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9.64KB ,
资源ID:168759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8759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回顾对比展望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回顾对比展望Word下载.docx

1、 34 22.6 2002 24.6 38 25.3 2003 25 2004257550%33724.6%3825.3 从表一可见,2004年历史卷对2003年三大题型的赋分值做了微调,基本恢复了2002年的比例,即50:25:25。但总题量不变,主要是材料解析题增加了3分,问答题减少3分。可见,材料题的地位在不断提升。这适应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如2004年上海高考试题中,材料题的分值就是问答题的两倍。近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量一直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从1999年的37题减为2003年的25题,减幅达324,2004年保持稳定,预计2005、2006两年都会保持稳定。因第一部分选择题总分值没有

2、变化,故每道选择题分值由1999年的2分增至2001年的25分,2003年再调升为3分,所占分值已不少,故2004年没有再增加。2内容结构对比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大板块,也可归纳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大系列。近6年历史试卷内容各板块和系列的赋分值比例见表二。表二:1999-2004年广东卷知识板块系列内容结构比较内 容2004分值百分比中国古代史4026.739263523.3%中国近现代史5939.360406543.3%世界近现代史51345l5033.35335.333.3%政 治 史10670.78556.711073.38254.7

3、10469.38053.3%经 济 史271823.336245838.7%文 化 史1711.3149.353.33020lO6.7128%99年以来,考试大纲对三大板块的比例一般定为:中国古代史约25,中国近现代史约40,世界近现代史约35。前五年,中国近现代史的分值比例相对稳定在40%左右,而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分值比例则互做微调。与前五年相比,2004年中国古代史部分进一步减少35分,将分值加在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世界史部分也比2003年减少了3分,分值也是加在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使全卷板块内容结构更为突出中国近现代史,这是一种新现象,是否合理,值得我们重视。2004年试卷实际分值的

4、分布为:中国古代史35分(选择题5题15分,材料解析题1题10分,问答题1题10分)、中国近现代史65分(选择题12题36分,材料解析题l题15分,问答题1题14分)、世界近现代史50分(选择题8题24分,材料解析题l题12分,问答题1题14分)。与2003年相比,客观题部分三大块比率没有改变,主观题部分赋分明显向中国近现代史倾斜。2004年试卷改变了2003年政治史内容过多的倾向,大幅增加了经济史分值,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大系列的分值比例搭配趋于合理,扭转了2003年不合理的结构。政治史减少了24分,比值下降了16%,经济史增加了22分,比值上升了146,为六年之最。文化史内容与2003

5、年相近,略增加了2分。因考试大纲对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大系列的分值比例没有专门规定,所以在历年历史命题中,三大系列结构一直呈现交错波动状态。从表二还可以看出,六年来政治史考查比率呈现很明显的大年和小年现象,2004年政治史是小年,2005年政治史是否是大年呢?值得我们思考。过渡教材新增加的政治文明、制度创新内容还考得不多,我们要特别注意。2002年以后,文化史基本上未出大题,考查比率一直不大,这与2002年4月颁布的粉红色教学大纲删减了较多的文化史内容有关。但与文化史有关的二级标题仍有10个,三级标题为29个,尤其在思想史方面仍保留有很大的命题空间,2004年江苏卷就出了一个“文艺复兴”的

6、材料解析题,2004年广东卷4个文化史的选择题全部是思想史。看来,考试大纲未删的文化史内容值得注意。经济史要注重农业文明时代农具的发明、水利工程的兴建、农耕技术的进步、海外贸易等问题。3主观题落点对比六年来,广东卷的主观题落点看似平常,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奥妙。表四:19992004年广东历史试卷主观题对比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古 代 史商鞅变法西汉至宋,南方经济的发展战国西汉的重农抑商水稻的发展及原因人口迁移的三种方式北宋的治国策略秦汉税负与社会安定两宋外贸发达原因贞观之治的原因明中后期的社会生活商鞅变法措施、影响唐都长安、宋都东京的商业繁荣状况近

7、现代史洋务运动的评价邓小平75年整顿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主张变化八大后主要矛盾变化荣氏家族的民族企业建国初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教育近代化比较建国初政治、经济的变革中国近代化历程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建国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作用世界史卢梭的主张、学说德国版图变化(三幅图)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原因途径二战后美欧经济关系法国启蒙文学(费加罗的婚礼)英法绥靖政策拿破仑战争与一战对比欧共体演进及原因1 日本大陆政策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历程19世纪中意大利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原因美国加入国联的争论从表四可以看出,六年来中国古代史主观题的考查点呈现一前一后(以五代十国为分界点)的规律。前

8、面的大题有4年落在战国秦汉,近两年落在隋唐,有1年(人口迁移)是大专题,与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有关。后面的大题前四年和2004年基本落在两宋(水稻、南方经济专题也是以两宋为主),只有2003年落在明清时期。从宏观来看,我们可以发现19992002年以考查秦汉史、宋史为主,2003年则转到隋唐史、明清史,2004年又以考查秦汉史、唐宋史为主。结合考试大纲进行分析,我认为秦汉、唐宋、明清是我们应关注的重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以1949年为界,前后各一道大题。近代史的大题基本上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2000年、2004年例外。前五年,考查的重点是中国的近代化(国际上称现代化)。如99年的“洋务

9、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2000年的“民主党派主张”是政治的民主化;2001年的“荣氏家族”是经济的工业化;2002年直接考“教育近代化”;2003年直接考中国近代化历程。2004年广东卷和全国文综卷都涉及到了长征精神,可见,近代史考查重点有向民族精神转移的迹象。现代史的大题近4年都出在建国初期(19491956),1999年出在文革时期,2000年出在十年探索时期。前4年侧重考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近年则从宏观上考查建国后不同时期经济制度、土地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的演变。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史的考查重点是“民族精神”,中国现代史的考查重点是执政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方面探索。世界近现代史

10、基本以一战为界,前后各一道大题。考查的主线有两条,一条是现代化主线,一条是全球化主线。如99年的“卢梭”题、2001年的“法国启蒙文学(费加罗的婚礼)”题、2003年“日本大陆政策”题、“美国霸主历程”题、2004年意大利题的考查基本上是围绕现代化问题展开的。2000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题、“二战后美欧经济关系”题、2002年“拿破仑战争与一战对比”题、“欧共体”题、2004年“美国加入国联”题基本上是围绕全球化而展开的。可见,世界史的复习应以“现代化”和“全球化”作为理论旗帜,把这两条主线作为建构知识体系的总纲。当今史学界,已把“现代化”和“全球化”作为研究世界历史发展的灵魂。著名

11、历史学家齐世荣和钱乘旦在2003年11月给中央政治局委员讲世界近现代历史时,也是采用这两个观点。建议大家查阅南风窗2003年年底转载的钱乘旦教授的讲课稿1500年,世界现代化的起步。从国别史角度分析,前4年,法国史是考查热点,每年都有考法国史或部分内容涉及到法国史的题。刘宗绪先生仙逝后,近两年的考查热点则转到现代化转型比较成功,堪为我师的日本史、美国史,2003年考了“美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程”,2004年春季试题考了“1787年宪法”、2004年又考到了美国与国联的关系。可见,法美英日德的考查频率是十分高的。4广东历史试卷特色鲜明六年来,试卷长度不断缩短,选择题题量逐年减少。1999年、200

12、0年有37道选择题,2001年、2002年减少到30道,2003年再次减少到25道,预计再缩减的空间没有了。贯彻了“以知识为依托,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在命题的科学性与试题的包容性、拓展性相结合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非选择题的设计,既源于教学重点,也不拘泥于教材的具体表述,展示了学科内容综合程度加大和选材开放式的命题倾向,既体现了对考生学科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也体现了对创新意识、运用能力、迁移能力和拓展能力的考查。适度控制了学科能力的深度,合理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多数题目难度适中,没有刁难性的怪题,易于考生作答,体现了较理想的难度搭配,有利于考生应试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

13、。以2004年试题为例,题目设计兼顾了知识与素质、历史与时代的衔接,选材注意折射社会现实与素质教育。例如:第13、16、30题折射三农问题;第14题折射反腐败问题;第22题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第25题反映欧盟的扩大;第27题纪念红军长征开始70周年;第20、31题反映大国的兴衰等,都体现了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内容,突显了历史学科鉴史识今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特征。2000年2003年,广东试卷放弃了以往全国卷图、文、表并举的做法,连续四年未出现运用地图、表格提供思维意境的题目。但2004年广东卷又出现了三幅图,全国几份卷都不约而同地增加了地图、图片、漫画等非文字资料,尤以上海

14、卷最甚。这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值得我们深思。年年都存在超纲现象。2004年明显超出考试大纲范围的有第26题。我们应慎重对待考纲所删除的内容。二、2004年广东卷与江苏、北京、天津等分省命题试卷对比12004年江苏卷特点:2004年,首次分省命题的有江苏、北京、天津等省市,而北京卷、天津卷均是文科综合形式,参考意义不大。只有江苏卷是单科试题,题型、题量、试卷结构完全一样,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分析江苏卷,我们发现其特点是:(1)试卷结构稳中求变。稳定:试卷的题型和题量保持不变,仍是三种题型,31个小题。考查内容仍是学科主体知识,比例合理,难易得当,试卷长度适中。区分度较好。考查仍然注重中学教

15、材的基本史实。继续体现了源于课本,又高于教材的思想原则。变化:试卷中题型分值比例有变化。材料解析题由34分上升为36分,问答题由41分下降为39分。两种题型,几乎不分上下,平分秋色。这与广东卷有惊人的相似。材料解析题的26题、27题和问答题的29题、30题都是老问题的推陈出新,在有效地降低试卷难度的同时,又坚持了能力考查的力度。试卷考查内容上有变化。与广东卷一样,2004年江苏试卷适当压缩了对政治史的考查比例,增加了对经济史的考查比例,从2003年的12上升为24。此外,因为南京是中华民国的发祥地,考查中华民国史的比重大大增加。江苏卷的10,11,12,13,27,30等题均考查中华民国史的内

16、容,分值达36分,占卷面总分值的24。问答题的设问背景有变化。2003年的问答题都是直接给出一组设问,并根据设问归纳有效信息来解答。而2004年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的29题,是把春秋、战国和秦疆域三幅地图当作背景条件,要求从三幅地图的内容及相关对比中回答问题。(2)加强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作,离开知识载体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因此,“史实的考查,永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与广东卷对比,江苏卷尤其突出了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以25个客观选择题为例,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的试题分值就达57分,占此项总分值的77以上。难怪有人评价“2004年江苏题比会考题还简

17、单”。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当然,江苏卷也注意了归纳、比较、概括、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的考查,试卷中第29题,命题者设计了三幅图片材料为新情境,要求考生对比、归纳、概括出相关知识内容。(3)关注现实,时代感强。与广东题对比,今年的江苏试题强烈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现实性和社会教育功能,透射出爱国、正义、社会改革精神的光辉。如第12题是当今社会对“井冈山精神”的回照;第5、29题揭示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真谛;第28题是对思想解放、国家统一的呼应;第31题对当今农村改革有警世作用;第24、25题体现了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第30题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积极回顾。这些题目不仅不回避时政热点,而且有意

18、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当然,热点题并非急功近利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的人文精神在热点题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必然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感受。2004年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还注重江苏地域性特点,由于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立都于江苏南京,命题者既避开猜题、押题,又加大了对与江苏相关的中华民国史的史实的考查力度。2004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江苏卷),从整体上看命题是成功的。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选择题来看,题目过分依托于教材,以主观题来看,缺少思维含量高的能力性题目。三道问答题的灵活性、综合性均欠

19、缺。22004年广东卷与江苏、北京、天津卷主观题落点对比(分省命题)虽然2004年广东卷由全国高考命题组命制,但其主观题落点与江苏、北京、天津等分省命题试题有千丝万屡的联系,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奥妙。表五:2004年广东卷与江苏、北京、天津卷主观题及串题落点对比表广东卷江苏卷北京卷天津卷商鞅变法唐都长安、宋都东京的商业繁荣状况(图)春秋、战国、秦朝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图)郑和下西洋唐辽元清民族关系与融合经济中心南移与传统科技民族关系与大一统;明代军事制度、中外科技史列举古代破坏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活动,分析原因袁世凯独裁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反封建、发展资本主义的努力45年至49年美

20、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演变。中共与时俱进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A、北京地区人权历史报告B、中德两国建造铁路的不同结果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大国强国之路与中华民族的强国之路对比文艺复兴人物马基雅维利的人文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后至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演变一战以来,美国与西欧的关系苏俄农业发展探索的经验教训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美欧关系欧共体的目标及发展从表五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命制的广东题,还是分省命制的江苏、天津、北京题,都从不同的视角涉及到了“地图的大量使用”、“三农问题”、“大国兴衰”、“美欧关系”、“国家的大一统”等方面。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默契?值得我们深思。32004年五

21、份全国文综试卷看热点问题在高考中的地位城市化问题;(古代史里的城市发展,英国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洋务运动)儒家学说的兴衰与社会政治发展变化。党的建设问题。三农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中俄、中日关系(以史为鉴,和平共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全球化问题。振兴老工业基地东北。区域文明,珠江流域文明,西北、西南、长江流域。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政治文明)大国关系(中美、中与欧洲,中法、美与欧洲)。战争问题(国际法、国际联盟)能源问题。民族问题,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人才问题“以人为本”。古代典籍了解历史。台湾问题。中东问题朝鲜问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三、2

22、005年高考备考建议1学习新课标、新教材,关注史学研究前沿问题。(1)把握史学理论新变化,与时俱进。研究高中新课标,我们可以发现,史学理论也实现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认真把握以下几种史学理论的巨大变化。以人类文明演进作为历史研究标准。打破以“五种社会形态”划分历史的旧史观,彻底清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史学观影响,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待历史的发展已成为主流的史学观。新编通史均以“人类文明演进”为主线,新课标和新教材也是遵循这个理论。人类文明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政治文明),而生产力是物质文明的核心。按照新的史学观,现行教材中刻意区分社会形态的内容,我们

23、就可以少讲或不讲了,在复习备考中,应以“人类文明演进”作为重构知识体系的标准。按此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社会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把“现代化”作为近现代史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现代化”就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现代化”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中整合史实、构建知识结构的理论旗帜,中外史都如此。教材中的“近代化”概念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家有中国特色的提法,它和国际上通用的“现代化”概念是同一内涵。“全球化”应成为世界历史教学的又一理论基石。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历程,就是整体世界形成的过程。新航路开辟是全球化的起步,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快了世界一体化的步伐。二战后,全球化的

24、最大特点是出现了“制度化”趋势,如各种国际组织的成立、国际协定、国际公约的制订等。“现代化”是指人类文明的纵向发展,是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线,而“全球化”是指人类文明的横向扩展。按此观点,我们复习国际共运史内容时可把有关事件放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视角下去分析。以十月革命为例,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所面临的问题是“加快发展”问题,本质上是要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即要“现代化”。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并不是虚幻的主义,而是“和平”、“土地”、“面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废弃和新经济政策的出台就是明证。列宁晚年对此有明确认识。因此,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

25、化”的新模式,而非教材上所说的“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2)关注史学研究新成果,求真求实。以岳麓版教材为例,高中新教材不仅渗透着新理念,而且反映了最前沿的史学研究成果,它鼓励我们探究真理,尊重历史,追求真实。从复习备考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历史评价应求真求实,尊重史实。如对秦始皇、隋炀帝、李鸿章、袁世凯、陈独秀、清末新政、北洋政府的评价应一分为二,以客观史实为依据,而不要人云亦云,以本为本。长城不是中华民族封闭、守成的象征,相反,它是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路标。如两汉的军队横扫西域之际,长城迅速向西延伸,同时丝绸之路也开辟出来了。长城既是军事堡垒,又是商旅驿道,还是边境贸易的

26、集散地,是中华各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地。古老的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太多的荣辱兴衰,见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忽视人类的再生产研究。生产包含物质生产、人的再生产、文化生产三种。传统史学过于注重研究“物质生产”,而对“人的生产”产生偏失,实际上中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人的再生产”,十分注重血缘关系。古代宗法制的实质就是以血缘为纽带,来建构社会秩序。“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始皇扫荡母系氏族遗风的勇气与雄才大略,后来儒家强化了血缘关系在安邦治国、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中世纪的西方靠神权治国,而中国靠族权安邦,至今,祖宗崇拜仍是中国人的神圣大事。过渡教材增加了社会生活的内容,关注民生,以人为

27、本,是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如:道路交通在古代历史上十分重要,谁控制了交通,谁就在文化交流中占据优势。郡县制对大一统和中华文明的扩展起了重大作用。曲辕犁是农耕技术发展的顶峰。科举制对门阀士族的衰败和庶族地位的上升起了重大作用。宋朝是积贫积弱的朝代,为什么还能创造如此光辉灿烂的文化?因为宋朝的土地真正实现了私有化,人身依附关系削弱,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市民化、世俗化趋势明显。比同时期西欧的封建庄园进步多了。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全世界只有西欧才经历了封建社会。实事求是地对比研究,明清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和市场发育程度比同时期西欧要发达得多,中国的综合国力和GDP也居世界第一(嘉庆之前)。是工业革命拉开了中西的差距,工业革命使西欧各国迅速崛起,他们用物美价廉的商品打开了各国的国门,占据了世界市场,世界各地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英法等西欧国家;而古老的中国,不但没有跟上世界现代化的时代潮流,而且还不适时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力图抗拒这股潮流。明清历史的复习应宏观一些,中西对比,放眼全球。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大崛起时期:第一次崛起是秦汉时期。主要靠军事扩展和丝绸之路的影响,仅限于汉文化的扩张,对世界的政治影响不大。第二次崛起是隋唐时期。它是胡汉文化融合历炼的产物,隋唐的皇帝均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