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56.63KB ,
资源ID:167096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709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docx

1、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黄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黄瓜起霜果和裂果症状:起霜果 是指在果皮上产生一层白粉状物质,果实没有光泽,如把此果放入水中,霜状物仍不脱落,用手轻揉后粉状物才消失。黄瓜裂果 果实多呈纵向裂开,多数从瓜把子开始裂。病因:起霜果 在沙地或土层薄的土壤中长期栽植黄瓜,4月份以后易发生起霜果。另外,温室栽培黄瓜遇有天气不正常或根老化,机能下降及夜间气温、地温高或日照连续不足,黄瓜吸收消耗大时易发生。产生白霜是因黄瓜的呼吸消耗受到抑制时,在果皮上产生的一种蜡状物质。黄瓜裂果 产生在长期低温干燥条件下,突然浇水或降大雨,植株急剧吸收水分或叶面施肥及喷洒农药,植株突

2、然吸水时,易发生裂果。防治方法(1)防止裂果要从温、湿度管理入手,防止高温和过份干燥条件出现,科学浇水。(2)土壤水份要适宜,均匀,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蹲苗后浇水要适时适量,严禁大水漫灌。(3)施用有机肥,采用深耕,培养黄瓜根系发达。(4)防止起霜果,嫁接黄瓜的砧木,要采用无霜砧木,其它方法参见上述3条。(5)坐瓜后开始喷洒10宝力丰瓜宝,每支对水1015公斤或惠满丰活性液肥,每667平方米320毫升,稀释5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黄瓜不出苗或出苗不齐症状:播种后长时间不出苗,或出苗不整齐,幼苗大小不一。 病因:播种 经催芽后发芽的黄瓜种子,一般在播种34天后苗可出齐。可是,

3、由于种种原因,如床土温度过低,种芽被冻死,或土壤中化肥浓度过高,或有机肥末经腐熟,或有机肥腐熟不完全,或土壤中水分不足,阻碍了种芽吸水,使幼嫩的种芽烂掉而不出苗。另外,播种后遇到长期的阴、冷、雨、雪天气,便床温偏低,土壤中水分过大,种子长期处于低温下的水浸泡状态,也会使种子烂掉。播种床面不平整,覆土厚度不均匀,甚至种子裸露于露地表面,或覆土过厚,或床面土壤板结,或进行土壤消毒时所用农药剂量过大等都会导致出苗不齐或不出苗现象的发生。防治方法:要达到一次全苗的目的,一定要等到地温稳定在10以上再播种,土温过低时,应使用加温设备提高苗床土壤温度。配制营养土时,一定要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肥料配比要适当

4、。化肥用量不能太大,避免烧苗,灌水要均匀,地面要平整。覆土均匀,厚度保持在1厘米左右,营养土要疏松细致,严格按育苗要求操作。若45天,仍未出苗,应先仔细查看土壤是否缺水,种子是否完好,若种子胚根尖端仍为白色,说明还能出苗,能够加温,特别是提高地温,如土壤干燥,可适当洒20温水。如果胚根尖端发黄或腐烂,就没有挽救的希望了,应重新播种。黄瓜茎基腐病春寒料峭、咋暖还寒,加上易遭受阴冷天气,使春茬黄瓜在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黄瓜幼苗茎基部或嫁接口处腐烂、流胶的现象,造成黄瓜缺苗断垄。其发生主要受低温弱光高湿影响后,植株体内充水,遭受病菌侵染。其主要被害症状是茎基部水渍状,表皮完好,内部腐烂,维管束不变色,

5、在茎裂口处有胶状物流出。多发生于嫁接口以上黄瓜子叶下部。侵染病害主要有疫病、蔓枯病等,并伴随细菌性病害混合发生。其防治措施如下:防止低温危害:保证嫁接后及幼苗期最低气温不低于13,昼夜温差在15左右;定植时地温不低于15。这样基本可预防嫁接黄瓜茎基腐病的发生。 药剂灌根:在苗期和定植缓苗后用恶霉灵等加生根剂灌根防病。及时用药控制病害:病害发生后要及时选用内吸性、真菌和细菌均能防治的农药复配剂进行防治。有效配方有:农用链霉素或中生菌素加霜霉威或甲霜灵重点喷病茎部,34天一次,连喷2次可基本治愈;此 外用100倍0.15%四霉素涂茎效果也很好。黄瓜苦味瓜 症状: 低温季节栽培黄瓜时,植株下部常会形

6、成苦味瓜,与正常的黄瓜相比,这种瓜味道较苦。 病因: 黄瓜苦味的发生是由于瓜内含有一种苦味物质苦瓜素的缘故。一般存在部位以近果梗的肩部为多,先端较少。苦味有品种遗传性,因此苦味的有无和轻重因品种而不同。同时生态条件、植株营养状况、生活力的强弱均影响苦味的发生,有时,同一株上的瓜,根瓜较苦,而以后所结的瓜则不苦。如果某品种黄瓜的苦瓜素含量比较高,而在定植前后水分控制过狠,果汁浓度高,苦瓜素含量则比较高,因而吃时显得较苦。此后大量浇水,生长迅速,于是苦味变淡。另外氮肥多,温度低,日照不足,肥料缺乏,营养不良,以及植株衰弱多病等情况下,苦瓜素也易于形成和积累。就当前来看,不含苦瓜素的黄瓜是没有的,只

7、不过多数品种由于苦瓜素的含量少而被其它可溶性固形物所掩盖而已。 防治方法:选用苦味较淡的品种。合理施用各种微量元素肥料,勤灌水,避免水分亏缺。避免低温,高温干旱及光照不足的不良影响。总体来讲,要设法使黄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平衡。黄瓜肥害 症状:施肥过量,造成轻度肥害时,黄瓜叶片浓绿、变厚、皱缩。再严重一点,则在叶片的大叶脉之间出现不规则条斑,黄绿色或淡黄色,组织不坏死。更严重时,叶片边缘受到随“吐水”析出的盐分为害,出现不规则黄化斑,并会造成部分叶肉组织坏死。肥害较轻时对产量影响较小,但却是施肥过量的一个信号。对肥害症状要正确识别,不要因误诊为其它病害而采取错误行动。

8、病因: 肥害主要是由于在温室内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硝态氮肥造成的。防治方法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对温室栽培的黄瓜来讲,有机肥对黄瓜的增产作用很明显,并能提高土壤对化学肥料的缓冲能力,且不会造成土壤盐渍化。 浇水:发现症状后,经过及时浇水、提高温度等措施来促进生长,一般715天后肥害会自行解除。黄瓜根结线虫病症状特点:主要危害植株地下根部,多发生于侧根和须根上,形成结疖状大小不等的瘤状物,菜农俗称之为“番薯仔”。瘤状根结初期白色而光滑,后转呈黄褐色至黑褐色,表面粗糙乃至龟裂,严重时腐烂。根瘤外观无病征,剖检根结内部,则可见到比针头稍大的白色梨状体,为病原雌线虫体,也是确诊本病的

9、佐证。病株地上部前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根部受害的加重,表现为叶片发黄,似缺水缺肥状,生长减缓,植株衰弱,结瓜不良,严重的遇高温表现萎蔫以至枯死。黄瓜炭疽病症状: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较重,贮运期的瓜条也会发病。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病斑,淡褐色,病斑周围有时有黄色晕圈,叶片上的病斑较多时,往往互相汇合成不规则的大斑块。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穿孔,叶片干枯死亡。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在潮湿时有红色粘稠物溢出。瓜条发病时,表面形成淡绿色圆形凹陷病斑,病斑近圆形,病斑中部有黑色小点,后期在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粘稠物。在干燥情况下病斑处逐渐干裂并露出果肉。嫩瓜不易感病,病害多发生

10、在大瓜或种瓜上。茎部受害,在节处产生不规则黄色病斑,略凹陷,有时流胶,严重时从病部折断。叶柄上形成长圆形病斑,稍凹陷,初呈水浸状,淡黄色,以后变成深褐色。病斑环茎或叶柄一周时,病斑以上部分即枯死。 发病条件 : 黄瓜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和拟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菌丝体也可潜伏在种皮内越冬。冬季温室也为病原菌越冬提供了重要场所。翌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菌丝体和拟菌核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经过种子调运可造成病害的远距离传播,未经消毒的种子播种后,病菌可直接侵染子叶,引发病害。寄主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雨水、灌溉水、农事活动和昆虫进行传播,引起再侵染。分生孢子萌发适温

11、2227,病菌生长适温24,8以下,30以上停止生长。发病最适温为24,潜育期3天。低温、高湿适合本病的发生,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低于60,病势发展缓慢。气温在2224,相对湿度95以上,叶面有露珠时易发病。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保护地内光照不足,通风排湿不及时,均可诱发此病。 防治方祛 种子处理 播前进行温汤浸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冰醋酸100倍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净后催芽。 加强管理 实行高畦覆膜栽培,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喷施各种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性。随时清除栽培地的病株残体,减少菌源。要在无露

12、水时进行农事操作,不可碰伤植株,雨后及时排水。保护地栽培黄瓜,上午温度控制在3033,下午和晚上适当通风,把湿度降至70以下,可抑制病害发生。 药剂防治 可用5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或 50苯菌特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或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农抗BO10水剂2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混杀硫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克菌丹(又名开普顿、Orthoc)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13、另外,OS施特灵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具有调整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还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667平方米250克,710天熏1次。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克霉灵粉尘剂喷粉,每667平方米1千克,710天喷1次。黄瓜茎腐烂流胶在温室黄瓜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黄瓜茎蔓或嫁接口处腐烂、流胶的现象。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病菌侵染,侵染黄瓜地上部茎蔓及嫁接口的病害主要有疫病、蔓枯病、枯萎病、菌核病等。其主要被害症状有两种: 一是水浸状。茎蔓软化缢缩,严重者表皮完好,但内部腐烂,维管束不变色,多发生于嫁接口以上。主要病因为疫病,可用施得益、霉克特加新高脂膜叶面喷施。 二是在接口或摘瓜

14、后的伤口流出琥珀色或白色胶状物。这种情况主要是蔓枯病和枯萎病侵染所致。这两种病害可采用灌根、涂抹、喷雾三种方法交替防治。灌根可用枯萎田丹巴巴安或黄萎绝生根液;喷雾可用壮瓜蒂灵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定向输送量,需每隔56天喷1次;涂抹可用坐瓜灵真细菌素或坐瓜灵田丹。黄瓜立枯丝核菌果腐病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病程进展缓慢。先在瓜条上出现水浸状凹陷斑,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白色霉层。一般病斑多出现在生长发育中的果实上,呈湿腐状,褐色,后期病斑开裂,果实腐烂。果实顶端的病斑数量相对较多。在干燥环境中,病斑为褐色疮痂状,有不明显的轮纹。 发病规律: 病菌存在于土壤中,遇有适宜温湿度,即可侵染黄瓜果实。湿度大会加

15、重病情。 防治方: 农业措施 采用双高垄覆盖地膜栽培,实行膜下浇水。雨后及时排水。及时采收植株下部接近地面的果实。保护地栽培时,加强通风排湿,降低湿度,防止叶面结露,或尽量缩短叶面结露时间。 药剂防治 必要时可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防治。瓜绵疫病 症状特点:黄瓜绵疫病又称绵腐病,主要危害果实。此有别于黄瓜疫病主要侵害植株茎基部和茎蔓、茎节造成植株萎蔫枯死。被害果实表面初现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不定形小斑,后渐扩大并向四面扩展,严重时病部延及整个果实,病果质地变软,表皮出现皱纹,内部果肉变褐腐烂,后病部逐渐收缩,易脱落。在高湿条件下,病果表面长出茂密的白色绵毛状物,有的绵毛状物,外观如湿水棉絮防治方法:本病虽然主要侵染黄瓜果实,与主要侵染茎蔓造成植株枯萎的黄瓜疫病有所不同。但病原同属于鞭毛菌亚门的疫霉菌属,只是种不相同,而且两病在发病特点与规律上也有许多相同之处,故防治上可结合进行。在本病常发地区或田块,在喷药防治疫病时,除喷好地面与离地l米范围的茎蔓外,也应兼顾喷药保护果实,以减轻绵疫病的危害。药剂选用同黄瓜疫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