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77.63KB ,
资源ID:167111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7111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隧道通风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隧道通风设计说明Word下载.docx

1、40Km/h2.3.2 设计交通量:(摘自贵州省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折算为标准小客车/日)设计交通量路段年份2009年2014年2019年2024年2029年施秉五里牌1804293250828228126722.3.3 隧道建筑限界:限界宽11m(业主要求),限界高5m。2.3.4行驶方向:双向行驶。2.3.5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公路级;人群荷载3.5KN/m22.3.6 隧道内卫生标准:(1)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正常运营时CO允许浓度见下表。正常运营时CO设计浓度隧道长度(m)1000纵向通风(ppm)300交通阻滞时,短时间(20min)以

2、内,为300ppm,阻滞段计算长度不宜大于1Km。(2)烟尘允许浓度:正常营运时为0.0090m-1;养护维修时不大于0.0035m-1;当烟雾浓度达到0.012m-1时,采取交通管制。2.3.7 照明标准:40km/h2.3.8 供配电负荷等级:基本照明、排烟风机及消防为一级负荷,加强照明、一般通风机为二级负荷。3.工程概况3.1 隧道本路段共有4座隧道,隧道总长2404m,其中推荐线1704m/3座,比较线700m/1座。按隧道长度分,推荐线中隧道925m/1座,短隧道779m/2座;比较线中隧道700m/1座。K推荐线隧道一览表序号隧道名称起止桩号备注1镇远1号隧道K40+235K41+

3、165925K线隧道2镇远2号隧道K43+058K43+3502923镇远3号隧道K43+610K44+097487合 计1704C比较线隧道一览表镇远隧道CK40+205CK40+905700比较隧道3.2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贵州省省道306线施秉至青溪五里牌公路改扩建工程(SQSJ2合同段)里程西起贵州镇远县白杨坪邓家庄,东至贵州镇远县白家坟万家桥,沿线横垮潕阳河及湘黔铁路。交通较方便。3.2.1 镇远1号隧道(K线)隧道位于镇远县城区范围内,场地地形总体为南、北两侧低,中间高,两侧山坡零星分布有少量房屋建筑。隧道进洞口自然坡度角为20-30,出洞口自然坡度角为10-20;轴线通过段高程46

4、7.60676.42m,相对高差约208m,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貌上属于构造剥蚀低山地貌。3.2.2 镇远2号隧道(K线)隧道位于镇远县县城火车站附近,隧道进出洞口均位于县火车站西侧山坡,仅有山路通往两地,交通不便。场地地形总体为南、北两侧低,中间高,南侧山坡坡底分布有少量房屋建筑。,出洞口自然坡度角为20-30轴线通过段高程502.2568.2,相对高差66m,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貌上属于构造剥蚀低山地貌。3.2.3 镇远3号隧道(K线)隧道位于镇远县县城附近,隧道进洞口位于县火车站西侧山坡,隧道出口位于铁路供水站南侧,仅有山路通往两地,交通不便。场地地形总体为南、北两侧低,中间高,北侧山坡

5、坡底零星分布有少量房屋建筑。轴线通过段高程512.87610.44,相对高差97.57m,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貌上属于构造剥蚀低山地貌。3.2.3镇远隧道(C线)隧道位于镇远县县城附近,隧道进洞口位于县武警中队南侧山坡,隧道出口位于镇远县中学北侧,场地地形总体为南、北两侧低,中间高,两侧山坡零星分布有少量房屋建筑。轴线通过段高程474.61604.00m,相对高差129.39m,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貌上属于构造剥蚀低山地貌。3.3气象、水文 属中亚热带春夏半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在16.4;最热月份为每年的78月,气温26.026

6、.7;最凉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5.5;日极端最高气温40.4(1953年8月18日);日极端最低气温-9.9(1977年1月30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平均风速为1.00m/s,年最大风速为10.00m/s(S、SW)。多年平均降雨量1091.7mm,年最大降雨量大于1400.0mm,年最小降雨量841.1mm。降水多集中于每年的4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2%。年蒸发平均强度1106.3mm,夏季69月的蒸发强度占全年蒸发强度的52.2%。3.3.1镇远1号隧道(K线)隧道区内地表水较丰富,隧道进口左侧有冲沟,冲沟沟宽10.0035.00m,沟深2.005.00m,勘察时见有溪水从

7、高处流下,流量为0.1L/s,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和影响,主要由上游山坡地表水、地下水汇集补给。3.3.2镇远2号隧道(K线)隧道区内地表水较丰富,隧道进口有冲沟,冲沟沟宽3.005.00m,沟深1.002.00m,勘察时见有溪水从高处流下注入小溪后汇入潕阳河,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和影响,主要由上游山坡地表水、地下水汇集补给。3.3.3镇远3号隧道(K线)隧道区内地表水较丰富,隧道进口左侧有水田、冲沟,冲沟沟宽3.005.00m,沟深1.002.00m,勘察时见有溪水从高处流下注入水田,流量为0.2L/s,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和影响,主要由上游山坡地表水、地下水汇集补给。出口仅在农田内有个小水

8、塘,其水位高程受大气降雨量的控制和影响。3.2.3 镇远隧道(C线)4.工程地质4.1 地质构造线路走廊带区域位于华莹山帚状褶皱束的南延部分,线路通过地段为悦来场向斜。区域主要构造类型有:主要由北北东向的压性或压扭性断裂以及褶皱束组成,此外还呈现一系列相间展布的北北东向或北东向的次级隆起带和次级坳陷带。次级隆起带多由背斜带或背斜高点连线所反映,地貌上显示为高山间缓坡或沟谷,次级坳陷带为相应的向斜带或向斜低点带所表现,地貌上显示为山岭或重丘。褶皱束的主要特点是背斜褶皱紧密,两翼不对称,西陡东缓,背斜轴线扭摆多弯曲,倾斜变化较大。大多数北北东向主干断裂早期以张性为主,中期和晚期以压性和压扭性为主,

9、形成高角度的逆断层。4.1.1 镇远1号隧道(K线)隧址区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有三个断层:南北向F1断层:为基底断层,无活动迹象。断层基本从沟谷处通过,大致呈弧形展布,走向10,向北交于县武警中队附近,向南接于北东向F2断层,沿断层带形成冲洪积形成平地。北东向F2断层:为黄平镇远枢纽性断层主要支断层,南西北东向延伸。断层带大致呈直线,局部弯曲,从设计K线1隧道洞身里程号K40+950.0975.0处穿过,断层均呈陡立状,走向74,断层带宽度大于5m;断层无活动迹象。北东向F3断层:为F2断层支断层,断层与线路交于K41+020处,走向60,影响隧道出洞口稳定,但其破碎带不明显,断层无活动迹

10、象。隧址区进口、洞身岩层产状2802861035,出口处产状为19417灰岩、白云岩、炭质页岩层内构造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2组节理:组其产状为23081,裂隙微张,宽13cm,无充填,延伸1.02.0m,裂隙间距为0.51.0m,较不发育;组产状为16085,裂隙闭合,延伸1.02.0m,裂隙间距为0.51.0m,较发育。4.1.2 镇远2号隧道(K线)地质构造受近东西向黄平镇远枢纽性断层带的影响,乱洞溪断层、施洞口断层为黄平镇远枢纽性断层主要支断层,南西北东向延伸。隧址区进口、洞身岩层产状为22214,出口处产状为10578灰岩、炭质页岩层内构造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2组节理:组其产状为139

11、84,节理张开度为26mm,粘土充填,节理间距为0.21.0m,延伸1.02.0m,较发育;组产状为22082,节理张开度为26mm,粘土充填,节理间距为0.21.0m,延伸1.02.0m,较发育。4.1.3 镇远3号隧道(K线)受近东西向黄平镇远枢纽性断层带的影响,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断层比较发育。主要发育有三个断层:北东向F4断层:为黄平镇远枢纽性断层主要支断层,为基底断层,无活动迹象。断层呈直线形展布,走向28,向北交于铁路供水站附近,向南交于镇远火车站附近,与线路无交汇处,沿断层带形成陡坡。北西向断层F5:北西南东向延伸。断层带大致呈直线,局部弯曲,从设计K线2隧道洞身里程号K43+07

12、5.0100.0处穿过,断层呈陡立状,走向310,断层带宽度大于5m。北西向F6断层:基本与断层F5平行,为基底断层,无活动迹象。断层带大致呈直线,局部弯曲,从设计K线2隧道洞身里程号K43+0750.0100.0处穿过,断层呈陡立状,走向3104.1.4 镇远隧道(C线)主要发育有:断层带大致呈弧形,从设计C线隧道洞身里程号CK40+730.0975.0处穿过,断层均呈陡立状,穿越隧道处走向54为F3断层支断层,断层与F3相交汇,走向68,未穿越隧道,断层无活动迹象。35,出口处产状为30015,裂隙闭合,延伸1.02.0m,裂隙间距为0.51.0m,较发育;4.2 地层岩性沿线出路的地层有

13、:(自新至老)第四系(Q)、奥陶系(Q)、寒武系()、震旦系(Z)。4.2.1镇远1号隧道(K线)隧道区为第四系残坡积(Q4el+dl)粘土夹碎石覆盖,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上统娄山关群灰色细晶白云岩(3l),中统高台组灰白色薄层白云岩(2g),下统清虚洞组灰色厚层灰岩(1q),下统杷榔组灰绿色、黄绿色页岩(1p)。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基本特征由上至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1)残坡积(Q4el+dl)粘土夹碎石:土黄色,湿, 软塑,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氧化铁, 含少量植物根系、碎石;碎石成分为灰白色强风白云岩,粒径为25cm,含量为10%。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为3.005.00m,局部基岩裸露。(2)

14、娄山关群(3l)白云岩: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白云石,由于垂直节理发育及机械破碎,岩心大部分为碎块状,局部为短柱状,块径35cm,节长810cm,为微风化, 岩心采取率80%。隧道顶部有所出露。(3)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白云岩: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薄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岩心为碎块状或短柱状,块径35cm,节长810cm,为微风化, 岩心采取率80%。分布隧道大部分中段。经采取强、弱风化砂岩作室内物理力学性实验,其实验成果如下:弱风化白云岩饱和抗压强度为15.1050.40MPa,平均值32.75MPa,属较软岩。其室内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2。(4)寒武系

15、下统清虚洞组(1q)灰岩:灰白色,泥晶结构,中薄层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和白云石,由于节理发育及机械破碎,岩心呈碎块状, 块径28cm,裂隙面发育有铁质薄膜, 岩心采取率75%。本次揭露厚度为15.5m,分布于全隧道。采取弱风化灰岩作室内物理力学性实验,由于可采取岩样数量较少,参考临近钻孔试验资料,其实验成果如下:天然抗压度28.090MPa;饱和抗压强度为26.070MPa,软化系数为0.93,属较软岩,其室内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表2。(5)寒武系下统杷榔组(1p)炭质页岩:黑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泥质矿物和碳; 由于节理发育及机械破碎,岩心呈砂状,粒径为0.52mm,

16、 岩心采取率75%。本次揭露厚度为18.2m,分布于隧道出口附近。4.2.2镇远2号隧道(K线)隧道区为第四系残坡积(Q4el+dl)粘土夹碎石覆盖,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下统九门冲组(1j)灰色厚层灰岩,下统变马冲组(1b)黑色碳质页岩。碎石成分为灰白色强风化灰岩、白云岩,粒径为25cm,含量为310%。(2)寒武系下统九门冲组灰岩(1j)灰白色,泥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和白云石, 主要分布于山体顶部,本次钻探未揭露。(3)寒武系下统变马冲组(1b) 由于节理发育及机械破碎,岩心呈砂状或碎块状,粒径为0.52mm, 块径38cm,岩心采取率75%。本次最大揭露厚度为28.6m,分

17、布于整个隧道。4.2.3镇远3号隧道(K线)4.2.3 镇远隧道(C线)隧道区为第四系残坡积(Q4el+dl)粘土夹碎石覆盖,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灰白色薄层白云岩(2g),下统清虚洞组灰色厚层灰岩(1q),下统杷榔组灰绿色、黄绿色页岩(1p)。(2)寒武系中统高台组(2g)分布于隧道局部。参考K线1隧道弱风化白云岩室内物理力学性实验成果,弱风化白云岩饱和抗压强度为15.1050.40MPa,平均值32.75MPa,属较软岩。(3)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1q) 灰色,泥晶结构,薄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含少量碳质, 由于节理发育及机械破碎,岩心呈碎块状及砂状,粒径为0.530mm

18、,为微风化,岩心采取率75%,本次揭露厚度为16.9m,分布于隧道中后段。由于无法采取岩样,参考临近钻孔试验资料,其实验成果如下:(4)寒武系下统杷榔组(1p)本次钻探未揭露,主要分布于隧道出口附近。4.3不良地质现象隧址区主要不良地质现象有断层破碎带。其他未发现泥石流、滑坡、软弱夹层和地下采空区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4.4地震区内近年来未发生过破坏性的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表明,隧道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隧道抗震设计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执行。4.5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1、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水本测区段土层主要由粉质粘土、粘

19、土组成,其透水性弱,为弱含水地层。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向地表沟谷排泄,排泄条件较好,当大气降水时,形成地表径流。2、基岩裂隙水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沿线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灰岩、泥岩发育的断层破碎带的裂隙中,裂隙多呈微张闭合状,连通性好,基岩埋藏较浅,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通过裂隙网络径流,为潜水性质,以下降泉的形式在低洼处出露。二、地表水(系)特征设计线路走廊内地表水丰富,随处分布有鱼塘水坝,沿线河沟内皆有流量不等的地表迳流,主要是由北西流向东南,水位高程及流量明显受降雨量的控制和影响,主要由上游山坡地表水、地下水和两侧山坡雨水及地下水汇集补给。三、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地下

20、水的补给条件山坡地带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而沟谷低洼地带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当大气降水时,形成地表径流,河水位上涨,向地下补给,形成地下水。地下水的排泄条件由于本区断层发育,地下水通过断层破碎带的裂隙网络形成径流,为潜水性质,以下降泉的形式在低洼处出露,或向地表河排泄,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的径流条件由于存在破碎带和断层构造,可成为地下水的良好通道;完整基岩层为相对隔水层,位于其中的泥岩夹层易形成层间径流。4.6 地下水水质类型及腐蚀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区地下水主要为HCO3-CaMg型水,全硬度16.02,PH值为7.65,

21、Ca2为59.3mg/L;Mg2+为33.79 mg/L;Cl-为1.13 mg/L;SO42-为2.00 mg/L;HCO3为342.24;侵蚀性CO2为0.00。对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环境水对砼腐蚀评价标准判定: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4.7 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勘察资料综合分析:隧道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的活动断裂构造,无影响隧道稳定的大型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大的不良地质现象。总体而言,隧址区现状稳定,无大的不良地质现象,适宜隧道建设。4.7.1 场地稳定性评价及围岩分级4.7.1.1镇远1号隧道(K线)隧址区位于北北东向的压性

22、或压扭性断裂以及褶皱束,岩层呈单斜层状产出,测区内在里程桩号为K40+950K40+975m一带存在3条断层,有2条穿过拟建隧道。通过地表调查和区域资料综合分析,该断层不是活动断层。勘测区内无滑坡、泥石流、大规模崩塌及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线路区现状整体稳定。隧道围岩级别主要为、级,进洞口、出洞口为强风化白云岩,风化不强烈,属围岩,稳定性较好。4.7.1.2 镇远2号隧道(K线)隧道洞身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灰岩、炭质页岩层,构成洞身段的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以弱风化炭质页岩为主,靠近洞顶段为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炭质页岩物理力学性质差,遇水易软化,岩体较完整,层间结合较差。4.7.1.3 镇远3号隧道(K线)隧址区位于北北东向的压性或压扭性断裂以及褶皱束,岩层呈单斜层状产出,测区内在里程桩号为K43+075100m一带存在3条断层,有2条穿过拟建隧道。隧道洞身围岩主要为弱风化灰岩、炭质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