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60.68KB ,
资源ID:168204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8204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对前代“情志”的综合,正是唐代文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迎来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到了宋代,随着宋明理学兴起,宋代诗歌表现出说理的特征,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中国诗歌的高峰和黄金时代也就此过去了。(摘编自肖朗“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言志”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纲领,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成为较为普遍的说法。B. “诗言志”含义,在先秦时期主要指思想、抱负和志向,汉代开始内涵更加丰富。C. 汉魏之后,诗歌创作从“言志”转变为“缘情”,诗家不再言儒家政教怀抱之“志”。D. 古代诗歌创作中“

2、志”与“情”的关系大致有重志轻情、志情相融、重情轻志及志含情中等几种情况。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为纲,论证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及其影响。B. 文章引经据典,考据严谨,评析结合,体现了文学评论的特点。C. 对汉代“诗言志”内涵的变化,文章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D. 文章第三段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时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诗言志”与“诗缘情”有机统一起来,是汉唐诗歌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B. 诗歌中情感的抒发被抹杀,根本原因是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

3、”之别。C. 唐代请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是韩愈、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D. 由于背离了“诗言志”这一创作理论而偏重说理,未代诗歌成为了圣贤之道的附庸。【答案】1. C 2. D 3. A【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较、辨析。本题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首句“汉魏之后诗歌创作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表达的是创作的侧重点变化,不是截然变化;其后说六朝“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不囿于”不意味着“不再言”。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

4、、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D项,说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吋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错,原文是“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的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可知第二次引用的目的有二,一是阐释刘勰的“为情造文”说,二是证明其“情”“包含了先秦的志”,照应上文“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的论述。故选D。【3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B项,因果不成立,原文是“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

6、。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C项,逻辑混乱,韩愈“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对唐代诗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确实起了推动作用,但原文举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为例则是为了以其作品佐证“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的观点,选项则将其曲解为重回“情志统一”的条件,故错。D项,遗漏原文重要信息,原因表述不周全,原文说“宋诗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脱离传统的志与情”意味着不仅脱离了“诗言志”,同时也脱离了“诗缘情”。故选A。【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

7、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金庸本名查良镛,出生于海宁袁花镇,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消息一出,海宁各中小学开展悼念追忆活动。金庸于1

8、935年从袁花镇中心小学毕业,1992年首次重返家乡时,金庸给学校捐资建图书馆。当地教育部门介绍,金庸生前回乡时曾多次走进海宁校园,自称是学子的“大师兄”,为家乡传递正能量。金庸及其侠义精神,今后将作为海宁中小学名人文化教育传承项目,继续深入校园、课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摘编自蒋亦丰再见了,大侠校友)材料二:本周文热点话题TOP10 (摘编自李阳一周(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文旅观察:金庸逝世引发全民追思 各省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密集挂牌成立)材料三:2007年6月,金庸先生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演讲并与北大学子交流。整理笔记素材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只要照着笔记往电脑里敲字

9、就行了,先生的每一句话,落在文字上,根本不需要重新组织语言,语言结构完整同时富有文采。我想,正因为这样的功底,先生才在办报、写小说、做学问上游刃有余。让我服气的还有金庸先生那天的演讲内容,是关于中华文明融合发展的,有理有据,是他自已的研究成果。我喜欢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但最喜欢的还是他写的袁崇焕评传,而听完他的演讲,我理解了先生的历史观因何而来。后来我在一篇报道中看到,先生说他真正喜欢的是做学问,写小说只是玩玩,这让我知道所谓厚积薄发的境界。我接触金庸先生时,他已年过八十,刚在剑桥大学完成硕士学位。金庸先生说,现在的知识早已远离了靠记忆力的阶段,过去,什么东西不懂到图书馆查几本书就可以明白。

10、现在,做学问的关键是要有所创新,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彼时,是2007年,距今已有11年。而今天,创新正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和努力方向。(摘编自王庆环时时真诚事事谦恭采访金庸先生二三事)材料四:2001年5月,在雅静的南开明珠园,77岁的金庸先生和90岁数学家陈省身先生重逢了。老友相见格外动情,除了陈先生刚组建的数学研究中心的话题外,谈论的都是金庸的武侠和江湖。交谈中陈省身说,他最喜欢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我请教陈先生为何最喜欢黄蓉,金庸先生心领神会地笑着说:“我小说里的人物,黄蓉是最懂算数的,是武侠中的数学家。”听到这个解释,陈省身先生纵声大笑起来。陈省身先生解释为何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他认为武

11、侠和数学在最高层面是相通的。数学其实也是一门艺术,是关乎心灵与智力的学问,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而金庸的武侠小说里蕴藏着高度的美感和哲学内涵,这和数学的境界是相通的。温暖的笑声中,两位大师投入和沉浸的表情,加之充满哲学意味的交谈,令人感动和折服。(摘编自张建星侠之大者 温润如玉 金庸大师)材料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曾摘取自己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创作了这幅浑然天成的对联。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总结自己的小说体现的人生观,他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小说完成了“经典化”蜕变,融入了对大众疾苦冤屈的关怀,告诉人们包括自己竭尽全力做自己所当为之事,同时渗透着现代精神。随

12、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凸显,人们在文化消费品的选择上,普遍倾向于娱乐化、轻松化、治愈系。当今时代的大众文化话语,已成为玄幻、修真、盗墓、穿越。我们不禁要发问: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形态,武侠文化真的要消亡了吗?武侠文化该怎样发展?(摘编自连锦添金庸,带着武侠梦远去了等)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庸的去世引发了家乡中小学开展悼念追忆活动,而金庸生前也关心家乡发展,为学校捐建图书馆,多次走进校园,为家乡传递正能量。B. 金庸先生有着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对中华文明的深入理解,随意玩玩,就能创作出深受欢迎的作品,把武侠小说推到新高度。C. 金庸在武

13、侠小说里寄寓了自己的人生观,体现了对大众疾苦冤屈的关怀,倡导竭尽全力做自己所当为之事,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D. 梳理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一周的文旅行业热点信息可知,武侠小说家金庸逝世引发了全民讨论,话题热度最高。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庸先生有远见,他不看重记忆,因为不懂的东西到图书馆查几本书就可明白,他认为做学问的关键是要有所创新,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B. 金庸先生和陈省身先生惺惺相惜,从他们关于数学与武侠小说的对话中可看到一代大师虽研究领域不同,但对学问的认知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C. 虽然金庸先生的小说完成了“经典化”蜕变,但在

14、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玄幻、修真、盗墓、穿越等小说的兴起,表明大众文化发展前景令人担忧。D. 一周文旅观察显示,金庸逝世那一周,金庸逝世信息传播渠道主要是APP、微信,各省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逐一亮相主要是微信、新闻。6. 金庸之后,武侠文化该怎样发展?根据所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B 5. A 6. 在娱乐性之外,还要体现社会现实和哲学意义,特别是传承金庸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武文化需要展望和融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作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力。【4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

15、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B项“随意玩玩”说法不当,文中说的是“后来我在一篇报道中看到,先生说他真正喜欢的是做学问,写小说只是玩玩,这让我知道所谓厚积薄发的境界”,其中金庸先生自称“玩玩”是一种谦虚的态度,谈的是兴趣和乐趣。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

16、行分析概括。A项“他不看重记忆”错误,文中说的是金庸先生认为需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并非说他不看重,厚积薄发里的厚积就是看重记忆。【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可以划记表明重点内容的语句,没有的话要根据内容概括,同时可以结合材料的标题,表头还有选文的出处等信息。“现在,做学问的关键是要有所创新,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启示我们武侠文化需要展望和融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先生的每一句话,落在文字上,根本不需要重新组织语言,语言结构完整同时富有文采。”启示我们创作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力。材料四“人们在文化消费品的选择上,普遍倾向于娱乐化、轻松

17、化、治愈系。”“金庸小说完成了“经典化”蜕变,融入了对大众疾苦冤屈的关怀,告诉人们包括自己竭尽全力做自己所当为之事,同时渗透着现代精神。”启示我们在娱乐性之外,还要体现社会现实和哲学意义,特别是传承金庸作品中的“家国情怀”。文学类文本阅读我只欠母亲赵鑫珊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

18、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19、,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一一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

20、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

21、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

22、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7.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B. 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C. 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D. 当赵宝珊出生后,

23、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8. 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9. 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答案】7. B 8. 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9. 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

24、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愧疚之情。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以幸福的情节开头,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7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错误,这一内容在文中未提及,文中说“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由这

25、些内容可知,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主要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故选B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然后要到文中圈出有关母亲的细节描写,根据这些细节来分析母亲的性格。本题中,如“我”考入北大,母亲给“我”收拾行李的时候,“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母亲不舍儿子,却只是流泪,这说明母亲不善言辞;从母亲为“我”筹措学费的表现来看,“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这表现处母亲的一片爱子之心;从因

26、无子面对祖父的讽刺时的表现来看,“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母亲忠厚老实又内心要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然后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先理解其意思,理解“笑”和“哭”指什么,“同一时刻”又是指什么,理解意思之后,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开头写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从文中来看,“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中“笑”是指“我”考上了北京大学而开心,

27、“哭”是指以后将与母亲分别,不能再侍奉母亲左右,同时母亲也舍不得“我”的离去而哭,而这开心和伤心都发生在“我”接到大学通知书这一时刻;从结构上来看,这句话也就引出了下文的相关情节;开头是幸福的情节,结尾是忏悔的心理,这句话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干宝字令升,新蔡人也。祖统,吴奋武将军、都亭侯。父莹,丹阳丞。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中兴草创,未置史官,中书监王导上疏曰:“夫帝王之迹,莫不必书,著为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