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6.43KB ,
资源ID:167094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67094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文最新版大气十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文最新版大气十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一) 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 加快推进集中供热、 “煤 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到 2017 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 本淘汰每小时 10 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 20 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 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 10 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 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 等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 脱硝、 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所有燃煤电厂、钢铁企业的烧结机和球 团生产设备、 石油炼制企

2、业的催化裂化装置、 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都要安装脱硫设施, 每小时 20 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除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外的燃煤机组均应安装脱硝设 施,新型干法水泥窑要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并安装脱硝设施。 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 尘设施要实施升级改造。低挥发性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 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 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限时完成加油站、储油 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码头积极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完善涂料、胶粘剂 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 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 有机溶剂。京津冀、

3、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于 2015 年底前基本完成燃煤电厂、燃煤锅炉和工业 窑炉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完成石化企业有机废气综合治理。(二) 深化面源污染治理。 综合整治城市扬尘。 加强施工扬尘监管, 积极推进绿色施工,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 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 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 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 方式。大型煤堆、 料堆要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 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和防风防 沙林建设,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 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 推广使用高 效净化

4、型家用吸油烟机。(三)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广智能 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步行、自 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 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 通过鼓励绿色出行、 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 降低机动车使用 强度。提升燃油品质。加快石油炼制企业升级改造,力争在 2013 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 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油,在 2014 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 在 2015 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家

5、第五阶段标 准的车用汽、柴油,在 2017 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加 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 采取划定禁行区域、 经济补偿等方式, 逐步淘汰黄标车和 老旧车辆。到 2015 年,淘汰 2005 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 珠三角等区域内的 500 万辆黄标车。到 2017 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环保、工业和信息化、质检、工商等部门联合加强新生产车辆环 保监管,严厉打击生产、 销售环保不达标车辆的违法行为;加强在用机动车年度检验, 对不 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

6、保合格标志, 不得上路行驶。 加快柴油车车用尿素供应体系建设。 研究 缩短公交车、 出租车强制报废年限。 鼓励出租车每年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 开展工程机械 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加快推进低速汽车升级换代。 不断提高低速汽车 (三轮汽车、 低速货车) 节能环保要求, 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相关产业和产品技术升级换代。自 2017 年起,新生产的低速货车执行 与轻型载货车同等的节能与排放标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公交、 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 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北京、 上海、 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 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

7、60% 以上。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修订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准入条件,明确 资源能源节约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 有条件的地区要制定符合当地功能定位、 严于国家要求 的产业准入目录。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新、改、扩建项目要实行产能等量或减 量置换。(五)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 进一步提高环保、 能耗、 安全、质量等标准,分区域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按照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 2010 年本)、产业结 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修正)的要求,采取经济、技

8、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 21 个重点行业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2015 年再淘汰炼铁 1500 万吨、炼钢 1500 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 1 亿吨、 平板玻璃 2000 万重量箱。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 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 2016 年、 2017 年,各地区 要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对布局分散、 装备水平低、 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 制定综合整改方 案,实施分类治理。(六)压缩过剩产能。加大环保、能耗

9、、安全执法处罚力度,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制定财政、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产能过剩“两 高”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发展。发挥优强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通过跨地区、跨所有 制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过剩产能压缩。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七) 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 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 在建项目,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不准开工;正 在建设的, 要停止建设。 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 行业盲目扩张。三、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八)强化科技研发和推

10、广。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 预警等研究, 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加强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 支持企业技 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 推进大型大气光化学模拟仓、大型气溶胶 模拟仓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柴油机(车)排放净化、环境监测, 以及新能源汽车、 智能电网等方面的技术研发, 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九)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进行 清洁生产审核, 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

11、技术、 工艺和装备,实 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到 2017 年,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 2012 年下降 30% 以上。 推进非有 机溶剂型涂料和农药等产品创新, 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积极开发缓释 肥料新品种,减少化肥施用过程中氨的排放。(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 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 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推动水泥、钢铁等工业窑炉、高炉实施废 物协同处置。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再制造,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发展。到 2017 年,单位工 业增加值能耗比

12、2012 年降低 20% 左右, 在 50% 以上的各类国家级园区和 30% 以上的各类 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主要有色金属品种以及钢铁的循环再生比重达到 40% 左右。(十一) 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 着力把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转化为节能环保 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 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 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扩大国内消 费市场,积极支持新业态、新模式,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大幅增 加大气污染治理装备、产品、服务产业产值, 有效推动节能环保、 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产业。四、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十二)控制煤炭消

13、费总量。制定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 实行目标责任管 理。到 2017 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 65% 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 增加天然气供应、 加大 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等区域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 耗煤项目要实行 煤炭减量替代。 除热电联产外, 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 计达到 30 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建设为大容量燃煤机组。(十三) 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 加大天然气、 煤制天然气、 煤层气供应。 到

14、2015 年, 新增天然气干线管输能力 1500 亿立方米以上,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优化 天然气使用方式, 新增天然气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于替代燃煤; 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 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 限制发展天然气化工项目; 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 原则上不再新 建天然气发电项目。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 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 加快 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到2017 年,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 5000 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13% 。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

15、、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区域要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天然 气替代步伐;到 2017 年,基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 任务。(十四)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提高煤炭洗选比例,新建煤矿应同步建设煤炭洗选设施, 现有煤矿要加快建设与改造;到 2017 年,原煤入选率达到 70% 以上。禁止进口高灰份、 高硫份的劣质煤炭,研究出台煤炭质量管理办法。限制高硫石油焦的进口。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 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 结合城中村、 城乡结 合部、棚户区改造,通过政策补偿和实施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阶梯电价、调峰电价等措 施,逐步推行以天然气或电替代煤炭。 鼓励北

16、方农村地区建设洁净煤配送中心, 推广使用洁 净煤和型煤。(十五)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 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 (产值)能耗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 域,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 保障性住房等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新 建建筑要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 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 空气源热泵、光 伏建筑一体化、 “热电冷”三联供等技术和装备。推进供热计量改革, 加快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 新建建筑和 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

17、有建筑逐步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加快热力管网建设与改造。五、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十六)调整产业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 和规模,重大项目原则上布局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全 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违规建设的, 要依 法进行处罚。 加强产业政策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引导与约束作用, 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或环 境敏感地区建设“两高”行业项目。加强对各类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京津冀、 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 出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强化环境

18、监管,严禁落后产能转移。(十七)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健全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公 布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并实施动态管理。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 批的前置条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 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乌鲁木齐城市群等“三区十群”中的 47 个城市, 新建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企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 排放限值。各地区可根据环境质量改善的需要,扩大特别排放限值实施的范围。 对

19、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备案,不得提供土地,不 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 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提供 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关单位不得供电、供水。(十八)优化空间格局。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 强化城市空间管制要求和绿地 控制要求, 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城、 新区设立和布局, 禁止随意调整和修改城市规划, 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研究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试点工作。结合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钢铁、 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改造,

20、到 2017 年基 本完成。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十九)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本着“谁污染、谁负责,多排放、多负担,节能减排 得收益、获补偿”的原则,积极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分行业、分地区对水、电等资源类产品制定企业消耗定额。建立企业“领跑者”制度, 对能效、排污强度达到更高标准的先进企业给予鼓励。全面落实“合同能源管理” 的财税优惠政策, 完善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推 行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行一体化特许经营。完善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政策,将企业 环境信息纳入征信系统。 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和上市融资。 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 易试点。(二十

21、)完善价格税收政策。根据脱硝成本,结合调整销售电价,完善脱硝电价政策。 现有火电机组采用新技术进行除尘设施改造的,要给予价格政策支持。实行阶梯式电价。推进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完善对部分困按照合理补偿成本、 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 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补贴政策。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 做到应收尽收。 适时提高排污收费标准, 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排 污费征收范围。研究将部分“两高”行业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完善“两高”行业产品出口退税政 策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 积极推进煤炭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 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 使

22、用专用设备或建设环境保护项目的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二十一) 拓宽投融资渠道。深化节能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 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 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的信贷支持。 探索排 污权抵押融资模式,拓展节能环保设施融资、租赁业务。地方人民政府要对涉及民生的“煤改气” 项目、 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 轻型载货车替 代低速货车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对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 要将 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及其运行和监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在环境执法到位、价格机制理顺的基础上,中央财政统筹整合主要污染物减排等专

23、项, 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对重点区域按治理成效实施“以奖代补” ;中央基本建设投资 也要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七、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二十二)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步伐,重点健全总量控制、排 污许可、应急预警、 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 研究增加对恶意排污、造成重大污染危害的企 业及其相关负责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内容,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 讼制度。 研究起草环境税法草案, 加快修改环境保护法, 尽快出台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和排 污许可证管理条例。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出台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规章。加快制 (修)订重点行

24、业排放标准以及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 油品标准、供热计量标准 等,完善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二十三)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完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 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监督。加大环境监测、 信息、应急、 监察等能力建设力度,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建设城市站、 背景站、 区域站统一布局的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 理,客观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建设, 推进环境卫星应用。 建设 国家、省、市三级机动车排污监管平台。到 2015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建成细颗粒物监 测点和国家直管的监测点。(二十四)

25、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 新,明确重点,加大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违法企业,要 依法停产关闭。对涉嫌环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落实执法责任,对监督缺位、执 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为,监察机关要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二十五)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国家每月公布空气质量最差的 10 个城市和最好的 10 个城市的名单。各省(区、市)要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地级及 以上城市要在当地主要媒体及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业要主动公开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企业污染物排放、 治污设施运 行情况等环

26、境信息, 接受社会监督。 涉及群众利益的建设项目,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建立 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八、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 (二十六)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建立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由区域内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 协调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 组织实施环评会商、 联合执法、 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通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研 究确定阶段性工作要求、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二十七)分解目标任务。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地方人民政府和企业。 将重点区域的细颗粒物指标、 非

27、重点地 区的可吸入颗粒物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 责任考核体系。国务院制定考核办法,每年初对各省(区、市)上年度治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2015 年进行中期评估,并依据评估情况调整治理任务; 2017 年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 终期考核。考核和评估结果经国务院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交由干部主管部门,按照关 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 、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试行)、关于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 等规定, 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二十八)实行严格责任追究。对未通

28、过年度考核的,由环保部门会同组织部门、监察 机关等部门约谈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对因工作不力、 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 以及干预、 伪造监测数据 和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 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环保部门要 对有关地区和企业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取消国家授予的环境保护荣誉称号。九、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二十九) 建立监测预警体系。 环保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气监 测预警体系。到 2014 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其他省(区

29、、市) 、副省级市、省会城市于 2015 年底前完成。要做好 重污染天气过程的趋势分析, 完善会商研判机制, 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度, 及时发布监测预 警信息。(三十) 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空气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城市应制定和完善重污染天气 应急预案并向社会公布; 要落实责任主体, 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预警预报及响应程 序、应急处置及保障措施等内容,按不同污染等级确定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和扬尘管控、 中小学校停课以及可行的气象干预等应对措施。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建立健全区域、省、市联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 系。区域内各省(区、市)的应急预案,应于 2013 年底前报环境保护部备案。(三十一) 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 管理体系, 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 要依据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 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引导公众做好卫生防护。十、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三十二) 明确地方政府统领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 负总责, 要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及控制目标, 制定本地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