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朗读诗歌,概括诗歌每部分的内容。4.理清诗歌的线索。教学重点:2.朗读诗歌,概括诗歌每部分的内容。教学难点:一、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划线字的字音。搂定( ) 白羊肚手巾( ) 糜子( ) 黍类( ) 油馍( ) 气喘( ) 盏( ) 登时( ) 脑畔( ) 眼眶( ) 满窑( )2解释下面词语。(1)几回回:(2)糜子:(3)脑畔上:(4)鸡毛信:(5)赤卫军:(6)白生生:二、作者、作品介绍1.作者简介填空。回延安的作者 ,著有诗集朝阳花开,剧本 (与丁毅合作)。回延安是一首以 “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新诗。2.写作背景: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
2、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3.介绍信天游三、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2.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课时作业:1.熟读诗歌。2.查找有关信天游的资料,选取一两个优美的信天游歌词,下一节课交流。第二课时1. 学习拟人、夸张、排比、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2. 理解诗人
3、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1.学习拟人、夸张、排比、比兴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感悟诗中感情的层次与变化。一、赏析诗歌1.研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在这一部分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2.诗歌第二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这两种修辞有什么作用?3分析诗歌第三部分是如何描绘诗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动人情景的。4,研读第四部分,作者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5,诗歌第五部分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二、研读讨论:1.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
4、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2.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3.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4这首诗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有表情态和表颜色的,请从诗中找出十几个叠字词语,按上述类别加以分类。(1)表事物的有:(2)表数量的有:(3)表情态的有:(4)表颜色的有: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2.阅读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5、”。第三课时1.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2.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一,复习提问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 在心窝上。(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 定宝塔山。(3)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 在亲人怀A.靠 抱 扑 B.贴 搂 靠 C.靠 绕 扎 D.贴 搂 扑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二、品味下
6、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三、结合具体语句,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1文中夸张手法的运用。2富于变化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1)比兴关系:(2)并列关系:(3)顺承关系:。3动词的运用很有特色。 4.语言的运用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三、小组合作交流:1.延安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2.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教育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
7、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四、小结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背诵整首诗。学后感悟:导学案回延安答案:第一课时:一、1读准下列划线字的字音。搂定(lu) 白羊肚手巾(d) 糜子(mi) 黍类(sh) 油馍(m) 气喘(chun)盏(zhn) 登时(dng sh) 脑畔(no pn) 眼眶(yn kung)
8、满窑(yo)2.解释下面词语。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一种子实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课文指窑洞的顶上。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叠词,形容非常白二、1.贺敬之 白毛女 陕北民歌3.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
9、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三、2. 诗人在离别延安十年后再回延安的情景。 回忆在延安时期的生活。 与亲人欢聚一堂,亲切话旧的场面。 喜看延安城市新面貌。 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 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明确】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情达意更加强烈、准确。【明确】“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
10、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起并喻写出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引起并喻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兴中兼比,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明确】首先,诗人在这里通过描写延安乡亲对诗人的盛情接待的情景表达了炽热的感情。写亲人欢聚的场面,突出了烧热的炕、生起地上的木炭火,热上加热,选
11、取有地方特色的食物,既亲切又真实地写出延安人民争先恐后看望诗人的情景。其次,诗歌描写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情景。最后,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话题由延安而飞越千山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长江、黄河汹涌澎湃。由延安看到全中国,由10年前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明确】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纸上。此外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表达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明确】这一节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呼应前文,
12、热切期望英雄豪迈的延安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永远站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革命战士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三、研读讨论:参考答案: 1).通过动作描写抒发情感:“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中一“抓”一“贴”这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以及热爱延安的强烈感情。2).通过语言描写抒发情感:“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一句中通过语言描写说明延安父老为保卫延安立下了功劳,诗人发自内心地向他们慰问、敬礼。 3).通过场景描写抒发情感:“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写亲人相见的场面,表达了回延安与亲人团聚的喜悦之情。 文中
13、第六诗节和第七诗节中“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带”“来”“怀”字字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高亢悠远,充满了韵律美。4.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几回回梦里回延安”中“几回回”是陕西方言,表示一回又一回,数量多。下文“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中的“白生生”是陕西方言,表示很白。树根根、羊羔羔等。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排排、一座座等。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等。白生生等。 第三课时一、1.D 2.A二、参考答案: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
14、里”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揭示了“我”和“延安”的关系。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重回故地的无限欣喜之情,好像延安一切都有了生命,都在欢迎自己回家。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延安的巨大的喜人的变化。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延安的浓厚感情和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由衷歌颂。三、1.夸张手法的运用。诗中写道“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这种为了强调事物的某一特征,作夸大的描述的修辞方法,叫做夸张。又如“双手
15、搂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高耸入云的宝塔山怎么搂得过来呢?满窑里真的被人围得一点儿风也透不进吗?这样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2.动词的运用很有特色。诗歌第一节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用“抓”而不用“捧”,用“贴”而不用“放”,这里表现诗人与延安关系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不用“抱”而用“搂”,是因为“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至于“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
16、外在的动作,揭示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出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3.语言的运用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两节有兴有比,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以“羊羔吃奶”起兴,比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第一节押“en”韵,第二节押“a”韵,形式活泼。节奏上第一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第二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节奏比较自由。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地方色彩;这首诗里还有不少陕北方言,如多次出现的叠音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把手儿”等。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三、1.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延安精神的内涵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值得学习,言之成理即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