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总收入完成22.5亿元,增长22.3%,同比加快5.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02亿元,增长21.7%,同比加快4个百分点;实际引进市外资金146.8亿元,增长47.5%;实际利用外资8982万美元,增长79.7%,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33亿美元,增长123%;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68元,增长13.5%。多项指标的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也是自“九五”以来增幅最大的。预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95.77亿元,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4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3亿元,增长15.3%;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96亿元,增长25%;财政总收入完
2、成27亿元,增长2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23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增长21.7%。 在中央一号文件尤其是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引导下,今年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投入大幅增加,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好形势,特别是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喜人,成为今年全市经济发展最大的亮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760万亩,增长21.4%,粮食总产达51亿斤,增长38.4%,比历史最高的1997年增加0.5亿斤;农民收入改变了多年缓慢增长局面,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增收517元,达到2900元,增幅达21.7%,比去年同期高14.7个
3、百分点,比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9.2个百分点,农民增收绝对额创历史新高,应该说这是一种跳跃式增长了,可喜可贺! 这种跳跃式增长的“爆发力”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说,是我市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释放的能量,显示了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强大威力。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这种跳跃式增长中,也有一些难以持续的因素。其中,农业税减免和农产品涨价两个方面,占了较大比重。今年,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使农民人均政策性减负增收45元,这一块明年就变成基数了。今年农民来自一产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净增300元,占增收总量的近六成,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贡献了不小份额,
4、而随着今秋粮食的丰收、粮价的回落,价格推高的作用也衰减了。因此,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把农民增收的爆发力变为持久力,实现可持续增长? 从全市情况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市农民收入经历了3次跳跃式增长,每次年均增幅都在15%以上。1978-1984年,农民收入年均递增15.1%,动力源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1988-1990年,年均递增15%,动力源是乡镇企业的崛起;1993-1997年,年均递增20%,动力源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产品的大幅提价。分析这几次跳跃式增长的动力结构,可以看到有两种因素在起作用:一种是持久起作用的因素,如工业化进程、农业产业的发展、
5、在政策引导下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等,这是决定农民增收的基础;一种是暂时起作用的因素,如农产品涨价、某些政策利好等。当这些暂时起作用的动力因素衰减之后,很快便会出现农民增收乏力的低增长状态。15%以上的高峰与5%左右的低谷交替演进,便构成了20多年来我市农民收入的增长曲线。这一曲线告诉我们,农民收入要在短时期内形成跳跃式增长并不难,难的是在长时期内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增长。可持续,是我市农民增收的着眼点,应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立足点。 实现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关键在于切实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根本途径在于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与工业的关联度,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
6、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配置农业资源,用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村经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力求新突破。 第一,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力求新突破。农业产业化内部组织要素主要有4个:龙头企业、农户、主导产品、利益分配方式。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利益共同体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领导者,抓住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就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当务之急,必须做多、做大、做强、做活龙头企业。首先,要做多龙头企业总量。围绕我市水产、畜禽、木竹、粮食、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和优质农产品,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兴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其次,要做大龙头企业
7、规模。当前,要集中力量支持4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力发展规模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再次,要做强龙头企业竞争力和带动力。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搞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不断引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大力扶持名牌产品、名牌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开发培育名优产品、特色产品,把我市具有区域特色的特种水产、木竹制品以及数量众多的绿色食品打倒国内外市场上去。第四,要做活龙头企业的营销。引导龙头企业全面树立“竞争农业”新理念,紧密跟踪国内外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用现代化的营销
8、理念拓宽农产品贸易,根据不同的消费水平、健康需求、消费习惯,生产加工不同的农产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第五,要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松散型联结向紧密型联结转变,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对农户的指导、服务、保护农户利益,发展长远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二,以“两个65%”为目标,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力求新突破。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努力实现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比重达到65%,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5%。这“两个65”的目标,就是我们农业结构调整的总方向。目前,我市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重只有55%,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只有46%,离65%的目标
9、还有较大差距。未来两年,必须下大力气努力提高比重。一是要研究市场规律,找准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当前,绿色消费已成为农产品消费的主流。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消费快速增长,市场潜力非常巨大。要充分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努力壮大绿色食品产业。按照市场农业要求,加快制定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地方标准,加强农产品原产地保护的申报工作,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农业知名品牌。二是谋求比较优势,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各地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瓜菜、水果、水产、优质畜禽、毛
10、竹、绿色食品六大支柱产业的雏形,县市(区)也基本形成了12个主导产业。要继续按照一县一业,一(数)乡一品的思路,坚持不懈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基地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格局,使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三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撑点”。重点要抓好“种子工程”和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抓好新品种的开发、引进、繁育、示范,大力开发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广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切实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农业结构调整的“结合点”。只有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11、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才能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生产条件。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生态保护、农村公路、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产品市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各地要切实按照“引良种、建基地、精加工、树品牌、旺市场”的产业化思路,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 第三,以农业投融资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在加大农业投入上力求新突破。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各地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调控和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
12、力度,积极引导多种渠道和多种经济成份的资金投资农业领域,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投融资体制。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今后,对农业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住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尤其要抓住国家即将编制“十一五”规划的机遇,包装更多更大的好项目,争取一批大项目挤进国家计划“笼子”,从而得到中央、省对我市农业的更大扶持,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是大力引进市外资金。充分发挥上饶山青水秀、资源丰富的优势,进一步打开山门水界,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为重要载体,通过招商引资,
13、吸引市外资金到我市创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借助外力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是充分激活市内民间资金。各地要借助今年三农工作多年未有的好形势,积极引导市内民间闲散资金投资农业开发,制定更为完善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工商资本开发农业的热情,切实增强广大农民加大生产投入的积极性,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第四,以贯彻两个决定为契机,在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上力求新突破。今年5月,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滨湖地区发展的决定,两个决定,一个是统筹城乡发展,一个是统筹区域发展,对促进我市经济
14、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两个决定精神,以落实决定目标、任务、措施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两个决定的实施。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改造农村、优化农业、转移农民。要以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加大撤乡并镇力度,提高县城和中心镇的经济、人口首位度、集聚度,从而辐射带动重点集镇、小集镇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发展小城镇特色经济,结合农业产业化 经营和农业主导产业布局,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鼓励、支持农村能人到城镇创办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一批农民从农产品生产的第一车间转向加工营销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相对集聚、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小集镇,促进县城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15、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做好劳务服务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到沿海发达地区发展,通过劳务输出增加收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积累资金,为农村人口城镇化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要进一步加快滨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强区域联合,加速各生产要素的整合,主动融入环鄱阳湖经济圈,抓住机遇,依托项目,加大投入,建立起开放式、多元化的湖区经济,努力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以促进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在服务“三农”上力求新突破。新形势下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农产品供求关系、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开放程度以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等等
16、,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也必须不断地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努力实现四个“转向”:一是指导“三农”工作的视野要从局部区域转向全国和全球,从全国、全球的产业格局比较中寻求最低成本、最大效益。二是服务手段要从传统的经验指导转向信息引导,在竞争对手越多越强的情况下更迅速、更准确地掌握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济信息。三是竞争方式要从产后推销转向产前订单农业,将订单农业、期货交易等贸易方式作为今后农产品营销竞争的重要形式。四是发展策略要从产品战转向品牌战,千方百计地创造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到较大市场份额的实实在在的名牌产品,并争取达到以系列化的名牌产品作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无形资产的程度。 另外,猴年即逝,鸡年将至,各地各部门要立足当前,在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的同时,及早筹划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为明年全市经济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全市上下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我坚信,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迈向新台阶,为把上饶打造成闽浙赣皖四省交界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