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5.77KB ,
资源ID:167968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7968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心中的理想德育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Word文件下载.docx

1、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德育重要 性的论述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但是我们仅从这三位教育家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他们把德 育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对比我们现在的德育状况,无论是从继承优秀传统的角度还是从面向未来发展的角度看 ,应该说是不太令人满意的。为此,我热切地呼唤着我心中的理想的德育第一,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 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讲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 是德性形成的第一个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

2、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 掌握的。如在以往的家庭中,一般都有两至三个子女,这些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 就会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如吃苹果,几个小孩就会自觉地遵从优先法 则,年龄大的要自觉少吃点,给年龄小的多吃一点。又如做家务,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分工合 作,使每个人的权利、责任、义务得到统一,这本身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德实践。在这样自 然的活动中,就可以让儿童学到许多道德规则,许多的道德问题就已经解决了,无需父母反 复说教。但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这些子女相对来说就缺少了相互交流的 机会。近期,江苏某学校一位学生因屡次违反纪律被学校开除,该学生便杀死了

3、校长的儿子 、女儿、侄女以及岳母4人。这种悲剧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 学生没有一种和别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他不知道怎样去处理矛盾,不知道怎样去面对挫 折,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冲突,这些基本的德性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在我们的德育 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题,把道德教育文字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 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也只有在孩子们 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实践中就十分注重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品行,使学 生心灵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净化,人格得到陶冶。苏霍姆林斯基曾

4、在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 问题一书中描述了他把学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活动中进行教育的经历。他说:“经历 了学校生活的第一个秋季,我们就深信:美是善良和诚恳之母。赞叹长着火红色的硕果的野 蔷薇,欣赏还挂着几片黄叶的枝干匀称的小苹果树,心疼被初冬的寒风吹僵了的西红柿株 这一切都在唤起儿童对有生命的美好事物的亲切、爱护的态度。在儿童心里,一株植物变 成了有生命的东西,这个生命在凛冽的寒风中会索索发抖,于是孩子就想保护它抵挡严寒 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 感和体验中的高尚和神圣的东西的观念。我们要使这种观念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用高尚 的道德行为的生动的

5、实例来充实它。”遗憾的是,现在在我们周围,这样拨动心弦的德育已 经很少很少了。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 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前面强调在自然的活动中 培养学生德性,主要是侧重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和领悟道德的准则。通过读书来净化学 生的心灵,则是强调把道德的体验、道德的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 境界。其实,许多的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 德育力量,例如你如果让学生去讨论什么是美,什么是善,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去看看雨果的

6、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去读读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名 著。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撞击,学生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 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追求的目标,这种内化的道德教育力量是其他方式难以企及 的。因此,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书香学校”,让学生养成热 爱读书的习惯。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 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人物往往就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 理往往就会成为他人生的坐标。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却很少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尤其是中学生 ,整日被教科书所包围

7、,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失策。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 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要让学生把人类文明中最经典、最精 华的内容大致浏览和把握一遍,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读书行为,它对学生良好德性的 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 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对品德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往往把一些生活情趣和 才艺看作是一种技能,看作是与道德无关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忽视它们在德性养成中的作用 ,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其实,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智体美劳也是一个不

8、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才人为地把它们分离。古人要求才子佳人不仅要 熟读四书五经,还要精通琴棋书画。古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 这些健康的生活才艺绝不仅仅是一种技能,事实上琴棋书画在人的德性养成中有着重要的陶 冶功能。我们可以想像,当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充满一个人的生活空间的时候,他还有时 间去勾心斗角吗?还会想到胡作非为吗?其实,当我们整天给学生规定诸多“不准如何如何” 的时候,更应该把这些高雅健康的东西充实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就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出了三点措施:一是在启发和吸引学生完成各 门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还有一门自己特别喜欢

9、的学科,让他们在这门学科上 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自己去钻研更多更深的问题;二是要设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样自己 最喜爱的劳动项目和科技活动项目,使他们在业余时间去搞自己的发明创造和科学试验;三 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喜爱的书籍,热爱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我们的学 生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投入这些活动,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还有什 么值得我们担心的呢?因此,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才艺,绝不只是让他们掌握一种技能,与此 同时它对人的德性养成也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可感的道德形象 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有人说,当今

10、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许多人越来越感觉到,像雷锋、张海迪、孔繁森 这样的英雄离我们越来越远。学生在心中难以树立时代的英雄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道德教育的开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呼唤英雄,并尽量让我们的孩子走近英雄。因 为一个人德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心目中的英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生活中的榜 样。当我们研究世界上的伟大人物时,就可以发现,他们的成功轨迹中都有形无形地刻印着 英雄影响的痕迹。法国著名的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序中说,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 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让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 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因目击同胞受着无

11、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 破裂,他们永远过着磨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 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 的养料罢,倘若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罢。他们会安慰我们。在 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 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 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不断地在英雄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儿,感受到英雄的气息,能够不断 地以英雄作为我们生活中的榜样,那

12、么,每个人的人生就会因此变得伟大,变得精彩。如果 每个人能够不断地从英雄那里受到启迪,汲取力量,不断地以英雄主义的情怀对待人生,那 么,自己也终究会成为英雄。在我们的德育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用英雄去改造学生,用学 生家乡、学校中亲切可感的榜样去改造学生,让学生以一种崇敬的心理去对待英雄,使英雄 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没有英雄的时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 第五,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 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目标地位问题,即在每个阶段要让学生必须掌握什么 样的道德

13、规范和准则。一般来说,道德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应该是必须 的层次,这是在现阶段最低的基础道德教育目标,它要求学生遵守社会的基本公德,是道德 的底线;第二个层次是弘扬的层次,这是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见义勇为、尊 老爱幼等为基本内容的德育目标;第三个层次是追求的层次,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 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的德育体系。这是德育的最高层次和境界,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 达到。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我们的德育只有遵循科学的层次目标 体系,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但目前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中,却明显存在层次不清的问题,甚至与科学的德育层次目 标体系恰

14、恰相反,严重影响了道德教育的效果,如要求小学生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要求初 中生热爱社会主义;要求高中生发扬集体主义;而在大学许多大学生却连基本的公德都不能 遵守,因而不得不进行基础道德补课。因此,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的建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 出发。苏霍姆林斯基就非常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他所在的帕甫 雷什学校在每年迎接新生入学时,一进大门的墙壁上,总是挂着这样的一幅大标语:“要爱 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苏霍姆林斯 基回答说:对于7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 ,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

15、爱自己的妈妈易懂易做,也能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爱 人民的教育打下基础。德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德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而言, 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德育内容;从深度而言,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一德育内容也应有不 同的程度。如日本某小学,为培养小学生尊重别人的道德品质,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反复进行 这方面的教育,但对各年级的要求是不同的。一年级的目标是“不欺负轻视别人,同学之间 团结友爱”;二至六年级的目标则分别是“能考虑对方的立场,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在 背后说人家坏话和做令人讨厌的事”、“知道别人的优缺点,不刺伤别人”、“理解人的尊 严,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同学之间能互

16、相了解,齐心协力,谋求幸福”等。日本 这所学校在德育目标的制定和施行方面的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第六,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 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德育和智育不同,假如我们反对在知识的传授中实行单向传递,那么德育更是绝对不能 实行单向灌输的。道德的教育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是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心灵沟 通中进行的。上海著名的特级教师冯恩洪早在80年代就提出“淡化教育痕迹”的德育理论, 他认为过去的德育过程的角色分工太明确,认为教师是教育者,学生就是受教育者。其实, 在知识方面,教师也许会比学生丰富一些,但从道德的

17、角度而言,教师和学生在道德方面更 应该是平等的,甚至有些学生的品行可能会超过教师。学生们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 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他们学会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他们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 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总之,他们希望教师成为中间人(学校和社会之间)、引 导者、商讨者、唤起者,成为自己的朋友;而不希望教师成为间隔者、强令者、教训者、监 督者,成为自己的“先生”。在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 等的探讨,从而一起在教育教学

18、活动中培养德性。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 责备,因为即使是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 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远远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 和赞赏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 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但在现实教育活动中,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 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把学生的缺点无限放大,而很少去发现 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推动学生内心中那种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那些经常受到教师批 评和处分的学生

19、,很可能会因为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优点,而产生一种“破罐 子破摔”的思想,放弃本身一些固有的良好品质,一直处于一种消极的防备状态。美国的教 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 和最自然、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会伴随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他们 还说:“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评论是多么重要。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 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这对那些只会充当警察角色的教师不是最好的忠告 吗?此外,加强德育还有必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去,我们经常把学生的品行 问题和心理问题混为一谈,两者固然有密切的关系

20、,但是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在生活 中所犯的错误往往被看作是德性问题,实际上却是心理问题,如学生拿别人的东西,一直被 看作是品德问题,但是据研究,许多都是一种心理障碍问题,因为许多学生根本不缺少这些 东西,但是他通过拿别人的东西而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把这些由于心理问题而犯的错误曝 光于大庭广众之下,以品德败坏为由进行处理,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的正常发 展。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等角度正确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这就给我们的教育 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普遍地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第七,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培养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 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

21、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德性的养成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 我教育。”的确是这样。在我看来,“不教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 自己。这里包含两个重要观点,一是德育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多东西都是习 惯成自然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教学就是养成学生求知的习惯,德育 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教师要在学生求善的过程中对之不断地进行鼓励和强化,使学生 的求善倾向不断地定型化,形成特有的道德品质。此外,让学生进行“道德长跑”是培养学 生良好德性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做好事,不做坏事。而

22、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不断地给自己警策,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自我教育的 习惯,能够不断地让学生提醒自己。有许多人经常在自家的墙上或书桌上写上自己的座右铭 ,古人在胸前的玉挂上刻上自己的座右铭,随时提醒自己应该如何做人,这些都是自我教育 的方法。此外,写日记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道德长跑”方式,写日记不仅是学习语文的方 法,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写日记,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使自己不断得 到新的感悟。学生不可能永远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他们终究要长大,终究要离开教师。因此,真 正的道德教育应该达到“不教之教”的效果,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地生活,让学生自己时 刻能够反省自己的言

23、行举止,不断地完善自我。第八,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 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当前,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仍然笼罩着“唯智主义”的阴影,还普遍存在“一俊遮百 丑”的现象。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 考,教师的法宝”,学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数英雄,而对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德性的养成往往不 太重视。在许多家庭的教育中,甚至就是反德育的,如许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以自 己几十年的经验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轻易帮助别人,等等。诸如此类的 教育对学生良好品行的

24、养成产生了不利影响,也许学校几年的道德教育效果就在父母的几句 话中毁于一旦。我们应该反思一下,社会因素在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现在让学生去找一个游戏房和 网吧很容易,但是如果找一个让教师和家长真正放心的场所还真是不容易。以前众多的青少 年宫等重要的德育基地,现在不少都变成了游戏娱乐场所。此外,我们目前的媒体为吸引观众或读者,提高经济效益,大都充斥着言情、暴力等内 容,却又缺乏正确的引导,最终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中国青年报在80年代曾报道了3 名19岁罪犯的犯罪经过,他们的作案手法就是结合了加里森敢死队的犯罪手法。当记者 问这3个学生,学校是否组织过学生评论一些小说、电视或电影时,罪犯之一韩旭回

25、答说, 学校根本就不管这些事,进入了高中,学校只管学习,学生有啥思想,根本没有人管。高中 毕业时,韩旭对人生、理想等许多问题不清楚,但是很少遇到能在思想上给予他正确帮助的 人。韩旭的父亲是位工程师,他给上大学的儿子写信时却经常这样说:“积我30年的经验, 不要对人轻易说真话。”这3个青年走上犯罪道路,不正是大众媒介、学校影响、家庭教育 的消极因素共同造成的恶果吗?因此,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有必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 ,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学校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家 长提高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学校还应该注意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和

26、方向, 抵制和消除不良的信息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作出正确的选择与调节,力求创造良好 的社会氛围,以使受教育者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世界上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执著地思考他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 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语) 道德的升华是人类不断向文明进化的载体,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一项神圣 的使命,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惟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能无愧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的伟大时代【班主任讨论交流发言】相信理想 相信未来 读朱永新我心中的理想德育有感 高二年级组 翁海红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文章,我总有

27、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不过就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朱永新老师的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描绘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展现了教育人的热情,为教育者指明了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此我由衷的产生崇敬和敬佩之情,更产生学习之意。做班主任十多年了,年轻时的热情慢慢消磨殆尽,理想似乎是可望不可即的一个高远的目标,天天与学生的斗智斗勇耗费了太多精力,效果却不明显。要让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真的太难了。时间长了,往往产生懈怠之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教育者常常教育自己的学

28、生要胸怀理想,自己却缺乏教育理想,这真是令人汗颜。因为教育是一种期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是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如果教育者失去了理想,也就不会对学生的充满期待,教育也就失去了效果。朱永新老师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我不打算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的是:读朱永新老师的我心中的理想德育,会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让我们相信理想,相信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学习我理想中的德育的体会高一年级组 戴文瑾读罢朱永新教授的这篇文章,

29、感触颇多。对于班龄尚浅的我来说,是一次反思和学习的好机会。如果要我结合这八点来谈谈我的实践体会的话,我就以第四条简单地说说我具体的一些做法。从我的带班理念来看,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学习、生活这几个方面的话,榜样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好的榜样是是人生前进道路中的一面旗帜,所以在榜样的选择上我力求多样性而不单一;有一定阶段性,但不持久不变;有代表性,但并不一定完美。基于这些选择的标准,我把我曾经选择过的榜样大致分为三类:第一、以我自身确立学生学习的榜样。对于跟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老师而言,我的榜样作用是影响深远的。所以从高一一开学起,我就做到每个细节的落实到位,用行动告诉学生要注重细节。第一学期的

30、班会课安排中,我分三次讲述我曾经的人生经历,用言语告诉孩子该如何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孩子们每听完一部分故事,都深受鼓舞,在周记中他们曾写道,老师,你的人生就像一个传奇,你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你,期待着你的下一部分。第二、优秀的学生是同学学习的榜样。对于这类榜样,相信每个班都有,但我对于优秀的定义,并不简单指的是成绩。就拿我们班的奖励条例来说,第一学期评选的是学习优秀奖1名、劳动优秀奖1名、工作优秀奖1名,而第二学期评选的将是最大进步奖1名、最乐于助人奖1名、最佳仪表形象奖1名。这一奖励条例在第一学期实施的相当顺利,记得评选完毕后,获得劳动优秀奖的孩子谦逊地跟我说她配不上这个荣誉。这让我深切感受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