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读通课文。3)、想想课文每一段讲了什么?4)、结合每一段的段意,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检查自学情况1、小组内互检。教师出示检查要求:请同学们按照以下的步骤在小组内互检,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对又快。检查完请坐好,在心里记一记黑板上的词。1)、组长出示卡片,叫组员认读,每个组员读一个词,大家给他正音。2)、每人读一句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一起说说段意。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小黑板词语:老师想知道同学们的自学情况,每一个同学站起来读一个词,其他学生跟读。我们要注意下面的字(一边讲一边用红笔标出关键字。):“均匀“是前鼻音,重叠的重念“chn
2、g”,是多音字还念重量的重,叠字的下面是“且”,茎字的第四笔是横折撇。2)、检查读文:下面老师分别找几个同学读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大家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读得不准确的词语,再想一想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读文,正音,说段意。教师简单地书写段意。(攀援生长,叶的特点,脚的特点,怎样爬,脚的特点。)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同学们看一看黑板上板书的每一自然段的段意,把每一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你能用“课文先介绍了然后介绍了最后介绍了”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地描写爬山虎的特点和怎样爬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细致地学习课文。(四)提出问题1、出示大问题教师大声读:默
3、读课文,用“”划出描写爬山虎叶和脚的句子,体会叶和脚有什么特点;用“”划出描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体会爬的过程;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再用“?”标出你弄不懂的问题。先独立解决,再在小组里交流你没弄懂的问题。注意,是交流你没弄懂的问题,如果你已经弄懂了的,就不要在组内交流了。2、学生独自读文解决问题,教师巡视。3、学生组内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参加,帮助解决部分问题。5、学生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预设:1)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朝下?2)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的?3)、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细丝怎么一弯曲了,就能使紧贴在墙上呢?4)、爬山虎是
4、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五)细读课文,解决问题师:好,同学们的问题很有深度。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我们先来学习叶的特点,(板书:叶)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画的是哪一段的哪一句,写出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叶的特点:1、全班交流,教师点拨(1)、我画的是第二段第一句“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这是叶的颜色特点。(板书嫩红 嫩绿,)师导语:是的,作者是抓住颜色由嫩红到嫩绿的特点来写的。还有别的特点吗?(2)、我画的是第二段第二句和第三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5、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是说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绿得新鲜、叶尖朝下、铺得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板书新鲜、朝下、均匀、无叠、无隙)(指着板书,是的,爬山虎的叶子不仅緑得新鲜,而且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像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画。当微风吹来,满墙的叶子更是美丽,谁来告诉我们?一生回答:是第二段的第四句“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板书波纹好看)引导: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写得怎么样?学生出这一句写法上的好处。教师点拨:漾、波纹是说水的,在这里来形容叶子被风吹得颤动时美丽的样子,很形象,很生动。(
6、板书形象、生动)师点拨:同学们,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怎么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学生试着回答)对了,是因为他细心地观察了,正因为细心观察了,才知道叶的颜色和样子。板书(细心观察)2、感情朗读,背诵。 (1)出示图片问:看着这么可爱的绿叶,你感觉怎样?(学生汇报感觉,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 (2)、叶圣陶先生这么准确生动的描写,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试着背一背第二段吧。(学生背诵)指生看黑板背诵。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0爬山虎的脚人教(部编版)10爬山虎的脚导学案设计课题爬山虎的脚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
7、虎、操场”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教学重难点1.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连续。2.学写观察日记。课前准备1.爬山虎的实物,课上引导学生观察。(教师)2.制作多媒体课件。3.查找有关爬山虎的资料和作者叶圣陶的资料。(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谜语揭题,交流资料(用时:5分钟)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是虎不是虎,有脚只会爬,紧贴墙上绿,离墙便枯死。引导学生思考,猜出谜底。2.板书课文题目。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3.课件
8、出示叶圣陶的图片,教师提问:是哪位作家这样善于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1.仔细读谜语,猜谜底是爬山虎。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结合图片,交流爬山虎的资料,简单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习性和用途。3.交流作者叶圣陶的资料,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表作。由于爬山虎这种植物比较常见,建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特点,没有条件观察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用时:22分钟)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字词。2.教师重点强调“茎、均匀、重叠”的读音。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虎、叠、茎”。1.明确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再同桌互读,纠错,达到语句通顺。同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9、。2.汇报交流:(1)读课文,正音。(2)开火车读词语卡片,熟记字形。(3)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3.仔细观察字形,认真书写:“叠”字要注意它的结构比较特殊,而且笔画较多,“虎”字注意书写笔顺。1.初读课文要让学生带着初读要求自由读,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2.在书写环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习得书写的方法,用心观察,发现规律,发现要点。三、熟读课文,理清顺序(用时:1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读熟课文。2.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出要求:(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2)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一)。(3)组织学生汇报,解决组内没解决的问题。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以轮读、指
10、名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流利的程度。2.合作学习:(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2)小组内交流,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一),明确作者是从“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等方面来写爬山虎的。(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他组同学帮助解决,最后理出课文的表达顺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自由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组长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1.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如何分工与合作,使学生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2.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对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文体的差别。
11、就本文而言,引导学生语调自然平实即可。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1.概括本课学习内容。2.布置作业。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节课的收获。2.熟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畅谈本课的收获并不是没有标准的杂谈,而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本课习得的几个关键点,如生字新词,合作学习的方式等。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用时:6分钟)1.启发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质疑。1.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2.默读课文,提出疑问,引起下文。学贵有疑,根据课文
12、题目质疑,就是让学生各自找到自己阅读的突破口,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爬的?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2.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二)。小组合作学习:1.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合作完成活动卡设计(二)。学生自学时,教师可提示学生对照问题,找到相关段落仔细阅读,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动手画一画,看看理解得是否准确。三、汇报交流,深入理解(用时:12分钟)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1.爬山虎的叶子
13、。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课件出示满墙爬山虎的图片。2.爬山虎的脚。(1)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的?(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的词可以改变位置吗?为什么?(3)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脚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活动卡设计汇报学习收获:1.(1)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空隙”等词语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体会观察的重要和用词的准确。(2)看图片,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爬山虎的叶子的美。2.(1)重点抓住“茎上长叶柄的地方也是嫩红的”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爬山虎的脚。观察教师提供的爬山虎实物,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细丝样的脚。动笔画一画,进一
14、步感知它的样子。(2)到黑板上用手模仿爬山虎爬的动作。自由读第4自然段,体会“触、巴、拉、贴”几个动词用得准确。(3)用手演示爬山虎脚的变化。体会爬山虎的生长与墙的密切关系。1.首先要读懂作者描写的妙处,比如在写叶子时用词的准确,描述的细致,同时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些确切的描述都是在确切地观察的基础上诞生的。2.“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课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应结合课文和实物让学生们观察思考,再用自己的话说出爬山虎是用什么来爬墙和怎么爬的。然后回顾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来介绍的,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3.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四、
15、回归整体,感悟写法(用时: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样生动?2.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内容,学写观察日记。1.讨论问题,进行交流: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连续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使爬山虎的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抄下来。3.阅读并交流课后“资料袋”内容,激发留心观察生活和事物的兴趣。学写观察日记,交流明确格式、内容。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用自己的话对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进行描述,并用一段话写下来。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内容,再用所学的方法去实践。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3
16、.10 爬山虎的脚 人教(部编版)10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课题 6爬山虎的脚 编制人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3、会说出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一、预习1、初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词和好词好句,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掉,并把第27页的字词工整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再读课文,我看了课题后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什么特点?3、通过阅读课文,我知道课文第( )至第( )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其他两个自然段写(
17、 )、( )。按提取中心段的方法可以把课文分成,可把课文分成( )段,第一段( 自然段)写( )。第二段( - 自然段)写( )。第三段( - 自然段)写( )。4、我会联系上文理解“舒服”、“均匀”的意思并造句。6、默读课文后,我能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二、自学探究(先自学,再对学,最后小组合作)1、小组内根据以上预习导学汇报交流 展示学后收获和质疑问题。(在交流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语句)2、全班展示收获及质疑。3、小组互相答疑,教师释疑。三、合作探究(自由交流,小组合作)选择题:直弯爬山虎脚上的细丝原先是( )的,现在变( )了,这样它才能沿着往上爬。触贴巴爬拉变爬山虎的脚(
18、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是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 )。四、展示反馈:看拼音写词语。 nn y yn rn zh y xn xin sh fu () () () () hn j chng di jn yn zh jin() () () ()五、作业与练习:会照样子写句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有触着墙,不几天就枯萎了。要是就、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原来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 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 能够说明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3、
19、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过程:1、通过阅读,我知道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而作者先介绍了爬山虎的生长地和叶子的原因是( )。2、我会填:爬山虎生活在( ),按( )到( )的顺序介绍叶子的,重点介绍了( )时期的叶子,这时的叶子的特点是:色( );排列( )、( );动态( )。我从中学到作者( 、 、 等。3、我还知道爬山虎靠( )巴在墙上的,课文第( 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是( ),颜色是( )。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 )。二、自学探究:1、课文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2、我的疑问是:四、展示反馈日积月累:小组内交流课文中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并说出理由,再摘抄下来,然后试着背诵下来。(一)、改病句。、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的嫩叶。、巴在墙上相当牢固。(二)、小练笔: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把观察结果写下来。六、总结与反思反思:通过自研学习,我还发现有些问题,最后我的解决。问题:问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