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5 ,大小:99KB ,
资源ID:169021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9021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学年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1、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二、吟诵、理解望洞庭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

2、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4. 指导背诵望洞庭三、吟读、理解忆江南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5. 指导背诵忆江南。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

3、山水风光的古诗。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五、作业:2、桂林山水第 1 课时(总第 3 课时)桂林山水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多媒体课件一.整体感知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

4、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

5、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漓江的水平静、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4)学生试说图意。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

6、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1)指名朗读课文。(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

7、、险的特点。(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5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第 2 课时(总第 4 课时)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2、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

8、地朗读课文。一.学习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2学习课文第一段。(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3学习第二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

9、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4学习第三段。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a“奇”。b“秀”。c“险”,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 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指导朗读: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10、A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B“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用它来比喻桂林的山?C桂林的山“险”表现在哪里?“好像一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倒下来?5学习第四段 (1)学生自学,教师点拨。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 (因为桂林山

11、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6朗读全文。二、总结扩展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三、布置作业3、记金华的双龙洞第 1 课时(总第 5 课时)记金华的双龙洞(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3)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2

12、)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课件。(一)揭示课题。(二)检查预习。1填写生字表。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不要读成zh;“蜿”的读音是wn,不要读成w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不要读成q)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孔隙

13、:窟窿眼儿;缝儿。 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

14、了一圈儿。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

15、的过程。(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2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

16、感。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作业。第 2 课时(总第 6 课时)(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1)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小黑板(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

17、样描述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

18、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山路美)(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

19、可用“大”字来概括) (板书:宽大)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孔隙)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

20、不一样?(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险)(五)作业第2 课时(总第 7课时)(1)了解内

21、洞的特点。(2)感受内洞的“奇”。(3)练习给课文编提纲。课件(一)复习检查。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内洞)(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

22、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板书:奇)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23、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

24、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1交待时间地

25、点2路上见闻3外洞4由外洞进入内洞5内洞6出洞)4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写作文提纲。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六)作业4、七月的天山第 1 课时(总第 8 课时)七月的天山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一、析题导入二、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那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 (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批注词句交流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