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的净收入情况区域分为三类(1)均质区域,即某一区域各变量的一致性最大,而区际分异也最大(2)极化区域,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的异质连续地域,其不同局部通过围绕区域增长极在经济开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带动单位的相互关联而相互依存(3)计划区域,指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他为一定的管理目的而创造,是政府计划、政策的实施地区地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性的地域单位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经济区域特点:(1)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的产
2、物(2)经济区域不能无限划分(3)经济区域不是固定不变的(4)经济区域是开放的,其界限是模糊的区域经济开展的含义(1)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持续而稳定的增长(2)居民生活环境包括全面的公共福利设施、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平安感(3)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其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从而保证社会总产出长期持续切稳定地增长(4)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的组织制度结构、生产关系结构、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空间布局结构等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5)社会结构不断
3、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居民间的收入及实际生活水平差距日益缩小,社会不再产生新的贫富阶段(6)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开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在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及运行机制(7)文化开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开展相协调,不适合或不利于经济开展的传统陋习、旧观念能够得以及时的更新或废除,新的文化或新的观念能够迅速的成长、发育起来(8)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开展相关联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自我调节、自我平衡、自我开展能力以及相互间的反响能力、变化能力不断增强等 区域经济学理论一、研究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地域分工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2
4、.比拟优势理论3.要素禀赋论4.比拟优势理论的开展二、大国经济的区域化开展规律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1.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2)区域经济开展梯度转移理论(3)增长极理论2.有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三、经济增长理论四、现代区域经济理论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2.总部经济的理论体系3.区域经济开展的梯度理论4.区域经济开展的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5.可持续开展理论与循环经济 第三章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
5、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经济一体化设计使用资源的效率问题 经济一体化包括在不同层次上的经济联合的过程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1特惠关税区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特点:第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且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额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多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覆盖面区域重叠第三,兴旺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虽不多,但建立的时间比拟早,开展的比拟成熟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作用: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与经济全球化并存的两种趋势,二者既有
6、统一的一面,又有对立的一面,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世界经济开展的作用也就必然是一分为二的,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其积极作用有:(1)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部贸易的开展(2)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各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本钱,提高国际竞争力(3)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各成员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4)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各成员国以联合的力量采取一致的行动共同对外,扩大和加强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外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开展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具有区域化直接利益的独享性和“对自由、对外保护的排
7、他性,这两种特性假设不加以遏制,任其开展,必然形成对外壁垒,导致国际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世界市场的分割,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开展;另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增加、扩大和开展而形成的区域化组织之间的竞争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相比,交锋更多、层次更高、围更广、容更复杂、程度更剧烈、其结果会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开展。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展模式(1)由一体化的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开展的模式(2)一体化覆盖的容由少到多(3)针对各国关注的共同的战略性资源或物资产品,为协调其生产和出口而建立单个商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4)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相互经济、政治关系开展的需要而建立一体化
8、(5)地理位置上不相邻国家之间根据某种目的而建立一体化(6)单个国家间建立的双边经济一体化组织(7)单个国家与一个国家集团之间建立一体化组织(8)集团与集团之间签订一体化协定进展合并(9)已有的一体化集团与一个国家形成一体化(10)地理围上连接的国家不断扩展形成的一体化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展的新趋势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展出现了明显加速的新趋势2.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向双边化开展3.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推进4.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向复杂化和多样化5.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概念淡化6.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开放性7.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南北合作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典型合作组织一、欧洲联盟
9、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制度创新原那么框架创新 2协商机制创新 3推进方式创新 4运作机制创新 5活动容创新 6自由化体系创新第四章国家区域经济一、经济区域划分的目的划分经济区域的根本目的是提醒各经济区域开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优势和开展中的制约因素,指出各经济区域专业化开展的方向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建立符合区域比拟利益的劳动地域分工体系,明确经济区域建立重点、开发顺序和主要方向,通过区域部有效地分工与协作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经济有机体,通过生产力合理的地区安排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区域经济开展,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区域划分将作为国家对地区经济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手段
10、,引导区域经济结构朝着全国总体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即全国产业机构合理化的方向开展,通过制定一系列诱导性的区域经济政策,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开展实行宏观调控,实现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有效结合,从而逐步建立起既符合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又能表达区域自身利益的地区专业化分工与联系划分经济区域的主要任务: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地域分工规律以及区域经济的在联系,合理划分、界定各个层次的经济区域的地域界限,确定区域中心城市,全面分析、评价各经济区域开展的条件和特点,明确各经济区域的比拟优势,指明各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总格局中的地位和开展向;确定各经济区域的主导产业和产业开展重点,重点确定各经济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与经
11、济区域的综合开展方案,说明各经济区域的经济结构特点。二、经济区域划分的原那么经济区域划分的原那么是经济区域客观规律性的反映,它涉及经济开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如总体和局部、时间和空间、现状和远景、专业化和综合开展、国和国际等等。这些矛盾不是孤立的,也并非等量齐观,而是相互联系,有主有从的。在划分经济区域时,必须遵循经济区域开展的客观规律,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特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开展的主要矛盾。1.类型经济区划分的根本原那么(1 以省、市、自治区为根本地域分类单元,其他类型区贫困区、经济衰退区等可以地级市、县级市或县为根本单元(2经济开展阶段及存在问题和开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即关键性的工业化条件
12、、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类似性(3产业结构特点、功能和开展方向的相似性(4划分结果显现出空间地域的不连续性,允许同一类型经济区在不同区域出现2.综合经济区划分的根本原那么 (1)国民经济开展需要和区域条件相结合的原那么。(2)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开展相结合的原那么(3)经济中心和吸引围相结合的原那么(4)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协调的原那么(5)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区相协调的原那么(6)经济现状与开展远景相结合的原那么(7)国劳动地域分工与国际分工相结合的原那么三、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1.扩大本国
13、的对外贸易2.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历3.增加就业时机,扩大社会就业4.加快特定地区经济开展与经济开放的速度,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对全国经济开展形成吸纳和辐射作用5.获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让与出租收益四 、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2.完善的根底设施3.优惠的经济政策4.完善的法律制度5高效率的管理机构五、经济特区的类型及其特点P67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2.工业型的3.工贸结合型的4.科技型的5.金融型的6.旅游型的7.综合型的六、经济特区推动区域经济开展的作用机理P711.经济特区的计划效应极化效应表现为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聚集的过程。1 基于市
14、场机制下的生产要素聚集。生产要素总是从利润率较低的地区向利润率较高的地区转移。经济特区一般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根底,相对于周边地区来说,这些地区经济相对较好,产业相对齐全,根底设施建立相对完备,因此能吸引众多的要素聚集于此。要素的聚集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就会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这主要表现为众多企业对根底设施等不可分物品的共享、对中间投入品的共享、对劳动力的共享和对信息的共享所带来的本钱节约。聚集经济效应的发生会进一步吸引生产要素的聚集,从而进一步推动特区经济的开展。2 基于特殊制度安排下的生产要素聚集。制度是影响生产要素聚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经济特区建立在实施特殊政策的根底之上,而特殊的
15、政策正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特殊政策以优惠政策为核心,优惠政策那么是能直接给投资者带来经济利益的政策。因此相对于周边地区,经济特区便形成了一个政策洼地,企业家们为了降低生产本钱而到经济特区投资,形成了生产要素在特区的聚集2.经济特区的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指周围地区随着经济中心地区经济的扩而从中获得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推动本地经济的开展。(1)产业梯度转移机制。产业梯度转移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活动,随着经济中心的开展,中心区的一些产业产生了迁移到周边或其他地区的动机,这一动机源于生产要素过渡聚集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劳动力等要素本钱上升的压力、企业向外围地区扩和中心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
16、要求。产业梯度转移的根底是转出地和转入地在经济开展水平与产业开展水平上的梯度差2制度移植模仿机制。指的是制度安排落后地区向制度安排先进地区学习,即通过移植和效仿先进的制度安排并予以外乡化,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开展。制度的移植和模仿能降低制度安排落后地区的制度变迁本钱,缩短制度变迁的时间,吸收制度优势地区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经历和教训等3技术溢出机制。技术溢出通常是指技术领先企业对同行企业及其他企业的技术进步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技术溢出分为主动溢出和无意识的溢出:主动溢出是指企业的技术指导、转让等行为;而无意识的技术溢出主要是由企业的科研和培训的外部性引起的经济特区对周边地区的技术溢出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7、实现:一是人员的自由流动,二是企业开展的示效应。四、建立科技工业园区的意义:20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人类最重要的创举是创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开展和经济活动的结合彻底解决了科技与经济相脱离的世界难题,为人类的创造或发现迅速在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一种极好的模式。这些科技工业园区以他们所创造的增长奇迹,向世人证实了在科技智力高度密集的地区蕴藏着多么大的开展潜力。他们所实现的突发式、跨越式、阶跃式的开展模式,使区域经济的能量早已超出了常规的界限,而远播于世界的各个角落。由于科技工业园区对地区经济、国家经济甚至世界经济强烈的拉动作用,它的开展必然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科技工业园区具有人才、
18、科技、知识优势,随着我国“211工程和“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工程试点的实施,特别是国家创新系统建立的启动,国家的战略资源与创新资源又一次在中关村聚集,为科技工业园的建立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根底。第五章总部经济一、总部经济的概念与涵我们认为对于总部经济的概念和涵还是应该将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开展作为切入点进展研究和探讨。从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开展的角度对总部经济的概念和涵进展进一步的诠释与解读,才能防止总部经济的开展对提升城市功能和促进产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1区域经济层面。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畴。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地域集群布局、企
19、业生产加工基地那么通过其他各种形式安排在本钱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2城市经济层面。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阜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等,形成总部的集群布局,在优化提升本市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同时,通过向周边地区、全国乃至跨国界地区实施经济管理、决策和效劳等职能来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开展。3总部经济层面。总不是指企业系统中独立于生产环节但对其具有指挥和控制权力的决策机构。总部经济是一种首脑经济,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开展是总部出于企业
20、开展需要而与生产环节实行空间别离的结果。广义上,总部经济是指经济与非经济的、官方与非官方的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聚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狭义上,总部经济是一国外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经济组织相对聚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从价值形态看,总部经济是这些机构组织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总和4微观经济层面。总部经济是指企业和城市再使双方都能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目标的驱动下形成总部在城市聚集并产生外部经济的经济现象。二、总部经济的形成机理P88一总部成为企业的一个独立部门并发挥特殊的功能二“总部+生产基地空间组织模式实现了两种不同地狱的要素
21、优势在一个企业的优化配置三地价竞租机制驱使企业总部向城市中心区聚集四产业进步推动城市职能由生产性职能向控制性职能转变五城市演化为总部聚集形态的生产力三、总部经济的价值链分析1.产业价值链企业总部包括全球总部、地区总部、研发总部、商务总部、销售总部等,他们向特定区域的聚集,形成了总部经济产业集群与相关产业价值链。首先,企业总部的聚集以及企业总部的决策功能、市场管理功能、投融资功能、财务结算功能等总部功能的发挥,形成了以研发、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为核心的全新的产业模式总部产业。高技术效劳业、专业效劳业和其他商务效劳业等协调总部产业开展的总部型效劳业的开展以及总部产业和总部型效劳业以总部基地为中心的
22、互不联动、集群开展,形成了总部产业集群。其次,企业总部通过指挥在他周边地区的工厂、办事处、子公司机构,进展资金、生产、贸易、人才和信息的集中运作与协调管理,形成了企业价值链。同时,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围绕主导产业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以及旁侧关联进展分工协作,形成了相关产业的产业价值链。涉及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总部与其生产企业以及其他关联企业相互整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价值链,如IT产业链、汽车产业链。2空间价值链与区域开展总部经济所表达的空间价值链主要包括企业空间价值链与产业空间价值链两个局部。从企业来看,总部经济聚集的企业总部是一个大企业、大集团部的融资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公
23、关中心等,而企业的生产环节、物流环节与上述融资、结算等诸环节实现了在地域上的别离,形成了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从而形成了以总部为核心,以企业价值链为纽带、辐射周边与线管区域生产基地的企业空间价值链,即企业总部与生产基地的价值链体系。从产业来看,总部经济聚集了相关产业的诸多企业总部,形成了相关产业的高端决策及综合管理与生产、原材料供给及物流环节的空间别离,建立了以产业价值链为纽带、以总部基地与周边蚕业基地分工协作的产业空间价值链总部基地与产业基地的价值链体系。四、城市总部经济开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一级指标层按照城市总部经济的涵及其开展条件设计,主要由根底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效劳和开放程
24、度6个指标构成。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是稳定的,长期不会发生变变化。二级指标层主要是表现一级指标所蕴含的细分领域。该层指标在短期不会发生变化,但会根据一级指标涵的变化及开展重点进展适当调整。三级指标层是衡量城市总部经济开展能力的具体指标,该层级指标将根据总部经济理论研究和开展实践进展及时调整。五、城市经济转型的一般规律1.城市化进程的空间生命周期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开展战略的转变1向心城市化阶段2城市郊区化阶段3逆城市化阶段4再城市化阶段2.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使城市经济开展具有明显的时间生命周期3.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性的战略转型点第六章 区域经济开展梯度理论一、经济开展的梯度概
25、念梯度被广泛用于在地图上表现地区间经济开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度的空间变化历程。在现代生产布局研究中,各国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地区间经济开展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绘制地区经济开展梯度图,说明在国家或地区围经济开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二、经济开展的梯度转移理论第一,产业结构优劣是区域经济盛衰的主要因素第二,创新活动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第梯度地区转移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围的扩展与大围的扩展两种形式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有序的梯度转移,是由各种影响
26、区域经济开展与生产布局的在因素决定的P1221.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2.处在开展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3.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第二节 梯度开展理论的动态表象一、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开展梯度上升任何一个区域,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它的开展到达了一定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开展的能力,可以不断地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的进一步开展创造条件。这时,即使原先赖以开展的优势已经消失,它也仍可以向前开展。所以在资本主义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情况下,兴旺地区越来越富有,贫穷地区那么越来越困难。造成这种两极分化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1.兴旺地区在经济开展上积累的优势优势表达在:强大的科
27、技力量,便捷的交通与通信联系,完备的根底设施与优越的协作条件,雄厚的资本,集中地消费市场。此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世界工业布局正在发生巨大的指向性变化,一些过去是原料、燃料地指向的重要传统部门转变成了消费区指向或技术密集型的部门,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兴旺地区的优势,加剧了极化效应的作用。形成这种转变的原因;第一,由于加工工业技术的进步,一些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将其中越来越大的一局部转化为成品,这就使得一些原料产地的原料逐渐转变为地方纯原料。第二,许多原料在采用新技术进展来料加工后,可以除掉其中所含的大局部无用成分,使之接近于纯原料,从而大大降低用它来进一步加工的工业原料指数值,消弱原料地对加工
28、工业的吸引力第三,消费区可以就地从回收利用废旧物资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原料供给。第四,目前在机电工业中,产品轻型化、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五,随着运输技术的改良,运费率普遍下降,但下降最快的是那些运量大、装卸方便、途中不易腐败损坏的原料、燃料的运费率,而制成品那么因产品种类日益增多、交运批量小、装卸不便、途中损失大,运费率下降缓慢。这就使得企业家宁愿运输原料而不愿运输成品,从而增大了消费区的吸引力 第六,现在一些骨干厂的规模越来越大,耗用原料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一个地点的原料往往难以满足需要。第七,企业的盛衰越来越取决于它的产品能否试销对路,这就使得企业家倾向于把工厂布局在消费区,以便与消费者建立密切联系,随时了解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 由于上述原因,许多原来分散在燃料、原料产地的工业以及在分布上越来越集中到那些控制着巨大市场、拥有高度技术水平的兴旺地区2.兴旺地区是政治权势集中地地区3.兴旺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4.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计划二、扩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较低梯度国家与地区的开展1.初级行业及其产品初步加工工业2.简单劳动密集型企业3.污染严重的企业4.军事工业5.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开展6.先进城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