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了解缺工企业基本上全是竟争强度高、劳动强度大的、技术含量低、以手工操作为主、工资待遇差的企业几乎全存在招工难的现象。4、努力改善员工待遇和用工环境,一是要提高劳动者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对大多数劳动力而言,劳动报酬的高低仍是其选择在哪里就业的首要因素,只要本地和外地的收入相差不是太大,他们肯定会考虑在本地就业。5、强化招工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一是要经常深入企业和乡镇、社区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力供给情况,帮助指导企业搞好用工管理,适时组织企业与劳动者实施岗位对接。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免费组织用工企业和广大城乡求职者开展面对面洽谈,实施双向选择。三是搞
2、好培训。培训的基础较强,培训的投入很较大,但针对性不高,大力推行由用工单位和培训机构实施定单式的联合培训,来解决我县企业技术工种的紧缺现象,及时将新招收的人员分期分批,分工种专业免费开展上岗前培训,也可帮助指导企业自行组织培训,使新员工尽快掌握技术,胜任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共同买单的制度,形成企业和培训机构合作共赢的良性互动。第二篇:招工难问题招工难问题原因及建议对于近期在招工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经过与生产部探讨以及自己的些许经验,现总结如下:1、地理位置上相对较偏;我们厂区地点相对比较偏,男工还好,可以骑摩托车,女工基本是以骑自行车为主,地点较偏远的
3、基本不会过来;2、工资福利待遇上偏低,不够吸引力;加班工资显得太低,现在普遍工资上调,加班费也水涨船高,达到67元/小时,更有甚者高达11.5元/小时;以砂光为例,虽说我们是自己个人计件,但是新来的员工几乎是不可能计件的,加上4元/时的加班工资,一个月差不多就是1700xx左右,工资比较低,缺少对员工的吸引力。可以讲,金峰上坂那一带有很多家具厂,人家就近找就可以找得到工作,不会跑这么远过来。现有的员工也是经我们内部员工介绍,出于情感因素才会继续留下来工作,但这并不是万全之策。建议。提高工资待遇和加班工资水平。3、企业的文化吸引力、凝聚力还不够。现有的企业文化氛围还不够浓烈,难以使所有员工形成一
4、种归属感,员工觉得企业的好坏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不足以自己为企业出谋划策,认为那是公司高层的事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使我们内部形成一种和谐良好的氛围,大家有一种使命感,归属感。使大家能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从现在的被动为企业服务的局面,转为主动出谋划策,全体同仁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共同出力的良好局面。4、外出招聘,很多人都是临时工,要求较高,特别市工资方面的要求。5、总体大的环境,企业用工荒问题普遍存在。第三篇: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如何破解就业难的问题据了解,中国xx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其中学生700万人、退役军人和农转非占300万人,全国失业人口1400万,新增和失业人数总
5、计2400万人。另外,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的估计,xx年离乡离土的农民工约为9460万,离土不离乡的约为1.3亿人,加起来农村需要转移的富余劳动力约有2亿多人。再加上xx年的金融危机,使很多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劳动力闲置。使的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的突出。就业难的主要人群有大学生,农民工,下岗职工,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变成了政府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第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两个体系: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实际上引导大家走上了一条路:就是上高中、考大学当本科生、研究生进而做博士生。
6、这一条道虽然培养了众多研究型、应用型的人才,却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千差万别的需要,特别是岗位性、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导致了目前大学生“过剩”、蓝领技术工作要从国外进口的现状。现在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都相类似,在专业的设置上不能紧跟市场的需求,比如眼下很热门的会展经济、体育经济,需要大量专业对口的就业者,但是我们的高校根本就没有专门设置过这样的专业以满足市场的要求.要让毕业生们转变就业观念,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制定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政策,同时要积极研究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培养“供销对路”的新型人才,才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终办法。第二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首先应尽快立法废除现行的户籍制度,
7、取消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依法确认农民工平等劳动者的合法身份;其次,强化劳动监察执法职能,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不按企业最低工资规定支付工资的行为;第三,建筑领域应认真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用人单位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第四,劳动监察部门应制定农民工的举报和投诉办法,规定举报和投诉的管辖、解决问题的专设机构、解决问题的期限等问题,为农民工的举报和投诉提供便利;第五,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该将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作为一项法律援助的重要内容,应为农民工追讨工资的诉讼提供法律援助。第三解决下岗职工就业问题;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
8、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在提供实用技能培训、小额资金贷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加大力度;企业对他们也不能存在着“甩包袱”的想法,要积极帮助他们拓宽就业门路;而下岗人员自身也要调整好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挖掘自身潜能,争取尽快重新融入社会。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业问题是个关乎民生的大事,是能否稳定社会安定繁荣的一个基本保障。如何破解就业难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以及出谋划策。第四篇:关于破解企业招工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破解我县企业招工难问题的思考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形势下,我县工业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留人更难的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企业用工需求迅速增加,使
9、我县传统工业中的服装鞋帽、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企业招工难的矛盾更加凸显,这些企业由于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低,又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据调查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各企业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的情况,设备运转率低,工人不足70%,情况严重的甚至只有50%,造成生产资源严重浪费,我县劳动力供需矛盾已出现严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一、我县劳动力资源基本现状1、劳动力市场基本情况。我县是一个劳动力相对富余的县,劳动力价格低廉和资源丰富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优势,吸引大批外来投资者来南城投资。据统计资料显示,xx年全县劳动力资源达22.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为16.65万人,从事农
10、业生产和林果业开发的有10.15万人,外出打工的有4.5万人;城镇劳力有5.55万人,从事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有2万人;全县就业从业人员19.2万人,占总劳力的86.4%,全县剩余劳动力达3万多人,占13.6%。2、工业园区企业的用工基本情况。我县工业企业主要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服装鞋帽、医药化工、建筑建材五大优势产业为主,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需求量大。目前,工业园区有企业109家,已经投产87家,在建项目22家,现有员工人,还需员工3400人。3、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南城是劳务输出大县,输出量列全市第三。去年跨省劳务输出5.7万人,其中八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xx年,
11、全县农村外出劳务人员为4.5万人,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27.19%;xx年劳务总纯收入约8亿元;农民人均外出劳务纯收入为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83.75%来自外出劳务收入。4、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分布情况。xx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在县外务工人员达4.5万人,在县内只有1.2万人,只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21.05%。全县农村劳动力中近80%在县外,县内用工紧张状况不言而喻。同时外出务工人员中流向东部地区的占92.8%,流向中部地区的占6.7%,流向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占0.5%。在广东、浙江、福建三省务工的占72.3%。这三省经济较发达,又是邻省,成为我县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地区。二、“招工
12、难”的原因分析通过调查,我县“招工难”现象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劳动力流向外地企业。多年来,在农村的大部分劳动力中已经形成了就业就是外出务工的一种观念。随着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劳动用工需求也迅猛增加,这也就吸引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出,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尤其是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往往选择到发达地区务工作为他们就业的第一站。二是劳动者择业观念仍然陈旧,企业在招收员工方面门槛过高,供求关系难以达成一致。在“供”的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提供了不少各种类型、不同层次就业岗位,但在现实供求见面中,有些岗位难以招到较为合适的用工对象,存在“有岗无人”的现象,或者
13、是有些岗位有意向的人很多,而有些岗位却无人问津。在“求”的方面,劳动者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随着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多数劳动者倾向那些工作环境比较舒适的职业,特别是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多,求职期望值过高,不愿吃苦,挑肥拣瘦,对岗位、待遇等挑三捡四,高不成、低不就,或者是认为外面的月亮更圆,宁可到广东、江苏、上海等地打工挣点钱,更“风光”、更好听些,也不看好在本县企业打工,认为没面子,造成岗位与就业在供求关系难以一致,造成自愿失业人数增多。三是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 工资、福利待遇不高,保底工资仅有6001000元,有些企业没有依法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责任义务不明确,企业工资较低,甚至拖欠工资,
14、企业工资福利待遇与经济发达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大部分企业社会保障不到位,社会保险体系还不健全,没有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务工人员还不能充分享受到养老、失业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工作时间过长,大部分企业存在着超时加班、疲劳作业的现象,有的员工每天工作时间甚至达到14小时以上。加班工资不按标准发放,企业缺乏必要文体活动设施,员工下班后没有去处,业余生活枯燥。不太注重对员工整体素质的培训,员工在企业没有发展空间,没有“奔头”只能打工。四是企业配套设施不健全,工作生活环境不理想。我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完善,特别是工业园地处偏僻,没有形成规模,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专门针对这部
15、分群体的学习、生活、文化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夫妻来了住不了夫妻房、孩子上学要借读费,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就医、子女就学、休闲娱乐等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本身打工收入不高,而维持日常生活的费用却还更高,留工的环境不够理想,对外招工的吸引力不大。五是企业缺乏招工主体意识。一些企业习惯于工人前来找工作,而不是自己走出去“比武招亲”,导致企业就业信息宣传工作不到位。多数企业招工主要是通过张贴招工广告和内部员工引荐等方式进行的,致使相当一部分民工对本地企业的用工信息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哪里需要人、哪里有活干,于是就出现了大批劳力盲目外出打工的现象。三、解决“招工难”的几点思考思考一。引导企
16、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是解决“招工难”的前提。企业员工是企业自下而上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用工理念,充分尊重员工,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尽可能地考虑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严格守信按时足额发放、不拖欠员工工资,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政策法规,与职工签订规范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关心员工的生活冷暖,不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方便员工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满足他们必须的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善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把管理重心转移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思考二。
17、加强农民工的就业指导是解决“招工难”的关键。要注重舆论宣传,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和就业环境,让农民工端正就业观念,认识到在家就业也一样,明白做普工也可成就大事业的道理,逐步转变就业观念。同时,根据农民工自身特点,以普通技术工种所要求的技能要求、岗位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为主对农民工进行就业指导,提高职业技能,使得他们能较好地适应社会,较好的实现就业。此外,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新农民培训力度。县职业学校在专业设臵上要与地方产业对接,培训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新一代技术工人,并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职业中专毕业生等一大批二、三代农民工实现在家乡就业。思考三。着力打造良好就业环境是解决招工难的基础。劳动
18、部门要加大劳动执法力度,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的履约率,依法保障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职业安全感。要努力为进城农民工在住房、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便利。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廉租住房建设,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务工人员进行房租补贴,解决一部分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均衡配臵县城及园区教育资源,对农民工子女实行无障碍入学。加大社保工作宣传力度,强化扩面工作,采取措施要求有条件的企业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思考四。完善工业园区配套服务设施是解决招工难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考虑园区的整体功能与规划设计,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适当补贴等多种方式,抓好工业园区相关配套设施建
19、设,解决好公交车、商店、餐馆店、托幼机构、其它娱乐场所等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创优园区就业环境,提升园区就业吸引力,确实起到“筑巢引凤”的效果,吸引更多的投资业主和务工人员入园投资兴业、务工就业。xx年十二月七日第五篇:如何破解城区征地难的问题如何破解城区征地难的问题“千难万难,征地拆迁第一难”。征地拆迁工作由于其政策敏感、矛盾多发且涉及面广,一直都是各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媒体追踪的焦点。同时也是制约我县项目落地、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县城区征地难的主要问题是。一是部分农民认为补偿标准太低;二是部分农民认为补偿标准不公平;三是失地农民没有什么出路;四是存在土地非法买卖,违法乱建
20、现象。针对于上述几个问题,本人认为要突破屏南城区征地难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增强党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征地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屏南大部分农民就守着一亩三分地生活,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家庭困难,征地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我们干部要加强党性宗旨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必须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做工作,我们要深入群众中调研,对被征地拆迁群众的所想、所盼、所虑,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施补偿安置工作中,我们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又要有灵活性。要坚持用足政策,凡是政策规定必须补偿的,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凡是可补可不补的,要坚决补偿;凡是被征地农民提出的
21、合理请求,都要最大限度地予以解决。二、加强宣传,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我县经济落后,征地拆迁和开发建设不仅打破现有生存方式和利益格局,而且征地拆迁要征农民的土地,迁农民的祖坟,拆农民的祖屋,群众在思想观念上难以接受。此外,群众传统的土地观念根深蒂固,认为有土地才有饭吃、有土地生活才有保障,征地后农民土地减少,对后代不利。因此,将农民传统观念转变过来,是我们开展征地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开阔农民视野,强化农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组织被征地农民外出参观学习,拓宽农民的视野,强化农民对未来生活的感性认识,是转变农民传统观念的有效方法。吸收先进经验,转变落后观念j使他们理
22、解和支持征地开发。二是引导农民算效益账,强化群众对长远利益的期待。一些地方农民对征地开发的认识不深,往往比较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认为征地开发直接损害了他们的眼前收益,影响了他们的生计。因此,我们要学会与农民算效益账,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到征地开发前后的收益差别,促使他们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自我认识、自我改变传统观念。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强化正面导向。重点以开好工作组培训会、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会、群众大会等四个会议为切入点,广泛宣传补偿安置政策和项目建设的意义,以及给拆迁户带来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使群众对征地拆迁后的生活形成良好的心理预期。三,统一标准,做得一碗水端平征地拆迁实质是一个利益调
23、整过程,必须依法进行。要把依法足额补偿放在征地拆迁工作的首要位置,在补偿标准制定和安置方案的确定上,往法律规定的最高限额上靠,确保征地拆迁后群众生活水平不下降,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按照实事求是、人性化拆迁的原则,依法解决分歧和矛盾,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堵不避,不拖不压,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安排专人跟踪联系和协调解决。要建立与村民代表座谈协商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等快捷的利益表达通道和协调解决机制,真正变“对抗”为“对话”,使拆迁户所反映的问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利益诉求,以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个别村民小组担心在征地工作中吃亏,专程请来律师进行非诉代理,对此,我们表示欢迎,并积极利用这些难得机会,与其代理律师进行沟通和协调,通过让律师理解有关补偿安置政策进而达到让群众理解的目的,并积极帮助做好征地拆迁群众的息诉劝访等工作。四、严格执法,打击违法违纪行为 内容仅供参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