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4.39KB ,
资源ID:167394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7394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诸葛亮看忠诚勤政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诸葛亮看忠诚勤政的文化内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忠诚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忠诚,是诸葛亮一生的做人准则,他在兵要一文中说“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是说一个人的忠诚好比鱼和水的关系,鱼没有水就会死,人如果没有忠诚的思想观念,就会变得凶残,没有人性。他还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诸葛亮察疑第五),简短的四句话,就把世间的忠诚比喻的十分贴切。 1、佐先主忠诚不二。自从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山以后,就一直鞍前马后、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辅佐。尽管刘备当时势力单薄,还没有立足之地,又被曹操追的弃新野、奔樊城、败当阳、逃夏口,东奔西走,狼狈不堪,但诸葛亮从来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和怨言,

2、始终忠诚不二的跟随刘备,不离不弃,为刘备出谋划策,携手共度难关,帮助刘备占荆州、取益州、夺汉中,终于使刘备一步步的转危为安,势力扩大,设坛称王,成为可以与曹操和孙权对峙鼎力的强大诸侯,最后在成都立国称帝,割据一方。章武三年(223)四月二十四日,昭烈皇帝刘备病死在白帝城(重庆市奉节县)的永安宫。临终前,刘备诏诸葛亮、李严等托付后事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邦定国,一定可以成就大事。如果我的儿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干不了,你就可以亲自夺取

3、皇位。当时,诸葛亮一听,立即跪地叩头,而且痛哭流涕的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见诸葛亮泣答皇帝托孤)。诸葛亮说,我一定会竭尽全部的力量,报效我忠贞的气节,直到我死为止!刘备被诸葛亮深深的感动了,他老泪纵横,当面给他的儿子刘禅、刘永、刘理交代,要他们今后一定要“父事丞相”,把诸葛亮当做父亲一样尊敬。后来十二年的事实证明,诸葛亮到病死在五丈原北伐前线,都一直在忠诚的辅佐后主刘禅,从来没有丝毫的不忠行为。为此,东吴太子太傅张温曾经评价说:“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见三国志吴书张温传)。象诸葛亮这样忠贞不二、肝胆相照的感人事情,在

4、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 2、辅后主专权不越位。后主刘禅即位以后,只有十七岁,根本没有实际能力管理国家,朝廷一切大事不得不都由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来处理君王的事情。当初,由于刘备率蜀汉倾国之兵为关羽报仇而在夷陵之战惨败,使蜀汉国力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东吴孙权与蜀汉的联盟关系因为刘备的伐吴而彻底决裂,破坏了原来诸葛亮苦心经营多年的“孙、刘联盟”战线,迫使东吴不得不给曹魏称臣,开始对蜀汉政权虎视眈眈。恰在此时,国内的西南少数民族首领高定、朱褒、雍闿、孟获等又乘机纷纷叛乱,烽烟四起,他们攻城略地,残杀汉人官员,人心惶惶,蜀汉政权堪称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因此,诸葛亮迅速派遣邓芝为使者恢复孙、刘联盟,解除外来

5、压力,回过头来,又亲自率领大军南征平叛,坚决镇压西南地区叛乱首犯高定、雍闿和朱褒,同时对威信较高的孟获,采取了“攻心为上”的怀柔政策,进行七纵七擒,孟获不得不十分佩服的对诸葛亮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见三国志诸葛亮传),从而彻底征服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叛乱,安定南方。彻底解除了内忧外患的局面后,诸葛亮又全力以赴的处理内政。诸葛亮在处理内政时,无论是国计民生、官员升迁、降职或者是赏罚,他都事事与大臣们商议,向后主刘禅请示汇报,做到了忠于职守,公正廉明,根本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和政治野心,无论做任何事情,他从来都不会越位。正因为如此,诸葛亮的忠诚、勤政、廉洁思想和行为,不但被后主认可和信任,而且

6、被朝廷官员和老百姓尊重敬仰,真正做到了“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袁子)。当时人评价说:“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见三国志邓芝传)。就连被诸葛亮亲自处理过的马谡、李严、廖立、向朗等人,都很服气,根本不怨恨诸葛亮。诸葛亮死后,有的人还失声痛哭,认为再也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而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了。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在当时影响之大。为此,蜀汉蜀郡太守杨洪评价诸葛亮说:“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见三国志杨洪传)。象诸葛亮这样忠君敬业而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人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是中华民族忠诚的楷模。二、勤政的榜样勤政一词,最早见于

7、晋人成公绥(231271)的贤明颂,文中说:“王用勤政,万国以虔。”成公绥是魏末和西晋初年的博士,历任中书郎,很有才华。由于当时的皇帝司马炎能够勤于政事,所以,他写书歌颂司马炎是贤明的君主,其他国家都会虔诚的来归属朝贡。勤政,就是指恪尽职守,勤于政事,认真负责地为国为民做事。恪尽职守,勤于政事,历来被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所提倡,也为儒家思想所肯定,同时也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诸葛亮自从出山辅佐刘备以来,就一直忠心耿耿、勤政敬业的为刘备和后来的蜀汉帝业勤奋做事,归纳起来,他一生中的勤政业绩有以下几个突出方面: 1、安民为本。诸葛亮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见尚书)的道理,因此,他说“为政以安民为本,

8、不以修饰为先”(见又称蒋琬)。他认为,政治工作首先要以安抚老百姓为根本要务,不要去作虚假的表面工作。因此,他在益州作军师时,就十分重视水利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办事,解决民生问题。当时,他自力更生发展蜀锦丝绸业和煮盐,成为当时益州重要的经济来源。做了蜀汉丞相以后,他更加重视国计民生大事。首先,他派3000士兵长期驻守在都江堰,维护和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以保证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老百姓的生活利益。南征时期,他给西南少数民族带去了汉民族先进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技术,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至今西南各民族都还在怀念诸葛亮,说诸葛亮当年教他们盖房子。教他们种地,还教他们做漂亮的衣

9、服和帽子。北伐期间,诸葛亮又让军队治理汉江,发动群众,因地制宜修建堰、塘水库设施,防止旱、涝灾害。同时,又因地制宜开创冬水田,帮助老百姓种地,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军队军需,造福汉中人民。七十年代以来,勉县蜀汉墓葬出土的陶水塘、坡池、冬水田和持偛俑模型等文物,就是最好的证明(见郭清华论勉县出土的三国文物文博,1994年第三期)。即便是在五丈原与魏军对垒的百余天中,他还让军士轮流与当地老百姓一起种地。他说:“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进民财”,做到“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秋有余粮,以给不足”(见诸葛亮集治人)。 2、举贤任能。诸葛亮说:“治国犹若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

10、治身,举贤求安”(见诸葛亮集举措)。他把治国举贤和养身做了形象的比喻,充分认识到成大事必须用贤才的道理。“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他又说“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见举措第七)。他认为,修建房屋必须用直木为柱子才能够坚固,辅佐必须用品格端正的人士才能够为贤良。真正的好木料出于大森林,真正的人才不但出于下面,而且都有特点和个性。选择人才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不能够因人而设位置。不然,就要出乱子。按照这些标准,诸葛亮先后破格提拔了蒋琬、李绍、马勋、宗预、秦宓、杜威、俊彦、费祎、董允、郭攸之等一大批人才,这些人才后来都成为蜀汉的栋梁之才。在选拔人才的同时,诸葛

11、亮还做到了“用人唯贤”不避仇。比如:建安十三年(208),刘巴北上归降了曹操,赤壁之战后,他受命为曹操招降纳叛,想帮助曹操收复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直接与刘备和诸葛亮为敌。后来,刘巴归降了益州牧刘璋,又帮助刘璋抵抗刘备取益州。刘备取益州后,诸葛亮不计前嫌,一再说刘巴是个难得的人才,劝刘备重用,果然,刘巴被刘备封为尚书令,在帮助刘备发展益州经济和稳定局势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再如黄权,原来是刘璋部将,他曾经积极帮助刘璋抵抗刘备取益州,是个强劲的对立面人物。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发现他是一个各为其主的忠诚良将。刘备取益州后,诸葛亮就劝刘备破格提拔黄权为偏将军,忠心耿耿的为刘备服务。杨洪原来是李严部下

12、的功曹小吏,诸葛亮发现他才识非凡,破格提拔为蜀郡太守。杨洪的同乡杨戏,仅仅二十余岁,诸葛亮发现他管理监狱和法典是个人才,就破格提拔,果然,杨戏“职典刑狱,号为平当”(见三国志杨洪传),口碑很好。再如,将军向宠忠诚老实,精通军事,又屡有战功,为此,诸葛亮在北伐曹魏上出师表时,向后主刘禅推荐说“将军向宠,性行淑匀,晓畅军事”,建议后主在他走后,国家军事方面的事务多多和向宠商议。诸葛亮认为,费祎、董允、郭攸之都是“智虑忠纯”的大臣,因此,宫中的大小事务,多和他们商量,必然会有所广益。 3、事必躬亲。诸葛亮早在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隆中对时,就为刘备策划了夺荆州、取益州、定汉中,和“联吴伐魏”的决策,

13、并且毅然决然的出山辅佐刘备。从此以后,他就跟随刘备东征西讨,出谋划策,不辞劳苦,一步步实现了计划。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摄一国之政事,行邦宇之大权”,他遵照白帝城托孤,全力辅佐后主。但是,诸葛亮“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见兵要)。他十分明白“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勤功也。君勤其政,臣勤其事”(便宜十六策)的道理。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把自己放在适当的位置,勤勤恳恳的主动做好自己份类的工作。当时,蜀汉国力衰败,叛乱迭起,人心惶惶。加之蜀汉政权的人员既有刘备的故旧亲属派、襄阳派、益州派。外来降将派,还有不少的西南少数民族派,结构十分复杂。这

14、些人的语言、生活习惯、信仰各有所不同,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触犯刑律和管理规定的事情。为了严肃刑律与管理章程,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到各方面的具体情况,防止发生冤案或者产生更大的矛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诸葛亮事必躬亲,大小事务一一过问,凡是将士杖责二十军棍的,都要经过他的亲自审查批准,足见其繁忙和辛劳。 4、严于律己。“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见君臣第二)。短短的几句话,把各种关系的处事原则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此以来,诸葛亮始终严于律己,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处事不偏不倚。“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

15、勿恃功能而失忠信”(见将苑出师)。不要高高在上而瞧不起人,不要固执己见而违背众议,更不要因为自己有功劳而失信于人。作为蜀汉国家一人之下的最高领导人,诸葛亮规定自己必须做到,“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见教令第十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建兴五年(227),诸葛亮为了北伐曹魏,亲自率领大军进驻汉中,安营扎寨之后,就紧锣密鼓的准备第一次北伐事宜。次年春天,他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出击眉县,自己准备出其不意的进攻曹魏腹地祁山。为了给两路大军运送粮草,诸葛亮让自己的义子驸马都尉诸葛乔(当初,诸葛亮无子,将哥哥诸葛瑾次子诸葛乔过继为子。227年7月,才生了亲子诸

16、葛瞻)负责押送粮草走最艰险的五百里栈道褒斜道,给赵云、邓芝军营送粮草,结果,诸葛乔累死在运粮草的路上,这时候,他才二十五岁。诸葛亮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乔本当回成都,思维宜同荣辱。今使乔督六百子弟兵传入谷中”。作为统帅的诸葛亮,把自己心爱的义子安排在最艰苦的道路运粮草,不搞特殊化,没想到累死在前线,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再如,建兴六年(227)春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不听众将劝谏,执意派遣马谡去守街亭(今天甘肃省秦安县西北九十里之陇城镇),结果,马谡兵败又弃军逃跑,迫使蜀军全线败退,给北伐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事后,诸葛亮痛定思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他除杀了心腹爱将马谡以及张休、李盛,夺了将军黄

17、袭的兵权,处罚了陈式等其他有过之人之外,还因功劳奖励了副将王平、高翔。除此之外,他还给后主刘禅上表,追查自己失察和用人不当的严重错误,要求将自己贬官三级,以示惩罚。5、赏罚分明。早在刘备214年取得益州之后,诸葛亮就和刘巴、法正等人制定了蜀科法典,作为管理益州的法律依据。后来,诸葛亮又定下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的相关戒律条款,明确告诉大家,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此让大家自觉遵守。诸葛亮认为,“教令为先,诛罚为后。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赏罚第十)。从此以后,诸葛亮一直按照相关的法典和戒律来管理蜀汉事务,真

18、正做到了赏罚分明。骠骑将军李严是蜀汉的重臣,刘备的心腹。刘备死后,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关键时刻讨价还价,不服调遣,尽管诸葛亮处处关心照顾他,让着他,但他仍然不满足。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时,让李严从汉中往祁山前线运粮草,李严贻误了时期,又怕军令责罚,便伪造后主刘禅诏书令诸葛亮撤军,给北伐带来严重后果,李延自作聪明,还想把责任推给诸葛亮。事后,诸葛亮查明事实真相,上表后主,将其贬官为民发配梓潼郡。长水校尉廖立,自认为是刘备的襄阳旧部,有背景,应该是诸葛亮第二,所以狂妄自大,不分场合的蔑视刘备和廷大朝臣。为此,朝廷大臣多次向诸葛亮反映,说廖立是“乱群之羊”。经过诸葛亮多次教育,

19、他就是不改,诸葛亮不得不上表后主,将其贬官为民,发配汶山郡。再如益州旧臣彭羕,曾经毁谤益州牧刘璋而被处“髨刑”(剃去毛发)。后来归降刘备,他旧病复发,说三道四,诋毁朝臣。诸葛亮多次教育就是不改,因此,他提醒刘备说:“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让刘备注意此人,刘备将彭羕降职使用。彭羕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的污蔑刘备与朝臣,还联络马超准备造反。马超汇报给诸葛亮后,诸葛亮便上表刘备,将其收监,彭羕更加牢骚满腹,结果,被处死在狱中。“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答法正书)。诸葛亮在赏罚上从来是泾渭分明,因此深得人心。真正达到了“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

20、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见三国志诸葛亮传陈寿评语)。为官能够达到这样境界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影响感动了当时的蜀汉朝和魏国,例如,蜀汉尚书令樊建说:诸葛亮“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见三国志诸葛亮传附“董厥、樊建传”)。蜀汉的辅汉将军张裔评价诸葛亮也说:“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见三国志张裔传)。就连魏国大鸿胪刘晔也评价说:“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实为国之栋梁也”(见三国志魏书刘晔传)。魏国扶风太守傅干

21、评价说:“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见补三国志傅干传)。 6、南征北伐。章武三年(223),刘备在白帝城病死,临终前托孤给诸葛亮,让他全权辅佐后主刘禅。幼主刘禅即位以后,大小事务自然而然就落在了诸葛亮肩上。这时候,蜀汉国力由于刘备为关羽报仇的夷陵之战惨败而极度的空虚,曹魏和东吴对蜀汉政权又虎视眈眈,国内的西南地区叛乱四起,形势动荡不安,人心惶惶。为了巩固蜀汉帝业,诸葛亮日夜操劳。他内修政理,安定人心,对外又迅速派遣大臣邓芝与东吴修好,尽快稳定局势。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内部叛乱忧患,他亲自挂帅,南征高定、雍闿、朱褒,用攻心术“七纵七擒”孟获,终于平定了西南叛乱,稳定了后方,同时也使蜀汉国

22、力大增。特别是,诸葛亮为了报三顾之恩,尽托孤之忠,实现他提在出师表中提出的“收复中原,兴复汉室”,让后主“还于旧都”长安的目的,他亲自率军进行五次北伐强大的曹魏,三国演义称为“六出祁山”。当时,曹魏占据全国十个州,人口四百四十三万,而蜀汉仅仅益州一个州,人口九十四万,蜀汉与曹魏在各方面的悬殊都很大。可是,诸葛亮认为,曹魏伐蜀汉是迟早的事情,“与其坐而待毙,孰于伐之”(见后出师表),因此,他积极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不断地主动出击,北伐曹魏,把战场摆在敌方,变被动为主动,使曹魏始终不能够实现图蜀的目的。北伐期间,诸葛亮每次都是率军亲征,运筹帷幄在第一线,直接威胁着曹魏,使曹魏“畏蜀如虎”(见三国志

23、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为了蜀汉帝业,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最后,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军中,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见杜甫蜀相)的结果。他死后,还遗命葬在汉中定军山下,以自己死虎的余威为蜀汉守护着北大门,激励后来的将士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北伐曹魏。诸葛亮的这种勤政敬业精神,让后世代代怀念和称颂。历朝历代歌颂诸葛亮的诗歌、文章和匾额、楹联以及碑刻等等比比皆是,有关他的成语典故、歇后语、谚语耳熟能详。诸葛亮活动过的遗址、纪念祠庙到处可见。他的相关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难看出,诸葛亮世世代代受到了人们的尊崇和爱戴,他是中华民族无可替代的形象大师,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参考文献1 罗贯中.三国演义.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2 郭文清.三国风云定军山.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年.3 陈寿撰,裴松之注. 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4 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