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神聚。行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4)散文的艺术手法:象征(借物抒情)白杨礼赞、衬托对比、借景抒情、咏物抒情囚绿记、寓理于事、融情于事西花厅、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前后照应、借物喻人。(5)散文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六、记叙文的相关知识(1)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文的顺序:顺叙按时间先后叙述。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倒叙现在-过去-
2、现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中断正常的叙述,插入交代相关背景、人物、事件,交代完毕有接着中断处叙述。(3)记叙文的人称;(4)记叙文的线索;(5)分析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表情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6)环境描写,理解其作用;(7)表达方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8)理解文章详略对表达主题的作用。记叙性文章(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题型一、典型题型:(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1.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某个句子换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的,换成后就变成(不好的效
3、果)。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2.结构类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换后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理、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3.修辞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的特性。(2)排比:语气上:一气呵成,有气势,加强语气。内容上: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对象特征。(3)对比:强调了,或突出了(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注意和思考。(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反复
4、: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模式:(1)首段: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2)中段: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插入有关情节,使文章条理清楚,记叙完整,人物丰满。(3)末段: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言尽而意无穷,留给作者思考的空间。(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1.艺术类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2.人称类使用这种人称写得好处是什么?问什么要改变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作者抒发真实感情;第二人称
5、:好像作者与某人面对面交流,直接抒发了情;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3.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用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定性的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出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二、其它题型(一)归纳层意及文意思路一: 找中心句子思路二:自己归纳,格式如下:1.某人,做了什么事。2.某物,怎么了。3.某地,发生什么事。4.某事,怎么了。(二)“这”指什么内容?一般在“这”字前面寻找,看是否符合文意。(三)分析人物形象 要从多方面答答题思路:某人的,表现了他性格特征。(四)文中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6、有什么表达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怎样的气氛2、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3、烘托人物的什么心理。人物描写的作用:1、刻画人物的性格2、体现了人物的心里。(五)赏析画线的句子1、从修辞角度 2、从描写方法角度 3、从表达方式角度 4、抓住关键词语赏析(六)评价题,要求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篇章结构、写法、语言、人物进行评价。按照题目规定的角度或自定角度。看法应该比较辨证,不能过于偏激。理由应该充分,并且符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七)寻找文章的线索(1)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2)线索的种类以物为线 唐家寺的雨伞以雨伞为线索以事为线 藤野先生以鲁迅与藤野的交
7、往以人为线 故乡、百合花都以“我”的见闻为线索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小男孩以小男孩的行踪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 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为抒情线索(3)找线索的方法: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找贯穿全文始终的人、事、物、情。(八)文章标题的作用1、体现线索 2、体现主题 3、暗喻或暗指什么人(或精神)4、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5、体现写法(九)把此刻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答题格式:我(他)想:我(十)问阅读后的感想、体验、启示、见解。答题提示:紧扣材料内容来谈;观点正确健康,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按总分总的模式答
8、题;要求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经历的就一定要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经历谈。先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材料加以举例分析。最后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怎样。记叙文阅读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考点预测及对策】考查类型一:找出文章的线索对策:1.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线索: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 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事情线索:中心事件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文章的标题
9、;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物的见闻感受。考查类型二:表达方式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直接问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简要说明这些表达方式的作用。1.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2.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神态等。语言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自然景观),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
10、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考查类型三:表现手法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的作用。2.掌握几种重要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
11、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考查类型四:结构层次给文段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层意或段意。 时间划分(时间词)1.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地点划分(地点词) 事情发展过程(各个事件)2.概括层意的方法摘句法(找中心句) 记叙了+人(单位)+时+何种情况+做+结果 描写了+景物+特征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考查类型五:内容及中心的概括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人物性格,概括主旨。 文章标题法 叠加法(文章段落大意连贯)1.内容概括方法 一线串珠法 六要素法2.概括人物性格:学会
12、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或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总结”的思维过程。3.概括主旨:掌握概括方法,会看题目,对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表现了(赞美了、提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考查类型六:含义作用题直接让考生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任用;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任用;对具体句子的品析;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抒情的作用。1.了解人称贷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人称作用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
13、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议论2.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中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3.在对具体句子分析时,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词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记叙文中议论句、段,能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抒情句、段,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考查类型七
14、:语言赏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1.了解用词之美,如:动词、形容词运用精辟准确,把事物说明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3.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罚、说服力修辞之美 反复:强调语气,强化内容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人强烈印象 对偶:语句整齐,语气铿锵 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句式之美: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一组关联词,句式不同,富有表现力。哲理之美:形象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内容
15、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与中心连接严密的句子。考查类型八:知识拓展人物事件拓展,主旨拓展,联系实际谈启发,仿写句子。1.人物事件拓展,根据文本中人物身份、事件本质,根据自己积累资源来寻找答案。2.主旨拓展:用广告、宣传语、对联体现主旨。.3.联系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思考,说出自己独特的观点。4.仿写时分析文段中的句式特点、修辞方式、及感情色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进行仿写,力求形神兼备。记叙文阅读中,考题的设置注重知识与能力,体现过程与方法,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题型上,主观为主,客观为辅。能力上,注重整体,强调理解。内容上,重视体验,尝试鉴赏。选文文质兼美,课外为主。选文内容健
16、康,有思想性,文字优美。有深厚浓郁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精神,文字与内容俱佳的美文。从选文的范围来说,多为课外材料,但在学习中切不可忽视课文的“例子”作用,只有在课内学习中把握了阅读的方法,才能用之于课外阅读。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和事理进行解说和阐述,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准确性的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文体。【议论文考点预测及对策】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中,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具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考查中,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
17、子,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1. 看题目;在首段中找;抓关键句。2.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考点之三:说明方法考查中,直接让学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就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2.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详尽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
18、”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列图表:简洁、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说明对象的作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生动形象。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考点之四:说明顺序,文章结构直接问: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文章结构如何安排?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形状、构造,多在
19、建筑物结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事物的文章常采用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常采用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 一般个别、概括具体、现象本质、整体局部、总分。2.文章结构:说明事物按空间顺序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采用并列式结构;说明事物发展过程、工作程序,以时间为序,前后相互承接,采用承接式(连惯式)结构;文章各部分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常以逻辑为序的事理说明文,采用递进式,还有总分式,它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它常用于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
20、体到部分的说明。考点之五:说明语言直接考查:加点字词有何作用?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从文章中选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指示代词的含义。1.加点字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2.词语替换。不可以;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和内容;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3.限制性词。表态(“删”还是“不删”);定性。“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意思就变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
21、性、科学性。4.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找有概数的句子;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5.语句中指代,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考点之六:归纳、概括信息概括文段的中心、段意、层意。提炼要点,直接找到中心句。能够筛选、提取信息,并对其加以抽象、概括、调整、组合。考点之七:拓展题型考查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某一问题(现象)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透视近年来的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可
22、以了现,试题中选取的材料都以前沿科技、生态视野和环境保护类为主,而且都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特别是与学生实际认知力相近的科技类文章。议论文阅读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考点一:论点(分论点)直接归纳文段的观点(论点)是什么1.找准论点:一看题目(有时题目即论点);二看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三看结尾(归纳全文、篇末揭示中心);四找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或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如果没有原句,则要概括层意,归纳中心论点。2.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一般位于断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中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统率分
23、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句子考点二:论据直接列举文段中的事例或分析让学生回答说明了什么道理或作用。直接概括某段的事实论据。补充论据。1.明确论据类型: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具体分析作用时,注意规范性答题格式,如:这是“xx”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或分论)。2.概括事实证据,把握归纳论据的要点:“xx”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3.补充论据,要看清楚补充的论据类型,按要求准确答题。如是补充事实论据,则要求真实、典型、新鲜、充分、概括叙述(谁+事+结果),紧扣论点,所选的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点的说服力;如
24、果是补充道理论据,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引用要完整准确。考点三:论证方法考察分析论证方法的类型及作用。 对策: 1.了解论证方法的几种类型。2.掌握论证方法的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形象深动的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使说明更鲜明。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应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使论证具有说服力;引用名
25、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去读。注意: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要找全,然后综合答题。考点四:论证结构直接让考生回答文段的论述结构。1.了解议论文纵横两种结构形式。其中,横式分为: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式、对照式。纵式又分为:层进式、起承转合式。2.根据结构形式的定义、概念的特征来分析,并在文章分析时作出准确判断。考点五:关键句子含义和作用考查具体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中的句段作用。1.在前后文找答案,同时紧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2.作为议议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解答。开头段作用,往往起引出中心论点(论题),有些则起到吸引读者去读、增强论述的趣味性的作用。结
26、尾的内容:深化中心论点;发出号召或劝勉;补充论证,使论证更严密。考点六:语言考查直接分析文段或句子的语言特色。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语言特点:逻辑严密。考点七:知识积累考查文中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平时的积累,再写出有关什么内容的名言警句或诗句格言,并注明作者或出处。加强平时的积累,平时将有关惜时、爱中、亲情、思乡等方面的名言警句格言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并每一方面能熟背23个。考点八:拓展创新考查中,结合自身体验,就某事例某观点某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观点),并说明理由。紧扣话题,写出独特感悟。对观点作评述,引申或做发散思维的思考,评述要言之有理,引申要恰如其分,发散思维要有理有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