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55.43KB ,
资源ID:1690631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063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三十四首古诗鉴赏最新版新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三十四首古诗鉴赏最新版新Word下载.docx

1、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映衬的形象,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9、对观沧海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A ) A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宏伟的意境。B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观沧海后的深切感受。 C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在写景的十句诗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将眼前景物与奇特的想像融合在一起,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

2、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4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 漂泊羁旅 之情怀。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它抒发了作者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3、“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4、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 思念故乡 的思想感情。5、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

3、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6、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如:内容方面: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情感方面: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词语运用方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修辞运用方面:“生”“入”用拟人

4、的手法更有情趣。(请选一个角度,切忌面面俱到)8、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9、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

5、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10、此诗的尾联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她)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11、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答案提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 应扣住”鸿雁传

6、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12、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义,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就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

7、行间。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14、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D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

8、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6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赏析马致远的无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更在画面上添加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断肠人,整幅画面使获得了通体和谐的生命,从而把游子那种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2、本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突出了景色的 萧瑟、凄凉 ,诗中 ( 、 、 (不少于三个)等字暗合了这种景色的基调。3、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游子(

9、天涯沦落人)孤苦愁苦的心情。4、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了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5、“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6、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个字,写了数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期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赏析马致远的无净沙8、“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看似恬静明丽,与上下句凄凉的意境迥异,其实它更能反映诗人的浓浓乡愁,为什么?“小桥

10、流水人家”的景色虽美,但却更能使游子想起自己的羁旅生活,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样以乐景写愁,表达效果则更好。9、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是“断肠人”更添忧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8题。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

11、徊。中考连接: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次词是晏殊的代表作,也是宋词中被广为传颂的名篇。B 上片写作者在唱一曲新词,饮一杯醇酒时,竟感到这样的生活已经无数次重复,因为春天的天气同去年一样,亭台景物也都依旧。C 作者看见“夕阳西下”想到岁月在不断流逝,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极度空虚、无聊,伤感的情绪极其浓郁,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D 词中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并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表现出来,做到了情景结合,浑然一体。练习: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

12、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文融 的表现手法。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婉约词。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4、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子:“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5、从哪可以看出次词是怀人

13、之作?(至少写两句)去年天气旧亭台 小园香径独徘徊6、“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由此生发了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所以成为名句,不仅在于自然天成地表现了眼前之景,而且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你能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吗?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

14、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8、“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词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表达出词人怀旧、低徊欲绝的悲凉心境,是在惋惜、欣慰、怅惘之余独自的沉思,好像是对所见所感所思来一番深沉的反省与思索,对上述现象的底蕴求得一个答案。(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

15、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李白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2、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3、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4、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

16、念与同情。5、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6、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悲苦哀怨心情。7、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拟人 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同情和牵挂)之情。8、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B )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不如归去”的子规入诗,含飘零、离别之恨在内,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意境。B次句直抒胸臆。“闻道”表示惊异惋惜意;“五溪”,用以指出迁谪地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在叙事中抒情,不着悲

17、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C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飘向老友所去的遥远的龙标。D后两句诗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句相似。9、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C)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六)、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1

18、3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爱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最爱) 。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3“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

19、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2分) 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4、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4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20、犹唱后庭花。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4、品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卖唱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痛,隔着江水还唱着亡国的曲子后庭花。(描述了现实中帝王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7题。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

21、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看似平淡,实则内含丰富,请简要分析。 作者采用看似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及宦游人的乡愁及歉意。2、“巴山夜雨涨秋池”句中“涨”有什么表达效果?“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涨”既写出了秋雨满池子,又暗喻了心中的愁思。“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3、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4、请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相映的写作手法。 前两句写写实景,含有离愁别绪;而后两句虚写未来相会时的景况,含有欢聚的情绪。离愁是实,欢聚是虚。虚写

22、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恋之情,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5、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其中它们的内含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写“巴山夜雨”是以景衬情,表现其孤寂凄凉。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想象异日重逢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6、如果把“君问归期未有期”与“巴山夜雨涨秋池”对调好不好? 先写作者的乡愁,再用凄凉的秋夜雨景来加深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更见作者之寂寞,能进一步把作者的思归之情推向高潮,由此产生想象,也就水到渠成。 (八年级上册)(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3题。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文赏析】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那种积极进取的雄心和气概,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远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英姿,可谓意出高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

24、,聚集或集中之意。“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描绘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 “割”字用在这里,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颔联两句,从近望的角度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本诗所写的虽是泰山,却也是作者借歌颂泰山之雄伟,兼写自己的胸怀,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现了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眼下虽然未得志,但作者自信终能有所成就,攀越顶峰,全诗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中考连接】1、杜甫的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_和_的形象 (高大,雄伟)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

25、中的 字展开,热情地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 的景色。(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的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6题。 春望杜甫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文赏析】: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感伤

26、国事,面对繁花,不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诗人为国家残破和亲人离别而伤愁,所以看见繁花烂漫,反使之痛苦流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另一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都是为了表明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诗的前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前两联以“望”字统摄,诗人俯瞻仰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

27、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答: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3、请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进行简要分析。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运用拟人手法,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儿也因感叹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4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5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用词凝练;一个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6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答:忧国思家的情怀。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