周的兴亡(前1046-前771)1、兴盛商朝末年局变更,渭水流域周初兴。姜尚改革 姜尚改革军渐强,经济发展局清明。牧野之战 武王伐讨战牧野,阵前倒戈纣自焚。定都镐京幅员广,国内各族交流频。2,衰 亡西周厉王多暴行,贪财好利压百姓。国人暴动逐厉王,重创西周盛衰分。诸候不朝周衰微,犬戎灭周杀帝君。四、重要制度1、井 田 制 商周统治举措新,井田制度初盛行。土地所有制 土地国有归周王,分赐诸侯田似井。产品分配 土地世袭禁转让,交纳贡赋谢王恩。奴隶被迫集体耕,无偿劳作度残命。2、
3、分 封 制 西周地广初分封,赐封对象三阶层。内 容 王族功臣与贵族,齐鲁燕卫与宋晋。地方诸候多义务,贡赋听命随军征。影 响 土地人民遭瓜分,分封诸国后变更。巩固统治拓疆土,东周混战国裂分。注释阳城:在今河南登封。亳:今河南郑州。殷:今河南安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一带。镐京:今陕西西安。NextPage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一、农业和畜牧业1、政 策三代重农图国稳,甲骨卜辞为见证。2、农 业农 具 木石骨蚌作农具,青铜农具罕流行。水 利 大禹治水水利兴,三代水利渐兴盛。作 物 五谷稻黍稷麦豆,商周种植见诗文。农 技 粪肥绿肥草木灰,商周施肥禾笑盈。3、畜 牧 业商朝饲养多家畜,食用祭祀拉
4、车行。二、手工业1、冶 铸 业“青铜时代”夏商周,青铜冶炼夏初兴。商朝权贵用器皿,司母戊鼎四羊尊。西周青铜生活化,日用器具多铭文。2、纺 织 业夏商纺织多平织,西周发展两典型。斜纹提花织物美,刺绣出现惊世人。3、陶 瓷 业原始瓷器初发明,商周遗址有遗存。4、玉 漆 器商周玉器雕刻俊,妇好墓存多精品。制车用漆装饰美,用漆工艺超前人。三、交通和商业城市1、交 通三代交通工具新,车船泥橇夏盛行。商周交通渐繁盛,沿途旅舍客盈门。邮驿传递初建立,西周大道任驰骋。2、商业城市商朝重商贝为币,商民善商称“商人”。“商邑翼翼”远盛名,三代都城多商品。注释三代:指夏商西周三朝,又称赞“青铜时代”。“五谷”:一般
5、指稻、黍、稷、麦、豆五种农作物。妇好:指河南安阳妇好墓。翼翼:繁盛的意思。NextPage第三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一、春秋诸侯争霸(前770前476)1、争霸原因平王东迁周衰微,诸侯势大显野心。争夺土地与人民,争霸战争频频兴。2、齐国称霸齐国首霸多原因,管仲为相举措新。(前7世纪前期) 改革政治与军事,鱼盐之利工商兴。“尊王攘夷”初结盟,夷戎楚蛮皆称臣。葵丘会盟成霸王,中原霸主初确定。3、晋楚争霸齐国衰落晋楚争,争夺小国又交兵。(前7、6世纪之交) 城濮之战晋败楚,文公称霸好艰辛。楚军败晋趋京郊,问鼎中原霸权兴。4、吴越称霸长江下游吴国兴,任贤用能军连胜。(前5世纪前期) 西入楚都南灭越
6、,称霸南方二十春。钱江越王志复国,卧薪尝胆事竞成。灭吴北上战中原,末代霸主史有名。二、战国兼并战争(前475前221)1、战国七雄西周分封拱王城,东周诸侯有变更。三家分晋韩赵魏,田氏代齐废姜姓。南楚西秦北为燕,战国七雄多战争。2、齐魏交战中原齐魏初强盛,双方交战齐连胜。(前4世纪中) 桂陵马陵败庞涓,孙膑用兵真如神。3、秦赵交战东方衰落秦强盛,秦赵交战在长平。(前3世纪中) 坑杀赵军四十万,秦军东进似风云。三、东周的民族融合1、民 族东周华夏民族多,匈奴东胡戎狄越。2、影 响兼并战争多交流,华夏各族促融合。局部统一灭小国,秦国一统势逼人。注释葵丘:今河南兰考。城濮:今山东鄄城。桂陵:今河南长垣
7、。马陵:今河南范县,或山东郯城。长平:今山西高平。NextPage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前221-220)同期的世界秦朝(前221-前207) 印度孔雀王朝西亚 安息秦汉时期(前221-220)-欧洲 古罗马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前221-前207年)一、政治1、统一原因秦王一统多原因,经济发展用贤能。民族融合奠基础,民心思安反战争。远交近攻新策略,秦国变法渐强盛。2、统一概况东灭六国十秋春,南服越族又北征。收复河套败匈奴,修筑长城帝国兴。疆域陇西东临海,南濒南海北长城。3、意义 a政治统一国家多民族,结束割据意义深。b经济经济发展民安定,各族人民喜盈盈。4、集权措施秦王嬴政都咸阳,中央
8、集权举措新。政治方面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大权权至尊。a中央 中央三公设诸卿,各司其职听帝君。b地方 地方推行郡县制,县乡里亭辖行政。c秦律 颁行秦律为地主,历代律令有范本。经济方面 土地私有纳田税,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开凿灵渠筑长城。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为小篆,旋后隶书又流行。焚书坑儒控思想,严禁私学图愚民。以吏为师法为教,举措影响两分明。影 响 中央集权初形成,祖国疆域初奠定。巩固统一多民族,积极作用要肯定。加强统治严酷刑,矛盾激化民抗争。5、秦末起义 原因 秦末残暴民难忍,农民起义多原因。a役繁 徭役繁重兴土木,田地荒芜民贫困。b刑酷 刑罚严酷兴连坐,农民亡逃多抗争。c税重
9、田租户赋多捐税,土地兼并民难忍。概 况 陈胜首义大泽乡,“伐无道,诛暴秦”。a陈吴首义 张楚政权定于陈,陈吴被害业未竞。b刘项反秦 刘项起兵反暴秦,项羽巨鹿败秦军。刘邦西行入咸阳,秦朝灭亡影响深。意义 a政治上 秦末起义诛暴秦,重创地主振人心。要求平等反王侯,“布衣将相”汉振兴。b经济上 秦朝暴政史为镜,休养生息汉施政。c精神上 陈吴揭杆反暴秦,首创精神励后人。二、经济户籍征税兵徭役,统一货币度量衡。开凿灵渠传铁器,土地私有按亩征。三、民族关系南征越族开灵渠,北收河套修长城。四、外交关系国人迁朝避暴秦,徐福东渡到东瀛。五、文化雕塑珍品兵马俑,秦砖汉瓦楚歌行。小篆隶书书同文,法家思想为至尊。注释
10、六国:指战国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长城:秦长城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咸阳:今陕西咸阳,秦朝都城。灵渠:位于广西兴安,沟通湘江和漓江。大泽乡:今安徽宿州。陈:今河南淮阳。东瀛:对日本的一种称呼。兵马俑:即陕西临潼秦皇陵兵马俑。-第二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一、刺史制度1、秦 朝 监察制度源先秦,秦朝御史传诏令。监察百官多进谏,“汉承秦制”有改进。2、西 汉 武帝划分监察区,刺史巡查州慎迎。3 东 汉 剌史监察辖军权,改称“州牧”权更盛。郡县转为州郡县,监察机构空虚名。二、郡国并存制1、汉 高 祖 汉初郡国两并行,高祖分封图永存。王国割据后反叛,侯国收税隶属郡。2
11、、汉 武 帝 王国势大胁帝君,武帝颁行“推恩令”分割王国多列侯,归郡管辖权归君。“附益之法”又颁行,诸侯收税禁迎宾。禁止参政无权势,中央集权终又成。三、察举制1、西 汉 中央集权秦汉兴,选官制度汉革新。皇帝征召与察举,岁举人才重贤能。杰出人才遭重用,武帝繁盛有原因。2、东 汉 东汉察举重孝廉,选拔人才有变更。乡举里选重声望,门第望族多公卿。官僚集团多豪强,世家地主渐形成。四、编户齐民1、制 度 汉朝强盛人丁盛,管理百姓举措新。平民百姓入户籍,编户齐民有身份。2、负 担 承担义务据资产,兵役徭役赋税征。丁税更赋民沉重,田租较轻民贫困。官府巧立附加税,男女服役多艰辛。秦汉强盛国强盛,人民辛勤民贫困
12、。五、两汉主要帝王的活动1、高祖措施 政治 刘邦起兵灭暴秦,约法三章民欢迎。汉王败楚都长安,前朝为鉴举措新。分封王国埋祸根,郡国并存最鲜明。经济 复员释奴还爵宅,十五税一抑商人,民族 北伐匈奴遭围困,国力弱小先和亲。2、武帝措施 政治 武帝雄才措施新,改革官制明治令。选举贤能察举制,王国“附益”“推恩令”。刺史监察独尊儒,中央集权又形成。经济 盐铁官营抑物价,铸钱五铢商税征。民族 北败匈奴通西域,“百越”“西南夷”设郡。外交 接待朝日两使节,交往频繁促强盛。文化 儒家思想成正统,设立太学读儒经。岁首正月“太初历”,重视文史多名人。3、光武帝 政治 刘秀起兵灭“新”朝,年号光武东汉兴。光武柔道治
13、天下,优厚武将重文臣。剌史尚书台扩权,地方官衙减大臣。乡举里选重孝廉,豪强势大多公卿。经济 复员释奴民返乡,三十税一汉中兴。民族 光武遣使“西南夷”,西南回归喜盈盈。外交 三韩遣使见光武,加强联系交流频。光武赐印倭奴国,日本出土得印证。4、汉明帝 民族 东汉初年局不稳,西域匈奴又占领。明帝遣使为班超,经营西域三十春。文化 东汉使臣求佛法,明帝请来两高僧。兴建洛阳白马寺,利于统治又愚民。注释三韩:指秦汉时期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赐印:1784年,日本出土“汉委奴国王”金印,证实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使者金印的真实性。-第三节 两汉对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一、匈奴的兴衰1、战 国 匈奴崛起牧又耕,使
14、用铁器渐强盛。冒顿统一占河套,南犯三国踏长城。2、秦 朝 蒙恬率军收河套,修筑长城挡骑兵。中原农业有保障,长城利弊史作证。3 西 汉 汉初高祖曾遭困,国弱和亲边贸行。击败匈奴 武帝国强新策略,卫霍率军三远征。首征收复河南地,二征河西逐匈军。三征汉军至漠北,大破匈奴主力军。昭君出塞 汉末匈奴乱纷纷,呼部归附又求婚。昭君出塞春意暖,双方互市乐盈盈。4 东 汉 匈奴分裂南称臣,北匈南犯又西征。窦固窦宪双出兵,大败北匈北疆靖。二、张骞通西域1、出使西域 武帝遣使图匈奴,张骞“凿空”初西行。西域诸国初了解,二次出使交流频。2、出使影响 葡萄石榴传内地,细君公主嫁乌孙。西域内地连一体,有利双方共奋进。世界
15、文化汇聚焦,西域文化彩缤纷。3、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初设置,保护商旅辖军政。(前60年) 西域初始归中央,华夏国土一部分。4、东汉班超 东汉初年局不稳,西域匈奴势压顶。明帝遣使为班超,深入虎穴败敌人。西域班超为都护,投笔从戎三十春。三、西南夷1、秦 朝 云贵川湘多峻岭,民族众多路难行。秦汉统称“西南夷”,秦朝统一初设郡。2、西 汉 武帝遣使夜郎国,设郡封王赐王印。管辖贵州封滇王,“滇王之印”为见证。武帝西南设郡县,汉末西南离家庭。3 东 汉 光武中兴使西南,回归团圆喜盈盈。四、百越华东华南多越人,中华民族一部分。1、东 周 两广南越浙东越,越王称霸曾卧薪。2、秦 朝 秦朝征越开灵渠,运输军粮军连
16、胜。南海象郡桂林郡,南方开发初跃进。3,西 汉 武帝南越设九郡,有效管辖到如今。注释三国:指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卫霍:指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河西:指河西走廊。呼部:指匈奴呼韩邪单于一部。-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一、中朝关系1、使节往来 隔江朝鲜为友邻,秦汉战乱多移民。三韩遣使见二武,加强联系交流频。2、贸易往来 输华檀弓果下马,铁器漆器镜东行。3、文化交流 中华文化跨两岸,辰韩似秦俗相近。二、中日关系1、使节往来 隔海相望有东瀛,徐福东渡到日本。日本“使译通于汉”,汉武喜迎交流频。光武赐印倭奴国,日本出土得印证。2、贸易往来 东传丝帛铁铜器,倭人生活初变更。三、丝绸之路1、陆上丝路
17、张骞“凿空”辟蹊径,丝路长安西远行。阳关西行越葱岭,安息中转到大秦。中西商旅携异珍,风餐露宿伴驼铃。2、海上丝路 广东扬帆去远航,途泊南洋又西行。穿过海峡到印度,中外交往影响深。3、中外交流 丝路开辟商旅行,中西南亚交流频。中越往来 象牙犀牛入中国,牛耕水利到越境。中西往来 铁器丝绸渐西传,佛教传入后兴盛。铸铁井渠造纸术,中华技术受欢迎。往来影响 东西两大外交圈,丝路沟通联系紧。扩展东亚文化圈,远及欧洲影响深。四、与西亚(安息)往来西亚大国为安息,海陆丝路联系紧。丝绸之路中转站,转手贸易获利润。五、与欧洲(大秦)往来1、间接往来 欧洲大国有大秦,安息阻隔难通行。欧中遣使图直通,加强往来贸易盛。
18、2、直接往来 甘英西行波斯湾,出使大秦事未成。大秦使者到中华,后汉书中载分明。注释二武:指汉武帝和光武帝。赐印:1784年,日本出土“汉委奴国王”金印,证实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使者金印的真实性。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一带。大秦:古罗马,今地中海地区的庞大帝国。-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秦汉文化特征1、民 族 性 秦汉文化日东升,承先启后多特征。统一多样巧结合,秦汉一统文化新。各族文化齐发展,统一文化多风情。2、开 放 性 中外文化交流频,文化外传亦引进。中外交通大发展,文化交流促强盛。3、先 进 性 中华文化时先进,领先世界多发明。天文算术造纸术,东亚文化为中心。4、壮 观 性 秦汉文化
19、面貌新,气势恢弘惊世人。长城史记兵马俑,令人观止到如今。二、自然科学1、历 法 秦汉科技立功勋,领先世界为特征。岁首正月“太初历”,完整历书初制订。2、天 文 太阳黑子汉记录,世界公认第一名。东汉才子数张衡,解释月食科学性。遥测地震地动仪,早于欧洲千七春。3、数 学 东汉算术有九章,算术命题时先进。应用数学新标志,完整体系已形成。4、医 学 黄帝内经汉编定,医学理论初奠定。医 著 东汉神农本草经,药学著作初诞生。名 医 东汉“神医”数华佗,擅长外科能回春。手术使用麻沸散,早于西方千六春。“医圣”伤寒杂病论,中医经典世永存。5、造纸术 四大发明纸先行,西汉首创有实证。绘图纸出放马滩,改进造纸有蔡
20、伦。植物纤维“蔡侯纸”,造价低廉易推行。初传朝越与日本,唐传非欧促文明。三、社会科学1、哲 学 两汉哲学有精进,唯心唯物两分明。董 仲 舒 西汉儒生董仲舒,顺应统治学说新。“天人感应”有联系,天子替天统臣民。诸家学说皆禁止,独尊儒术统政令。建立太学育顺臣,教育内容为儒经。王 充 东汉王充唯物论,反对感应反鬼神。精神依存于形体,提倡薄葬利国人。物质元气构万物,批判神学著论衡。2、宗 教 汉朝宗教格局新,佛教传入后兴盛。儒家学说成正统,道教产生后变更。佛 教 西汉丝路交流频,佛教初传后兴盛。东汉使臣求佛法,明帝请来两高僧。兴建洛阳白马寺,利于统治又愚民。道 教 东汉道教太平经,方术道家联系紧。散财
21、济穷民欢迎,道教派别两典型。宣传起义太平道,五斗米道源张陵。3、文 学 两汉文学有精进,汉赋乐府最典型。汉 赋 新体汉赋多特征,排比散文多韵文。辞藻华丽多堆砌,两汉赋文两分明。气势恢弘篇幅长,相如子虚赋上林。东汉班固两都赋,现实感强短而精。乐 府 诗 汉武乐府歌轻盈,乐府采诗民间行。形式朴实语通俗,乐府名篇印人心。十五从军陌上桑,战城南并东门行。4、艺 术 秦汉艺术多精品,历史资料为特征。雕 塑 秦始皇陵兵马俑,八大奇迹非虚名。成都洛阳艺术俑,造型生动乐盈盈。砖瓦瓦当建筑美,艺术实用到如今。绘 画 壁画帛画木刻画,艺术珍品多纷呈。马王堆墓帛画美,色彩绚丽为珍品。画像石与画像砖,解读历史汉风情。
22、-第三章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同期的世界亚洲 1、波斯萨珊王朝 2、印度笈多王朝魏晋南北朝 3、朝鲜“三国”时代 4、日本大和国家建立欧洲 1、罗马帝国分裂 2、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 3、法兰西王国建立-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一、江南农业的开发1、概况 区域 六朝开发初跃进,江东扬子达粤闽。三吴地区最发达,两湖一盆多粮囤。垦 荒 江南蛮荒多於地,南迁农民技先进。开垦荒地勤劳作,鱼米之乡渐有名。种 植 兴修水利多工程,作量种植量激增。北方作物南引种,产量提高民欢欣。2、原因 政策 六朝统治举措新,奖励耕织劝农耕。安抚农民兴水利,农业发展国安稳。劳力技术 汉
23、末农民初南迁,两晋末年民南进。南方劳力达百万,技术先进勤耕耘。民族融合 南迁荆扬达粤闽,各族交融似家庭。各族人民齐开发,南北经济趋平衡。二、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1、受挫原因 秦汉北方为中心,过度开垦源人增。水土流失劣环境,汉末魏晋战乱频。五胡内迁多畜牧,中原农耕屡废兴。2、恢复发展 北方政权图振兴,重视农业渐复兴。工 具 水碓水磨谷加工,马钧翻车灌溉勤。深耕细作积肥粪,技传南方农兴盛。水 利 渠堰堤塘魏兴复,三国经济魏至尊。水田通渠勤浇灌,北魏孝文曾诏令。开发边疆 开发边疆图强盛,河西走廊亦牛耕。辽东各族勤耕作,中华各族立功勋。三、手工业的发展1、纺 织 业 丝织为主纺织业,三国发展最典型。曹
24、魏织造设机构,襄邑洛阳为中心。吴国育培八辈蚕,缫丝质量超前人。蜀汉蜀锦美精致,行销吴魏受欢迎。2、矿 冶 业 冶炼技术又精进,百炼成钢技又进。灌钢合炼生熟铁,相州军刀天下闻。酒泉龟兹见石油,蜀汉中原多气井。油气照明又治病,北周石油焚敌军。3、制 瓷 业 制瓷技高好前景,南方青瓷多器皿。形制美观技北进,北方白瓷初诞生。4、造 纸 业 两汉造纸初发明,六朝造纸量激增。取代简牍利书写,南北造纸四中心。洛阳长安纸白滑,建业扬州纸薄平。四、商业1、北 方 魏晋六朝多战争,南北商业两分明。商品经济发展慢,北魏洛阳初兴盛。2、南 方 南方安定商贸频,荆扬益州最典型。建康城内有四市,商旅秦淮笑盈盈。五、阶段特色1、商品经济 魏晋经济多特征,商品经济低水平。2、自然经济 庄园寺院两经济,地位显要特鲜明。3、区域经济 江南开发发展快,中原缓慢源战争。4、民族经济 各族经济多交流,取长互学多亲情。注释江东: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扬子:指长江流域。两湖一盆:指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和四川盆地。荆扬:指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和扬州(今江苏扬州)。五胡:旧时指匈奴、鲜卑、羯、氐和羌五个民族。相州: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