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这首诗以激昂奋进的调子,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B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C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D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6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B颔联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
2、巍峨高大的形象。C颈联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D尾联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诗人心潮不平。B“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D“更护花”的“花”指青少年,此句表明自己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
3、牲。10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喜悦的心情,也抒发了诗人思亲念乡的情怀。B“徙倚欲何依”中的“徙倚”是徘徊的意思。C“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随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D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的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1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
4、,赏析本诗的颔联。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B颈联承接颔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14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
5、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气势磅礴而豪迈,想象丰富而奇特,一反李清照婉约词风。B“路长嗟日暮”表现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经历和上下求索的情怀。C“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之情。D末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16“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
6、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九、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
7、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18请对“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进行简要赏析。十、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8、!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9下列各项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20下列各项对诗词的内容和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常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C词的上片,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
9、光的易逝。D词的下片,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1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城子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犷、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
10、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如果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是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江城子这首词的上片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词人的“狂气”。22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中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江城子中最后一句表明了词人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
11、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十二、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12、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23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面歌残终破楚”引用了战国策中的故事。B上片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D下片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24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江红结尾“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运用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因无人同情和支持她献身救国事情的苦闷彷徨和担心忧虑。B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反映了词
13、人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满江红反映了秋瑾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束缚中的苦闷彷徨,折射出她参加革命前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十三、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5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望这首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
14、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山,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C春望这首诗中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26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望这首诗的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心的精神世界。C春望这首诗在颔联中,诗人
15、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出诗人因辞官归隐后淡淡的忧伤。十四、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
16、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7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写了塞外的苦寒,抒写了边关雪中送客之情,全诗充满了伤感的意味。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前四句把八月飞雪想象成盛开的梨花,“即”与“忽如”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惊喜,接下来的四句则从侧面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28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
17、首词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最后六句写送战友踏上归途,依然不忘渲染大雪与寒风,但战友离去后,诗人在雪地徘徊不已的身影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C“百丈冰”“万里凝”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瑰奇壮丽的雪景,以此衬托出宴会的欢乐景象。D“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十五、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各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闻
18、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9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谪,十分同情和关切,于是写下这首怀念友人的诗。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C“过五溪”,可见友人旅途之艰辛,贬谪之僻远,暗含对朋友被贬谪遭遇的同情。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30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首句写景,点明暮春的时令,借漂泊无定的杨花和
19、啼声悲切的子规,寓飘零悲伤之感,可以说是融情于景。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三、四句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愁心”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十六、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31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两句,勾勒出诗人在清晨时分入古寺,旭日东升,光照山上树林的画面。 “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C. 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从晨游破山寺写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构思含蓄委婉。D观沧海这首诗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32. 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B.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1、两句描写的曲折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暗示禅味佛理有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作用。C观沧海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D.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两句,用正衬手法,通过钟磬音来衬托破山寺清幽的环境,寄托了诗人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凡脱俗的神秘境界。古诗词理解1.C解析:“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2.浓重乡愁(或思乡、念亲、哀愁、痛苦、哀伤、悲伤)。(意思符合即可)_3.D解析:“巴山夜雨”正是诗人羁旅之愁下看到的景象
22、,不是异乡奇景,而是愁思之下的哀伤之景。4.“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两个“期”字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妻子团聚的心情。5.A解析: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所以A项叙述错误。6.“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7.D 解析:尾联表现的是诗人想象总有一天会登上泰山绝顶,而非是他登上了泰山后的感慨。8.这两
23、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9.D解析:“更护花”是诗人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10.示例一: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示例二:诗歌移情于物,是对新生命的赞歌,“落红”和“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11.A解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1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
24、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13.C解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意思是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因而“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的说法不正确。14.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15.C解析:此句是暗指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并非体现“对自己创作的不满之情”。16.“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
25、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17.D解析: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18.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诗人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19.C解析:“闲来”两句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20.B解析:词人对春花落去感到无可奈何,而对燕子归来是感到似曾相识,表现词人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21.B解析:“年
26、代不久,时间不长”错误。“折戟沉沙铁未销”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锈蚀。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锈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22.C解析:“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说法有误。23.A解析:“四面歌残中破楚”引用了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24.C解析:没有“亲自领兵上阵杀敌”,只是梦境。25.C解析:“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说法错误,应该是“战火硝烟数月不曾停息”。26.D解析:末尾两句诗,诗人言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27.A 解析: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28.C 解析:衬托出送别凄凉的氛围。29.D.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连,“兴,百姓苦;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30.D 解析:三、四句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31.B 解析:B项中“描写了大海的近景”理解错误,应为“描写了大海的远景”。32. D解析:诗歌尾联以动衬静,运用了反衬手法。D项中“用正衬手法”赏析有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