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5.52KB ,
资源ID:169172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172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地理下学期计划.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地理下学期计划.docx

1、高一地理下学期计划高一 年级 地理 学科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互相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结合我们学校的校本教学模式李校长提出的“6+1”教学七环节,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到“活”与“导”相结合。高中地理课程

2、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以上两条理念是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来的,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高中地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3、从宏观的角度看,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从微观的角度看,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二、1、2序号)1、教材版本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湘教版(湖南教育出版社)必修二的二三四章和必修三2、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地理必修二共分四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

4、发展。从内容的比重来看,“地理”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体现在: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便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但是,必修二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主张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截然分离和割裂,也不拘泥于讲授纯粹的人文地理地理必修三共分为三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从整体来看,必修三三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学习初步的地理信息技术。“必修三是在前两个模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综合和提升,是以

5、案例的形式剖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人文地理学习中获得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此模块中得到应用。同时,必修三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必修二的学习成果。 “地理1”、“地理2”、“地理3”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通过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理1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主要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突出“地”对“人”的影响。在处理人地关系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地理2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突出“人”对“地”的影响。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在处理人地关系时,必须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地

6、理3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进行区域开发时,必须贯彻因地制宜的思想。这3个模块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因此,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必须按 “地理1”,“地理2”,“地理3”的顺序进行。3、重点、难点必修二着重讲述人口与城市、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内容。其中,人口地理是核心内容。本册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教学过程中许多地方宜采用案例的形式进行深入剖析,强调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获得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化、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农业或工业产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必须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必修三着重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其中,一、二章以区域地理为主,强调合理认识区域,了解区域的地理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第三章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主,列举许多实例,阐述地理信息技术的种类和功能,注重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在知

8、识目标上,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出区域的共性、个性和基本特征,加强对典型区域的认知和分析。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方法与能力目标上,要求学生加深对区域的认识;学会对典型区域进行案例分析。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借助于典型区域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区域的概念。充分认识区域开发活动应当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必须谋求协调和良性循环。三、教学策略及主要措施新教材中运用了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和案例。面对这样的教材,该如

9、何使用、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来完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就需要我们不断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不同的策略。1.做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转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地理教学工作中,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许多刚进高中的学生,都感到初、高中地理知识跨度大,联系难,逐渐对高中地理产生了畏惧感和疏远感。日益突出的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严重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学生初中地理的知识严重缺乏是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尤其对高二文科班的同学来说,高中地理与其它科目一样既属会考科目,还属高考科目,难度上的跨度很大,与初中地理知识联系又十分密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遇到与初中知识相联系的地方,

10、往往出现断层。所以,我们地理教师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学生学情和学科特点,并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以保证高二地理的教学质量。2.重视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很多同学抱怨课本上的知识简单,但是不会作题。甚至有些同学认为高考试题几乎与课本知识没有多大联系。其实,任何一道题目的解答都与基础知识是分不开的。同学们埋头于题海战术中,屡屡受挫,却不知在做题的过程中与基础知识相连接,将基础知识抛于脑后。例如,有的同学在学习新知识乃至复习的过程中,只知道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却不知道那些洋流对那些地方的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

11、高二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打好基础,重视基础知识学习,为将来的高三奠定基础。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全面系统地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2)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3)侧重知识的形成原因、分布、发展、变化规律;(4)注重学科内各部分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5)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应用。3.联系生活,反映热点,挖掘教学资源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作为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及时地挖掘和捕捉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的材料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地理学习中体验现实生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1)利用生活素材

12、,拓展学习时空。地理是一门具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双重特征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生活衍生性,可以有很多的素材可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并把它转化为教学材料,使课堂的生活案例丰富,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和学校,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例如:讲城市区位因素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居住地的地形特点、居住地附近的交通状况、工业发展状况等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体验过、感受过的。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学会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检验生活中的现象,使知识活化,并且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扩展学生视野。 社会才是一个大的课堂,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运用自

13、己的知识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让学生收听新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出与地理有关的事情。(3)创造愉悦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一节课45分钟,要想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其中不乏教师的鼓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些鼓励性的语言。教师不仅常用太好了、你真棒、继续努力、有进步、very good等语言,还要常使用体态语言,如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大拇指以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少讲、放手给学生,关心学生、喜欢学生,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

14、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4.注重各种图像呈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形式上看,地理教材中的插图可分为地图(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想像图和漫画等几类,它们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侧重。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图。(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意识 读图、用图意识是读图的原动力。只有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学生才会重视地理图像,在学习和练习中认真读图、用图。现在有很多学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题干中明明要求用图,他们却有图不用,凭空想象或凭记忆想当然得出答案。这些题目通常很简单,但是却造成不必要的丢分。给出这些答案的学生都是读图、用图意识不强的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教

15、材上的图像图表材料,不让它们成为摆设。选取一些典型地理图像,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经常用图像来说明和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以图释文、以图释图、以图解题。 (2)培养学生提取地图信息的技巧综合中学阶段地理知识来看,涉及到的地图系统重要包括:经纬网地图;等值线地图;地理剖面图;地理分布图;地理统计图;地理模式图、景观图片;地理关联图;无图考图。针对其不同的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3)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方法 直观分析。在某些地理要素或地区较单一的图中,内容较浅显易见,可直接分析,阐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如:看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图通过分析得知,高山地区

16、由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导致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分布的规律。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受不同地理要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地理现象。利用地图、统计图等,进行比较分析,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及其成因等。如: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风带、气压带分布图以及亚洲季风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南北纬3040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不同。因此,西岸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东岸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数量分析。在不同地区,就同一地理要素的分布状况,说明该要素在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如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上,分析不同温度带气候在气温上的差别,最冷月均

17、温热带在15C以上,亚热带(包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C以上,温带在0C以下,寒带最热月在10C以下。过程分析。在同一地区,同一地理要素的时间或空间序列变化图上,认识该事物的演变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如对城市化的进程图分析其扩散过程,说明城市在空间上的数目不断增多,面积不断扩大。 叠加分析。在同一地区,将不同要素的几幅图重叠,能更好地认识该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如将城市交通分布图与城市人口分布图相叠加,可得出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 (4)培养学生绘图、用图的习惯 在课堂中师生共同进行画图练习,边讲边画,能帮助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变化规律、形成原因、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进

18、行全面、直观的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减轻学生负担。鼓励学生经常用图,比如用图解题、图文转化、图图转化,不仅可能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训练空间思维能力,还可以在他们脑子中形成相关知识的心理图像,从而提高读图析图速度。5.改变传统教案编写的思路,大胆创新,加强地理知识的融合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即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整理知识。教师授课的教学知识体系需在教材的基础上,按教学论的要求,预先加工成以教材为参考、以大纲为依据的教学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需要整理

19、知识,需要开展积极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再加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讲述德国鲁尔区可以联系初中部门的德国,还可以借鉴鲁尔区整治的措施振兴我国东北地区等。再如,通过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是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还可以扩展到我国长江、黄河甚至世界其他河流等等。这样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使高中地理的原理具体化,初中地理中的现象理论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考试中能随机应变,答出自己理想的成绩。6.全方面关心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困生在地理学科中,这部分学生往往表现为知识基础差,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较低,且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差,

20、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信心。他们的表现常常是课堂教学秩序、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因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学困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感到自己能学。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要深入到小组多关注学困生;在要学困生回答问题前,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有关知识。分散难点,化难为易,使学困生感到易学。总之,高二地理学习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教师要切准高考的脉搏,切实落实双基,培养学生解题的策略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地理心理,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严格按高考要求规范学生行动,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

21、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让学生少走弯路,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将来的高考,取得好成绩。7.另外还要加强备课组的建设:(1)备课:按照李校长提出的“6+1”教学七环节以及张雄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和新课改要求,加强每天的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优势,钻研教材钻研课标,集思广益,精心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针对各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力求上好每一节课。努力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探究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着重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2)考练及批改:认真组编习题,力争把课堂上涉及不到的零散的、常考的小知识点在习题中体现出来

22、,另外习题要严把数量和质量关,出高水平的习题。 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反馈,通过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3)重视备课组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手段,努力钻研探讨研究“6+1”教学七环节以及诱思探究教学论和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我们组内的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多组织组内组外听课,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组内和组外的听课,做好计划,争取全组集体听课,并且组内听课要每听必评;另外实施先行课制度,每节课第一堂课其他成

23、员没课的要参加集体听课,听后找出不足,然后进行修改,其他成员再上课后把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在集备时提出来集体讨论,研究对策,使得每节课越上越好。 (4)常规工作落到实处:强化规则意识和纪律要求,提高组内每位教师的工作责任心,遵守教职工工作守则和各项规章制度,互相督促,做到全组无任何责任事故。 相信经过我们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四、教学进度表 高一 年级 地理(文科) 学科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时间(周一周日)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1周1月30日2月5日第1课时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复习 第2课时 2.1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自然地理区位 第3课时 2

24、.1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地理区位 第4课时 2.1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第2周 2月6日2月12日第1课时 2.1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 第2课时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动力机制 第3课时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特点 第4课时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第3周2月13日2月19日第1课时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第2课时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复习 第3课时 3.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区位条件 第4课时 3.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地域联系 第4周2月20日2月26日第1课时3.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因地制宜 第2课时

25、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因素 第3课时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地域类型 第4课时 3.3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区位因素 第5周2月27日3月4日第1课时 3.3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1) 第2课时 3.3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2) 第3课时 考试 第4课时 考试 高一二第一次调研考试(2、3、4日放假两天半)第6周 3月5日3月11日备课组长 2012年1月 日第1课时 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讲评 第2课时 3.3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3) 第3课时 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第4课时 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第7周3月12日3月18日

26、第1课时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复习 第2课时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3课时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4课时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8周3月19日3月25日第1课时 4.4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第2课时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 第3课时 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1) 第4课时 1.1区域的基本含义(2) 第9周3月26日4月1日第1课时 必修二第三章复习 第2课时 必修二三四章系统复习 第3课时 考试 第4课时 考试 高一二第二次调研考试(2、3、4日放假两天半)第10周 4月2日4月8日第1课时 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讲评 第2课时 1.2区域发展阶段(1)

27、第3课时 1.2区域发展阶段(2) 第4课时 1.3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1) 高三一模考试(7、8日)第11周 4月9日4月15日第1课时 1.3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2) 第2课时 1.3区域发展差异南方与北方 第3课时 1.3区域发展差异西部大开发 第4课时 1.4区域经济联系南水北调 第12周4月16日4月22日第1课时 1.4区域经济联系西气东输 第2课时 1.4区域经济联系西电东送 第3课时 1.4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 第4课时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 第13周4月23日4月29日第1课时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荒漠化的含义 第2课时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荒漠化

28、的危害 第3课时 考试 第4课时 考试 高中期中考试(29、30、1日放假两天半)第14周 4月30日5月6日第1课时 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第2课时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资源问题 第3课时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保护湿地 第4课时 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15周 5月7日5月13日第1课时 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案例分析 第2课时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第3课时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4课时 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1) 高三二模考试(7、8日)第16周5月14日5月20日第1课时 2.5矿产

29、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 第2课时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1) 第3课时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2) 第4课时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3) 第17周5月21日5月27日第1课时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2、3节复习 第2课时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4、5、6节复习 第3课时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第4课时 3.1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1)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21、22、23日) 高三各学科与外校联考确定排名第18周5月28日6月3日第1课时 3.1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2) 第2课时 3.1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3) 第3课时 考试

30、 第4课时 考试 高一二第三次调研考试(1、2、3日放假两天半)第19周 6月4日6月10日第1课时 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讲评 第2课时 3.1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城市管理 第3课时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1) 第4课时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2) 全国高招统一考试第20周6月11日6月17日第1课时 3.3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1) 第2课时 3.3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2) 第3课时 3.4数字地球(1) 第4课时 3.4数字地球(2) 第21周6月18日6月24日第1课时 必修三复习(1) 第2课时 必修三复习(2) 第3课时 必修二复习(1) 第4课时 必修二复习(2) 中考(21、22日)第22周6月25日7月1日第1课时 系统复习 第2课时 系统复习 第3课时 考试 第4课时 考试 全校高一二、初一二期末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