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1.36KB ,
资源ID:167311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7311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原创杨式太极拳108式拳谱的研究与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原创杨式太极拳108式拳谱的研究与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太极拳拳谱是表述太极拳动作顺序的简练文字记录。在太极拳的历代传承中,由于大都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教者即使有谱也不肯轻易示人。学者知道学的是108式,但并无统一传袭的拳谱可循,在学习过程中或在学习后凭借记忆将听到的拳式名称记下来,有的将左右式合并记为一式,有的将式子的动作过程拆分出来记成一式。流传中难免由于口误造成用字上同音不同字,或在抄写过程中产生笔误。历经百年沧桑,拳谱呈现出多种版本。笔者收集到的北京杨式太极拳108式(以下简称108式)拳谱有以下几种:1) 金锡五传108式拳谱2) 曹彦章传108式拳谱3) 崔仲三传108式拳谱4) 张汉文、蒋林传108式拳谱5) 王秀田传108式拳谱我们

2、在传承教学过程中,将108式选定为传统杨式太极拳基础培训套路,二十年来多次办班培训学员,拳谱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员们仅就拳谱的规范性提出的主要问题如下:1) 108式和85式太极拳的区别?2) 为什么倒撵猴有的做三个有的做五个?3) 金鸡独立怎样区分左右式?4) 双风贯耳的风究竟是风?是峰?还是封?5) 怎样记忆108个拳式? 。有些问题使得教练员难以解答,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尤其是108个式子数量多,有的动作多次重复出现,对于新学员更是感觉找不到头绪,记忆困难,学习难度大。类似问题不仅我们遇到,每个杨式太极拳传承者都会遇到。对京城流传诸多的108式拳谱进行分析比较,结合在传承

3、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整理出一套尽量合理、有序便于学习与传承的108式拳谱是非常有必要的。拳谱整理的原则是本着尊重历史,着眼传承,保持传统原貌的原汁原味,避免以误传误。优先考虑太极拳技击动作在拳式中的作用,兼顾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拳谱整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 规范动作名称。2) 科学拆分或合并拳式。3) 正确区分左右式。4) 合理划分段落。拳谱整理的依据除了上述提及的京城诸家拳谱外,还重点参考了民国年间的老拳谱。如:1) 吴志青著太极正宗第十二至二十一页“各家太极拳名称统计比较异同表”。2) 于化行著太极拳全书第五十三页“太极拳各势”。3) 许禹生著太极拳势图解下编,第一至

4、三页“太极拳势图解目次”。4) 王新午著太极拳阐宗下编,第一页“太极拳路姿势图说”。5) 杨澄甫托陈微明著太极拳术第12页“太极拳式”。(以下简称陈微明版)6) 杨澄甫著,董英杰整理太极拳使用法第1517页“太极拳十三式”。(以下简称董英杰版)7) 杨澄甫著,郑曼青执笔太极拳体用全书影印件。(以下简称郑曼青版)8) 李昌、李金阳著太极拳源流解谜拳论篇(全)中“唐村李氏拳谱所载的十三势名目”。首先我们对部分拳谱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现代社会中太极拳已经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看书学拳、看光盘学拳、从网络上学拳。过去鲜为人知的拳经、拳论已经公之于世,名家和学者

5、对此挖掘整理、剖析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然而,专门针对太极拳谱的整理与研究却鲜为人知。太极拳的拳式名称往往以动作的形态或者用动作的技击含义来命名。杨家传下来的太极拳单式36个,属于核心拳式。108式套路中将36个核心拳式重复组合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太极拳套路。以杨澄甫弟子在全国各地所传套路来看,虽然拳式数量各不相同、拳式名称略有差异、行拳动作各有特点,但是拳式的运行顺序是完全一致的。以下是典型动作的分析研究。这里选用的全部照片(图1至图11)是金锡五杨式太极拳108式拳照(摄于1935年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1)白鹤亮翅杨澄甫、杨振基和杨振铎用的是“白鹤晾翅”。其他版本都是“白鹤亮翅”。亮通

6、晾,属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用字现象之一。从传承顺序上看,最早用的都是“白鹤亮翅”,郑曼青版首次使用了“晾”,属于对通假字的校正,后杨振铎、杨振基也相继沿用“晾”。“亮”在这里是动词是显示、显露的意思,比如“亮剑”。在现代太极拳拳谱中普遍都约定俗成的沿用了“白鹤亮翅”。2)白蛇吐信杨家在京传授的是高探马、白蛇吐信两个动作。这从北京金锡五和汪永泉的拳谱中都可以得到证实。杨澄甫的三本书中,陈微明版只有“高探马”式,少写了“穿掌”式;在董英杰版中补上了穿掌式,将两式合在一起为“高探马代穿掌”, “代”意为“代替”,这是病句;郑曼青版将此式修改为“高探马穿掌”。对此李雅轩曾提出“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有一式叫高

7、探马穿掌。从动作分解上讲,高探马应为一式,穿掌为另一式,穿掌并非是高探马式中所应包含的内容,不能混在一起” 。李雅轩将此式还原为高探马和白蛇吐信。这与杨家在京所传拳谱不谋而合。3)蛇身下势再如“蛇身下势”,金锡五的再传弟子刘琪京和杨少侯的再传弟子张汉文、蒋林提供的拳谱中用的都是“蛇身下势”;李雅轩谱中用的是“抽身下势”。“蛇身下势”这个动作前掌代表蛇头,身体代表蛇身,在后移重心过程中,身体向后带掌抽回,身体要给掌留出空当,然后身体向前催动,掌从下向上叉。身体动态在“蛇身”二字上充分体现出来,“蛇身下势”节节贯穿,喻意非常形象,传统味道十足。选用蛇身下势,沿用早期原谱。拳谱的整理还包括动作名称的

8、规范和36个不重复拳式的确定。除了前面研究分析过的三个典型拳式,选用了白鹤亮翅、白蛇吐信、蛇身下势。其他动作名称的规范如下:1)斜飞势有两种提法。“斜飞势”和“斜飞式”,从字意上讲用“势”展示出了拳式的姿态、架式,更能体现拳式动态运行的身法、力度,所以选用“斜飞势”更符合拳意。1)扇通背有三种提法。“扇通背”、“山通臂”和“闪通背”。在杨式太极拳里普遍用“扇通背”。2)双风贯耳大多数拳谱用“双风贯耳”,少数用“双峰贯耳”,仅一谱用“双封贯耳”。从传承年代顺序看,民国时期的杨式老拳谱都用“双风贯耳”,比喻两拳的速度快如疾风灌入双耳。最早使用“峰”字的是杨振铎先生,不知是何原因。本文选“双风贯耳”

9、还原本源。3)十字摆莲脚杨家早期在京传授的是“十字摆莲脚”,杨澄甫到南方教拳后只做“十字腿”蹬脚而不做摆莲脚了。我的师爷崔毅士是杨澄甫的早期弟子,一直保持着杨家太极拳的早期练法,包括北京其他几支杨式门派也都如此。练习时转身左手打右脚形成十字交叉,因此这里选用“十字摆莲脚”。4)太极五锤即“搬拦锤”、“撇身锤”、“肘底看锤”、“栽锤”、“指裆锤”。早期拳谱多用“锤”,郑曼青版首次改用“捶”。“捶”是用手打;“锤”是名词,还能显示出拳的份量感。首选应该是“锤”而不是“捶”。5)搂膝指裆锤和搂膝栽锤这两个动作早期拳谱分别有“搂膝”两字,不知从何时被改为“上步”或“进步”。至今拳式运行中依然有搂膝的动

10、作。“搂膝”直接反应出拳式的实战攻防含义。6)抱虎归山众多拳谱中只有一例“抱虎推山”、一例“豹虎归山”。依照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选用“抱虎归山”较为妥帖。综上所述, 108式套路中36个不重复拳式名称的整理规范结果如下所示:1) 太极起势2) 揽雀尾3) 单鞭4) 提手上势5) 白鹤亮翅6) 搂膝拗步7) 手挥琵琶8) 搬拦锤9) 如封似闭10) 十字手11) 抱虎归山12) 肘底看锤13) 倒撵猴14) 斜飞势15) 海底针16) 扇通背17) 撇身锤18) 云手19) 高探马20) 分脚21) 蹬脚22) 搂膝栽锤23) 打虎式24) 双风贯耳25) 野马分鬃26) 玉女穿梭27) 蛇身下

11、势28) 金鸡独立29) 白蛇吐信30) 十字摆莲脚31) 搂膝指裆锤32) 上步七星33) 退步跨虎34) 转身双摆莲35) 弯弓射虎36) 收势合太极(为什么是36个而不是37个?过去的老拳谱里没有预备式,有翻身二起脚,杨澄甫南下后用翻身撇身锤、进步搬拦锤和右蹬脚三个式子代替了翻身二起脚,这样就只剩下了36个式子。如果加上预备式,可以说仍然保持了大家常说的杨式太极拳有37个不重复拳式。)拳谱的进一步规范化还包含了拳式合理的拆分或合并。拳式的拆分或合并应该符合一定的规则,前后要统一。108式太极拳明确为按每式单独记述的方法。风格统一,结构清晰、标准规范。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 “揽雀尾”包括

12、“掤捋挤按”,因此,“左掤”式应该合并在“揽雀尾”式子里。2) “提手”和“上势”不应分为两个式子,应还原为“提手上势”。3) “单鞭下势”是两个独立的式子,应该分别单列为“单鞭”和“蛇身下势”。4) “双探掌”属“双风贯耳”中的预备动作,不应单独列出此式。5) “转身撇身锤”,多家拳谱均记为“转身白蛇吐信”,因为转身后没有出“锤”而是探“掌”,这与郑曼青版是一致的。6) “抱虎归山”是由“抱虎归山”和“揽雀尾”的“捋、挤、按”两部分组成,是两个不同的式子,因为拳式方向是斜角,所以除“抱虎归山”外,单独列出一式“斜揽雀尾”。太极拳的左右式与太极拳的身型、步型密切相关。用正确的方法区分左右式,可

13、以帮助加强对拳谱记忆。1) “搂膝拗步”的左右式是按弓步的步型确定的。2) “倒撵猴”的左右式同理应按虚步步型确定。108式中三个连续的“倒撵猴”动作顺序应为“右、左、右”式更符合逻辑。3) “蹬脚”和“分脚”不是以独立的腿来定义左、右式,而是以蹬出的脚或分出的脚是左还是右来定义,即“右蹬脚”就是蹬右脚,“左分脚”就是分左脚。这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凡独立的腿都这样划分左右式。4) “金鸡独立”同理,不是以独立的腿来定义左右式,而是按照提膝攻击的腿来区分左右更为合理。在用法上“金鸡独立”当左腿独立时,提右膝托右掌,支撑部位在左,攻击部位在右。杨式太极拳的早期传人和杨家后人就是这样以提膝腿定左右,人

14、们习惯思维是右侧的攻击动态为先,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又兼顾后人习惯的原则来区分左右式,这与蹬脚和分脚的定义方式相同。5) “玉女穿梭”走四角,可不分左右式,而是按郑曼青版中的方式分别记作一、二、三、四式。6) “右揽雀尾”和“右高探马”因为没有左式,所以可以省略“右”字。其他约定如:1) 拳谱中有“上步”与“进步”的不同,凡“上步”应是上一步,凡“进步”则是上两步。2) 拳谱里“倒撵猴”、“云手”和“野马分鬃”在108式拳谱里,各式只记三个。“练法退三步、五步、七步均可。”为了便于对108个式子的记忆,把段落进行合理的划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108式重复的拳式众多,初学者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

15、助初学者能尽快记忆,降低学习难度,将108式分成若干个小的段落。方式如下:1) 十字手是明显的段落结尾,可从这里划分开。2) 揽雀尾全套路中共有八个(其中有两个斜揽雀尾),划分成八段,每一段包含一个揽雀尾,比较科学合理,层次清晰明确,便于记忆。综上所述,108式拳谱整理结果如下:杨式太极拳108式拳谱第一段1. 预备式2. 太极起势3. 揽雀尾4. 单鞭5. 提手上势6. 白鹤亮翅7. 左搂膝拗步8. 手挥琵琶9. 左搂膝拗步10. 右搂膝拗步11. 左搂膝拗步12. 手挥琵琶13. 左搂膝拗步14. 进步搬拦锤15. 如封似闭16. 十字手第二段17. 抱虎归山18. 斜揽雀尾19. 肘底看

16、锤20. 右倒撵猴21. 左倒撵猴22. 右倒撵猴23. 斜飞势24. 提手上式25. 白鹤亮翅26. 左搂膝拗步27. 海底针28. 扇通背29. 翻身撇身锤30. 进步搬拦锤第三段31. 上步揽雀尾32. 单鞭33. 云手(一)34. 云手(二)35. 云手(三)36. 单鞭37. 高探马38. 右分脚39. 左分脚40. 转身左蹬脚41. 左搂膝拗步42. 右搂膝拗步43. 搂膝栽锤44. 翻身撇身锤45. 进步搬拦锤46. 右蹬脚47. 左打虎式48. 右打虎式49. 回身右蹬脚50. 双风贯耳51. 左蹬脚52. 转身右蹬脚53. 进步搬拦锤54. 如封似闭55. 十字手第四段56.

17、 抱虎归山57. 斜揽雀尾58. 斜单鞭59. 右野马分鬃60. 左野马分鬃61. 右野马分鬃第五段62. 揽雀尾63. 单鞭64. 玉女穿梭(一)65. 玉女穿梭(二)66. 玉女穿梭(三)67. 玉女穿梭(四)第六段68. 揽雀尾69. 单鞭70. 云手(一)71. 云手(二)72. 云手(三)73. 单鞭74. 蛇身下势75. 右金鸡独立76. 左金鸡独立77. 右倒撵猴78. 左倒撵猴79. 右倒撵猴80. 斜飞势81. 提手上势82. 白鹤亮翅83. 左搂膝拗步84. 海底针85. 扇通背86. 转身白蛇吐信87. 进步搬拦锤第七段88. 上步揽雀尾89. 单鞭90. 云手(一)91

18、. 云手(二)92. 云手(三)93. 单鞭94. 高探马95. 白蛇吐信96. 转身十字摆莲脚97. 搂膝指裆锤第八段98. 上步揽雀尾99. 单鞭100. 蛇身下势101. 上步七星102. 退步跨虎103. 转身双摆莲104. 弯弓射虎105. 进步搬拦锤106. 如封似闭107. 十字手108. 收势合太极太极拳拳谱历经上百年的传承,带着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整理拳谱,追根溯源,让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了解历史,了解杨家三代人创天下、打天下、传天下靠的是什么样的练法。太极拳是内家拳,根植于民间,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太极拳的精髓实质,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发展规划已经迫在眉睫。“太极拳练对了,

19、不想养生也养生,不想技击也技击”,这是我们应该努力探索的道路。随着太极拳运动持续不断的普及与推广,规范统一的拳谱在太极拳传承、发展与提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规范的拳谱有利于继承传统,弘扬传承的可持续性。笔者就此略抒浅见,不尽完善之处, 祈请各位方家与同仁斧正。作者李亚萍,女,生于1951年,华园武术培训中心主任兼总教练。武术八段,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第五届、七届北京市武协理事。曹彦章和方宁先生的入室弟子,系统的学习了杨式太极拳、剑、刀和推手。收徒授艺多年。2014年2月创建华园武术培训中心传统杨式太极拳研修社。详细简历已被收录进中国太极拳大百科。图片中人物金锡五(18701968年)姓爱新觉罗,道光的亲戚,四品带刀侍卫。曾在王府跟杨健侯学拳,练老架杨式太极拳、械、散手、内功法。收徒金怀志,再传弟子四人。留世1935年照的太极拳108式拳照100幅,对敌图55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